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轴
她因肥胖“X轴”超过了“Y轴”,专家将她的胃缩成香蕉状
身高160厘米,体重135公斤,不仅BMI指数达到了53属于重度肥胖,其最大腰腹围甚至达到162厘米,超过了身高。日前重度肥胖患者小丽(化名)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微创袖状胃手术,还不到10天工夫就成功瘦下了5公斤。
“按照术后每天减重半斤到一斤的规划,规范饮食合理运动后的她,远期目标有望将体重下降到130斤(合65公斤)左右,甩掉一大半的体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内镜中心副主任谭进富副教授表示。
初中开始肥胖
年纪轻轻的她大半年才来一次生理期
据小丽自己描述,她的发胖历史是从初中就开始的。眼见着年龄渐渐长大,体重也不断地飙升,到了29岁接受手术之前,体重已经暴涨到了135公斤。
因为过度肥胖,年轻的她已经出现了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严重痛风已经有了五年历史,女性正常的生理期也变得紊乱不堪,常常半年多时间才来一次,为此还接受了妇科手术刮宫才清理干净生理期出血问题。妇科医生告诉她,这是严重肥胖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子宫壁积攒过厚,很难排干净,必须手术干预。
过度肥胖给小丽带来的困扰还不仅如此,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重度脂肪肝、膝骨关节变形严重地制约了她的活动能力,运动功能下降,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肥胖。再加上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小丽经常在睡梦中因为严重的鼾症而憋醒,次日又特别瞌睡,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小丽也曾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减重方案,收效甚微不说,一旦终止减肥方案,体重就会出现报复性反弹,甚至越来越重。
“摄入能量过多且超过日常消耗,也就是吃多动少,是肥胖人士的普遍共性,在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案无效后,通过减重手术来加以干预,减少其能量摄入是关键举措”,谭进富副教授表示。
将胃容量大大缩减
能够帮助肥胖人士甩掉多余体重
通过详尽的术前评估,2024年1月17日,谭进富教授为小丽实施了袖状胃切除手术——通过微创手段将肥胖、超级肥胖患者的胃容量从最大的1600cc缩小至仅能容纳100-150cc的香蕉状小胃囊,让患者大大减少食物的摄入同时,减少了饥饿感的发生。
据悉袖状胃切除术又被称为腹腔镜缩胃手术,其在美国等超级肥胖较多的国家已经常态化开展。其好处是不需要在体内置入外来物,而且减肥成效显著。随着摄入的食物减少,患者的体重也会随之降低,并逐渐瘦下来。
以小丽为例,在接受手术后一周多的时间里,她就成功减掉了10斤(5公斤)的体重。而按照未来每天减重半斤到一斤的远期规划,原本超级肥胖的她一年内将减重130斤左右,甩掉现有体重的一半。
“一般接受手术的患者,吃上三口米饭就能饱腹感满满。”谭进富告诉南都记者,为了确保手术后患者中长期的营养均衡,医生们在为患者制定好详尽的饮食指南同时,也会建议其口服多种维生素来维持营养均衡。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沈锐冰
通讯员 梁嘉韵 章智琦
肥胖者夜间血压高揭秘:或因利钠肽-血压轴紊乱!JACC研究
夜间血压升高在肥胖人群中较为常见,为什么?
近期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利钠肽同其他激素一样是有24小时节律的,而且人体中存在利钠肽-血压轴,但肥胖者的利钠肽水平昼夜节律紊乱,可能导致了这部分人群昼夜血压模式的紊乱。
利钠肽是调节血压及整体心血管和代谢健康的重要激素。
体重正常健康人群的利钠肽水平,呈现下午水平较高而夜间水平较低的昼夜节律,与血压类似。而在肥胖者中,血液利钠肽水平偏低。
肥胖者与体重正常者相比,中间片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血压节律(−4.9 h vs. −0.7 h)和B型利钠肽(BNP)血压节律(−3.3 h vs. −0.9 h)均存在较大相位差。
研究者指出,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助于改善利钠肽-血压轴,如果在恰当的时间给药,或有助于更精确控制高血压,改善肥胖个体昼夜血压模式。
这项研究共纳入40位18~40岁体重正常(体重指数在18.5~25 kg/m,n=18)和肥胖(体重指数在30~45 kg/m2 ,n=22)的参与者。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建议,高血压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者,常具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波动较大等特征,因此需要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准确评估血压及血压变异情况。
来源:
[1]Parcha V, Patel N, Gutierrez OM, et al. Chronobiology of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Blood Pressure in Lean and Obese Individuals. J Am Coll Cardiol,2021,77(18): 2291-230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2021年度营养研究十大热词出炉
营养科学基础研究的进步,促使人们不断对食物、膳食、应用的作用和代谢机制加深理解。同时,营养科学作为应用科学,也在为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繁衍和美好生活提供新知识和技术。近日,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依据2021年营养领域原创高质量研究,发布了“营养研究十大热词”和“2021年度营养原创研究Top15”,旨在展示2021年度全球范围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定类型的营养学研究进展,推荐具有创新性或先进性和重大学术价值或应用前景的年度研究文章,进一步促进营养科学的产学研融合。
热词一:肠道菌群
肠道环境中的各种物质,比如饮食成分和代谢产物,都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这些物质如何影响菌群,目前仍有很多未知。地中海、高发酵食物等膳食模式如何改变肠道微生物组,起到慢病预防的效果;肠道微生物组如何指导膳食,为健康和疾病的膳食干预提供思路;食物-微生物组-免疫轴的关系等,都无一例外被纳入了全球研究者的研究范畴,并成为2021年度颇具影响的研究方向。
热词二:死亡/寿命
膳食模式对寿命和死亡的影响是2021年度营养领域重要的研究话题。总体来说,营养丰富的饮食模式比如增加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不饱和植物油、鱼类和瘦肉或家禽消费以及减少精制谷物、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和减少钠摄入(使用盐替代品比如低钠盐)等,均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正常的BMI、不吸烟、适当的体力活动同样有益。与此同时,慢性病或住院患者个性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不断得到科学支持。此外,对于因胆固醇含量而始终争执不下的鸡蛋每日食用量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食用蛋清或其他蛋白质来源代替全蛋的解决办法。
热词三:体重管理/膳食限制
基于全球肥胖趋势和体重管理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者们在限能量平衡膳食、间歇饮食、低碳水膳食等诸多特殊膳食模式对体重管理的作用与潜在机制方面的产出颇丰。除了体重管理的目标之外,间歇饮食等膳食方式的安全性及对心血管系统等机体其他系统的潜在益处的相关研究成果也颇丰。同时,肠道微生态在肥胖产生以及体重降低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尤为受到关注,“肠—X轴”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交互作用体现在多个其他器官与肠道的器官对话中,基于体重管理过程的肠道微生态变化进行针对性干预逐渐成为可能。
热词四:维生素D
维生素D在近年研究中是营养素中的“明星”。纵观2021年,维生素D在心血管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领域中均有新进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证实了血清25(OH)D增加与全因死亡率和因特异性死亡率的风险降低独立相关;进一步机制研究深入探索了维生素D缺陷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一氧化氮异常调节、氧化应激或炎症途径变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关;在备受关注的新冠病毒研究领域,发现在中重度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25(OH)D严重缺乏者表现出住院时间更长的趋势。上述提示了对维生素D的关注还将继续深入和持续。
热词五: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2021年的研究中,油炸食品、高盐饮食、低谷物饮食模式以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心衰风险呈线性相关;植物化学物对肠道菌群的改善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人群研究中,针对代谢综合征、血脂、糖尿病、体力活动和心理健康等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仍然占据2021年的研究主流。
热词六:新冠病毒
2021年新冠病毒依旧肆虐全球,研究发现营养素或者特定膳食模式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这一年,研究发现习惯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可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风险,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减少中度、重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和严重程度。相对应的,感染新冠病毒也可能对患者的体重管理、营养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热词七:营养不良
2021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孕产妇和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持续被关注。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GLIM)在临床营养领域得到更多的验证与应用,其与多种疾病临床结局的关系逐渐得到证实;包括握力在内的营养评定指标在预测临床结局与治疗效果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冠肺炎疫情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患者体重降低等密切关联;微生物补充为导向的饮食干预作用在中度急性营养不良儿童中得到初步证实。
热词八: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血糖负荷
随着医疗条件和健康教育的普及,糖尿病的确诊率在逐渐升高。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相关研究不断升温。低GI/GL的膳食模式对于血糖血脂的控制和肥胖、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以及炎症状态都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而针对不同个体(肠道微生物、体脂分布、遗传风险等差异)的个性化医疗和营养支持在糖尿病的防控中不断被强调。对快餐店的限制,食用多脂鱼类以及鱼油补充剂和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不断被重视。
热词九:脂质代谢
脂质在多种细胞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信号分子作用,脂质代谢的调控,对于维持细胞稳态必不可少。脂质代谢的研究,特别是在脂肪肝、超重、肥胖、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机制研究中占据了头条。膳食模式是如何导致脂肪代谢的异常,进而诱发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营养素缺乏导致的营养失衡是脂质代谢异常的关键;营养个性化脂质代谢的研究依然在2021年成为焦点。
热词十: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益于保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修复和改善受损肠道环境,对于维护肠道健康有重要意义。膳食纤维是科研领域最关注的食物成分之一。研究表明,乳清蛋白联合低膳食纤维可改善腹部肥胖患者脂血症。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敏感性、肠道激素、身体成分、血压、能量消耗、食欲等的影响以及高膳食纤维干预微生物代谢脑轴等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内容。
此外,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还发布了“2021年度营养原创研究Top15”,其中有7篇来自国内团队,内容涉及盐替代品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响,等能量高脂肪饮食(IHF)对寿命的影响,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前瞻性研究,孕产妇肥胖引起后代认知和社交功能损伤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影响2型糖尿病的稳健肠道菌谱特征,我国城乡不同特征成人平均体重指数(BMI)及超重和肥胖趋势变化,基于肠道菌群的个体化减肥饮食干预等。(来源:CNS营养健康研究院产业中心和编辑部)
来源: CNS营养健康研究院产业中心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