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狐(肥胖狐狸)

不八卦会死星人 0
文章目录:

22岁小彩旗圆润发胖,灵气全无,反叛杨丽萍入圈后星途并不顺利

娱乐圈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有的人名气在一夜起高楼,最终也转瞬即逝。曾经在春晚一转成名的小彩旗,如今也快成了无人问津的“素人”,颜值变化也令人唏嘘。

小彩旗最近在机场被路人偶遇,土气的穿搭、圆润发胖的身形,已经与曾经的灵气小仙女判若两人。

她穿着一身灰色针织长开衫,内搭黑色连衣裙,外加一双黑色运动鞋、茶色墨镜。整身打扮很随性,她随意扎起的彩色长编发,就是这一身暗色系穿搭里唯一的色彩了。

如果与同期小花私服做对比,小彩旗这身造型毫无时尚感,甚至还很暴露身高和身材缺点。今年她也才22岁,正是青春大好年华,而她却提前尝试中年穿搭。

虽然衣裙宽松,但还是能看出来小彩旗身形明显发胖、溜肩严重。有些侧面角度,甚至看不到她下巴与脖子的分界线。若不是还有粉丝上前要签名,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位明星。

不仅是这一次机场照失利,小彩旗近照都写满了“放飞自我”,没有继续坚持练舞后,她似乎已经放弃了身材管理。客串综艺节目嘉宾、街边偶遇被拍,她的状态都是这样的。

就连晒出的日常照,她是也是这样的状态,怼脸高清照还能看出一丝显老相。尽管不愿承认,但是曾经那个在春晚惊艳众人的小仙女,真的长残了。

很多人认识小彩旗,一是因为她在2014年马年央视春晚上转的那四小时,二是因为杨丽萍亲外甥女这个身份。杨丽萍坚持不育,一直把小彩旗作为接班人培养,亲自教她跳舞,带她出席活动,将她送上春晚舞台。

在春晚一转成名之后,小彩旗的名气一路高涨,被人看好成为第二个杨丽萍,而她却当起了叛逆少女。

小彩旗当时也被扒出抽烟喝酒泡夜店等黑历史,尚未成年的小彩旗还与大她14岁的孙神州传起了绯闻,还在微博直呼对方为“老公”,引起争议后小彩旗回应称只是开玩笑。

不仅生活日常叛逆,小彩旗在事业道路的选择,也很叛逆。她曾在采访里被问到:是否愿意成为杨丽萍的接班人,她直接回答不想成为第二个她。

之后她也确实放弃了杨丽萍为她铺好的舞蹈路,开始追逐演艺圈,签入了唐人影视公司。入行前期,公司也确实给了她很多影视资源,2016年她连上两部电视剧,一部和张若昀、古力娜扎等人出演《青丘狐传说》,还有部是大IP《仙剑5》。

不过这两部戏都反响平平,小彩旗春晚积攒的人气被慢慢消磨殆尽,之后她便无戏可拍了。好在家境殷实,她选择了国外学习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经过这些事情,杨丽萍表示:“她已经与当初的梦想背道而驰了,将来也不会考虑再培养她,她在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不会勉强。”

演戏成了小彩旗的新出路,不过从去年她参加的演技类综艺表现来看,小彩旗的演技也没在学习中精进多少。她早早就被淘汰了,大家也只记住了她那个尴尬的“拔丝吻”。

虽然演艺之路不顺畅,小彩旗似乎也没打算重新捡起舞蹈,从她日渐放飞的身材管理和形象上,就能看出来。

杨丽萍也似乎找到了新的接班人,是自己的侄女小白兔。她和小彩旗一起长大,最近也在参加舞蹈类节目,表现不俗。杨丽萍很用心地在为她宣传,语气里满是骄傲,而小彩旗成了她文案里一个简单的形容词。

小彩旗确实有过亮眼时刻,能在春晚舞台上待4个小时,相信将来都不会有谁能有她这种履历了。本该拥有更大的舞台和更好的星途,她却因为自己的叛逆葬送了。

如今22岁的她处境尴尬,颜值和身材甚至演技,都不足以在演艺圈立足。不知道她是否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但相信看见她现状的大家,都会为她叹一声“可惜”。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有什么?

2017年8月,中国政府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东北虎、东北豹历史天然分布区和最大野生种群分布区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成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央直属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成果之一载入新中国的发展史册。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42°38′45″~44°18′36″、东经129°05′01″~131°18′52″,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地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其中,吉林省涉及面积9557平方公里,占虎豹公园总面积的68%;黑龙江省涉及面积45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包括珲春、汪清、图们等6个县(市),涵盖19个自然保护地与81个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96.6%。公园内分布着中国规模最大、唯一具有繁殖谱系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肩负着保护以东北虎、豹为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观察手册》插图。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分布有高等植物54科147属884种,野生脊椎动物约37目96科226属397种。其保存了温带森林最完整、最典型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拥有中国境内极为罕见的由大型到中小型动物构成的完整食物链,是名副其实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亿万年来,这些万千生灵遵从古老的生存法则繁衍生息,呈现着互惠相依、谨慎避让的生存智慧。

虎和豹已有八九千年的进化史,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直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

东北虎,又叫西伯利亚虎,是重要的虎亚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和我国东北林区,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目前野外种群数量仅存不到500只。东北豹属金钱豹东北亚种,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亚种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其野生数量只有100只左右。

100多年前,我国东北林区曾出现过“众山皆有虎”的盛况,但进入20世纪后,由于人为活动的增加,森林被砍伐,东北虎豹种群萎缩。在1998—1999年进行的中美俄三国专家联合调查中,仅发现少量东北虎豹的痕迹,判断当时中国境内东北虎仅存12~16只、东北豹7~12只。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逐步停止了森林砍伐,同时严惩偷猎盗猎,重视植被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地,东北虎豹栖息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野生种群逐渐得到恢复。2014—2015年,中俄两国边境不足4000平方千米的区域,至少生存着38只野生东北虎和91只野生东北豹,超出资源承载力的3倍。这个区域的北部是湿地和铁路、公路等人类生活设施,东部和南部毗邻海洋,这里成了它们的生存孤岛。该东北虎豹种群已进入繁殖高峰期和种群快速增长期,向中国内陆迁移扩散成为它们的唯一出路。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观察手册》插图。

就在这个黄金窗口期,中国政府做出了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战略决策。自2017年开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虎豹公园保护了90%以上的虎豹栖息地,使野生东北虎豹的进入、定居、繁殖和扩散通道都得到了系统保护,生态过程更加完整,野生虎豹种群得到快速恢复。据2023年底监测数据显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已由2017年的27只、42只分别增至50只、60只以上,野猪、梅花鹿、狍等有蹄类动物种群数量也得到成倍增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重现“众山皆有虎”的盎然图景,中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悄然回归。

那么,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都生活着哪些野生动物种群呢?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观察手册》,郭亮 主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 影像生物调查所(IBE) 编著,北京出版社2025年1月版。

食肉目

猫科

特征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雄性头体长189~300厘米,体重100~260千克,最高可达300千克以上;雌性头体长146~177厘米,体重75~177千克;尾长72~109厘米。体表具明显的黑色条纹,极易辨识。虎的体形健壮,四肢粗壮有力,头部宽大且尾巴较长。其体表毛色的底色为锈黄色至橘黄色或浅棕红色,但腹部、四肢内侧和尾巴腹面的底色为白色或污白色。从背部至体侧有众多的黑色细条纹,并延伸至四肢和腹部,眼上部通常有一块白色区域,两耳背面各具一个明显的白斑。尾巴粗壮,长于头体长之半,尾上具黑色环纹。

习性

独居,夜行性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多在树荫下或灌木丛中休息。具有强大的捕猎技巧,捕猎时常常采取打埋伏的方式。

环境

活动在远离人类居住区、地势平缓、冬季积雪较浅的成熟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和栎树林。

食肉目

猫科

特征

豹是具有斑点花纹的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雄性体形大于雌性:雄性头体长91~191厘米,体重20~90千克;雌性头体长95~123厘米,体重17~42千克;尾长51~101厘米。豹的整体毛色为浅棕色至黄色或橘黄色,在背部、体侧及尾部密布显眼的黑色空心斑点。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头部、腿部和腹部分布有实心的黑色斑点。

习性

常常在林中行走、游荡,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捕猎。捕食梅花鹿、狍子、野猪等食草动物,同时还会捕食兔、鸟类、鱼类等。

环境

生活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除了森林,东北豹也可能在丘陵、山区和草原等环境中生活。

豹猫

食肉目

猫科

特征

体形略比家猫大。全身背面体毛为浅棕色,布满棕褐色至淡褐色斑点;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尾背有褐色斑点或半环,尾端黑色。

习性

白天多在树洞、土洞、石缝中,夜行性,独栖或成对活动。主要以鼠类、鸟类、蛙类、蜥蜴、蛇等为食。擅爬树、游泳。

环境

各种山林和村镇郊野。

猞猁

食肉目

猫科

特征

猞猁为身体壮实的中等体形猫科动物,雄性头体长76~148厘米,体重12~38千克;雌性头体长85~130厘米,体重13~21千克;尾长12~24厘米。基本毛色为沙黄色至灰棕色,并分布有黑色或暗棕色的斑点。与其他猫科动物相比,猞猁的四肢比例较长。

习性

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它们在夜间最为活跃,白天则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或睡觉,主要在一些植被比较茂密或隐秘的场所躲藏,比如树洞或石缝中。主要以狍子、鹿等为食,同时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等。

环境

其栖息生境极富多样性。它们主要栖息在高寒地区的山脉、森林和草原等地带。

食肉目

犬科

特征

体形似狐,但更肥胖,吻部和耳均较短。眼上下各具1条黑纹,面颊具疏松长毛。体背灰棕色,染黑褐色毛尖,底绒厚密。腿短,浅黑色。尾短而毛蓬松。

习性

夜行性,白天隐于洞穴。食物很杂,包括各种鼠类、鱼、昆虫、瓜果、谷物和蔬菜。能攀爬树木。一夫一妻制,组建永久的繁殖对,2—3月交配,春末夏初产仔5~10只。

环境

阔叶林中溪流附近、开阔草甸、灌丛、芦苇地、农耕地旁。

赤狐

食肉目

犬科

特征

体形纤长。吻尖而长,鼻骨细长,额骨前部平缓,中间有一狭沟,耳较大,高而尖,直立。四肢较短,尾较长,略超过体长之半。尾形粗大,覆毛长而蓬松,躯体覆有长的针毛,冬毛具丰盛的底绒。耳背之上半部黑色,与头部毛色明显不同,尾梢白色。足掌长有浓密短毛。具尾腺,能施放奇特臭味。

习性

杂食者,主食鼠类、兔类,也食鸟蛋、小型两栖爬行类及野果。夜行性,行动敏捷。喜欢单独活动。

环境

适应环境广泛,森林、高山、丘陵、平原及村庄附近、城郊皆可栖息。

棕熊

食肉目

熊科

特征

棕熊为体形壮硕的熊科动物,雄性头体长160~280厘米,体重135~725千克;雌性头体长140~228厘米,体重55~277千克;尾长6.5~21厘米。棕熊是在我国分布的体形最大的陆生食肉目动物。棕熊的毛色多变,包括灰黑色、棕黑色、深棕色、棕红色、浅棕黄色及灰色,偶见白化个体。棕熊是全世界熊科动物中分布范围最广的物种。

习性

棕熊是典型的冬眠动物。食物来源广泛。它们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草本植物、浆果、坚果、根茎、蜂蜜等。然而,它们也会捕食动物性食物,如小型哺乳动物、鱼类、昆虫等。

环境

棕熊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从森林到山地,甚至沼泽地带。

东北黑熊

食肉目

熊科

特征

体长约120~190厘米,体重约100~250千克。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形白斑。头圆,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具5趾,爪尖锐不能伸缩。

习性

冬眠,善爬树、游泳;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杂食性。

环境

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

本文选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观察手册》,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主编/郭亮

摘编/何也

编辑/张进

导语校对/赵琳

“狐闹”!网友拍到狐狸笑出声,云南这里还有火出圈的它们……

近日,云南野生动物园里

两只小狐狸凑在一起笑,

这魔性的笑声火出了圈!

拍摄者 简女士:“好像小孩一样笑,一开始以为是小朋友在笑,仔细一看,才发现是里面的小狐狸。它们一边看游客,一边凑在一起笑。”

来自山西的赵女士,看到视频后,特意寻着来看小狐狸。

游客 赵女士:“我看视频说小狐狸笑起来像人的样子,看到有黄色的狐狸,还有白色的狐狸。没有看到黄色的狐狸,可能已经休息了,没有营业。”

云南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 余翔:“其实,这是狐狸本来的叫声,很像人类发出的声音。视频里的声音,可能那个时候狐狸很舒服,很愉悦。发出这个声音,代表在群体里相对弱势,在示弱。”

赵女士没有看到魔性笑声的小狐狸,但另外一只小狐狸也让她不枉此行。

看,小狐狸见到镜头就屁颠屁颠地走过来。工作人员介绍,它曾因为肥胖,导致翻身都困难,被同伴群嘲的画面,一度也曾火爆全网。因为特别爱吃,体型偏胖,取名罐罐。

云南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 余翔:“夏季的时候,它们的运动量增加,体型就相对消瘦一点。但是罐罐,不管是夏天还是秋天,体型和其它狐狸都与众不同,就显得比较胖。”

自带流量的还有大熊猫毛竹和珍多,作为云南独有的两只大熊猫,粉丝总是不远千里和它们相会。它俩才过了十岁生日,那场面必须是大明星级别的待遇。

游客 曹女士:“很关注毛竹,这次过来玩正好能看到它,主要是看大熊猫。”

这只"一骂成名"的网红鹦鹉小灰,现在改邪归正了,不骂人以后,改学模仿电话铃声。接下来的这位,就是曾经带领家族小伙伴集体"越狱"的艾米,一度火到了央视。

云南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 余翔:“长颈鹿艾米,曾经带着它的一群长颈鹿朋友越狱出来玩密室逃脱,出来散步。”

这么多火出圈的动物明星,

你最中意谁呢?

记者:彭程 米志宏 实习 刘崇菁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