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宝宝 肥胖(宝宝肥胖纹)

儿科医生鲍秀兰 0
文章目录:

孩子太胖怎么办?怎样减肥有效又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到19%,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很多医院的营养科儿童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孩子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困扰。

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超重?

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对比孩子的体重:(体重按千克计)

6 个月以内:标准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6;

7~23个月:标准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5;

2~16岁:标准体重=年龄×2+8。

孩子的体重如果超过标准体重的20%,就是轻度肥胖,达到50%就是重度肥胖了。

肥胖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肥胖的危害在成人孩子那里都一样,“胖嘟嘟”不只是代表可爱,也意味着孩子要面临很多身心健康问题。

一是慢性病低龄化。肥胖不只让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呼吸急促、容易疲倦、发育迟缓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高血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II型糖尿病等成人常见的慢性病。

二是肥胖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太胖的孩子更容易被同学嘲笑、欺负,从而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肥胖儿童更容易自卑、焦虑、抑郁。

如何帮助孩子重回正常体重?

单纯性肥胖儿童,大多是因为养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只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超重孩子也能轻松减肥。

  • 首先,孩子减重,从家长开始。

一是修正饮食习惯。

孩子的饮食是家长决定的,一个到处是零食的家庭,喜欢做高热量食品的家长,是孩子减肥路上的最大阻力。

所以,在让孩子减肥前,家长要先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养育方式,修正自己的,以及家庭的饮食习惯。

二是牢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减肥更重要。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以发泄攻击的方式去沟通减肥的问题,不要总是说孩子“太胖、没人喜欢”之类的话。我们不经意的话语,很可能像一根刺一样扎伤孩子,他表面看起来满不在乎,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

三是学会正确鼓励、激励孩子。

不能泛泛夸奖,而是要肯定他的努力和品质。比如,孩子坚持做了200个跳绳,要夸奖孩子的坚持,当孩子抵挡了饮料的诱惑,要夸奖孩子的坚定,当孩子的优秀品质被看到,被肯定,减肥的动力也会更大。

还可以挖掘孩子内心的美好向往,比如喜欢什么人,将来想做什么事,把减肥这件事和这些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以此激励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画人物,家长要适时引导,通过偶像的精神、形象、气质坚定孩子减肥的决心。

  • 其次、吃好、玩好、睡好,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是吃好

说到减肥,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节食。但孩子正处于成长期,为了保证骨髓发育、大脑发育的需要,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所以,肥胖儿童不但不能吃少,还要吃好。方法就是要遵循高营养、低热量的原则,调整饮食结构。

一要做到食物的多样性,肉、蛋、奶、海鲜、蔬菜、水果等一样都不能少,保证蛋白质和钙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充足。

二要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改变烹饪方式,油炸变为蒸煮。讲究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

三要用科学的方法减少饭量。比如饭前先喝汤,减少主食,增加蔬菜的份量,或者从减少零食开始,将小食品换成蔬菜水果,全麦面包、低脂低盐的饼干等。小孩子自制力差,家长要慢慢引导。

二是玩好

大人在陪伴孩子玩时,要以能增加运动量的项目为主,比如踢球、跳绳、游泳、去户外爬山等。多做户外运动,不但能增加热量消耗,阳光还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为避免身体受到损伤,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两点:

1.体重严重超标的孩子,不能一上来就做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或者跳跃少的运动,对关节冲击较小。

2.做任何运动前都要做好热身,运动时要做到适度、适量。

三是睡好

一要睡足。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与食欲有关的生长激素分泌紊乱,容易引起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肥胖。

二要睡早。最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睡得晚(晚上9点以后入睡),哪怕睡得足够久,也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所以,睡饱、睡早是孩子减肥的必要条件。

减肥不但是孩子的事,更是大人的事,及早动手、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孩子旺盛的代谢能力,蓬勃的生命力,一定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宝宝太胖,又怕控制饮食影响发育,究竟该如何科学减肥?

斌姐营养课堂

每期一个短视频

为大家提供科学轻松的喂养心得!

第111期 宝宝太胖了,该如何科学减肥?

要!但要科学地来“减肥”。

宝宝体重属于肥胖的范围就要合理、科学地来减肥,是不会影响生长发育的,但如果不控制体重反而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为:

1. 脂肪组织分泌雌激素,如果脂肪过多会影响宝宝第二性征发育。

2. 幼儿期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值时期,如果不控制,成人后肥胖发病风险增加。

3. 宝宝体重过重,身体比较笨重,活动不方便,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并且对骨骼、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 宝宝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5. 对宝宝心理造成影响,毕竟谁也不愿意被称为“小胖子”对吧?

不同年龄段的减肥方法

一、1岁以下婴儿,重点是控制体重不再快速增长

1、喂母乳的妈妈不要大补特补,避免过量摄入动物性食品,造成乳汁中营养过剩,尤其是脂肪含量增加,引起宝宝肥胖。

2、不要频繁大量喂奶把宝宝胃口撑大了,孩子哭闹是各种诉求的表达,而不仅仅代表饥饿,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吮吸是一种生理反射,就是说不管新生儿是否饥饿,喂食他/她就会吃,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过度喂养,所以新手爸妈们试着去了解你的宝宝,正确解读宝宝“哭闹”问题。

3、奶粉按说明合理冲调,避免冲得过浓。长期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发生。

4、辅食合理添加。不要因为孩子不爱吃辅食,就在辅食中添加很多的糖分或含糖量较高的辅食制品;或者孩子喜欢吃肉就毫不限制的添加肉类等高能量的食物;控制主食摄入量。

5、不要乱补营养品。过早服用成年人的滋补品,有可能引起儿童的肥胖、早熟等异常情况,一定要严格禁止。健康的宝宝是不需要服用任何营养品的,在特殊情况下,如贫血、食欲不振、吸收能力较差或出现明显营养素缺乏症状时,也必须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相应保健品。

二、1-3岁幼儿,重点是控制体重增长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问题,这个年龄段培养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包括规律进食;饭前一小时不吃零食;减少肉类、油炸食品、甜食、饮料的摄入量。做到以上三点,再加上适当的运动,对于这个年龄段孩子控制好体重是很有效果的。

三、3岁以上儿童,重点是控制体重增长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同样,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对于3岁以上孩子,肥胖的主要因素还是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并且要通过绘本等方式,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可家长采取的减肥措施,避免形成抵触情绪。

1、饮食上做到规律进餐;饭前一小时不吃零食;减少肉类、油炸食品、甜食、饮料的摄入量;减少主食摄入量;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吃得太晚;牛奶换为脱脂奶。

2、制定运动计划,包括跳绳、骑车、爬山、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等丰富的运动形式,保证宝宝每日2小时的运动量。

3、减少静坐时间,少看电视、玩ipad等电子设备,不管从保护视力还是增加运动兴趣的角度都是有必要的,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孩子特点制定规则。

4、心理疏导,避免宝宝因肥胖影响身心发育。

在我看来,宝宝不胖不瘦刚刚好

就是最好的状态。

如果身边有“热心”的大妈、大爷们

过度“关心”你家宝宝,

比如:

“你家宝宝太瘦了,要多肉啊!”

“你家宝宝太胖了,这样容易生病的!”

你就搬出以下内容来怼回去

宝宝胖瘦该如何自测?

爸妈们可以给宝宝绘制生长曲线图,就是把孩子各个年龄段的体格检查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包括身高、体重(2岁以内婴幼儿还有头围)。其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和健康状态,它比一般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更有价值。

现在很多育儿APP中都有生长发育工具,只要把孩子以上数据输入,就会自动生成一条曲线。一般情况下,自家孩子的生长曲线只要在标准曲线P3-P97之间,并且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就是正常的。

你家宝宝身高体重如何?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作者简介:儿童营养师王斌,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营养讲师。擅于将医学与现代营养知识相结合,专注于母婴营养健康领域,手把手教你科学喂养孩子!

孩子又胖了,怎么办?

12月23日,国新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结果显示: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孩子胖可能导致很多的问题,体育成就不达标、提早发育的倾向、被同学嘲笑、导致自卑感.....

该怎么办?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旨在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快速上升。

具体怎么做?

1、 认识肥胖

根据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7年版)显示,我国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加起来近4000万。

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并达到危害健康的程度。肥胖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大部分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即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

儿童如果超重或肥胖,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形态和功能,如造成心血管系统疾病、肺功能受到影响、免疫功能紊乱、生长发育提前等,还会对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出现焦虑、幸福感和满足感降低、情绪不稳定、学习能力变差等。

目前常用的判断健康体重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使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BMI判断标准。

自己的孩子肥胖吗?看这里!

根据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数据,可计算出一名儿童的BMI,然后按性别划分的年龄BMI曲线图中找到它对应的位置,跟该年龄的标准做比较。假如您的孩子处于2-5岁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标准》(WS 423-2013),当儿童的BMI值位于曲线2以上则为超重,位于曲线3以上则为肥胖(见图1、图2)。假如您的孩子处于6-18岁儿童青少年阶段,参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WS/T 586-2018)(表1)来判定。

图1 2-5岁男孩身高体重评分图

图2 2-5岁女孩身高体重评分图

2、 预防超重肥胖

实现《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中的防控目标,家长们该怎么做?

(1)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

家长及看护人是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及看护人需要不断提高营养健康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合理选择、搭配和烹调食物,保证食物多样化,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减少在外就餐。

家长还要培养和引导儿童规律就餐、幼儿自主进食行为,教育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和选择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

每个家庭都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运动日常化、生活化。

培养儿童青少年运动兴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经常锻炼习惯,减少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3)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

家长要充分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能根据相关标准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必要时及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3、超重肥胖了,家长怎么做?

(1)定期开展身高和体重监测,计算BMI,了解超重肥胖程度。

(2)饮食干预:既要维持体重的正常增加,又要控制体重增加过度。饮食原则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调整膳食结构,提高膳食整体质量和控制总能量

【具体做法】

*在现有能量摄入的基础上适量控制总能量摄入。

*严格控制食用油和脂肪的摄入。

*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

*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充足摄入。

*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充足。

*限制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糖、巧克力和奶油制品等。

*限制任何高糖饮料。

(3)行为干预:家长烹饪方式多样化、食物选择多样化,不用食物作为奖励;孩子进食时细嚼慢咽增加食物饱腹感,尽量减少在外就餐;鼓励孩子多学习营养健康相关知识。

(4)身体活动:把运动作为控制体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天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运动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至60分钟及以上,并且要坚持锻炼。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

(5)减少久坐时间,每坐一小时要进行身体活动。

(6)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马冠生.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jkj/s7916/202010/9357ae09af9f4ba8850dacac5093e250.shtml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来源: 全国卫生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