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小儿肥胖男生(小男孩肥胖的危害)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世界最肥男孩”被迫做手术挽救生命,年仅10岁重达393斤

话说,在世界上有一些肥胖到影响生命健康的胖子,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每天因惊人的饭量摄入着常人完全难以消化掉的食材,也因此拥有着异常惊人的体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被称为“世界最肥男孩”的巴基斯塔10岁男童为了挽救他岌岌可危的生命,决定做一次异常艰难的减肥手术。

报道称,这位“世界最肥男孩”名叫穆罕穆德·阿布拉,现年只有10岁的他拥有31英石(约393斤)的惊人体重,他现在每顿饭可以吃掉足以喂饱4个成人的饭菜,但现在肥胖异常的他仍然可以艰难的短时间站立。

阿布拉的主治医生说,阿布拉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胖男孩,因为他先的体重已经超过了之前被大量曝光的印度尼西亚男孩阿丽亚·帕马那(Arya Permana),三年前10岁的帕马那曾因29英石(约368斤)的体重登上过媒体头条。

阿布拉的父母接受采访时说:“阿布拉的食欲似乎永远你得不到满足,从出生以后他便一直保持着惊人的食量,我们费了很大劲才为他找到了合适的治疗方案,我们希望他现在可以通过减肥获得正常的生活。”

报道称,医生已为阿布拉安排了一场胃部限制性切除手术,术后他或将迎来一个崭新的人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3岁男孩体重110公斤,肥胖导致自卑和并发症,暑期成儿童减重黄金期,医生:预防重于治疗

暑期来临,除了旅游、夏令营和各种兴趣班,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的健康问题提上日程。各地“儿童肥胖门诊”也迎来了就诊高峰。

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陈斐斐介绍,肥胖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的重要因素。每逢寒暑假,医院会开设“儿童肥胖门诊”,为肥胖儿童提供科学的减重方案。她介绍,在“儿童肥胖门诊”坐诊期间,每周问诊日都有因肥胖而前来就诊的儿童。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曾表示,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大概是10%,并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对此,陈斐斐也指出,儿童肥胖门诊的火热,与儿童暑期时间充裕、肥胖问题严重、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密不可分。“暑期时间充裕,家长可以带孩子来医院进行评估和干预,不影响学业。同时,暑期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容易发现孩子在行为及生活方式中的问题,也能利用大块的时间制定和执行减重计划。”

医院暑期减肥夏令营。图/受访者提供

【1】每5个儿童中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

在医学上,判断儿童是否超重,有一套国际公认的判定标准。即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标,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的比值来判定。如果孩子的BMI达到了同年龄、同性别的85%~95%,属于超重;如果孩子的BMI指数超过同年龄、同性别的95%,可以被诊断为肥胖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6至17岁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这个数据说明,每5个小朋友里面就有1个超重或者是肥胖的。

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陈斐斐告诉记者,肥胖会引发儿童性早熟,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引发诸如小阴茎、睾酮分泌异常、骨代谢异常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肥胖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自卑、焦虑等。“在我们看诊的过程中,肥胖孩子大多不自信。家长普遍反映在学校、家庭等环境中,孩子曾受到异样的眼光和言语的侮辱。”

陈斐斐分享了近期的一次问诊。一位13岁的男孩、身高1.65米、体重高达110公斤。该男孩因肥胖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与外界交流,经常缩在家里,不愿动弹。“进一步检查发现,他不仅存在心理问题困扰,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健康问题。”

九派新闻注意到,陈斐斐所说的情况并非个例。4月中旬,有博主发文称,自己8岁的孩子,身高1.46米,体重却有53公斤。在学校里,孩子因为体重过于肥胖,其他同学总是叫他“大胖”,学校体育老师反映,孩子稍微动一下就大口喘气,所以从来不参与运动。

一名来自成都的家长也有上述困扰。她说,孩子出生时体重较轻,营养不良,所以自小就注重补充孩子的营养,没怎么控制孩子的食量,加上公婆对孩子的宠爱,今年11岁的男生,身高1.43cm,体重48公斤。孩子告诉她,班上有同学总是喊他“胖子、肥猪”,这令他很难过。

6岁至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与肥胖界值。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儿童肥胖多跟家长认知误区有关

儿童肥胖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陈斐斐说,这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介绍,儿童肥胖与基因、遗传和生活方式相关。首先,若有家族肥胖遗传史,或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会相对增加。

其次,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她指出,在看诊的过程中,过度饮食、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因素。“在看诊档案中,我发现很多肥胖的孩子都存在饮食无节制,高油高脂食物摄入过多的情况。比如上次问诊的110公斤的小男孩,糖醋排骨都是整盘地吃。”

针对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的儿童肥胖,陈斐斐指出,这与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知误区有关。在多数家长的健康认知中,最常见的误区是觉得小朋友“胖乎乎”很健康,只要没有并发症的产生,许多家长对儿童肥胖并不在乎。

她说,尤其是一些爷爷奶奶带大的儿童,肥胖情况格外常见。“老人会觉得孩子读书很辛苦,应该多给他增加营养,让他胖一点,这样抵抗力才会好。”

还有一个误区是“小时候胖一点,长大了就自然会瘦下来”。这种认识会造成儿童长大后更难减重。

“在儿童时期,尤其是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摄入过多的能量导致肥胖,会使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脂肪细胞数量一旦增多,在成年后就很难减少。”陈斐斐说,“脂肪细胞在儿童至青少年时期基本固定了,如果幼时因肥胖而增加了脂肪细胞数量,后续即使努力减肥,往往只能改变脂肪细胞的容积(即脂肪细胞储存脂肪的多少),难以减少脂肪细胞的总数,成年后比其他人更难瘦下来。即使瘦下来,也比同龄人更容易增肥。”

除此之外,陈斐斐还指出,“只运动,不忌口”也是儿童减重失败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包40克小薯片,其含有热量需要跑步半小时才能消耗完。很多家长只让孩子运动,但不强调忌嘴,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陈斐斐强调,儿童肥胖比成人的危害更大。中国营养学会2017年公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3.3倍。这种健康风险可持续至成年期,成年后,肥胖儿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与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相比,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为4.3倍。

小男孩在量腰围。图/视觉中国

【3】科学减重需“全家总动员”

九派新闻注意到,每年暑假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儿童减重门诊迎来就诊高峰。不少家长们利用假期时间,带孩子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减重指导。

对此,陈斐斐表示,儿童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寻求科学的方式帮助儿童减重,已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方式,“我们暑期举办的‘儿童减重夏令营’,8月份的都已经招募满了”。

谈及儿童肥胖门诊的火热原因,陈斐斐表示,这与儿童暑期时间充裕、肥胖问题严重、生活方式改变等密不可分。“暑期时间充裕,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评估和干预,不影响学业。同时,暑期间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容易发现孩子在行为及生活方式中的问题,也能利用大块的时间制定和执行减重计划。”

儿童肥胖者是选择自行减重的方式,还是寻求医生的科学干预?陈斐斐告诉记者,两种方式的目的都是希望儿童的体重降到健康区间。家长如果能够督促儿童“管住嘴、迈开腿”,自行减重是十分可取的。但是如果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肥胖指数,或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建议家长还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她补充道,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在减重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减重的方式,即达到减少体脂与保证营养摄入的双重目标。家长不要轻信任何减肥产品,以防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同时,也不要让孩子尝试轻断食、碳循环、节食等饮食方式,这些方法可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最后,陈斐斐强调,与治疗肥胖相比,更重要的是预防肥胖的发生。预防措施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她建议,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并长期坚持。并且科学减重应“全家总动员”,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购买和食用高糖高脂食物,为孩子树立健康饮食的榜样。

【来源:九派新闻】

“小胖墩”伤心更伤身?六部门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儿童肥胖一直是个日趋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据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我国儿童肥胖率不断攀升,主要大城市0到7岁儿童肥胖率约为4.3%,7岁以上学龄儿童肥胖率约为7.3%。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加起来近4000万。如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到2030年,0~7岁肥胖儿童数量将增至664万;7岁及以上超重肥胖儿童将增至4948万!

为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近日,由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

如何判断儿童肥胖?

与成年人一样,通过BMI计算方法可判断儿童是否属于体重超重。

BMI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单位起草,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当中列出了6~18岁不同年龄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青少年应根据自己年龄和性别对照下表进行判定。

举个例子,7岁的男生如果BMI体质指数在17.0~18.7之间,则属于超重,如果体质指数等于或者大于18.7,就是肥胖。

儿童肥胖,伤心更伤身

实际上,儿童如果超重或肥胖,不光影响孩子们的自尊心,同样对健康产生极大威胁。

案例1:12岁儿童体重98.4公斤

12岁孩子小英身高1.31米,体重却高达98.4公斤,最近一年她都没有再长个儿。到医院检查前,家里爷爷奶奶都觉得孩子“胖”是营养好,但检查后才发现,小英总胆固醇等多项血脂指标均明显增高,血清胰岛素更是严重超标,检查中还发现了脂肪性肝炎、黑棘皮等代谢问题引起的病症。

案例2:被疯狂“进补”的7岁男孩

江苏男孩明明刚出生时十分瘦弱,家人心疼,于是疯狂给孩子吃各种补品,体重也一路飙升。7岁时,体重已达到110斤。有天早上,明明并没有按时起床,母亲走到房间发现他一动不动,赶紧送到了医院。但到达医院后,明明已经没有了呼吸。医院的诊断结果是:孩子因为过度肥胖,引发脑血管疾病,血管爆裂,已经抢救不回来了。

案例3:4岁男孩睡梦中停止呼吸

江西男孩小海4岁时,腰围已达到95公分,几乎与成年人无异。因为BMI指数超过35,属于重度肥胖,导致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晚上睡觉的时候鼾声如雷。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小海还患有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就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某天夜里3点,小海父母突然发现儿子熟悉的打鼾声消失了,这才发现他已经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

儿童肥胖的两大“凶手”

父母遗传因素:

根据相关研究,儿童肥胖的可能性直接受到父母是否肥胖的影响。父母并不肥胖,儿童肥胖的机会仅为11.1%。如果一位父母肥胖,则儿童的发生率为19.4%22.9%。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的肥胖几率高达33.7%。

行为和饮食习惯因素:

孩子们每天吃太多的高热量食物,如甜食,甜点,油炸食物,而少吃水果和蔬菜则更容易引起儿童肥胖,许多孩子运动量少。

人体下丘脑有两对神经核,它们主要负责人体的饥饿反应和饱腹感。当下丘脑有疾病症状时,饥饿神经中枢和饱腹神经中枢的神经反射就会失衡,这很可能导致肥胖。

另外,肥胖也与人体的内分泌因素有关。一旦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紊乱,就很容易引起肥胖症状。

如何解决儿童肥胖问题?

此次,六部门联合颁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目标就是要在2020—2030年,让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奠定基础。(注: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

那么

到底应该怎么做

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划重点!

(一)强化家庭责任,充分发挥父母及看护人作用

1.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

2.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

3.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

4.加强社区支持

(二)强化学校责任,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

1.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

2.改善学校食物供给

3.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

(三)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优化体重管理服务

1.加强孕期体重管理

2.加强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

3.加强肥胖儿童干预

(四)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

1.加强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

2.强化食物营销管理

3.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

相关链接:

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

解读《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张奇斌

主编丨刘博

编辑丨陶梦琪 崔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