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肥胖(古代肥胖怎样描述)
肥胖古代就是病
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教授 杨晓霖
肥胖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减少寿命,是全世界主要的可预防死因,也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一种疾病。
肥胖症的英文“obesity”来自拉丁语的“obesitas”(过度进食)。据牛津辞典记载,1611年,英国语文学家兰德尔·科特格雷夫首次使用这个词来形容“肥得不像话”,1620年,托拜厄斯·温纳提出肥胖是上层人士的“职业病”。就如《雾都孤儿》里的一句歌谣所云:“有钱的老爷都是吃到消化不良呀……”
事实上,从古埃及文献和古希腊医学可以看出,那时的先贤就已将肥胖和疾病联系到一起,并积极控制体重。公元前6世纪,人们还不了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但印度外科医师苏许鲁塔已经认识到,肥胖与这些疾病有关,并建议通过运动治疗肥胖。西方医学奠基人、古希腊著名医师希波克拉底在谈论肥胖时提到:肥胖本身不是病,但它是虚弱的象征和疾病的前兆。希波克拉底还赞扬斯巴达人每天运动健身的好习惯。
在过去的一些文学作品中,肥胖的角色十分常见,他们通常都是被嘲弄的对象。例如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约翰·福斯塔夫,被形容成“肿胀得像一个疖子”。此外,“胖子乔”是狄更斯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喜剧人物,这个连走路都能睡着的胖子,竟促成了睡眠科学的突破。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胖子乔”嗜睡是肥胖导致的症状。1956年,一名极度肥胖的扑克玩家获胜后竟然举着手睡着了,美国医生遂将这种无法控制睡眠的症状命名为“匹克威克综合征”,即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18世纪,威廉·卡伦指出,过胖会使人容易疲累,增加痛风风险,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只是到底多重才算“肥胖”,他拿不出标准。到了20世纪,威廉·奥斯勒在其医学教材《医学原则与实务》中提出“肥胖由过度饮食引起,不比酗酒好多少”。但两位医生都说不出肥胖为何不利健康。
远古人类普遍崇拜脂肪,但随着气候变化、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肥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追求好身材的名人轶事。古印度波斯匿王曾因发胖而苦恼,要求释迦牟尼教他减肥方法。释迦牟尼建议他节食、多运动、多思考。不久后,波斯匿王减肥成功。每天早上,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都会跳一会儿舞,以此来保持身形。19世纪浪漫派诗人拜伦患有厌食症和暴食症,他利用戒肉、餐前喝一杯混有三大匙食醋的水、负重击剑等方法减肥,引发了第一波节食运动减肥热潮。1918年,美国营养学家鲁鲁·亨特·彼得斯出版《节食与健康:挑战卡路里的关键》,使得节食减肥法得到推广和发展,计算食物热量的概念从此被大众知晓。
不只西方,古代东方也有许多关于减肥的记载。《墨子·兼爱中》写道:“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音lí)黑之色。”为了迎合楚灵王的喜好,臣子们每天只吃一顿饭,吸气之后在腰间系上带子,再扶着墙站起来。《诗经》中有“以鲤入馔”的记载,鲤鱼汤是西周时期一道消除水肿的美食,服用它可以恢复本来的苗条身材,算是一种消肿减肥食疗法。华佗还发明了计步减肥法。相传有个屠夫很胖,意欲减肥。华佗让他每天备二两瓜子,边嗑瓜子边散步,相当于每天健走5公里。屠夫不知不觉就瘦下来了,为报答恩人,从那以后华佗买肉一律免费。▲
盘点历史上著名的胖子,胖的有历史,胖的让你意想不到
现在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小朋友,大多是因为吃得太好,运动太少。
但是在古代,由于条件有限可不是谁想胖就能胖得起来,身材丰腴那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下面先讲一个古代关于胖子的笑话,出自中国最早的笑话专著《笑林》,是由三国时期魏国的邯郸淳编写的。
从前有个人叫赵伯公,这个人长得肥胖高大。在一个炎炎夏日,赵伯公喝醉了,就躺在床上睡觉。
赵伯公有一个小孙子,才几岁大,就爬到他的肚皮上面玩耍。玩得高兴了,小孙子将桌子上的几枚李子塞进赵伯公肚子的赘肉里。
后来赵伯公醒了,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肚子的肥肉里还有东西。
几天之后,李子已经腐烂流出了很多的汁水,赵伯公以为自己的肚脐破洞穿孔。他越想越怕,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于是就叫来妻子和儿女,准备安排后事。
赵伯公躺在床上,哭着对家人说:“我的肚子烂了,都淌出水了,看来是快要不行了……”
正说着,赵伯公翻了一个身,肚子上的肥肉一颤,几枚李子核从肉里掉了出来。
赵伯公和家人都大吃一惊,逐一询问后才知道是小孙子塞进去的李子。
虽然最终虚惊一场,但赵伯公大肚腩上的肥肉层层叠叠,也颇为可观。
下面就来介绍几位历史上著名的胖子。
东汉时期,有一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的文采出众、才思敏捷,在当时很是有名。边韶以教书为生,学生有几百名。
边韶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瞌睡,而且是在课堂上。因为他人非常胖,肚子很大,打起瞌睡来,学生们都看着好笑。
有一天,他又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下面的学生开始交头接耳,还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意思是:“边孝先有个大肚皮,懒得读书,只想睡觉。”
不料边韶其实并未真正睡着,听到了这句顺口溜,立即随口作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便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意思是:“边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只想睡觉,去思考五经的事。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老师可以被嘲笑,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
文章张口就来,可见边韶是一位有学问的胖子。后来就由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大腹便便”。
东汉末年的董卓,很多人都知道,他也是一个胖子。
董卓,字仲颖,是东汉末年的权臣。董卓掌权后招揽吕布,废杀汉少帝及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刘协即位,然后专断朝政。董卓性格残忍,放纵士兵,使得百姓怨声载道。后来司徒王允说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布联手诛杀了董卓。
董卓死后,百姓欣喜若狂,在大街上载歌载舞,董卓的尸体也被当街示众。
根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意思是:“天气当时渐热,董卓肥胖,尸体的油脂流到地上。守尸的官吏用芯子点上火放在董卓肚脐眼里,一直燃烧到天亮,这样延续了好几天。”
可见董卓的脂肪是多么的厚实,真的是肥的流油的胖子。
唐朝时期的叛臣安禄山,大家都知道是他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这场战争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唐朝也从此由盛而衰。
根据史料记载,其实安禄山也是一个胖子。
在《新唐书·逆臣传·安禄山传》中是这样描述安禄山的:“禄山腹大垂膝,每易衣,左右共举之。”
意思是:“安禄山的肚子上的赘肉都下垂到了膝盖上,每次换衣服都要好几个人伺候才能成功。”
“腹大垂膝”,可见安禄山的这个肚腩是有多么的大。别看安禄山体型肥硕,可是身手敏捷,而且还会跳舞。
根据《新唐书》记载,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还能表演胡旋舞,而且跳起舞来动作快得像旋风一样,逗得唐玄宗和杨贵妃满心欢喜。
可见安禄山是一个灵活会跳舞的胖子。
以上就是历史上三位著名的胖子。
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胖子?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一位肥胖皇帝,体重500斤,屡次坐塌龙椅,宠爱妃子还需他人帮
《两晋南北朝史》曾言:“桓玄乃一妄人,晋书言其谬妄之迹甚多。”东晋背景下,桓玄虽身为帝王,却重达五百斤。因体形肥胖,桓玄屡屡坐塌龙椅,其日常生活亦受严重影响。
尽管在古代社会中,皇帝被人称作真龙天子,归根到底,皇帝也不过是凡人之躯,基于这一原因,皇帝同样会遇到普通人遇到的问题。
提到肥胖问题,想必现代人都不陌生,毕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现代社会中的肥胖群体越发壮大。可在古代社会中,能够因生活质量产生肥胖问题的,或许只有皇室贵族成员。
曾经,我国历史上便出现过这样一位超重的皇帝。他重达500斤,屡屡将龙椅坐塌,在与妃子亲热之际,甚至需要仆人帮忙。这位肥胖的皇帝究竟何许人也?为何他的体重会达到如此夸张的程度呢?
这位重达500斤的皇帝便是桓玄。通过对东晋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解可知,桓玄的父亲为朝中重臣桓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桓温虽为臣子,却呼风唤雨,大有威胁皇权之势。
受到父亲的影响,桓温的儿子桓玄自然有着较大的野心,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希望能够取代东晋皇帝,登上皇位。尽管桓家势力范围较大,但面对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他们同样需要隐藏锋芒,避免沦为众矢之的。
但在私下里,桓玄一直谋划着夺权篡位之事,这也为其后来的成功上位,奠定坚实基础。
从政治方面看,桓玄有着非常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可从个人生活上看,桓玄却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潇洒。
通过相关史料记载可知,桓玄体重约为500斤左右,因其体型较大,甚至无法骑马,受此情况影响,桓玄则发明出一种能够任意旋转方向的机关椅子,用作日常出行。
尽管桓玄的体重超乎常人,可这并没有影响桓玄对皇位的争夺。公元403年,桓玄逼迫晋安帝禅让皇位,此后,他便建立起桓楚政权。
上位之初,桓玄心满意足地坐到了龙椅上,可令现场所有人都未能料到,在桓玄刚刚坐上龙椅时,龙椅便倒塌下来。对于桓玄来说,这一情况尴尬不已,随即,他面露不悦之色,令在场大臣非常恐慌。
为了破解尴尬局面,朝中大臣殷仲文便表示:桓玄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其地位之高,连龙椅都无法承载。听到这样的解释,桓玄的怒气瞬间消散。
为了能够让桓玄成功坐上龙椅,宫中许多工匠耗费大量心思。在此后的日子里,因桓玄体重太重,龙椅曾经被几次坐塌。经过工匠们接二连三的加固,龙椅方能承载桓玄的重量。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多次坐塌龙椅便是桓玄登基后最离谱的事情,可除了坐塌龙椅外,桓玄还曾因体重问题,无法自主临幸妃子。
在桓玄来到后宫宠幸妃子的过程中,因无法自己翻身,便只能安排专门的仆人留在身边,帮助他顺利地宠幸妃子。在很多人了解过这段故事后,均对此无法接受,毕竟宠幸妃子是一件较为私密的事情,可桓玄身边的仆人却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与妃子行后宫之事。
通过对桓玄登基后的种种政治举措进行分析也会发现,他骄奢淫逸、昏庸无能,为百姓们带来了极为痛苦的生活。在这样的混乱时代背景下,刘裕便起兵造反,打算推翻桓玄的荒诞统治。
正是因为桓玄在登基后未能重视国家发展,所以,在面对来势汹汹的起义军时,桓玄手下的部队几次战败。无奈之下,桓玄只能出逃到江陵地区,为自己谋求新的出路。可就在出逃的过程中,桓玄却被其部下杀害,至此,一代肥胖皇帝湮灭于历史浪潮。
对于桓玄这样无能的皇帝来说,他的上位对于国家的发展及人民的生活并无帮助,可以说,他的悲惨结局,不过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在桓玄在位不到百天时间内,他做出的荒诞之举数不胜数,通过深入了解桓玄的人生经历,世人亦能从中汲取相应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下错误。
现代社会中,我国得以摆脱从前封建落后的社会发展制度,实现现代化的进步。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如同桓玄一般荒诞的人物将成为世人唾弃对象,而他们亦不会扰乱国家发展计划,致百姓生活在无底深渊。
参考资料:《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