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穷

文汇 0
文章目录:

越穷越胖,《自然》发布报告:全世界农村居民肥胖化的速度高于城市,只想吃饱的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肥胖,在现代社会,是很多人心中之痛。

总有一批人想减肥,而更多人却是天天喊着要减肥却总是减不下来。

很多人以为,肥胖是自己的过错,怪自己贪婪的胃口停不下吃、怪自己没有规律运动做好身材管理;

殊不知,肥胖的背后,还有着令人唏嘘的社会根源。

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周刊5月8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城市生活方式并非导致肥胖的元凶,农村居民肥胖化的速度高于城市。

这项研究汇编了2000多份报告,调研期从1985年至2017年,研究对象涵盖200个国家的1.12亿成年人。其中55%的增长是在农村地区,更有80%的增长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INSERM)流行病学研究员桑德琳娜·利奥雷(Sandrine Lioret)更指出“肥胖常涉及贫困人口”。调查显示,法国月收入不到450欧元的女性,30%患肥胖症,月收入超过4200欧元的女性,肥胖比例为7%。

如此说来,难道贫穷也成了肥胖的根源了吗?

这份报告的内容,让人想起了美国的一部纪录片:《食品公司》。

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揭示了“越穷越胖”背后社会经济原因。

和50年前比起来,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物,会让我们觉得生活富足了无数倍。

现在科技的发展,更是让蔬果不分季节的供应。可如果你知道了隐藏在那鲜红的西红柿、那剔骨干净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你可能就不想吃了。

你会发现,那自然健康的包装的背后,只是人们对乡村的幻想。

食品的背后,不是农场、不是牧场,而是一家家工厂。盖在食品行业头上的,是一层华美的面纱。

食品生产的产业化,起源于30年代快餐业的出现。当麦当劳兄弟开始提供免下车服务的时候,他们把工厂“效率之上”的那一套,搬到了食品加工上。

低成本让麦当劳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碎牛肉、西红柿、鸡肉、猪肉、生菜和苹果的采购商。为了满足快餐口味一致这一需求,供应商改变了食材的生产方式。

比如鸡肉。和50年代比起来,现在鸡的养殖速度快了一倍,而且鸡的体积也大了一倍。人们喜欢吃鸡胸肉,于是鸡胸肉被改造大了。为了让鸡长得又快又壮,鸡舍被遮起来,在全黑的环境下,将饲养密度提高到极限。

鸡们分不清黑夜和白天,紧挨在一起,这样它们不知道活动消耗能量,只知道吃喝长肉,再加上用高热量的谷物饲料配上抗生素,即使鸡没有办法承受快速生长带来的压力,但只要肉长厚实了,就可以拉出去宰了卖了。一上包装,就是香喷喷的炸鸡排。

可能你会说,你不吃快餐就可以了。

事实上,不吃快餐,你吃的也是这套食物体系下生产出来的产品。

你看到食品标签上写着不同农户,实际上,头部那几家大型食品公司控制着80%的市场。

超市90%以上的食品,其实主要成分是玉米、大豆,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美国的玉米产量惊人,在政府农业补贴的政策下,价格超级便宜,它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称之为美国食品体系的坚强基石并不为过。

美国饲养的绝大部分鸡、牛、猪,甚至是水产品,都以玉米为食物。玉米糖浆还大量渗透在糖果、软饮料、奶制品中。不管吃牛排、烤鸡、火腿还是熏三文鱼,甚至是喝可乐,其实你全都是在摄入玉米。

这种食物缺少营养,为了获得必须的营养,只好越吃越多,从而无法避免地陷入了恶性循环。

而且,由于吃玉米,动物体内的大肠杆菌产生了耐酸性,再加上动物集中营里,到处都是粪便,在看似清洁的加工流水线上,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毫无阻碍地渗透到食物当中。

即使动物该吃天性应该吃的草,大肠杆菌就会减少80%,食品公司也不愿意这么干,他们会兵来将挡,建立灭菌体系,利用氨水对肉类进行消毒,即使经过层层消毒,每年还是有很多污染肉瘤进入市场。单是美国,每年就有上百吨碎牛肉被召回。

纪录片中受访者芭芭拉,她的儿子,两岁半的凯文,正是H7大肠杆菌的受害者。

从生病到过世仅仅12天,那天他们全家吃了三个汉堡,结果年幼的凯文就生病了,检测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他的肾脏出现衰竭。凯文死后第16天,食品公司才开始召回那些污染肉。

导致这些惨剧的最大原因,是食品监管的缺失,1998年那会儿,美国农业部还有权力关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测试不合格的厂家。后来,肉类和家禽业协会起诉农业部,法院判决农业部没有权力关闭肉产。

“凯文事件”过后,民间发起推动“凯文法”的立法,旨在赋予农业部关闭不合格肉厂的权力。芭芭拉已经为此奋斗了7年,为了让其它家庭避免这样的不幸,她愿意一遍遍讲述儿子的遭遇。

在这种倾向于高热量的食品体系下,所谓健康饮食都是扯淡。

就比如片中提到一对养育一双儿女的典型美国中低收入中产阶级夫妇提到:

工薪阶层只能吃快餐,或者到超市买特价食品。比如这个四口之家,吃快餐全家都能吃饱,新鲜水果却买不起,一个汉堡的钱买不起一颗花椰菜。

丈夫得了糖尿病,50片药就要130美金,每个月工资买完药,就只能继续吃快餐,如此恶性循环。

扭曲的生产体系带来扭曲的市场食品供给,导致了平民大众长期饮食结构的营养失衡,最终恶化了他们身体健康,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又意味着什么?

食品公司的目标就是效率高、脂肪多、产量大、价格低,在这种目标驱使下,人们会利用违背自然的食品加工体系,甚至改造植物动物的基因,渐渐地,人们对动植物漠然远离,视而不见,长此下去,也会不尊重社会的其它个体甚至对其他人产生控制心理。

养殖公司就利用债务控制了养殖户,养殖户为了建一座养殖场需要20-30万美金,之后他们不得不升级新设备,通常有两座养殖场的,要借债50万美金以上,但他们每年只赚1万8千元美金,债务早已让他们变成了奴隶。

而屠宰场的员工,每天面对动物相同的部位,重复相同的切割动作,早已和人型机器无异。原本肉类加工厂工人也是很好的职业,随着快餐业的发展,为了效率,肉类加工工人已经成为美国最危险的行业之一。

雇主甚至雇佣从墨西哥来的非法移民,而这些非法移民原本在墨西哥种玉米,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让美国廉价的玉米融入墨西哥,让这批人失了业。

最开始,政府对食品加工厂招募非法移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着反移民运动,政府开始打击这些非法移民。

移民局在活动停车场抓捕非法劳工,这其实是食品加工厂和移民局的媾和,双方约定,加工厂每天流失一部分非法劳工,这样移民局不会对食品加工厂进行大规模的突袭,反正被捕的都是员工。

从肥胖,映射出社会贫穷的根源,而这些根源里,隐藏的又是各种利益的纠葛。

商业是一把双刃剑,既是畸形食品工业体系的缔造者,也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可以身体力行地扭转被动消费的局面。

只要我们开始要求优质健康的食品,市场就会做出反馈。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每一口食物,改变这个世界。

编辑:储舒婷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新欧洲、nature

贫穷使我肥胖?!最新研究表明原来胖是穷病?

肥胖,曾经是财富的象征,在中国唐朝,也曾经一度以肥胖为美。

消瘦,曾经是贫穷的象征,以前是因为吃不饱才瘦,营养不良才瘦。

但是现在贫穷使我肥胖?!

近日发表于期刊《肥胖》的研究,对近7000名受访者调查后发现,美国中年人的财富净值与肥胖呈显著负相关。研究人员指出,财富意味着健康和健康行为的潜在资源,该研究也表明了解贫富差距对解决肥胖问题的重要性。

那么越穷的人越容易胖是真的吗?

全球的穷人,变得越来越胖了是真的。

2019年5月,英国帝国学院在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不同地区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

该研究分析了1985年到2017年间,200个国家的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超过1.12亿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发现男性BMI上升2.0 kg / ㎡,相当于每个人增重5-6千克,在这33年中,全球超过一半的增长,是因为农村地区的BMI增加,在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农村地区占增加的80%以上。

也就是说,农村地区的人变胖的趋势,明显比城里人更快。

以前普通人一般从事重体力劳动,省吃俭用,连肉都不舍得吃,那当然不会胖。

但显然现在讲的不是这一批穷人,现在的人大多都是坐着的劳动,比如客服,行政之类。大部分人完全吃得起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同时,这批人也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常识,没有运动的习惯,当然也办不起健身卡,也就成了越穷越胖的群体。

一些真正健康的食物,好的肉类、三文鱼、牛油果之类的食材,很多人都吃不起。

市面上最便宜的食材,就是高碳水食物,这包括大部分谷物类,大米,小麦,玉米等加工而成的食物。有过饲养经验的人都知道,给动物喂养玉米等谷物,是最容易长肉的。

不过以上都是社会物质已经很丰富的情况下,算是幸福胖。

在食物匮乏的地方,比如朝鲜和非洲等世界大部分贫困地区,食物的作用主要是解决饥饿,所以,那里的肥胖者就相对较少。

其实肥胖的原因主要是吃的太多又缺少运动,食物充足又不节制,肥胖在所难免,不管有钱没有钱,只要意识到少吃多动就不会肥胖。

肥胖是“穷人病”?世界肥胖日的悖论

在时不时就会发生饥荒的时代,人类会寻找能量密集的食物,并将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此,长期以往人们认为肥胖代表了富裕。

但3月14日世界肥胖日这一天,英国一篇报道称,“肥胖是穷人病”。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

贫困肥胖悖论

美国最先发现了肥胖与贫困的悖论:美国贫困的州的肥胖率更高。与较富裕的州相比,贫困人口比例超过35%的州,肥胖人数增加了145%。

英国2022年一份报告显示,英格兰最贫困地区肥胖患病率为36.8%,而在富人区却仅为19.2%。

另一项对7000位美国人进行的调查则发现,中年个体财富净值与肥胖呈明显的负相关,也就是说,越有钱身材越好。

中国也有调查显示,肥胖的人绝大多数为中低收入群体。中国还有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的青春期超重/肥胖的预测因素是家庭收入较低,但在农村则是家庭收入较高。

多项研究表明,在低收入国家中,肥胖、超重和体重指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但这种趋势在中等收入国家开始趋于平缓。

2007~2010 年间,美国实际收入平均下降了6.3%,资源减少的影响在贫困人口中最为严重。经济衰退会使人们,或者至少是穷人,比没有经济衰退时更胖。

高热量不健康食品

2014年,一篇文章指出,贫困人群中肥胖患病率正在增长,一方面是因社会上深加工食品流行,且很便宜,这些食品含有“空热量”且没有营养价值,另一方面则是比较贫穷的人群教育水平较低,饮食不规律,也缺乏运动设施和装备体力活动不足。

贫困家庭的食品支出有限,由于饮食习惯不良,能量和营养的不均衡,比如蛋白质缺乏、水果和生蔬菜太少,以及含有胆固醇的过量脂肪,导致身体肥胖且虚弱。

同时,一些贫困家庭中,如日常卫生、锻炼和充足睡眠等基本健康习惯也未得到遵循。加上贫困人群吸烟或饮酒等行为,也增加了健康状况恶化和各种疾病的风险。

另外,健康素养低和没有健康资源缺乏,也推高了肥胖患病率,比如,未受教育者比最低教育程度者吃的水果和蔬菜更少。

肥胖的代价

众所周知,肥胖是种病,不仅与13种癌症息息相关,还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风险,并加速肝脏衰老,促进痴呆。

人群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的结果,就是拖垮经济,即越胖越穷。

2020~2035年,预计中国超重或肥胖成年人数年增长率为2.8%。中国成人的肥胖年增长率达到 5.4%,青少年肥胖年增长率为6.6%。预计中国与超重/肥胖相关费用逐年上升,到2035年将会占到GDP的3.1%。

中国正经历饮食革命,西式餐饮模式逐渐浸染,加工食品、饮料以及到餐馆就餐大幅增加,而豆类、蔬菜、粗粮等已渐渐远离了我们的餐桌。

比如,在过去国人基本很少吃零食,饮品也只有白开水和茶多见,而当前正餐和零食相混合的饮食模式,已成为国人进膳常态。其中各种色彩斑斓,口味各异的饮料更是受到不同年龄人群的青睐。

“健康中国2030”战略将“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目标,并且还发布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期达到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专家呼吁,政府要对不值钱但伤身的垃圾食品、超加工食品如控烟那样积极管控起来。

不论如何,终结肥胖不是个简单问题,正如之前Lancet一篇文章所指,解决肥胖流行问题,不仅仅是对公共卫生的挑战,也是一项政治挑战。

来源:

[1]Obesity is now a disease of poverty, claims public health chief. Dailymail. 19 March 2024

[2] Żukiewicz-Sobczak W, Wróblewska P, Zwoliński J, et al. Obesity and poverty paradox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n Agric Environ Med. 2014;21(3):590-4.

[3]Hruschka DJ. Do economic constraints on food choice make people fat? A critical review of two hypotheses for the poverty-obesity paradox. Am J Hum Biol. 2012;24(3):277-85. d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