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热(肥胖热量)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一到夏天就变胖?8条建议助你夏日保持好身材

夏天好想减肥啊!可我夏天明明吃得更清淡,胃口也不那么好了,但一到夏天就会发胖,究竟是为什么呢?

夏天出汗多,大家特别想喝水,还总想喝点有甜味的水或吃水果和冷饮。这就会使人体摄入过多的糖分。这些东西蛋白质含量很低,维生素也很少,同时,夏天炎热,很多人怕晒,不愿意出门活动,运动量下降,能量消耗也减少了。

确实是这样!夏天一吃冷饮就停不下来,真的不知不觉吃进去了好多糖,而且天太热,也懒得出去运动,怪不得……

是的,糖分多,蛋白质少,运动不足,这样很容易造成体脂率上升、肌肉量下降,虽然增加的体重不多,但脂肪比肌肉比重小,松松的脂肪替代了一部分紧实肌肉,人一下子就臃肿了不少。

那我要节食,今晚就吃西红柿和黄瓜了!

那可不能见效,夏天经常吃水果替代一餐。开始体重可能会略有减轻,但长此以往就会因为营养不良带来轻度蛋白质营养不良性水肿,反而更显“胖”。

但其实,

夏天维持紧实苗条的好身材并不难,

8条建议帮你成功减肥!

01

别太贪吃水果,每天最多吃1斤

不要用西瓜等水果替代正餐,特别是日常吃鱼肉蛋类较少的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人,腹部松软、体力低下的人,更不适合吃过多水果。

02

天热出汗多,适当吃点咸味菜肴

有些只吃水果的减肥法能在几天内减重,是通过高钾低钠食物使身体排出水分,并不是真的能降低体脂率。然而,出汗要损失钠盐,总是不吃咸味食物只吃水果,会使人肌肉疲乏无力,体力活动消耗的热量减少,反而更容易发胖。

03

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B的摄入

正常吃主食,蛋奶每天吃,鱼和肉每天吃一种,或用豆制品替代。充足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是减肥时所必需条件,若用水果替代主食,碳水虽然够多,蛋白质却太少,是变相减少了蛋白质,这样会流失肌肉,造成营养不良。

04

烹调适当少油

把油炸爆炒改成蒸煮凉拌,一天能省下十几克或二十几克的油,少摄入一两百千卡热量。

05

少喝甜饮料,少吃冷饮

喝不下白水,可以喝不加糖的杂粮粥,喝不加糖的豆汤、米汤,喝大麦茶、淡乌龙茶、淡柠檬水等,总之尽量使用没有糖分又有点香味的方式来补充水分。

06

用牛奶、豆浆、酸奶等含蛋白质饮品替代冷饮

牛奶、酸奶、豆浆等既能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又能补充水分。如果很想喝凉的,可以冰镇后饮用。

07

坚持运动,维持肌肉

在避免中暑的前提下,每天要有20分钟日光下的活动,还能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过少也与肥胖风险相关联。而有了充足运动,三餐吃饱也不胖。

08

按时睡觉,少吃夜宵和高热量零食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额外的热量摄入。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夏天为什么易发胖?8条建议让你拥有好身材

夏天,人们减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夏季的饮食更清淡,三餐的胃口也不那么好,但总有人一到夏天就会发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夏天出汗多,大家特别想喝水,还总想喝点有甜味的水或吃水果和冷饮。这就会使人体摄入过多的糖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水有甜味,就会喝进去很多糖。就算是“淡甜”的绿豆汤,也至少含有6%的糖。吃水果,也会吃进去很多糖。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小西瓜品种,含糖量都在8%~13%之间。吃雪糕和冰淇淋,那就既有糖又有脂肪了。

范志红说,这些东西蛋白质含量很低,B族维生素也很少,所以夏天特别容易出现碳水供能比升高,蛋白质供能比下降。同时,夏天炎热,很多人怕晒,不愿意出门活动,运动量下降,能量消耗减少。

“糖分多,蛋白质少,运动不足。这样很容易造成体脂率上升、肌肉量下降,虽然增加的体重不多,但脂肪比肌肉比重小,松松的脂肪替代了一部分紧实肌肉,人一下子就臃肿了不少。”范志红说。

范志红提示,还有一部分人,夏天经常吃水果替代一餐。开始体重可能会略有减轻,但长此以往就会因为营养不良带来轻度蛋白质营养不良性水肿,反而更显“胖”。同时,因为营养不良,人就会特别犯懒,全身乏力,疲倦嗜睡,不想做运动。即便还运动,体力也会下降,效果大不如前。

“夏天维持紧实苗条的好身材并不难。”范志红给出以下8条建议。

1.别太贪吃水果,每天最多吃1斤。不要用西瓜等水果替代正餐,特别是日常吃鱼肉蛋类较少的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人,腹部松软、体力低下的人,更不适合吃过多水果。

2.天热出汗多,适当吃点咸味菜肴。有些只吃水果的减肥法能在几天内减重,是通过高钾低钠食物使身体排出水分,并不是真的能降低体脂率。然而,出汗要损失钠盐,总是不吃咸味食物只吃水果,会使人肌肉疲乏无力,体力活动消耗的热量减少,反而更容易发胖。

3.正常吃主食,蛋奶每天吃,鱼和肉每天吃一种,或用豆制品替代。充足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是减肥时所必需条件,若用水果替代主食,碳水虽然够多,蛋白质却太少,是变相减少了蛋白质,这样会流失肌肉,造成营养不良。

4.烹调适当少油。把油炸爆炒改成蒸煮凉拌,一天能省下十几克或二十几克的油,少摄入一两百千卡热量。

5.少喝甜饮料,少吃冷饮。喝不下白水,可以喝不加糖的杂粮粥,喝不加糖的豆汤、米汤,喝大麦茶、淡乌龙茶、淡柠檬水等,总之尽量使用没有糖分又有点香味的方式来补充水分。

6.用牛奶、豆浆、酸奶等含蛋白质饮品替代冷饮。牛奶、酸奶、豆浆等既能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又能补充水分。如果很想喝凉的,可以冰镇后饮用。

7.坚持运动,维持肌肉。在避免中暑的前提下,每天要有20分钟日光下的活动,还能补充维生素D。有研究提示,维生素D过少也与肥胖风险相关联。而有了充足运动,三餐吃饱也不胖。

8.按时睡觉,少吃夜宵和高热量零食。(闫妍)

来源: 人民网

热热热!上海迎来今年第六个40℃+,创下极端酷热天数新纪录

今日,上海气温起步30℃

预计最高气温可达40-41℃

偏南风3-4级,雷雨时阵风7-9级

相对湿度45%-85%

8时30分

上海中心气象台

就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网友们纷纷表示:

橙色预警一天比一天早

一大早就像火烤一样

来场雨吧

11时40分更新高温橙色预警

为高温红色预警

12时刚过

上海徐家汇站最高气温

再度超过40℃大关

至此

今年上海40℃及以上极端酷热天数达6天

创下上海自1873年

有正式气象记录以来的新纪录

截至8月11日,上海今夏已出现38个高温日,其中≥37℃的酷暑日达到22天,≥40℃的极端酷热达6天。

频繁出现40℃以上气温的情况较为罕见,徐家汇站自1873年有正式气象记录以来,今年出现6天,位列第一,其次为2013年出现5天,以及2017年出现3天。

午间时段暴热、酷晒

请大家务必注意

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及时补充水分

预防中暑和热射病

高温3.0版升级中

近期高温天气仍将延续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上海自7月31日以来出现今年第三波持续高温天气。

未来十天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上海处在其中心位置附近,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预计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40℃,早晚气温也较高,最低气温在30℃。未来十天中暑指数多为3级容易中暑和4级极易中暑。提醒大家,防暑降温仍然不能松懈。

【相关链接】:未来十天,上海仍将持续热热热

持续高温,谨防中暑

上海疾控分析了本市近10年的发病和死亡的累计日报告曲线,7月下旬病例数和死亡数急剧上升,8月中下旬下降进入平台期。引起高温中暑死亡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场所因素和个体因素。

环境因素

日均死亡病例数与热浪期极端最高气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场所因素

室内的环境温度、居住环境有无空调影响较大。既往上海报告的所有室内中暑死亡病例住所内都没有空调,或者有空调但未使用。

最近有一篇论文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研究者对1981年至2010年间日本、韩国、中国的28个城市的每日死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气候变暖将显著增加热夜及其疾病负担,热夜的短期暴露与居民死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研究者预估从2010年到 2090 年,平均热夜强度将增加近一倍,导致疾病负担增加近六倍。

个体因素

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合并有心脑、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中暑,低收入人群、对高温缺乏基础防护知识的人群高温中暑风险较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死亡病例发病日期多数位于热浪后期,因为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让人体内的热蓄积得不到释放,后期实在抵抗不住了就容易发生中暑死亡。从今年的高温情况来看,防暑降温措施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识别中暑症状,及早妥善处理

一般来说,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愈后良好,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后果。而在重症病例中,仅热痉挛病例及时救治后预后较好,如发生热衰竭、热射病,则发生死亡的可能性较高。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先兆中暑症状,需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并采取现场降温措施,如症状无法得到缓解或已出现意识不清、抽搐等重症中暑症状请及时就医/送医。

这份避暑秘籍一定要收好

我们该如何度过这火热的夏季?

年老体弱、孕产妇

体力劳动者、过度疲劳以及肥胖者

这些中暑高发人群

该如何安稳度夏?

穿衣:轻薄透气颜色浅

轻薄透气的浅色衣物,绝对是夏季穿搭顶流。夏季足部容易出汗,选择透气性好的凉鞋、带网孔的运动鞋以及吸汗性好的棉袜,能减轻闷热感。

饮食:多吃瓜果勤喝水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补充必要的水分、盐分、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

高温天气,如要降温解暑,及时补水是关键。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饮水应少量多次,千万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也可以为身体补充水分。果肉细嫩、清甜多汁的西瓜,是当之无愧的夏季水果人气王,手捧半个西瓜,用勺子一口一口挖着吃,这感觉倍儿清凉;清脆香甜的桃子,一口入喉,总能抚平暑气燥热;果肉白嫩、香甜多汁的荔枝,一口一个甜滋滋;颗颗晶莹饱满的葡萄,就是闪耀整个夏日的“救星”……

居住:降低室温靠空调

盛夏时节,凉席得安排上,不然晚上估计要热得睡不着觉了。古人会借助扇子扇冰来实现手动制冷,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则可以畅快地靠空调续命。当环境温度超过32℃时,电扇已经无法带走人体的暑热感,必须开启空调降低室内温度。过度疲劳是不可忽视的中暑诱发因素。舒适的室内环境才可以保证良好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孕产妇人群更应增强防暑意识,破除不通风、不洗澡、不吹空调等坐月子陋习。

老年人的热适应能力降低,同时身体对外界温湿度的敏感性降低,即使室内环境温度很高,他们自己可能并不觉得热,极大增加了中暑的发生风险。因此夏季老年人的居室温度控制在26℃较为理想,可上下调节1~2℃,注意室温恒定,避免忽高忽低。此外,儿女可时常与家中独居老人电话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也应加强对独居老人的探访慰问,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出行:户外活动避烈日

夏季出行应避开烈日时段,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中午12点至下午3点阳光强烈,在户外活动容易发生脱水或中暑,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应尽量避免外出,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户外活动,或是选择健身房、游泳馆等凉爽的室内场所进行活动。

如果确需在烈日下出行,应做好防晒,撑起遮阳伞、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并准备好足够多的饮料。

如果是必须在高温时段作业的体力劳动者,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并加强轮班休息,以降低劳动强度。出现头晕、眼花、无力、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停止作业,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重症中暑必须及时送医救治。

东方网综合上海市天气、上海疾控等

记者:包永婷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