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纹 胸(肥胖纹纹身能遮盖吗)

广东卫视健康有道 0
文章目录:

长高、长胖留下的膨胀纹,要如何才能去掉?

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经历了体重和身材变化,皮肤就会出现各种纹路:

  • 孕妈「卸货」后,肚皮仍有妊娠纹;
  • 正长个儿,膝盖出现生长纹;
  • 减肥瘦身,肥胖纹依旧「站岗」……
  • 这些顽强的纹路,到底是啥来头?
膨胀纹,恼人的纹路

以上提及的妊娠纹、生长纹和肥胖纹都有共同的名字:膨胀纹,亦称牵拉纹,萎缩纹。

膨胀纹,顾名思义是皮肤膨胀后出现的纹路。

可以理解为,皮肤赶不上身材变化,真皮层被过度拉扯,破坏了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使皮肤弹性和延展性变差,从而形成萎缩性瘢痕的皮肤损伤

膨胀纹的一生会经历两个变化

刚长出来的膨胀纹呈红色或紫红色的隆起条纹,故称红纹。具有「无症状或轻微瘙痒、疼痛,颜色随时间推移而变淡」的特点。

变淡后的膨胀纹呈灰白色,亦称白纹。有「轻微凹陷、触之柔软,无明显不适,不会自行消退」的特点。

膨胀纹爱长这些部位

青春期快速长高、肥胖、妊娠、肌肉剧增等情况会诱发膨胀纹;

有些疾病如糖尿病,或正接受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亦可导致膨胀纹的出现。

这些纹路通常盘踞在大腿内侧、腰部,腹部和臀部等处,不同年龄和性别分布的部位还不一样:

  • 青春期女性

膨胀纹好发于大腿、臀部和胸部;

  • 成年妊娠女性

膨胀纹好发于腰腹、胸部和大腿;

  • 成年非妊娠女性

大腿和胸部是膨胀纹的好发部位。

  • 青春期男性

膨胀纹好发于臀部、大腿、小腿和背部;

  • 成年男性

臀部是膨胀纹的好发部位。

有朋友问,孕妈能避免妊娠纹吗?

妊娠纹与肚子维度增加,雌孕激素有一定关系。

如果孕妈有家族妊娠纹史孕前BIM>26(即体重越高)、孕期体重增加越多(>15kg)等情况,发生妊娠纹的风险越高

看着这些纹路,心里就不舒服。想用那些宣称能消除改善的产品,靠谱吗?

外用产品能否减轻膨胀纹?

尚缺乏客观评判标准

我们的需求在哪,商家的营销就在哪。

健康君也曾因广告效果入手,到手发现基本是维生素E、橄榄油、杏仁油、透明质酸等制品。

说白了,这些产品的核心是给皮肤做好保湿工作,避免皮肤干燥而降低皮肤弹性,导致弹性纤维断裂。

换句话说,这些产品和一般的保湿润肤霜没啥区别

想要彻底消除是不可能的,有稍微改善作用,可避免新纹出现。但是对于陈旧纹路依旧无能为力。

激光疗法可改善

膨胀纹不影响健康,但影响美观。

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出于美观考虑,可选择外用药物或激光疗法改善:

对于红色或紫红色膨胀纹,可以混合维A酸类药膏加乙醇酸之类的药物外用,坚持使用有一定改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想更快见效的,可以选择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就是价格稍贵,需定期维护。

如果是灰白色的陈旧膨胀纹,可选择点阵激光或射频等激光疗法改善。

膨胀纹是皮肤的印记,也见证了我们的身材变化过程。

对于青春期生长导致的生长纹,我们没办法控制;

对于肥胖纹,我们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借助运动和健康饮食习惯避免忽胖忽瘦;

除了这些,也要做好皮肤保湿工作哦。

她们为何执意“切胃”:被放大的身材焦虑

“杨天真切胃”的话题,曾一度带着切胃手术走进公众视野。将视线投向切胃的,除了肥胖患者,还有体重指数低于手术规定的小基数人群。其背后是身处大环境下,人们怎么也逃不开的身材焦虑。据《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80%的切胃患者都是女性。

实习记者|刘田
记者|李秀莉

胖意味着丑

压低了白帽子的帽檐,白外套浅蓝长裤搭了双帆布鞋,苏提手上拿着杯梨汁,慢慢地走进了上海某艺术展展厅。这个身高1.62米的姑娘,看上去清瘦,讲话干练有中气,丝毫看不出微信聊天里说了好几次的“体力不支”,只有偏慢的步伐能看出端倪。

因为这周去外地出差,一连吐了好几天,什么都吃不下,她在来展厅的地铁上差点低血糖。她今年刚满30岁,是名策展人。见面当天,她切胃手术术后刚满三周,体重104斤,瘦了15斤。

苏提所做的切胃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减重手术,全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但出于对复胖的恐惧,她还做了另外一个手术,也就是使用手术方法,将大部分小肠闲置,重新建立肠道更短的消化道,来缩短食物在肠道上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吸收。

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黄宇 摄)

“我今天上午刚去做了皮肤管理,还做了黑眼圈激光,下午找医生复诊看了胃,”苏提说,“我以前不化妆不能出门,但我今天出门完全素颜。”我才发现她脸上的眉毛、眼线和嘴唇全部都是纹的,因为时间久了,边缘微微泛红。几年前做的双眼皮有点小瑕疵留了疤,她想着等过两年眼皮下垂后找家靠谱的医院做修复。

说起切胃,她毫不避讳,“我感觉这个手术救了我。”

苏提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父母在外地工作。上初三时,母亲选择回家照顾她和弟弟,一起到来的还有“发胖”和青春期。母亲管她管得严,每天会在校门口等她放学,不让她和“坏孩子”玩,遇见她和男同学说话,还会上前去责骂对方。从那时起,除非要钱,苏提几乎不再和母亲说话,还开始自残,用刀子割伤自己。

高二时,苏提胖到130多斤。班上同学都说她是班上最胖,胸最大的。出于对胸大的敏感自卑,她习惯性含胸。母亲给她买的内衣偏小,上高中后她和朋友去买了合适的内衣。但内衣买回家,她又被母亲说胸太大,该找束胸把胸勒起来。

因为胖,在苏提的成长里,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如影随形。她从高二就试过每天不吃午饭,等中午12点放学,偷偷打车去美容院做针灸减肥。后来学业紧张,没时间去美容院,就买针,自己给自己针灸。因为节食减肥,她在学校饿晕过4次,最有成效时,她瘦到过104、105斤。但到高三体检,又回到了130斤。

上大学后,苏提还是班里最胖的那个,减肥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之一,吃减肥药,断食,她啥都尝试过,体重却稳定在140多斤,衣服不好买,常常只能买男装,为了显得瘦一点,她每天穿束胸,喘不过气也坚持穿。

即便如此,还是阻止不了身边的亲人变着法说她胖。苏提的字典里,胖就意味着丑。回想起来,只有高二瘦到105斤的那短暂一两个月,她才觉得自己像个正常人。

大学毕业后,她倒是瘦了。2019年,苏提回乡独自创业,工作上的压力太大了,整个工作室的所有活都得她一人包办,每天从早上8点多一直到晚上11点,高强度的工作让苏提不知不觉就瘦到了109斤。她开始健身,靠着跟运动APP上的视频教程锻炼和每天爬山,搭配健身餐,一度瘦到104斤,还有了马甲线。

但“自律”并没有带来自由,反而让苏提更焦虑了,因为她心里总绷着一根弦,觉得只要自己一不吃健身餐,就会立马胖回来。比如有两次她去了上海,她都失去了马甲线。

为了更加立竿见影地减脂,去年3月,苏提第一次走上手术台,最开始做的是四肢吸脂手术,手术后整整五天,她没法下床,两条腿全是淤青,肿得面目全非,没有办法弯腿没有办法坐,没有办法躺,走路感觉里面就是刀割一样。但恢复以后,夏天时,苏提敢穿短裤了。11月,她又去做了腰腹妈妈臀。

但手术虽然带来了好身材,却无法带来更好的生活,今年1月,苏提确诊重度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后,苏提无法再克制自己的食欲,体重随之暴涨到121斤。抽脂手术的副作用随即显现,因为抽脂部位,脂肪不能均匀生长,复胖的腿部、臀部是肉眼可见的凹凸,有很多结节,还发紫。

药物还让苏提无力运动,而她无法忍受自己的肥胖。随即,她背着医生偷偷停药,而代价是无法正常工作,她甚至攒下某处方药准备自杀。最严重时,她的脑子里出现了幻听,有个声音一直跟她说去厨房拿把刀。

想在抗抑郁与减肥之间达到平衡,正是这一想法让苏堤把切胃当成了根救命稻草。去面诊前,知道自己体重不及格,苏提拼命吃了一两天,把自己从110吃到了114斤,结果还是不行。为了说服医生,苏提搬出了自己十几年的减肥史,从针灸拔罐、眼型针灸、点穴减肥药,到两次抽脂和抑郁确诊后的再次挣扎。

医生问:“你家里人知道吗?”

她说:“我都已经30岁了,我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情。”

切胃手术

苏提了解切胃手术的契机和大部分网友一样,都是来自于“杨天真切胃真的瘦了”的大数据推送。据去年8月,网红明星经纪人杨天真所发布的微博,她本人患糖尿病六年,还有并发症。做切胃手术,是为了快速降血糖。

事实上,切胃所属的减重代谢手术可分为3类:吸收不良型手术、限制性手术、和限制结合吸收不良型手术。据《从术式变迁看减重代谢外科发展趋势》,袖状胃切除术发明于2002年,属于限制型手术,目前在美国占比已超50%,在美国和我国均是最常见的减重手术。

袖状胃手术切除的胃部大约为原始大小的四分之三,留下的残胃大小如香蕉,形状像袖子,因此称为“袖状胃”。其原理是通过切除胃大弯及大部分胃底,缩小胃容量,同时去除胃底的大多数食欲刺激素生成细胞,促进体重减轻。

21岁的大学生齐妙是三年前刚高中毕业时做的袖状胃切除。由于高中生病,服用激素类药物,加上学业压力,身高1.68米的她一口气胖到了210斤。家里当护士的妈妈包办了有关手术的一切准备工作,齐妙是在做完手术之后,才开始慢慢了解切胃到底是什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减重及代谢外科负责人吴海福教授告诉本刊,上个世纪减重手术就已经引进国内,真正开始有大起步是在2012年左右。吴海福解释,胃大弯是胃部容易扩张的一部分,而袖状胃手术则是切除胃大弯和胃底,保留了不容易扩张的胃小弯。术后袖状胃的体积一般是60毫升到120毫升,相当于新生儿的胃的大小,能有效控制进食,所以如果不是有意识去撑大,并不容易长大。

“因为这个手术我们现在就通过微创,所以体表看的伤口比较小。手术从难度来讲,属于大手术的难度了,是属于4级手术,所以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做手术,他要有一定的技术,对外科医生的要求会比较高。

在减重科,像齐妙这样的200斤属于小体重,大体重起码要300斤、400斤以上。吴海福说:“国内要求体重指数(BMI,即身高除以体重千克的平方)在 32 以上才考虑做手术,如果病人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高血脂,就是我们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如果出现这个情况,指征可以放宽,现在宽的可以放到27.5以上。”

《小胖妞》剧照

虽然手术从国外引进,但手术标准之所以比国外要求更低,是因为国内外肥胖情况不一样,人种也不一样,所以肥胖导致的代谢紊乱情况也不一样。美国人肥胖多为皮下脂肪丰富,而国内的肥胖,特别是男性肥胖大多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对人体的伤害较大,皮下脂肪伤害较小。

吴海福在国内做了将近十年的袖状胃手术,在他看来,“这个手术上手容易,做好难。”袖状胃手术近期并发症主要有胃漏、出血及呕吐。其中,胃漏最严重,术后呕吐最常见,其中胃漏指的是,胃内压力过高时,进入肠胃的食物就可能像挤牙膏一样,从两个空腔脏器的吻合处或者切缘缝合处被挤出来。吴海福告诉本刊,相比其他减重手术,袖状胃手术更容易发生胃漏。

据《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近期并发症与处理对策》,术后胃漏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局部及全身化脓性感染,甚至可能穿过膈肌,形成胃支气管瘘,若诊治不及时,除导致病情迁延不愈,也有死亡风险。胃漏多数发生在胃食管结合部,发生率约为0.7%至7.0% ,平均发生率为2.4% 。

谁来决定做手术?

和苏提相仿,于冰也有过漫长的减肥史。“针灸,埋线,抽脂,节食,私教……统统都试过。我瘦过很多次,但是都反弹了,”她说。做手术时,于冰1.58米高,体重113斤,22.63的BMI,远不达国内允许切胃手术的最低标准。手术前一晚,医生还在劝她,于冰直接哭了求他,最终以医生“妥协”告终。

在与小基数做手术的患者的交流中,像苏提、于冰这样说服医生的故事并不罕见。2019年修订的《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明确表示,在有代谢综合征的情况下,允许手术的最低BMI标准为27.5,但在现实中,能否做手术的决定权似乎并不取决于标准。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减重及糖尿病外科主任戴晓江告诉本刊,一般情况,他都会坚持减重手术指南。但他也经常受到煎熬,尤其是遇到模特、空姐、演员等职业的患者,他们的体重数值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有过一个网红主播告诉他,她老板跟她说,如果她再不瘦就换人了。

在一家整形美容诊所内,主治医生与助理正在为求美者进行抽脂手术(李伟 摄)

他也遇到过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比如暴食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绝大部分都是年轻女性,抠吐也是常态。每一次,他都试图劝退,但他也表示,她们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心理身份的问题,她的体重如果解决不了,看什么医生都没有用。”

“2016年,当时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来广州开学术会,我就问过这样的问题,我说其实我们碰到很多困扰,这些女性该怎么办?他给我一个说法是他说我个人的意见是我不支持,但是如果真要做,我们就选择最简单的手术,做袖状胃手术。”

“小体重我不支持也不反对”是本刊记者以患者的身份向上海某民营医院咨询时反复听见的话术,紧接着这句话的总是“但你一定要做的话,我们也做过类似体重,手术很安全很成熟”。由于记者体重刚过一百斤,接待咨询的医生还向记者推荐,袖状胃的效果可能不佳,不如再加一个旷肠减肥双保险。

能做什么,要做什么,这项四级手术的决定权都被医院模棱两可地引导后又交还给了患者。

于冰告诉本刊,她术前也曾咨询过该医院,其商业推广现象严重,工作人员还主动跟她说手术价格能便宜。辗转咨询了4家医院后,她选择了湖南某三甲医院,做了医生推荐的“手术效果差不多,但是可逆的”胃折叠手术。胃折叠术是模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将胃大弯向胃腔内折叠缝合,从而减少胃体积。

但胃折叠手术并不在《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推荐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的选择中。而《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显示,研究员整理了来自全国肥胖代谢外科医生的125份有效问卷,有124位受访者积极推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只有2位受访者在备注栏表示积极推荐胃折叠术。

图 | 视觉中国

胃折叠手术推出于2010年前后,最早被认为是取代袖状胃切除的手术方式。当时的医学界认为,由于不需要切割胃部,可以规避袖状胃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好的并发症。据《腹腔镜胃折叠术:一种高手术修复率的新兴手术》(Laparoscopic Gastric Plication: An Emerging Bariatric Procedure with High Surgical Revision Rate),美国研究员追踪了2011年到2013年间56名胃折叠术患者术后两年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32.4%,有30名患者需要做修正手术,其中12名患者对减重效果不满意选择二次手术,18名患者胃垂脱,即胃黏膜向外移动,向上进入食道或向下进入十二指肠。

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高手术修复率让胃折叠手术逐渐退出主流的视野。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胃折叠虽然改变了胃的容量,但是胃酸分泌并未减少,反流反而会更加严重,因此胃折叠手术已被业内主流淘汰。

数字的执念

已经术后三年了,几乎每次在外面吃饭,齐妙都会吃一半就想吐。她说:“毕竟胃就那么大,忍不住吃多了,感觉食物堆在胸口,搞得呼吸都困难,只能去吐。”她的医生让她少食多餐,一顿别吃那么多。可她一遇到喜欢的食物,还是会忍不住嘴馋吃多。吐了将近一周的苏提,复诊时,医生告诉她这是因为她嚼吐,给了大脑和胃部错误的指令。人在咀嚼的时候,胃会分泌胃酸,所以引起了“反流”。苏提慢慢开始尝试着学习克制对食物欲望。喝不完的果汁会选择扔掉,而不是强行塞进嘴里。

最近她不再吐了,体重暂时稳定在100斤左右,也开始喝粥吃肉。出差回家后,她给自己买了个和胃容量一样大的小碗,直径看上去就只有正常的汤匙大小。她的理想体重是95斤,“(比起体型的话,还是)数字更重要。我现在觉得我也有很多肉,如果我能瘦到95的话,肉应该没有这么多。”

齐妙最大的改变还是和食物的关系,“做手术以前,觉得食物少一顿不行。现在不吃也无所谓吧,反正也不会饿。”只是她还是不能戒掉可乐,就算喝可乐烧心也要喝。感觉不到饿和熬夜上网课的作息,是在家云留学的齐妙始终无法规律饮食的主要原因。

图 | 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体检,齐妙的身体机能正常了,为此动刀的病也好了。但是暴瘦之后,她也同时面临着肚子上和大臂上的肥胖纹,营养不良导致的掉发,日常低血糖,脸色差,以及需要长期服用的胃药。身材焦虑也并未远离,最近她正在考虑做面部和腰腹的吸脂手术。谈到理想身材,她说:“我想再瘦个20斤吧。”

于冰两个多月瘦了17斤,她仍觉得不理想。她卡在96斤的平台期有段时间了,距离目标体重82斤,还要减掉14斤。平常每顿饭吃五六口就饱,吃猛了也吐,可体重就是不动。她对瘦的执念,在背上的肉,在希望再小一个杯罩的胸部,在八十几斤也看不到的锁骨,也和其他患者一样,在体重秤的数字上。

据《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当年有效病例3693例,其中,女性病人2975例,占总数的80.6%。与2019年年度报告相比较,2020年度的报告有效病例增加了1434例,其中女性病人增加了1320例。

五月底接受采访那天,苏提去上海看的是一个以“身材焦虑”为主题的艺术展。但她看的时间不长,在所有展品前绕了一圈,就直接走了出去,原因是觉得“这个展没什么太大的意思,基本没有留给观众可以互动的地方,就是一些科普性的东西。”

苏提有点失望,她看起来高度顺从主流的身材评价体系。但作为策展人,她也强烈地希望找到一种形式,能把自己的抑郁情绪全部摊开,把她人生因为容貌,因为身材,因为家庭,因为疾病陷入的至暗时刻,全部展现给世人。

(文中苏提、于冰、齐妙为化名。)

这种胖了会出现的神秘纹路,到底怎样才能消掉啊啊啊?

如果你胖过,或者还在胖着,那么,低头看看肚皮,有可能会看到肥胖纹。什么是肥胖纹?简单来说,就是皮肤像是撑破了,出现了一条条像蚯蚓一样的纹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肥胖纹是我们口头上的称呼,医学上另外还有几个称呼,比如膨胀纹、牵拉纹、萎缩纹,指的都是同一个现象,就好比一个人有大名也有外号。如果是因为怀孕而出现的肥胖纹,我们也叫作妊娠纹。这种纹理一般长在肚皮上,但有的人在腰部、屁股、大腿、胳肢窝甚至乳房区域也会有。

相信不少人会有肥胖纹的困扰,单拿怀孕的女同胞来说,有数据显示,孕妇中发生肥胖纹的比例达到了 43%到 88%之多。肥胖纹的困扰其实有很多,比如不好预防,治疗难度大。

另外,不少人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肥胖纹有人是红色,有人是白色?今天,我们就围绕常见的问题来展开聊聊。

为什么肥胖纹有人是红色

有人是白色?

肥胖纹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简单地说,这是因为肥胖纹处在不同阶段,前期一般是红色的,后期一般是白色的。

展开的话,就要从肥胖纹的发生机制来讲。本质上来说,肥胖纹其实是一种皮肤损伤后的疤痕。

在早期,主要是发红,有的还会发紫,甚至会些水肿的感觉。之所以有这种外观,是因为微观上有一些炎症反应,病变的位置会有炎症细胞参与反应,并且还有各种蛋白质的破坏,其中正常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原纤维蛋白含量减少,胶原原纤维排列紊乱。这种早期发红为主的肥胖纹,我们也专门有个称呼,叫作红纹。

过了红纹的阶段,后面就会进展为白纹,顾名思义,就是纹理的颜色会变浅。不止于此,还有细小的皱纹、凹陷的疤痕,这在微观上表现为皮肤萎缩,属于一种萎缩性的疤痕,特点是表皮有变薄,并且真皮的胶原也很少。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总结一下,肥胖纹的颜色变化是它的自然过程,不提示特殊的问题。像怀孕期间的妊娠纹,生孩子之前一般是红纹,分娩后慢慢地就变成白纹了。

为什么有人会长肥胖,有人却不长?

很多人不幸长了肥胖纹,内心难免会发问——为什么会是我?遗憾的是,有时候我们没办法找到原因,原因可能就是“运气不好”。

不过,有些人长肥胖纹还是有迹可循的。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些常见的不利因素,仅供大家参考:

1、性别。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单看性别、不看其他方面,如果是女性,出现妊娠纹的概率确实会比男性更大。

2、自己或亲人有过肥胖纹。如果有过 1 次肥胖纹,即便是亲人(例如自己的妈妈),那么再次出现肥胖纹的概率也会更大。

3、怀孕。很好理解,怀孕的比不怀孕的更容易出现肥胖纹,也就是妊娠纹。另外,还有个有趣的点——如果胎龄大、胎儿重,或者怀的是双胞胎、多胞胎,则更容易有妊娠纹。

4、生长太快。如果是体重快速增长,包括成年人长胖,也包括青春期长个子,就比较容易出现肥胖纹,如果是青春期,我们有另一个好听一点的俗称——生长纹。

5、吃药。长期吃某些药物可能会长胖甚至让皮肤的脂肪重新分布,比如口服糖皮质激素,这类人也更容易长纹。

怎么才能消除肥胖纹?

那到底怎么才能消除肥胖纹呢?在此,不得不泼一盆冷水,那就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根治红纹和白纹。这主要是因为,不管是红纹还是白纹,它们都是皮肤组织不可逆的改变。这就好比有的人长了痘坑,有的伤口遗留和疤痕。既然不能根治,那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倒也不是,其实现在的治疗手段也有很多。但是,这些治疗手段,目的不在于根治,或者让肥胖纹的红纹或白纹完全消失,而在于改善或者说缓解。具体来说,红纹和白纹的治疗选择各有不同,下面表格是医学界中比较公认有作用的治疗措施,仅供参考。

红纹和白纹的治疗手段可以看出,上面的一些治疗普遍都过于专业,甚至最经典的治疗都是医美方面的治疗,不是随便抹点药就能治疗的。像上面提到的外用药物和产品,比如维A酸类、硅凝胶,效果就不是很确切。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具体到底怎么治疗,最好是就医咨询医生后再共同商定。毕竟,不同的治疗都有利弊,尤其是有一些潜在副作用,像维 A 酸类药物,在孕期和哺乳期都不建议使用,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建立耐受,以免引起皮肤刺激。另外,不治疗其实也是一种选择。说到底,肥胖纹本身不痛不痒,也不影响健康。如果能够接受这种不太美观的事实那就完全可以不管它。肥胖纹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到底要拿它怎么办,就看手机前的你如何抉择了。

参考文献

[1] MayoClinic. Stretch mark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tretch-marks/symptoms-causes/syc-20351139

[2] Amanda M. Oakley; Bhupendra C. Patel. Stretch Marks. StatPearls [Internet]. 2023.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36005/

[3] Striae distensae (stretch marks).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triae-distensae-stretch-marks

策划制作

作者丨唐教清 皮肤科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科普作者

审核丨冯珺 国药同煤总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