肥胖鸡(肥胖鸡长得太小怎么办)
老祖宗说“鸡是千日虫,再养就受穷”,想致富为什么不能养鸡?
在过去,人们赚取生活费的方式有限,最常见的是种植庄稼,靠收获的粮食为生,多余的粮食也可以卖掉换钱。
也有一部分人会饲养牲畜或者家禽,有的人养猪,靠卖猪肉赚钱,有的人养鸡鸭鹅,靠卖蛋赚钱。
但是由于古代重农轻商,所以从事养殖业的人是少数。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养殖业的收入很低,比如俗语所说的:“鸡是千日虫,再养就受穷”。可见养鸡不仅不能致富,还会越养越穷。
那么,问题来了,想致富为什么不能养鸡?老祖宗的话有没有道理呢?
俗语中提到鸡是“千日虫”,一年有365天,一千天也就是3年,所以这句话从字面来看,如果养鸡超过3年,那么就会亏本,导致家里越来越穷。
我们都知道,人们靠养鸡赚钱,无非两条路,一是靠卖鸡蛋赚钱,二是靠卖鸡来赚钱。
这鸡养了三年,这三年里,鸡并不会每天都下蛋,尤其是在三年之后,母鸡因为年龄大了,更是很难再下蛋。
如果这时候继续饲养母鸡,只能是白白浪费饲料,却没有任何回报。
另外,三年以上的母鸡吃起来也不美味,肉质很柴,即使想要卖掉也不值什么钱。
基于这两个原因,超过三年的母鸡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从传统养殖模式来看,以前人们养鸡并不会大规模的饲养,只是在自家院子里散养几只或者十几只鸡。
这些鸡平时吃的是主人撒的谷子,或者是地上的虫子。
但由于古代粮食格外短缺,所以古人是舍不得把仅有的粮食分给家里的鸡,所以鸡都是靠自己找虫子吃。
这种情况下,鸡的生长速度是很慢的,从一只雏鸡长成可以售卖的大鸡,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这期间的消耗与卖掉鸡赚来的钱相比,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还有自然环境的影响,那时候人们根本没有钱给鸡搭建好的棚舍,以至于饲养的鸡基本上都是在户外长大。
夏天的时候,鸡容易因为高温而中暑,到了冬天的时候,鸡又容易因为寒冷而死亡,这样极端的天气严重影响了鸡的存活率。
过去散养鸡的模式也容易被田野间的黄鼠狼、天空中的老鹰盯上。
白日鸡群在院子中溜达,人们外出耕种,老鹰就会趁机抓走小鸡当食物。
到了夜晚,黄鼠狼又会趁着夜色前来偷鸡,将自己辛辛苦苦喂养肥胖的鸡给吃掉。
这些天敌的存在严重干扰了鸡的生长,也使得鸡群数量大大减少。
如果人们为了保全小鸡而耗费时间和物力去搭建鸡窝,也会因为投入太多,收入太少而亏钱。
在古代,养鸡还容易爆发鸡瘟。
当成群的鸡聚集在一起时,由于没有疫苗的控制,以及专门的防疫措施,很容易导致鸡瘟爆发。
一旦鸡群患病,那么大量的鸡就会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鸡群得病了以后,还容易把疾病传染给饲养人,到时候为了治病也得花不少钱,更严重的是,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容易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
所以,在古人看来,养鸡需要慎重,要提防鸡瘟的爆发。
除了饲养困难外,鸡的销售也很困难,使得养殖户们无法获得较高的收益。
首先,过去交通条件远不如现在发达,道路状况很差,运输工具也十分有限。
农户们养的鸡,大多只能在周边乡镇的集市上售卖,而集市开放时间相对固定,这使得养殖户根本无法及时把手上的鸡卖出去。
其次,古代对商业并不重视,一些农户们即使想要靠卖鸡赚钱,事实上鸡的价格并不高,所以赚不了多少钱。
最后就是古人的购买能力也有限,人们平时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肉买鸡蛋,所以就算是成功养了鸡,保存了鸡蛋,也不见得能卖出去,最终只能留着自己吃。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很多养殖户开始靠养鸡赚钱,那么,他们不担心赔钱吗?
首先,在养殖方式上,人们已经科学化养殖,不再是传统的散养。
科学养殖鸡通过搭建鸡舍,给小鸡们一个温暖而又安全的生长环境,它们不会因为天气恶劣而生病,也不会因为天敌的存在而死亡。
另外,科学的养殖也使得鸡苗的品种更加优良,如今的鸡苗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存活率和产量。
据了解,一些养鸡场每一批鸡苗只需40天的时间就能出栏,相比古代养殖,这效率提高了不少呢。
其次,在防疫措施上,现代养殖户会给鸡群注射疫苗,在疫苗的保护下,鸡群不容易生病。
此外,现代喂养鸡的是饲料,这些饲料中含有充足的营养,定时的喂养鸡群,不仅让鸡长的更快,也提高了它们的抵抗力,减少了患病风险。
还有就是现在的监测手段很先进,一旦发现鸡瘟的苗头,就会立刻消毒,避免了鸡瘟扩散,导致大批量的鸡受损。
最后,在销售方式上,便利的交通让养殖户们可以把鸡销售到各个地区,不再受集市开放时间的限制。
还有网络时代,养殖户还能通过网络平台来推销自己的鸡和鸡蛋,让更多的人来购买。
在制作加工方面,鸡的烹饪方法不同,口感不同,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这一点也让鸡的销量比过去高了不少。
从这三点也可以看出,现代养鸡并不一定会变穷,只要有科学的规划,那么养鸡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总之,农村老话说的“鸡是千日虫,再养就受穷”,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
不过,通过这句俗语,我们也可以知道古人生活的艰难,但尽管生活艰难,他们依然努力的生活,想要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
到了现代社会,这句俗语不仅仅是提醒我们要科学的养殖,更要注意养殖带来的风险,避免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
鸡是激素催大的?还有多翅膀多条腿的变异鸡?告诉你真相
“不能再吃鸡肉了!”
图源网络
今天上午,张阿姨忧心忡忡地转发了一篇文章到家族群里,文章封面是一只长了六只翅膀的变异鸡,专家还说市场上卖45天就出栏的速成鸡就是这种鸡,都是用激素喂大的。文章一下子就让家族群炸开锅了。
@爱生活的周妈:我早就觉得不对劲了,终于明白市场上那么多冷冻鸡翅鸡腿是怎么来的了!
@淡忘007:现在的猪、鸡、鸭,多数动物都会喂增长激素!为什么现在癌症多呢,跟这些添加激素的肉有关!
@秋菊1962:太可怕了,以后再也不吃了。
……
都说有图有真相,这只长着6个翅膀的怪鸡,让不少人都信以为真。传说中用激素喂大45天就能出栏的多翅怪鸡,真的存在吗,吃了会致癌吗?
一、45天就出栏的速成鸡,真的能吃吗?我国传统方式饲养的鸡绝大部分都是黄羽鸡,这类鸡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优点,但是同时存在吃食多、生长缓慢、体型瘦以及饲料回报率低的缺点。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本土散养的鸡一只价格可卖到3位数以上。
如此一来,生长快速、便宜的白羽鸡应运而生。目前是市场上售卖的鸡白羽鸡占70%,黄羽鸡占30%。白羽鸡从80年代从国外引入我国,具有生长周期短的特点,最开始90天才能出栏,现在40天左右就可以养成一只2.5公斤左右的白羽鸡。
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表示,现在长得快的白羽鸡并非“激素鸡”。它是由传统白羽鸡的杂交育种形成的,自身的遗传决定它长得很快,和激素之间并没有联系。
另外使用激素喂鸡,还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其他禁用药品、禁止销售含有违禁药物或者兽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食用动物产品。
速成鸡和激素之间没有联系,那么民间一直谣传的六翅鸡又是怎么回事?不少网友都曾看过那个文章,这个传言是真是假呢?
二、多对翅膀变异鸡,真的存在吗?事实上,六翅怪鸡的图片、视频都是ps合成的,不论是人工饲养还是激素喂养的鸡,都不会导致基因变异,引起鸡多长出几个翅膀或几条腿,这是违背生物科学常识的谣言。
我们平常所吃的速冻鸡翅、鸡腿主要来自于各地养殖场,养殖场会将肉鸡的每一个部分拆分后进行速冻后投入市场售卖,也有部分速冻鸡肉是由国外进口。
关于鸡的“黑锅”有不少,一定要学会甄别这些谣言,避免让自己踏入误区。事实上,吃鸡肉可给健康带来不少好处。
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选取了年龄在35~74岁之间的42012名女性进行了平均7.6年的随访,分析受试者日常摄入的禽肉和红肉类型的情况。
在随访期间,一共有1536名女性确诊为乳腺癌,研究人员将受试者的疾病史、家族癌症发病率、饮食、生活方式以及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发现,红肉、禽肉的摄入量和癌症发生率之间有明显关联:
1、吃红肉的越多,乳腺癌的风险越高
摄入红肉量多的女性,罹患乳腺癌风险比摄入红肉量少的女性增加了23%。
2、用禽肉代替红肉,乳腺癌风险降低
经常摄入禽肉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摄入禽肉量少的女性降低了15%。
当然了,鸡肉只是一种食物,并不能起到抗癌、防癌的巨大功效,这项研究也只属于观察性研究,更多的是提醒大家平衡膳食。
鸡肉属于禽肉,而禽肉更健康,这是很多专家的共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曾经介绍道,禽肉属于白肉,猪肉属于红肉,吃禽肉更有利于健康,也更经济。
红肉(猪肉、羊肉、牛肉等)具有脂肪、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特点,白肉相较于红肉,脂肪含量更低、蛋白质更高。长期摄入大量红肉易导致脂肪、热量摄入超标,白肉大部分都肉质细腻,更容易被身体消化利用。
一日三餐可以将肉食交替食用,如猪、羊、鸡、鸭、鹅等,在这中间白肉的比例可适当多些。另外,晚餐一般不建议吃红肉,因为夜间人体消耗量较少,摄入红肉很容易消化不良,还会引起身体肥胖。
鸡肉对于健康而言,可带来不少的好处。但是并非鸡的所有部位都营养价值高,要学会有选择地吃。
四、鸡肉营养价值高,哪些肉值得吃?哪些要少吃?1、鸡胸肉营养最高
鸡胸肉具有蛋白质高、脂肪含量低的特点,同时还有丰富的钾含量,对于健身、需要补充营养的人群而言,鸡胸肉是首选。但是鸡胸肉在口感上会相对差一些,很容易变得很柴难以下咽。
2、鸡腿全面均衡
鸡腿和鸡胸肉相比较,蛋白质含量大约少了18%,它含有丰富的铁、硒元素以及适量的脂肪,具有口感好、营养全面均衡的特点。
3、内脏、鸡屁股少吃
鸡心、鸡血、鸡胗、鸡肝都属于动物内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月吃 2~3 次,每次吃 25 克左右。
内脏里最高热量的就是鸡心,比鸡血、鸡胸肉以及鸡腿的热量都高了不少,摄入过量极易导致身体长胖;而鸡屁股上,则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腺体,分别为尾脂腺和腔上囊,这两个腺体内很可能会残留病毒、细菌等有害成分,食用后对健康不利。
鸡肉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上文针对一些关于鸡肉的谣言进行了辟谣,看完文章的你在生活中可以放心吃鸡肉了。当然,要注意不要经常吃内脏和鸡屁股哦!#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禽肉已成全球消费最多的肉类!农业农村部:吃禽肉更健康》.每日经济新闻.2019.11.23[2]《中国一年吃掉50亿只白羽鸡?45天“速成”的鸡到底能不能吃?》.上观新闻.2022.3.1
[3]《超市里的冷冻鸡腿都是从哪来的?为啥从不断货?看完就懂了》.科普中国.2020.6.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鸡的这些部位千万不能吃?多数人都不知道……
网上关于鸡肉的说法
各式各样
有人说
“鸡头当中含有重金属物质,食用有危害”
有人说
“鸡皮不能吃,不然会中毒”
甚至还有人说
“鸡肉不能吃,否则会致癌”
这种种说法
到底是真是假?
今天就全部说清楚
吃鸡肉真的会致癌吗?
最近,一则名为“牛津大学新研究:吃鸡肉关联患癌风险,包括三种特定癌症”的帖子被大家疯传,那鸡肉真的不能吃了吗?
文中此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47.5万名英国中年人的饮食习惯和患病的数据(2006年—2014年),在此研究中发现每年这些人群中有2.3万人被“癌症”侵袭。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认为鸡鸭等家禽肉食的食用量和恶性黑色素瘤的患病系数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具体言之就是每天食用30g禽肉,其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20%,另外像前列腺癌也会因此升高患病率。
其实,这则报道的言论(试验数据)过于片面,并不存在代表性,没有足够且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吃鸡肉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而报道点过于杂乱,其中所阐述的“内容点”较多,不光分析了鸡肉和癌症之间的关系,还提到了其他肉类食品和癌症的相关点,比如红肉和加工肉类食品。
鸡肉是一种简单且非常不错的肉食,富含优质蛋白质且吸收率较高,和癌症之间并无太大联系,癌症并没有如此简单的患病机理,而是由众多因素共同制约而导致的。
因此,所谓的“吃鸡肉致癌”,只是一种“噱头类言论”,并不存在严谨的科学原理和因果关系,只是科学领域的一种“观察性研究”而已。
鸡头也不能吃?
有人说,鸡头不能吃,因为“十年鸡头似砒霜”,这种说法可信吗?
虽然鸡是通过嘴吃东西,但是食物必须要到肠胃,才能被吸收然后再进入血液,就算是真的有毒素物质,其也需要通过肝肾进行代谢,根本不会积累到所谓的头部。
如果真要给一个鸡头不能吃的理由,只能说它的长相有一些“可怕”而已了。
所以,鸡头不能吃的说法,不能相信。
“鸡尖翅”全是毒素,不能吃?
有人说,鸡类等禽肉中的尖翅是不可以食用的,因为这个部位是淋巴腺体集中的部位,食之有毒。
这里大家一定要清楚,尖翅和翅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部位,不可“一视同仁”。
翅尖是鸡肉的翅膀,而鸡肉的尖翅是鸡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鸡屁股”。
有人说“鸡翅尖是给鸡打针的部位,容易蓄积抗生素,对身体有害”。
事实是,鸡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的确可能会用到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是注射型的,注射的部位一般会选择皮比较松的地方,一般会选择翅膀下面,而不是各位所想的“翅尖”。
更需要注意的是鸡在打针之后药物会迅速扩散到全身各部位,如果说打针的地方不能吃,那鸡身上的所有地方好像都不能吃了。
“鸡屁股不能吃,否则对身体有害”的说法流传甚广。
鸡屁股,因为含有两种不能吃的腺体(腔上囊和尾脂腺)所以不建议吃,其实在正规超市售卖的鸡肉(商业化屠宰)中已经将鸡屁股去除了,完全不必担心。
因此,尖翅不等于翅尖,鸡翅可以吃,但是尖翅(鸡屁股)还是不吃也罢。
吃鸡脖子会中毒?
关于鸡脖子不能吃的言论流传已久。
其实鸡肉体内是没有成形的淋巴结的,一般只有起相同作用的淋巴集结体(是几个或几十个淋巴小结聚集成团构成的淋巴集结体)。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后少量食用并不会存在问题,况且这些淋巴集结体多数分布在皮下。
所以,如果偏爱食用鸡脖子、鸭脖子等,但又不愿意吃到淋巴组织,去皮食用就好了。
鸡皮不建议吃
鸡皮很好吃,是因为其中含有很大一部分脂肪物质,脂肪物质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对而言它的营养价值不高,这是不建议吃的原因,和激素等问题无关。
如何科学吃鸡?
1、安全买鸡,避免风险。买鸡要选择正规的超市和大型的农贸市场,避免买到可能存在问题的鸡肉。
2、鸡肉虽好,需要适量。任何食物都要适量,每日摄入的畜禽肉类总量建议40g—7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量)为佳,避免食用过多给身体增加负担。
3、去皮“吃肉”更安全。对于以鸡肉为代表的禽肉食品来说,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去皮更靠谱。
4、选择靠谱的烹调方式。拒绝煎炸炒烤,偏向选择蒸煮,还原食物本身味道,避免摄入较多的脂肪、食盐以及一些有害物质(苯并芘等)。
综上所述
吃鸡肉的时候
建议不要吃鸡屁股和鸡皮
而其他的言论还需科学看待
不信谣、不传谣
虽然如此
但还是想小声说一句
没有鸡皮的鸡肉
也没有灵魂……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监制:于卫亚
编辑:陈子夏、李昂
实习:徐亦鸣、张明明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