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 肥胖(喝酒肥胖会导致性功能下降吗)
喝酒易变胖?这两个原因让你不知不觉长肉!
如今,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许多人喜欢通过喝酒来减轻压力。有些人喝酒是为了工作娱乐。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肝,同样也知道酒会增加一系列疾病风险。
对于长时间手不离杯的人来说,体重迅速增加就比较明显了,尤其是那些喜欢在晚上开怀畅饮的人。对于杜康的粉丝们来说,肚子是最容易发胖的部分。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如果不戒酒,很难达到减肥的效果。
喝酒为什么会胖?
1、影响身体的消化速度和代谢
酒精中的能量是“无用热量”,不被身体储存。酒精进入人体后,一小部分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通过肝脏代谢为二氧化碳、水和热量。
酒精使人发胖的根本原因不是它本身的卡路里,而是它影响了人体内胰高血糖素的正常发挥。
喝酒时,酒精进入身体会使身体如同兵临城下。肝脏会暂时停止原来的工作,优先处理体内的酒精,胰高血糖素被抑制。当肝脏排出酒精时,身体不会燃烧脂肪和葡萄糖。
根据经验,肝脏处理1单位酒精需要一小时。一瓶600毫升啤酒含有2单位酒精。一般来说,吃了一瓶啤酒后2小时内,身体不会燃烧脂肪和消耗葡萄糖。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分解,肝脏具有储存能量的功能。酒精进入人体后,肝脏会分解酒精而忽略能量的储存。无处可去的能量容易积聚成体脂,肝脏分解酒精的过程促进中性脂肪的合成,诱发脂肪肝,导致肥胖、肝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2、会增加饮食量
喝酒能刺激人的食欲。一些研究表明,酒精会使人的大脑感到饥饿。它会降低人们的自律性。明明已经吃饱了,当看到食物时,仍然会感到饥饿。人们喝酒时,主要是群体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它可能会影响人们的食欲。不受控制地喝酒和吃饭,发胖是正常的。
许多人在喝酒的时候喜欢吃东西。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可以压酒;另一方面,喝酒时,人们的胃口会变好,吃了很多食物。对于长期喝酒的人来说,会吃更多的食物,这很容易导致肥胖。喜欢晚上喝酒的人体重增长速度更快。
除了酒精对体重的影响外,许多人往往忽视的是,大多数酒精是碳和水的来源,这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啤酒中的谷物、葡萄酒中的葡萄糖和市场上的许多酒精饮料现在都含有糖和其他碳水物质,过去称之为液体卡路里。这些看似无碳的水在控制体重方面也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讨论,相信每个人都能回答饮酒是否会使人发胖的问题。对于那些进行体重控制管理的人来说,应该放弃喝酒的习惯,多做运动来减肥。如果想要成功减重或减脂,避免酒类的摄入必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身体是自己的,如果身体垮了,一切皆是浮云。
酒精不能转化成脂肪,那为什么还说喝酒容易胖?
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少量饮酒,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能够活血通络,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但大量饮酒或酗酒,则会有害于健康。
酒精,学名乙醇,是饮用酒的主要成分,其分子小,既溶于水,也溶于脂。研究表明,空腹饮酒,酒精进入胃肠道,30min之内就能被完全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喝酒之前,吃点食物或喝袋牛奶,都有助于延缓人体对酒精的吸收。
进入人体内的酒精,约90%是在肝脏代谢解毒。剩余部分则通过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酒精在肝脏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如果未能及时代谢清除掉,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通常,酒精在肝脏内,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代谢成乙醛。一是在细胞质内,酒精在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生成乙醛;二是通过内质网中的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OS),在氧气、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NADPH(还原性辅酶II)的参与下,将酒精氧化成乙醛。
经氧化代谢,生成的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酸进一步酰基化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由于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OS)的米氏常数值(Km)高于乙醇脱氢酶(ADH)的米氏常数值。其对乙醇的亲和力较低,只有当血液中的酒精的浓度过高时,才能被激活。因此,酒精经乙醇脱氢酶(ADH)作用生成乙醛,是体内酒精代谢的主要途径。
酒精及其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对机体均有毒性作用,人体会优先代谢清除。如果未能及时代谢消耗掉,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同时,随着血浆中乙醇和乙醛浓度的升高,会出现面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醉酒现象。
因此,在酒精代谢的整个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是非常关键的两个酶,其数量和活性直接影响酒精的代谢速率。然而,研究显示,人群中乙醇脱氢酶(ADH)的数量及活性相近,而乙醛脱氢酶(ALDH)的数量及活性则存在明显的个体和种族差异。换言之,体内乙醛脱氢酶(ALDH)数量及活性不足的人,乙醛清除速率缓慢,更容易醉酒。
酒精究竟是如何导致肥胖的呢?
酒精导致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酒精会抑制糖和脂质的分解代谢,促进脂肪合成。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ADH,以致NADH/NAD 的比值明显升高。进而使体内所有需要NAD 的酶都受到抑制,三羧酸循环活性下降,乙酰辅酶A堆积。最后导致体内糖和脂类的分解代谢受到抑制,促进脂肪合成,使得更多脂肪堆积储存在体内。
二是酒精会节约其他产能营养素。酒精也是种能源物质,但是,它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进入人体后,会被优先代谢清除掉,不能转化为脂肪。即使当酒精和脂肪同时存在时,机体也更倾向于储存相对无害的脂肪。然而,每1克酒精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7千卡的能量,这样可以节省体内其他供能物质,而节省的这部分物质则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综上,酒精虽不能直接转化为脂肪,但是会阻碍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合成,同时,它也是“空热量”食物,能够节约其他的产能物质。
肥胖、饮酒会引起脂肪肝?还有其它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变得越来越普遍,相应患者也越来越年轻化,研究称,脂肪肝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最主要的肝病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脂肪肝?脂肪与肝之间有怎么的联系?又该如何应对?本期带你认识脂肪肝。
肝脏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是我们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也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最重要的器官,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细胞内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有500多种功能。人体进食后被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通过肝脏进行合成、分解和分配,可以说肝脏是名副其实的“化学工厂”。
脂肪是人类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脂肪在人体内主要分布在的皮下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和肾脏周围等处。
1.脂肪的产生
人体内脂肪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从食物中摄取,另一种是体内直接合成。
当我们从食物中摄入脂肪时,脂肪在小肠内经过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和脂肪酶的消化作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随后被小肠细胞吸收而进入血液,并随血液流入肝脏。脂肪酸进入肝脏后会被肝细胞摄取利用,一部分氧化分解为自身供应能量;一部分则合成脂肪、磷脂、胆固醇等,并从肝脏再次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组织细胞贮存和利用。
当人体摄入的糖类和蛋白质过多时,肝细胞也会将血液中过量的葡萄糖、氨基酸转化为脂肪,再释放至血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贮存和利用。当然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也可以利用血糖合成脂肪,但大多数还是在肝脏中合成。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食物中直接摄入脂肪还是体内自行合成脂肪,都离不开肝脏。了解了脂肪的来源,现在我们再来看脂肪的消耗。
2.脂肪的消耗
我们都知道葡萄糖是为人体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当食物中的糖类进入人体后,经消化吸收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此时肝脏便会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使得血糖含量保持稳定。当人体消耗葡萄糖导致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又会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保持血糖稳定。如果肝糖原也不足以满足人体的能量需要,这时便开始动用身体贮存的脂肪了。
身体脂肪组织内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释放进血液,随血液运输至各组织氧化分解产生能量,而肝脏是氧化分解脂肪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3.肝脏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脂肪在小肠内消化吸收时离不开肝脏;血液中的脂肪酸进入肝脏后,肝细胞一方面能够氧化分解脂肪酸产生能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脂肪酸重新合成脂肪、磷脂等脂质,再次释放至血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贮存和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脂肪不溶于水,需要和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进入血液进行运输。而载脂蛋白主要就是由肝细胞产生的,所以脂肪的运输也离不开肝脏。
可以说肝脏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脂肪肝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脂肪肝是怎么回事呢?脂肪肝是本不该在肝脏中堆积的脂肪,由于各种原因在肝脏中停留堆积而造成的病变。哪些原因会造成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呢?
毋庸置疑,肥胖是一个重要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多,血液流经肝脏时就会合成大量脂肪。而载脂蛋白的运送量是有限的,无法及时将脂肪运到肝脏外,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糖类物质也能转化为脂肪,因此高糖饮食也容易造成脂肪肝。
那么瘦子是不是就不会得脂肪肝呢?一则新闻中提到,某42岁、身高172cm、体重138斤的清瘦男子体检时却查出了轻度脂肪肝,更不可思议的是,该男子严格控制饮食只吃素不吃肉两年后,再体检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成了中度脂肪肝。而且这种人并不是个例,可见,肥胖并不是引起脂肪肝的唯一因素。
当人体摄入蛋白质过少,导致体内缺乏合成载脂蛋白所必须的氨基酸时,载脂蛋白合成受阻,转运脂肪的能力减弱,也会造成肝脏内脂肪堆积。
禁食或者过度节食也会饿出脂肪肝。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为弥补葡萄糖这一供能物质的不足,便会大量动用身体贮存的脂肪,导致血液中的脂肪酸增多,进入肝脏后引起脂肪堆积。
长期大量饮酒也会造成脂肪肝。酒精进入人体后,极少量经过呼吸或尿排出,大部分都在体内代谢分解,而肝脏则是主要的代谢器官。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受损,阻碍肝脏释放蛋白质,抑制脂肪酸的分解利用,导致脂肪堆积。
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素不足,无法将葡萄糖送入细胞中分解供应能量,于是只能靠动用身体中贮存的脂肪供应能量,造成血液中脂肪酸增加,在肝脏中大量合成和堆积脂肪从而形成脂肪肝。
此外,由于药物的代谢途径主要是肝脏,服用的某些药物可能因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导致脂肪肝。综上,能够导致血液中的脂肪酸过高、肝脏中载脂蛋白合成减少、肝脏分解脂肪酸能力变弱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脂肪肝。
得了脂肪肝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内脂肪一般不超过肝重的5%,超过5%则认为是脂肪肝。5%-10%为轻度脂肪肝,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则为重度脂肪肝。大部分脂肪肝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则有可能沿“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一趋势慢慢进展,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加以治疗。
我们知道,造成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所以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脂肪肝自然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目前脂肪肝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所以,关键在于找到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去除病因,合理膳食,增强锻炼。
对于肥胖引起的脂肪肝,自然要改变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对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脂肪肝,戒酒最为重要;对于营养不良或节食引起的脂肪肝,则应注意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脂肪肝,则应及早控制和治疗糖尿病,合理安排饮食,低糖低脂肪,适当运动。此外,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辅助治疗。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的“小心肝儿”,远离脂肪困扰!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参考资料:
[1]仲芹芹,沈卫东.揭开“脂肪肝”的面纱[J].肝博士,2017(05):41-42.
[2]郭朋,张引强.脂肪肝不容小视[J].肝博士,2016(06):53-54.
[3]王倍,耿威,张丽丽.酒精肝诊治与预防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22-223.
[4]傅宝玉. 肝脏与脂肪代谢障碍——肝脏在机体脂类代谢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4,18(2):57-58.
[5]理查德·沃克尔.人体[M].李姝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68-69.
[6]理查德·沃克尔.(有趣的3D立体书)人体[M].张卫光等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