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脑(肥胖脑梗塞减肥好吗?)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伤脑:科学家发现肥胖会诱导大脑细胞衰老

在上周的《细胞代谢》上,梅奥诊所衰老中心的James Kirkland博士团队,发现衰老细胞会导致小鼠焦虑,甚至还会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而这些大脑特殊区域的衰老细胞就是肥胖导致的。

这时候梅奥诊所的“长生不老药”Senolytic就派上用场了,通过清除大脑特定区域的衰老细胞,可以减轻肥胖造成的这些不良影响[1]。肥胖会引起抑郁或焦虑等精神疾病[2,3],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却一直没能搞清楚。

在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构建了两种肥胖小鼠的模型,一种小胖子是用高脂饮食(HFD)喂胖的,还有一种小胖子是瘦素受体突变造成的。两组的小胖子都进行了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来测试行为和精神状态。

旷场实验(左):焦虑小鼠更倾向于靠在场边;高架十字迷宫(右):焦虑小鼠走向开臂的次数更少

结果不出所料,两组小鼠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行为。但让人疑惑的是,小鼠的焦虑行为并没有和体重直接挂钩。我们都知道,肥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体重和脂肪百分比只是肥胖最直观的的一种体现。研究人员发现小鼠的体重超过一定界限之后,焦虑行为就和体重或脂肪百分比就失去相关性了。

这就说明,有其他因素在影响着小鼠的焦虑行为

作为梅奥诊所衰老中心的一份子,James Kirkland博士十分清楚,肥胖人群体内的衰老细胞积累程度远高于其他的健康人士[4],而清除这些衰老细胞,可以缓解小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焦虑同属精神疾病,他马上就联想到,肥胖诱导的焦虑行为,会不会和衰老细胞有关系?

事实证明,研究人员的猜想是正确的。使用药物AP20187(简称AP)来清除小鼠体内的衰老细胞,不论是高脂饮食组的肥胖小鼠,还是基因突变组的肥胖小鼠,焦虑行为都明显得到了改善:不再可怜巴巴地躲在角落里画圈圈,开始能够走向旷场的中心,或者走上高架的开臂。这充分说明,肥胖小鼠之所以会焦虑,还真的和衰老细胞的积累脱不开关系。

第一行为正常饮食小鼠,第二行为高脂饮食小鼠,红色线条为小鼠运动轨迹, 高脂饮食小鼠在经过AP治疗之后,活动范围向中心扩展,表明焦虑行为减少。

在之前的文章中,奇点糕给大家介绍过,消除小鼠体内的衰老细胞可以延长小鼠寿命,而将衰老的脂肪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小鼠年纪轻轻就会表现出衰老表型。这一次,研究人员按照之前的思路进行实验,发现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减缓小鼠的焦虑行为,但是将衰老细胞移植到年轻的苗条小鼠体内,只能看到年轻的小鼠变“老”了,却不能发现苗条小鼠变得焦虑了。

诶?同样的套路,怎么就不灵了?

研究人员很快就反应过来,在这次的实验中,AP用药是全身性的,并没有特异地靶向某一个器官或组织。显然,也不是随便某个部位的衰老细胞就能够导致小鼠焦虑的。

既然是精神相关疾病,首要的研究对象当然是大脑。研究人员评价了大脑不同区域神经元衰老标志物的水平,最终把目光聚焦在了杏仁核。

杏仁核是负责调节、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5],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小鼠的杏仁核,衰老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苗条的小鼠,衰老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也更高。使用AP治疗之后,果不其然,可以观察到杏仁核区域衰老细胞减少。

所以,肥胖引起了小鼠杏仁核区域衰老细胞的堆积,而这影响到了杏仁核的情绪调节功能,让小鼠产生了焦虑。

通过对肥胖小鼠大脑神经元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还发现,与正常饮食的小鼠相比,肥胖小鼠侧脑室区域的神经胶质细胞表达了更多的衰老标志物,并且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 2,Plin2)的表达也更多,说明肥胖不仅促进衰老细胞的产生,还促进这些衰老细胞积累脂肪。

高脂饮食小鼠(下)的脂滴包被蛋白(红色)明显多于正常饮食小鼠(上)

这让研究人员不禁联想到了,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小鼠模型的大脑中,都发现了聚积脂滴的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而这些积聚的脂滴,已经被证明了会诱导神经干细胞功能障碍[6],抑制成年人的神经发生,引起认知障碍。

一股不祥的预感有没有?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不祥的预感是正确的。在肥胖小鼠中,神经元前体细胞、未成熟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减少。肥胖诱导的衰老细胞从神经元的“源头”下手,对神经元的生成“釜底抽薪”了。

但幸运的是,药物治疗对大脑中的衰老细胞也能够起到清除作用。对小鼠使用AP药物,或者抵抗衰老的经典组合Senolytic(达沙替尼与槲皮素,D Q)[7],都可以观察到肥胖小鼠的神经元前体细胞、未成熟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

读完这个研究,奇点糕最深刻的一点体会就是:这帮坏家伙都是一伙的。无论是肥胖还是衰老,都是让科研人员无比头痛的问题,而肥胖中的衰老细胞导致焦虑并损害大脑神经发生,更是把这两个无比头痛的问题结合到了一起。

坏家伙们的联合,似乎更方便了我们将他们“一网打尽”。通过清除大脑中的衰老细胞来缓解肥胖引起的焦虑,或许是治疗肥胖的一条新途径;而清除衰老细胞,也是治疗神经疾病的一个新方向。

研究人员表示,衰老细胞的种类也挺多,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找到究竟是哪一种衰老细胞诱导了焦虑,找到更加准确的作用机制。

32岁男子重达200斤!肥胖元凶竟是脑垂体长了瘤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刁明杰

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形象与自信心,更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女性不孕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中心接诊了一名重达200斤的青年男子,经检查,造成其肥胖的元凶竟是起源于脑垂体的肿瘤。专家提醒,精准识别肥胖病因,才是健康减重的关键。

32岁的小伙子林先生(化名)体重达到了200斤,曾在健身机构尝试减重,但减重后又出现了复胖。近日,林先生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肥胖病内分泌专病门诊就诊。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中心内分泌科副主任董利平为他进行了细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发现林先生不仅肥胖,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症状。林先生的腰围达100cm,BMI达到30.19kg/m2。在我国,肥胖的中国诊断标准为BMI>28kg/m2;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可以诊断为中心性肥胖。进一步的肥胖病因筛查和代谢功能评估显示,他的血ACTH水平异常升高。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董利平判断林先生的肥胖必定另有原因,很可能是垂体瘤所致。

在与林先生充分沟通后,他爽快地同意了住院诊疗。经过住院期间的诊治结合,很快“侦查”出了林先生肥胖的元凶——脑垂体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微腺瘤!董利平介绍,ACTH微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脑垂体的良性肿瘤,直径通常小于10毫米,尽管体积较小,但却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造成显著影响,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肥胖便是其中之一。随后,林先生被转入神经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出院前,他满怀感激地说:“我本来只是想来减个重,没想到帮我及时发现了大问题,专科门诊果然有优势!”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它不仅影响个人形象与自信心,更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女性不孕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肥胖症的分型分期多样,有单纯性肥胖,也有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密切相关。据介绍,在肥胖患者中,有5%~10%的肥胖患者属于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某种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物等)引起的体重异常增加。这类肥胖往往伴随着原发疾病的症状,单纯依靠节食和运动难以有效控制体重,需要专业的医疗介入。

面对复杂肥胖问题,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成立肥胖病联合门诊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由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减重科、代谢减重外科、脂肪肝专病科、运动康复科和减重专科护士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致力于肥胖症的深入研究与诊疗。

内分泌科肥胖病专科门诊作为诊治的首站,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专业的实验室检测(如激素水平检测、代谢功能评估等),精准识别出患者的肥胖类型、潜在病因及相关靶器官损害。同时,结合患者的减重动机和具体诉求,运用多学科MDT模式,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管理策略,确保患者获得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采用药物减重、中医减重或手术干预(如减重手术),团队都建立了长期的跟踪管理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并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以确保减重效果的持续巩固和提升。

专家介绍

董利平 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中心内分泌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专业擅长:擅长糖尿病并发症及个体化治疗,肥胖、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等的诊治。

本部肥胖病内分泌治疗门诊:周一上午(本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肥胖加重新冠肺炎病情?“发福”不仅有碍美观,还影响脑容量

来源:科技日报

肥胖加重新冠肺炎病情?肚子越大、脑子越小?

“发福”不仅有碍美观,还影响脑容量

“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好身材的一个说法。近日,有研究显示,肥胖更易加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而且,还有研究显示,肥胖与脑容量有关,肥胖且腰臀比例高的人,大脑灰质更少。

引起免疫反应过度

“在新冠肺炎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发现,肥胖患者转为重症的更多。”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内分泌代谢中心副主任马向华说。

据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利物浦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教授牵头,对英国166家医院2月6日到4月18日收治的近1.7万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肥胖人士比其他人死亡率高,因为他们肺功能减弱,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组织可能有更多炎症,这可能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加剧。另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科学家发起的一项研究显示,几乎75%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体重超标,肥胖使患者致死的风险增加了近40%。肥胖人群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免疫反应过度,也即细胞因子风暴。由此引发的剧烈并发症,导致其成为致死的重要原因。

肥胖的人脑容量变小

除了对新冠肺炎“推波助澜”外,肥胖的危害“数不胜数”。马向华说,肥胖是很多慢性病的基础,会诱发高尿酸、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肿瘤等。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显示,相比2002年,2012年我国成人肥胖率上升了67.6%。

肥胖引起的身体变化有时甚至是大脑“想不到”的。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且腰臀比高的人,脑容量平均略低。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英国9600多人的信息。参与者测量了他们的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并确定他们的脑容量。结果发现,体重指数高,腰臀比高的人脑容量最低。

具体而言,体重指数较高,腰臀比较高的人,平均脑灰质体积为786立方厘米;而体重指数较高,但腰臀比不高的人则为793立方厘米;健康体重的人,平均脑灰质体积为798立方厘米。

“人的大脑主要由脑灰质、脑白质和脑脊液组成。脑灰质和脑白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脑区的脑灰质决定了不同的认知功能。”南京脑科医院脑功能研究室主任陈玖表示,脑灰质的萎缩与一系列的疾病相关,例如,灰质构成的海马体萎缩,会造成记忆力下降;脑区内的杏仁核萎缩,会导致抑郁;小脑内的灰质降低,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走路不稳。

“不过,该研究只是发现肥胖和较低的脑容量之间存在关联,还不能证明二者的因果关系。”陈玖说。

肥胖与脑萎缩之间到底有何种“恩怨”,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或可揭示其中奥秘。他们在《放射学》杂志上刊文称,身体脂肪比越高,大脑形态和结构的差异就越大,进而导致大脑灰质体积越小。

减肥手术后也不能胡吃海塞

很多肥胖的人都希望能够减肥,保持身体健康。但如果总是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可咋办?

“袖状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减重代谢手术。”江苏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主任梁辉表示,袖状胃切除术切除了约八成的胃,特别是分泌饥饿素的部位,这样饱腹感会来得更快。胃旁路手术是一种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的手术,通过缩小胃的面积,同时让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控制一部分肠道不吸收营养,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一个人是否肥胖,或者是否需要做减重代谢手术,可以体重指数来判断,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的平方。梁辉表示,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即为肥胖,指数在27.5就可以考虑做手术,特别是指数在32.5以上、并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建议做手术。

马向华说,做手术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有些人即使做了手术,若依然改不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材还是会反弹。

对于想要减肥的人,该如何自律?马向华建议,从饮食控制来说,每天补充的主食的热量控制在1500—1800卡之间,相当于二两米饭和二两荤菜的量,水果每天最多摄入200克左右,蔬菜每天摄入500克,饮水1500—2500毫升。从运动量来说,每天可以快走1小时,同时加强肌肉锻炼,提高代谢率。(金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