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国家对肥胖(国家对肥胖的文件)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国家出手了!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今天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导则》涵盖了从风险评估到生活方式管理,再到营造支持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施策,实施对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有效防控。创新性地从公共卫生维度出发,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则》明确了超重肥胖问题的严峻性与防控必要性。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急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落实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是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导则》详细分析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行为、环境和社会因素。其中,膳食营养、身体活动、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是关键的个体水平因素,而食物系统、城市规划与生活环境、公共政策与管理等则是重要的环境和社会决定因素。

《导则》构建了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一级预防干预技术:在超重肥胖发生前,通过超重肥胖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和营造支持环境等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二级预防干预技术: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通过筛查建档、评估预警和个体干预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预防相关疾病。

三级预防干预技术:对严重肥胖及肥胖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防止肥胖及相关疾病发展,保障学生健康。

《导则》强调,专业机构、家庭、学校、社区和医疗机构应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同时,提升防控技术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预警和干预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导则》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措施,如控制危险因素实现多病共防、加强监测干预推动关口前移、加大宣传教育营造支持环境等,以全面、系统地推进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导则》附带《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帮助家长和学生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超重肥胖风险,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杨阳 史迎春

来源: 人民网

到底多胖才叫胖?新版国家指南说清楚了:BMI和体脂都重要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肥胖?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体重管理指导原则》,界定了超重肥胖的标准。

南医大二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游娜介绍:“今年是国家体重管理年,其实从国家的层面发现,中国人群的超重肥胖比例是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是肥胖?到底我现在看起来有没有达到肥胖的标准呢?国家是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就是用自己的体重公斤数,除以自己的身高,米作为单位平方,来计算他的体重指数,如果超过24就是超重,如果超过28在中国就是肥胖。”

在内分泌科门诊,每天都有不少肥胖患者前来寻求帮助。在诊室里,记者见到了16岁的明明,妈妈说,明明在去年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了知名大学的少年班,但一年的异地求学,体重也跟成绩似的“蹭蹭涨”,体重指数达到33.7。在给明明看诊的过程中,医生还发现,妈妈的体重指数接近28,按国家标准,也快到达肥胖范围。所以从医学上讲,母子俩都该减肥了。

明明妈妈陈女士说:“我们也告诉孩子,就是可能从我来讲,我没有减下来,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千种失败的方式是什么,从而你可能挑选一个对你来说比较健康,或者合适的一个方式吧。”

如何减肥?大家公认的办法都是“管住嘴”,现在还有了各种网红概念,比如轻断食、戒晚餐、断碳水,甚至是过度节食。这些方式,其实明明妈妈都替大家试过。明明妈妈陈女士说:“减肥其实并不难,但难的就是保持,包括家长,成年人可能有一定的社交,这样的话其实保持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医生介绍,每位“胖胖”都是不同的胖法,减肥方式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科学减肥,应先经过专业医生评估,再选择是通过吃动平衡,还是用药打针,或是外科手术。比如明明,体重指数虽符合用药指征,但由于未满十八岁,饮食和运动管理仍是主要的减肥方式。

在新版指南中,体脂是另一个关键指标,如果您的体重指数并未超标,但体脂率显示异常,就是民间所称的“瘦胖子”,这种情况也要引起重视。南医大二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游娜表示:“我觉得自己不胖,确实我的体重指数也只有20,但是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去年开始发现自己的体重增加了七八斤,我发现自己肚子的腰围一下子增多了,所以我从去年开始持续地进行就是简单的快走。”

医生也告诉记者,自“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诺和盈”上市以来,来咨询的市民非常多,都是希望通过药物实现“躺瘦”,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超重人群,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诊断评估,才可能获准用药。而想要实现体重控制的良性循环,最终都要结合对生活方式的干预,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搭配合理运动。

(《零距离》记者/王华素 编辑/赵梦琰)

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国家出手了!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今天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导则》涵盖了从风险评估到生活方式管理,再到营造支持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施策,实施对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有效防控。创新性地从公共卫生维度出发,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则》明确了超重肥胖问题的严峻性与防控必要性。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急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落实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是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导则》详细分析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行为、环境和社会因素。其中,膳食营养、身体活动、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是关键的个体水平因素,而食物系统、城市规划与生活环境、公共政策与管理等则是重要的环境和社会决定因素。

《导则》构建了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 一级预防干预技术:在超重肥胖发生前,通过超重肥胖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和营造支持环境等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 二级预防干预技术: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通过筛查建档、评估预警和个体干预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预防相关疾病。

  • 三级预防干预技术:对严重肥胖及肥胖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防止肥胖及相关疾病发展,保障学生健康。

《导则》强调,专业机构、家庭、学校、社区和医疗机构应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同时,提升防控技术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预警和干预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导则》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措施,如控制危险因素实现多病共防、加强监测干预推动关口前移、加大宣传教育营造支持环境等,以全面、系统地推进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导则》附带《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帮助家长和学生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超重肥胖风险,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