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AV(肥胖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缪聊科技 0
文章目录:

让无数男生又爱又恨的G胖,你了解他多少?

(VRPinea 5月8日电)近两年,VR随着多部3A级游戏大作的发布,开始逐渐进入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中。但大家熟悉最多的可能还是大制作的VR游戏、炫酷的头显设备……其实VR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行业内所有人的付出。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VR的发展,VRPinea编辑部开设新的栏目【VR人物】,在这里,P君将为大家介绍VR界的风云大佬。

电子游戏玩家应该无人不知“Steam”,其已成为PC游戏上的第一大消费平台。但是这个让无数男生痛并快乐着的游戏平台背后的男人——G胖,你又了解多少呢?

加布·纽维尔(Gabe Newell)

1962年11月3日出生

Valve Software 创始人

外号“G胖”

哈佛辍学生在微软变成百万富翁

G胖原名加布·纽维尔(Gabe Newell),1962年生人,因为体型较胖,憨态可掬,被玩家们亲切地称为G胖。

1980年到1983年间,G胖在哈佛大学进修,期间他经常去哥哥任职的微软公司闲晃。因为当时微软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所以经理就训斥他:我们公司不养闲人,你要是想待在这就得先成为这里的员工。

彼时G胖已被微软公司的工作内容和氛围深深吸引,开发软件的种子已在他的心底扎根。于是熟悉的桥段就这样上演了,G胖选择从哈佛辍学,成为了微软第271名员工。

在微软公司工作期间,G胖负责了Windows最初两代操作系统的程序管理工作,还担任了包括系统维护、程序修改和高级技术支持等部门的多个职位。这样的经历不仅给了G胖充分的商业运作经验,也让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同时G胖逐渐喜欢上了做游戏的感觉,他认为这将是自己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并梦想着能成立一家顶级的游戏制造公司。

到了1996年,G胖已经成长为业界大牛,逐渐厌烦微软呆板工作模式的他,和同事麦克·哈灵顿(Mike Harrington)带着在微软赚得的百万财富一起离开了这个他奋斗了13年的公司。

同年 8 月 24 日,G胖成立了 Vavle 软件公司,也就是日后著名的V社。值得一提的是,G胖也在当天举行了婚礼,程序员一旦浪漫起来简直无敌。

“万事靠自己”Steam诞生了

在那个时代,人们玩PC游戏还需要购买实体光碟,所以盗版游戏和玩家作弊的问题很严重。Steam的诞生,也是由于V社想通过一个平台来推送旗下游戏的更新——CS1.6版本在公测。当时G胖找了微软、雅虎这些巨头,希望能一同合作开发。可惜得到的回复只有两个字“不行”,既然这样,那就自己做吧。

但在一开始Steam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很多玩家当时把其看成是对PC游戏的威胁,因为Steam要求持续的网络连接对于当时美国只有20%的家庭有宽带显然是有些高了。

但是在2004年,一部“神作”的发售帮助了这个看上去并不讨喜的游戏平台留住了用户,那就是《半条命2》,可以说,它也塑造了今天Steam的雏形。

就在《半条命2》发售的第二年,两款非V社制作的游戏登陆了Steam——《Ragdoll Kung Fu》和《Darwinia》,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改变,其标志着Steam正在从一个V社自己的游戏浏览和下载平台,转变成了一个发售游戏的线上商店。

如今,Steam有多火爆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大学宿舍里每个男生电脑里都有这个蒸汽连杆图标吧。G胖对steam的定位是,一个建设在网络上的玩家社区。在这个玩家社区里,用户可以购买数字版的游戏,更新游戏最新的补丁以及随心所欲地进行联机,同时其也有效杜绝了盗版游戏与作弊用户。

VR界,依旧要做规则制定者

时间到了2016年,在第六届《DOTA2》世界锦标赛的会场上,G胖依照惯例出场对粉丝致谢,并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跟VR团队在一起”。 他还鼓励观众们前往观看Key Arena外部的VR演示。

而事实又一次证明,只要想做,就没有这位酷爱彩虹小马的“圣诞老人”做不到的,V社的一项发明又一次奠定了其在VR行业内不可撼动的大佬地位,那就是Lighthouse定位技术(此项技术的工作原理P君不在此赘述,想要了解的小伙伴们可以在公众号内搜索“Lighthouse定位技术”查看)

这项技术甚至是当年所有需要室内定位的产品中成本最低,精度最好的解决方案。HTC正是因为与Valve合作,通过这项定位技术一度挤身成为VR头部厂商中的佼佼者。

然而G胖就是G胖,虽然HTC希望这套技术能成为它的独家,但作为一个内容分发平台,G胖领导的V社更希望的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和消费者使用SteamVR,所以不久,V社就宣布将Lighthouse技术开源,所有想要使用Lighthouse室内定位技术来进行硬件开发的开发者只需要交2850美元在Valve公司上一个培训课程,便可以自己设计开发兼容于Lighthouse定位的硬件设备,但是Lighthouse基站仍然不能自行设计制造。

由此可见,Lighthouse技术开放背后真正的战略高地是SteamVR,V社的理想状态是作为一个系统和内容分发平台,去支撑起一个繁荣的硬件生态,这就好比Google的Android在智能手机行业中的势头。如果成功,V社将延续Steam在PC游戏分发平台上的垄断地位,继续发挥其在VR产业中的绝对优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VR产业刚刚起步的那几年里,VR头显的业界标准几乎是V社制定的:双眼2160x1200分辨率、90Hz刷新率、AMOLED屏幕、Lighthouse定位、包括手柄,这些都是V社的研发成果。据说Oculus在2013年去参观了V社之后表示,Valve的技术比他们至少领先了一年以上,而之后,Rift CV1的产品规格才确定下来。

那V社没有做自己的硬件吗?当然有,去年5月预售的Valve Index设备和今年3月发售的VR游戏《半条命:爱莉克斯》都充分应征了玩家口中的那句“V社出品,必属精品”。然而极致的创造离不开一个特殊的管理机制。

不上市的V社,是天堂公司

相信很多小伙伴们听到都会大为震惊,是的,Valve并未上市。它是同行们眼中一家“神奇”的公司,除了CEO G胖之外,其他的所有员工都没有头衔,它使用了真正的扁平架构,不存在所谓管理层和“老板”、“委托”、“命令”的存在。

作为企业符号,V社的办公室里,每个桌子上都配备了轮子,员工将办公桌随意移动,加入任何一个自己希望加入的工作组,或组建新的工作组。这意味着V社的员工们仅对他们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工作。这种自发秩序不是由市场的价格信号形成,而是基于员工自己分散的、个性化的时间分配,一切源于热爱!

可以说,G胖是个真正热爱游戏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玩家着想。其自身开放、包容的理念赋予了V社员工们积极自主的研发氛围。所以今天我们才能感叹《半条命:爱莉克斯》不愧是V社出品,其足以成为VR游戏制作的标杆。

毫不夸张地说,G胖与其游戏帝国大力推动了电子游戏行业,乃至VR产业的蓬勃发展,就算如今他已年近60,逐渐隐退幕后,身影不再出现在各大公开场合,但是游戏江湖上依然会流传着他的传说。就如同那句创世纪对他的神评价

他就站在那儿,不言不语,只是微笑。那笑容似有魔力一般,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我知道这次我的钱包又在劫难逃了。

敬!G胖!

Tips:

G胖除了“V社老总”,“身价55亿的”等标签,还经常被调侃为最有梗的胖子,网络上流传着许多G胖的小故事:

“不会数3”

V社老总不会数3,这是关于G胖最流行的梗了。该公司所有游戏都是神作,这没有问题,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每系列游戏最多出到第二部,例如半条命2、DOTA2等。G胖本人也知道网友给他找的梗,甚至还拿来开涮。

彩虹小马

G胖还喜欢看彩虹小马。V社的老大,游戏帝国的皇帝,内心深处尚有一片柔软,G胖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份简单和纯粹。

肥胖也有性别差异吗?|协和八

相信大家一定有所体会,虽然社交网络上的健身、户外热潮一浪接一浪,举铁越野卷生卷死,但是我国近年来“胖子”确实越来越多了。

随着患病率不断攀升,肥胖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威胁着全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魔咒无差别地攻击着每一个人。

也许有时候你也会有疑问,肥胖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

「男人和女人,谁更容易发胖?」

「男人和女人,胖起来一样吗?」

「男人和女人,谁更容易减肥?」

01 男人和女人,谁更容易发胖?

全球范围内肥胖的患病率女性要略高于男性,但部分地区则相反。比如根据2023年发布的中国肥胖地图,我国肥胖的患病率为男性18.2%,女性9.4%;同样在意大利,男性肥胖患病率(51%)也高于女性(34%)。

另外,男性的“肥胖高峰年龄”通常来说比女性小。从我国发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54岁达到峰值(55至59岁保持不变),女性则是在65-69岁达到峰值;男性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是70-74岁。对于男性而言,随着肥胖而来的其他代谢问题和并发症也更早地出现了。

男女肥胖年龄分布折线图

图源《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02 男人和女人,胖起来一样吗?

很多人都知道,男性和女性在身体成分方面有天然的差异。这种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的性别差异形成受到性激素的影响,最早在儿童时期就开始出现,从青春期开始变得明显。

人体皮下脂肪组织表达了更多的雌/孕激素受体,而内脏脂肪组织具有更多的雄激素受体。男性青春期睾酮的升高则会增加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合成。女性青春期开始后,雌激素水平升高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下调皮下脂肪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有利于脂肪沉积。

不同肥胖类型图示

当身高体重相同时,男性通常有更多的肌肉组织,而女性则脂肪组织含量更高。而在脂肪组织的分布方面,女性的脂肪主要分布在下半身的臀部和大腿(🍐),而男性脂肪则更多分布在腹部和上胸部(🍎)。研究发现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这类人群会逐渐发展为向心性脂肪堆积(腹型肥胖)。

由于男性肥胖患者中腹型肥胖更多,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的“代谢综合征”也更多见。

03 男人和女人,谁的减肥效果更好?

女性常常比男性更热衷于减肥。从一些商业机构自发的调研结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健身房的女性用户占比高于男性,且女性用户健身的时长也更高。而临床研究的基线数据也揭示了类似的事实——在减重相关临床研究的入组人群中,男性占比仅在37-49%。

在一些非药物干预的减肥研究中,在经过不同的饮食或运动干预后(低碳饮食、低脂饮食、极低热量饮食、运动干预等),男性的体重下降似乎比女性更显著。这提示男性相比于女性通过非药物干预减肥的效果更好,但系统性回顾数据显示效果差异其实很小

会员性别比例

图源《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

药物减肥临床研究中的分析结果则提示不同发现。例如STEP-1研究中,使用司美格鲁肽2.4mg治疗68周后,女性体重降低幅度大于男性(-18.4% vs -12.9%, p<0.05)。不过在使用GLP-1RA类药物后,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副作用。

那么减肥手术呢?近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在基线BMI较高时减肥术后可以减轻更多的体重,而女性通常减轻的体重百分比更高。减肥手术的减重效果在不同性别中基本相当,但术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减重代谢手术术式 图源网络

总的来说,男性和女性在肥胖的患病率、临床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除了生理因素,还可能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相关。但在体重的管理方面,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阶梯式管理(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在男性和女性肥胖人群中的效果相当。未来随着相关领域的进展,说不定会出现针对性别特异性肥胖发病机制的治疗手段,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Chen K, et al; Meinian Investigator Group.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Nov;25(11):3390-3399.

[2] Muscogiuri G, et al. Obesity: a gender-view. J Endocrinol Invest. 2024 Feb;47(2):299-306.

[3] Kantowski T, et al. Obesity management: sex-specific considerations. Arch Gynecol Obstet. 2024 May;309(5):1745-1752.

[4] Alsaqaaby MS, et al. Sex, race, and BMI in clinical trials of medications for obesity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 systematic review.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Jun;12(6):414-421.

本文由协和八×上海联合健康管理研究院联合发表

作者:陆逸云 博士

编辑:呼噜狗子

2月5日大A战记

由于2月3日、4日,港股异常凶猛,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在2/3深V,2/4大涨超5%,同时春节期间,DEEPSEEK大放光芒,使得很多人对今天的大A充满想象。但是,大A休市期间,外盘(包括香港)大涨,大A股开盘后立即回落的戏码早已不是第一次上演,所以今天早上我的心情是比较平静的。这种“调戏”大A的做法已经出现过多次了,仿佛大A休市就是全世界的利好……

但是自2021年开始的熊市至今已经4年,考虑到2019-2021那场牛市,估值拔得并不高,并且确实是由业绩和产业发展实打实推动的,所以感性上说,这轮熊市的调整在时间上应当已经比较充分了。而空间上,2024年的中证A500低点就是落在通道的下轨上。综合考虑政策的呵护程度,我仍然认为会有大牛市。现在还是要耐得住寂寞。另外就是千万不要上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