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痘痘(长胖长痘是哪出了问题)

九派健康 0
文章目录:

医护说科普:长了痘痘怎么办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海口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叶莉华

痘痘的学名为痤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超过95%的人一生中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

痤疮一般根据皮疹性质分3度4级,即:轻度(一级)——粉刺,中度(二级)——炎性丘疹,中重度(三级)——脓疱,重度(四级)——囊肿、结节。

为什么会得痤疮?

痤疮通常是在皮脂过度分泌、毛囊口角化异常基础上,清洁不到位由痤疮杆菌感染而引起的。

(1)内分泌因素:进入青春期后,体内的雄性激素大量分泌,促进皮脂腺增生活跃。这也是痘痘常出现在青春期的原因。

(2)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导管狭窄或阻塞,毛囊内皮脂不能正常排出就会形成白头粉刺,也称作闭合性粉刺。如果这些白头粉刺长时间存在,粉刺内部的堆积物被空气氧化,颜色逐渐变黑,就会转变为黑头粉刺。

(3)细菌感染:表皮中的坏家伙——痤疮丙酸杆菌可以在毛囊中大量繁殖,诱发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的丘疹。若继续加重,白细胞会聚集到毛囊周围,严重时可以产生脓包。如果炎症反应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就会继续加重,破坏更深层次的组织,形成结节、囊肿。这种情况下,即便愈合也会出现色素沉着或者瘢痕,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痘印和痘坑。

痘痘需要如何治疗?

根据不同的程度,治疗方案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激光化学剥脱治疗。

(1)外用药

维A酸类药物能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具有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一般用于中度痤疮或痤疮维持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全反式维A酸、异维A酸、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作用,是炎性痤疮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外用抗生素:常用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克林霉素、夫西地酸等。这类药物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作用,适用于丘疹、脓疱等浅表性炎性痤疮。

(2)口服药

口服维A酸类药物:主要有异维A酸、维胺酯等。这类药物有抑制皮脂腺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

口服抗生素:通常首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也可选用红霉素、罗红霉素等。主要用于中重度痤疮患者及炎症反应严重的重度痤疮患者。

抗雄激素药物:避孕药物或螺内酯。主要针对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女性,如皮损分布于面部下1/3,有月经不规律、肥胖、多毛、显著皮脂溢出等表现的人群。

(3)光电治疗

最常使用的是光电治疗是光子、红蓝光、点阵激光、脉冲染料激光等。光子可消炎、控油、去除各种色素;红蓝光具有抑制皮脂分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免疫调节改善皮脂腺导管角化及预防或减少痤疮疤痕作用;脉冲染料激光可以改善面部红色印记,点阵激光、射频等有促进胶原增生改善面部痤疮疤痕作用。

(4)果酸焕肤

果酸焕肤具有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刺激真皮胶原合成、组织修复和轻度抗炎作用。

生活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1)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高糖、高脂饮食可增加游离雄激素水平,促进皮脂分泌,导致毛囊皮脂腺开口过度角化从而影响脂质的排泄,加重痤疮的发生。

(2)注意控制体重:肥胖人群痤疮发病率更高,控制体重对痤疮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避免手挤痘痘:挤压痘痘会导致瘢痕形成,引起面部色素加深,出现痘印痘坑,如果挤压痘痘出现在面部危险三角区,可能造成颅内感染。

(4)注意皮肤日常护理:痤疮人群可使用含控油、角质溶解、抗菌、含修复皮肤屏障活性成分的护肤品进行日常护理。治疗期间注意日常外擦防晒霜,以减少皮肤光损害。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马珂整理)

责任编辑:傅婕

内容审核:林叶

值班总监:陈卓斌

值班主任:张成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

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

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

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胖多囊,闭经、不孕、长痤疮,用一张消食助运方就能搞定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说是如今困扰年轻女性的一大疾病,它会使我们的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闭经、不孕、肥胖、痤疮、多毛等症状。

临床上对于多囊,很多时候都会采用抗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等方法治疗,但由于不良反应和患者心里排斥等因素,这种治疗的效果一直都是不理想。

那有没有什么温和安全又不让患者排斥的方法吗?答案肯定是有的,中医中药治疗多囊就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虽然古代医家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多囊这个病,但现代医学家发现,多囊的临床表现和古代文献中“肥胖不孕”很为相似。

清代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种子门》曰:“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且肥胖之妇,内肉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可见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肥胖在多囊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肥胖多责之于痰湿,故从“痰湿”论治也为中医治疗多囊提供了思路,以至于在多年的研究和临床中发现,大部分多囊患者都是属于脾虚痰湿型的,痰湿内盛也成为了历代医家公认的多囊主要病机之一。

有了病因就有了治疗方向,怎么治呢,临床上我们常用一个消食助运方,治疗胖多囊效果显著。

消食助运方组成:党参、茯苓、麸炒白术、炙甘草、柴胡、枳壳、薄荷、木香、藿香、紫苏梗、佩兰、芳香、陈皮、半夏、益母草、泽兰、地龙。

中医认为,治多囊应从“痰”"瘀”综合考虑,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痰瘀互阻,所以治以疏肝健脾、化痰逐瘀之法,消食助运方便有此功效。

除以上症状外,胖多囊患者还常出现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人显著增加。

那对于还没有诊断出多囊的胖妹妹来说,建议平时最好还要控制好饮食、运动锻炼以减轻体质量,降低多囊的发生率。

#多囊##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