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渐(肥胖渐行渐远的含义与启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0
文章目录:

肥胖之谜:腰围渐宽、体重渐长的幕后黑手是什么?

作者: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雁

公益科普支持: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

近年来,全球肥胖患病率持续提高,据世界卫生组织3月1日援引《柳叶刀》的数据,2022年,全球超过10亿人患有肥胖症。从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患肥胖症的成年人增加了一倍多。

聚焦国内,超重和肥胖也在严重威胁我国成年人的健康。近年来,我国肥胖患病率迅速上升。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慢性病和风险因素监测(CCDRFS)项目的数据表明,在2004-2018年期间,中国成年人肥胖患病率增加了一倍多(从3.1%增加到8.1%)。

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我们会变“胖”呢?是不是觉得有时候体重就像股票一样,一不小心就“闪崩”了呢?别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肥胖之谜”,探索那些让我们腰围渐宽、体重渐长的幕后黑手。

美食诱惑:舌尖上的陷阱

现代社会的美食种类繁多,诱惑无处不在。想象一下,你面前摆满了香气扑鼻的炸鸡、色泽金黄的薯条、还有那层层叠叠的奶油蛋糕。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就像是一支支甜蜜的箭,直击我们的味蕾,激活大脑中的奖励系统。每当我们看到美食时,大脑会分泌出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在多巴胺的驱使下,我们欣然接受了这场美食盛宴,却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脂肪的迷魂阵。这种愉悦感往往伴随着热量的摄入,长期下来就会导致体重增加。

懒惰生活:沙发里的温柔陷阱

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多地被困在了椅子上,不论是办公室的久坐,还是回家后的沙发土豆生活。运动也是保持身材的关键,然而往往我们的身体像是被施了懒人咒,渴望着休息,而忘记了运动。这就像是给脂肪打开了一扇门,它们悄悄地搬了进来,安家落户,而我们还在沙发上梦想着减肥大计。

睡眠障碍:睡不好的痛苦

睡眠对体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的代谢率下降,从而影响身体对食物的消耗和能量的利用。其次,睡眠不足会影响食欲调节激素的分泌,如胰岛素、瘦素和胃泌素等,这些激素的失调会导致食欲增加和饱腹感降低,从而增加进食量和体重。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人更容易选择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并且缺乏运动的动力。

情绪慰藉:心情糟糕时的救生圈

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一不小心就会爆炸。在这种压力之下,许多人会选择食物作为安慰剂。巧克力、冰淇淋、披萨……这些食物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情绪上的抚慰。然而,当我们在情绪的海洋中寻找救生圈时,脂肪也在悄悄地增加我们的浮力。

基因秘密:遗传的骰子

有些人天生就是“易胖体质”,他们的基因就像是一个“吃货基因”,让他们对美食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似乎不管怎样努力,都难以摆脱身上多余的肉肉。这就像是在出生前就掷了一枚骰子,而我们得到的是“容易存储脂肪”的这一面。虽然这不是我们的错,但它确实让脂肪的积累变得更加容易。

年龄增长:岁月变迁的刻印

年龄,是我们永远迈不过去的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新陈代谢就像是一辆行驶在下坡路上的老车,速度越来越慢。这意味着,即使我们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没有变,体重也可能悄无声息地上升。岁月在我们的身体上刻下了痕迹,也给了脂肪更多的机会。

药物影响:隐形的帮手

我们生病时,使用的药物对我们的体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避孕药等,可能会带来体重增加的副作用。这就像是有一只隐形的手,偷偷地往我们的口袋里塞零食,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此外,药物对体重的影响也可能是暂时的,停药后体重可能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总之,我们变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美食的诱惑到懒惰的生活方式,从情绪的慰藉到基因的小秘密,再到年龄的增长和药物的影响。在这场与脂肪的斗智斗勇中,我们或许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决心,才能保持住那个理想的自己。但别忘了,幽默和乐观是我们最好的伙伴,让我们在追求苗条的同时,也享受生活的乐趣。毕竟,每个体型都有其独特的美,重要的是健康和快乐。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迈向健康的生活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儿童肥胖渐成全球“流行病”

来源:人民日报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表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均有蔓延趋势。其中,儿童超重和肥胖是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此前也曾警告,儿童肥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2016年,全球5岁以下超重儿童已超过4100万,其中一半在亚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儿童肥胖症患者增长迅速,2000年—2016年间,5岁以下超重儿童数量增加38%,趋势不容乐观。亚太区域的数据只是全球超重儿童不断增加的一个缩影。据世卫组织估计,到2025年,全球超重或肥胖儿童将超过7000万。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还指出,超重儿童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肝病等慢性病的风险更高,同时还会出现自卑、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为其成长和成年后的健康埋下定时炸弹,也会加重社会医疗体系的负担。

专家认为,儿童肥胖蔓延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衍生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儿童饮食中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城市化及交通方式的转变,儿童越来越缺乏运动。

意大利目前是世界上超重儿童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记者在罗马郊区的一家知名快餐店看到,很多学龄儿童选择薯条、含糖高的碳酸饮料等。一位孩子的母亲玛蒂娜无奈地对记者表示,现在的意大利孩童大多喜欢高油高糖的食品,“我的小孩都是一边喝可乐、吃甜甜圈,一边玩着平板电脑”。

当前,健康食品的价格不断飙升,不健康食物却变得唾手可得。意大利安莎社此前的报道指出,超重和肥胖已不再是富足生活的象征。很多研究发现,儿童肥胖与低收入和贫穷的联系越发紧密,城市中移民社区的儿童肥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社会现象,而富足家庭的儿童往往更“苗条”。

如何更好解决儿童肥胖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建立全球可持续的粮食体系,在生产、贸易、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确保人们摄取真正有营养的食物,特别是要用新鲜的本地食材代替深加工食品。

一个可借鉴的例子来自荷兰。据英国广播公司近期报道,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推出“健康体重”计划,政府和卫生部门出台了一揽子帮助计划,包括对儿童提出饮食建议,组织和监督儿童参加体育活动,以及安排志愿者家访等,已让该城市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比率下降了12%。专业营养师、教师、护士、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超市、商店等私营部门都积极参与其中。

目前,意大利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让学龄儿童增加体育锻炼,打造更健康的校园食谱等,防止儿童肥胖的流行。

世卫组织呼吁,抑制儿童肥胖问题需要各国政府机构和社会各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通力合作和政策保障。同样重要的是,父母要帮助儿童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培养儿童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韩 硕)

“大胖小子”的审美过时了,儿童肥胖渐成“流行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儿童期的肥胖危害很大,会增加孩子成年后患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肥胖容易让孩子产生

自卑、内向的心理和性格

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过去30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分别增长近5倍和14倍。

“肥胖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都不利。”宋晓红医生介绍说,首先,肥胖的儿童,有一半会在成年后出现肥胖,他们患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远远高于成年后肥胖的人。同时,肥胖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不利。研究表明,肥胖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内向的心理和性格,肥胖儿童普遍自我评价比较低,幸福与满足感差。同时,其运动能力、身体平衡能力、劳动技能也都相对差一些。

父母要学习合理膳食知识

鼓励孩子多运动

“在儿童单纯性肥胖中,遗传因素只占很小一部分,而环境、饮食与生活方式是主要的原因。”宋晓红医生介绍说,其中,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又不足,是肥胖的根本因素。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孩子爱吃快餐、油炸食品、甜食,爱喝碳酸饮料,这些都会导致摄入的热量过多。同时,因为餐馆的饭菜为了保持更好的口感,往往油脂含量较多,经常在外用餐,容易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

而孩子们运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住在楼房里,活动空间有限;加上电视、电脑的普及,很多孩子长时间待在电脑和电视前,不外出活动。如果父母再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孩子运动,那么,孩子的运动量就更少了。另外,沉重的课业负担,也压缩了孩子们的运动时间。

宋晓红医生表示,儿童肥胖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家庭、学校、社区、保健机构和国家等各个层面进行干预。其中,家庭是控制儿童体重的重要一环。

为了预防儿童肥胖,首先,妈妈在孕期就要管理好体重,避免巨大儿的出生;其次,在儿童期,父母要学习合理膳食的知识和技能,合理搭配孩子每日的膳食结构,避免孩子摄入过多高油、高糖、高脂食物;同时,多鼓励、陪伴孩子进行运动,运动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运动适量,持之以恒,可以选择羽毛球、健身操、乒乓球、跳绳等孩子喜欢的运动方式。

(作者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宋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