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肝脏型肥胖(肝脏型肥胖图片)

北青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也会伤肝!记住3个护肝秘诀,坚持做下去,身体才会好

肥胖是个小问题?不!肥胖会伤肝!

肥胖催生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肝可分为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肥胖、营养过剩是重要诱因。

有调查显示,60%~90%的肥胖人群存在脂肪肝患病风险!

尤其是苹果型身材的人,腰腹部和内脏器官脂肪堆积较多,患脂肪肝的风险更大!

这是因为,当脂类物质过多时,肝内载脂蛋白不足以结合全部的脂肪,剩余脂肪沉积在肝细胞内,就会形成肥胖性脂肪肝。

肝内脂肪的堆积程度和体重成正相关,所以越胖越容易发生脂肪肝。

脂肪肝有什么症状?

在早期,轻度脂肪肝没有特异性表现,但是如果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导致脂肪性肝炎,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些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比如转氨酶升高;继续发展甚至会发展为肝硬化。

脂肪肝对身体有3种危害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常伴随其他代谢异常,如——

01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脂肪肝会造成脂肪代谢不完全,过多的脂肪(甘油三酯)留在血液中,会导致高血脂。

另外,由于油脂堵塞,血管腔道会越来越窄,还容易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脑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脏病、脑中风等,后果非常严重。

02降低人体免疫

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肝脾肿大。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脏肿大会造成脾功能亢进,会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脂肪肝患者通常抵抗力会降低,感染风险更高。

03进一步增加肥胖风险

肝脏代谢出现问题,人们吃进去的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就不能被有效利用,更易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这样就导致了肥胖。

肥胖性脂肪肝如何逆转

一般药物治疗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脂肪肝。

尤其是对于肥胖所引起的脂肪肝来说,只有改善生活方式、调整作息时间、控制饮食等才是治疗的最佳手段。

一般来说,得了脂肪肝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到专病门诊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康复方案。

总地来说,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01控制热量,多吃果蔬

对于脂肪肝患者能量供给不宜过高,平时要保证低糖、低脂饮食,做到平衡膳食、增加膳食纤维。

可多吃谷物、杂粮、粗粮,少吃精米面。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少吃肥肉和油炸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同时也要保证鱼类、虾、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然也会影响脂肪的代谢。

02坚持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疗法”可有效降低体脂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还可以降低肝酶水平、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等,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建议运动量要保持在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坚持3~5次。运动时的心率应维持在“170-年龄”,心率最高时不要超过“200-年龄”。

03合理减重

保持合理的体重有助于逆转脂肪肝,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来说,最初6个月以内,需减轻目前体重的5%~10%。

不过,减重并不能用节食这种过激的方式去快速完成,否则同样会对肝肾造成较大伤害。

(养生中国)

肝脏中发现新型“肥胖因子”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杨雪 记者刘志伟)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团队发现,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是一个新的“肥胖因子”,它通过上调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基因、抑制机体产热,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而利用抗体中和血液GPNMB对肥胖和糖尿病有良好治疗效果。

近日,《自然》子刊《自然⋅代谢》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同期杂志也发表预告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论文题为《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促进白色脂肪组织脂质合成、加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19亿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肥胖。肥胖可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它不光影响体型,还是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生命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脂质代谢过程除了在细胞内受到严格的调控之外,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也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

宋保亮前期研究发现,在肝脏中特异敲除泛素连接酶gp78(L-gp78-/-)可导致SREBP通路抑制。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在肝脏合成脂质能力下降的同时,脂肪组织脂质合成能力会代偿性上调,这表明肝脏分泌某种“肥胖因子”,促进脂肪组织脂质合成。

从这个现象出发,研究人员发现了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能显著加重肥胖程度,增加脂肪组织脂质合成能力,抑制机体产热,降低能量消耗,加重胰岛素抵抗。而GPNMB中和抗体能有效逆转肥胖小鼠的表型,减少脂肪组织重量,降低脂肪组织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组织产热,并减轻胰岛素抵抗。该研究成果表明,GPNMB就是一个新型“肥胖因子”,并证明靶向GPNMB可有效治疗肥胖和糖尿病。

肝脏中发现新型“肥胖因子”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团队发现,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是一个新的“肥胖因子”,它通过上调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基因、抑制机体产热,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而利用抗体中和血液GPNMB对肥胖和糖尿病有良好治疗效果。

近日,《自然》子刊《自然·代谢》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同期杂志也发表预告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论文题为《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促进白色脂肪组织脂质合成、加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19亿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肥胖。肥胖可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它不光影响体型,还是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生命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脂质代谢过程除了在细胞内受到严格的调控之外,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也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

宋保亮前期研究发现,在肝脏中特异敲除泛素连接酶gp78(L-gp78-/-)可导致SREBP通路抑制。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在肝脏合成脂质能力下降的同时,脂肪组织脂质合成能力会代偿性上调,这表明肝脏分泌某种“肥胖因子”,促进脂肪组织脂质合成。

从这个现象出发,研究人员发现了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能显著加重肥胖程度,增加脂肪组织脂质合成能力,抑制机体产热,降低能量消耗,加重胰岛素抵抗。而GPNMB中和抗体能有效逆转肥胖小鼠的表型,减少脂肪组织重量,降低脂肪组织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组织产热,并减轻胰岛素抵抗。该研究成果表明,GPNMB就是一个新型“肥胖因子”,并证明靶向GPNMB可有效治疗肥胖和糖尿病。(通讯员杨雪 记者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