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肥胖(从小肥胖的人怎么减肥)
从小肥胖长大后成440斤,摔倒众人扶不起,预防肥胖要趁早!
近日,“440斤重男子摔倒”的话题被众多网友热议,多家媒体平台也接连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据报道,27岁的小黄从小就比同龄人更胖,大约7年前,体重更是“突飞猛进”达到400多斤。肥胖不仅让小黄行动不便,而且也没有办法找工作。技校毕业后,就长期赋闲在家,靠上网玩游戏打发时间。
前两天,小黄出门时不小心跌坐在地,怎么也站不起来。民警、消防官兵、医生、热心市民等20余人耗时2个小时,也仍未能帮小黄站起来。
最后有人想到一妙招,让小黄“滚”到床单上,众人抬起后再“滚”到医疗救护床上。
看来,人的体重如果超标太多,真的是“举步维艰”。报道中,小黄从小就比同龄人胖,却没有在小时候及时控制体重,到了现在的年龄和体重,想减肥会更加艰难。
所以,健康北京在这里想告诉各位,“减肥”有时候真的要从小抓起!
为什么?
今天,健康北京就来跟大家聊聊关于儿童肥胖症的那些事儿~
儿童期肥胖会怎么样?
肥胖的婴儿和儿童在成年期可能会继续肥胖,而且更可能在成年时形成各种健康问题,其中包括:
心血管病
胰岛素抵抗(这常常是即将发生糖尿病的早期迹象)
肌肉骨骼疾患(特别是骨关节炎—关节的一种高度致残退行性疾病)
某些癌症(子宫内膜、乳腺和结肠)
残疾
什么因素会导致婴幼儿肥胖症?
1、健康食品的挑选
为婴幼儿挑选健康的食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食品偏好是在生命早期确立的。给婴儿喂高能量、高脂、高糖和高盐食品是促成儿童期肥胖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2、身体活动缺乏
在日趋城市化和数字化的世界中,通过健康的游戏开展身体活动的机会较少。超重或肥胖会进一步减少儿童参加集体身体活动的机会,从而使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变得更加肥胖。
3、宝妈坐胎环境
儿童坐胎、出生和喂养环境的每个方面都可加大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在妊娠期间,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糖尿病)可造成出生体重增加以及日后发生肥胖症的风险。
如何预防儿童期肥胖症?
生活环境、学校政策和社区是决定父母和儿童做出选择的关键所在,从有利健康角度选择最容易选择的食品和定期身体活动,从而预防肥胖。
婴儿和幼儿
1、产后一小时内尽早进行母乳喂养;
2、在头六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
3、在六个月时引入营养充分的安全补充(固体)食品,同时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久。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
1、限制来自总脂肪和糖的能量摄入;
2、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及坚果的食用量;
3、定期参加身体活动(每天60分钟)。
如何减轻超重和肥胖负担?
超重和肥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防的,支持性环境和社区是决定人们选择的关键,通过选择更健康食品和进行定期身体活动成来预防超重和肥胖。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限制来自于总脂肪和糖的能量摄入;
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及坚果的食用量;
每天60分钟的定期进行身体活动。
测测你家宝宝有没有超重?
你的宝宝现在的情况还符合这个标准吗?如果有所偏差的话,该有所动作了,让孩子们从小就远离“肥胖”这个词吧!
从小胃口好一度胖到210斤,女子切胃减重逆袭成“模特身材”
记者 梁健 通讯员 李晗
31岁女子圆圆(化名)从小就是“大胃王”, 身高1米7的她体重最重时超过210斤。吃药、健身多种办法减肥失败后,去年5月底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缩胃减重。术后1年的她成功减重100斤,拥有了高挑匀称的“模特身材”。6月3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为她授予首届年度“励志达人”的证书。
“大胃”女子吃出218斤体重
家住汉口的圆圆从小就胃口很好,每餐饭品种很多,不吃撑不下桌,在亲朋好友的眼中,她是公认的餐桌“清盘专家”,只要有她出席的饭局几乎都会“光盘”。渐渐地,她的体重开始飙升,肚子像吹气球一样鼓起。1米7的圆圆体重最大时达到218斤。
“我吃得多,但不喜欢运动,也从想到肥胖会影响正常生活。”圆圆表示,看着日渐圆润的身材,自己不敢上街甚至不敢与人正常交流。多年前自己成为了一名美甲师,这个职业与美丽和时髦打交道,但自己的外形却常常令客人产生不信任感。
3年前,圆圆决心减肥,也吃了不少苦,每餐只吃小半碗米饭,在网上买了减肥药,还到健身房去锻炼,练得腰酸背痛,可是减重效果并不明显,甚至精神状态也出现问题,每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微创“切胃”一年减重100斤
“多年来,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瘦一点。哪怕减重50斤,我就满足了”圆圆表示,去年年初,她得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可以通过“切胃”减重,于是与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副主任李震博士联系,希望尽快手术。
李震回忆,初次见到圆圆时,她的体重超过200斤,属于重度肥胖症。而且圆圆还有高血压、高血糖、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如果再任由体重发展下去,将严重威胁健康甚至生命。李震表示,像圆圆这样的肥胖患者,BMI(身体质量指数)严重超标,多种方式减重效果不佳,应通过手术干预治疗。经过专家组讨论,决定对其进行袖状胃切除术,也就是通俗理解的“切胃”。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去年5月31日,圆圆在中南医院进行袖状胃切除手术。主刀医生李震在她的肚子上打了3个小孔,并在腹腔镜下纵向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将胃容积大大缩小。术后圆圆食量明显下降,体重逐渐降低。
圆圆出院后,李震一直通过微信、电话与她保持联系,不时叮嘱她平时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大大出乎意料,我身上的肉消失的速度比想象更快。”圆圆表示,术后不到1年,体重就直降至108斤左右,身体变得匀称修长,常常被人夸赞“模特身材”。
切胃减肥并非人人适合
在6月3日的中南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首届“励志达人”交流会上,多位曾经在该院通过手术成功减重的市民,分享了自己变瘦之后的喜悦心情。
“我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买衣服、逛街,收获路人羡慕的眼神。”
“我上班时再也不打瞌睡了,同事、朋友们也都夸我变漂亮了!” 当日,圆圆也特意赶到交流会现场,向医护人员汇报瘦身成果。目前,她在汉口一家美容美甲店当顾问,“回头客”越来越多,今后希望能保持体重,找到心爱的另一半。李震表示,因肥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且采用常规减肥方法收效不大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减肥。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2的患者,手术是最有效的减肥方式,并且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不过,手术减肥并非适合所有肥胖症患者。李震提醒,经明确诊断患有Ⅰ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衰退的患者,或患有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均不适合手术减肥。选择手术前,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测,并咨询专科医生。
研究发现从小被迫吃饱可能终生肥胖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父母总逼孩子每顿饭都吃光,易增加孩子终生肥胖危险。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凯利·波斯特教授及其同事对497名2~3岁孩子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父母对孩子生气、焦虑、伤心、烦躁等负面情绪的处理方 式、是否鼓励“逼迫式喂养”、吃饭时是否说话等。这些父母还自测了抑郁和焦虑情况。结果发现,在应对孩子苦恼情绪的时候,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更可能自己变得 苦恼或对孩子的情绪置之不理。不顾孩子的负面情绪,动辄惩罚孩子,逼着孩子顿顿光盘,会更容易导致孩子从快餐、多盐零食及含糖饮料中寻找安慰。不学习如何 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更可能爱吃不健康食品,增加肥胖症危险。
新研究还发现,告诉孩子“把饭吃干净”或“再吃三口饭,就能吃甜点”之类的话会给孩子发出错误信息。
波斯特教授指出,采取“逼迫式喂养”、惩罚孩子或者不倾听孩子的负面情绪问题,最终会殃及孩子的饮食观(即孩子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这种不安全 感会导致孩子日后肥胖问题。另外,与和家人边吃饭边聊天的孩子相比,在电视机前吃饭的孩子更可能爱吃快餐等安慰食品。波斯特教授建议,除了在吃饭方面让孩 子“量力而行”,父母不要逼孩子吃饭,还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零食。陈 希
更多阅读:
研究发现从小被迫吃饱可能终生肥胖
广东学生校服新规:裙子下摆不得高于膝盖10厘米
内蒙古儿童罹患先天性脊柱裂 父母打工抚养“不放弃”
9岁女儿床底酣睡 爸爸报警以为被人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