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胰岛(肥胖胰岛素抵抗减肥能好吗)
糖尿病药物治疗胖瘦各异!胰岛素适合胖子吗?!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糖尿病的危害在于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各种慢性并发症,而严格控制血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这些慢性并发症。要控制好血糖,讲究不少,其中胖人和瘦人的用药也是有区别的。
胰岛素该打就要打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介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血糖控制能够达标的糖尿病患者不到1/4。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不去正规医院诊治,相信偏方、秘方,没有积极控制饮食,没有正规用药,对口服药物和胰岛素使用不当或有偏见。
以胰岛素使用为例,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严重误区。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很多患者认为,“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使Ⅱ型糖尿病变成Ⅰ型,会产生依赖”,“打胰岛素会上瘾”……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当医生建议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必担心打了胰岛素就会转变成Ⅰ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临床上有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节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后仍不能控制血糖,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有些病人,处于感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状态时,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不但糖尿病迅速得到控制,并且加速了病灶或伤口的愈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等这些并发症完全好转,仍可撤掉胰岛素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所以,胰岛素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胰岛素制剂在全球糖尿病药物中的使用量也位居第一。糖尿病人并不是打上胰岛素,就将终生用胰岛素,勿对胰岛素有一种恐惧心理。当血糖平衡以后,就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了。
人越瘦,胰岛素越缺乏?
不同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不一样的,其中胖瘦程度对于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Ⅰ型糖尿病患者多数消瘦、Ⅱ型糖尿病多数肥胖;胰岛有一定功能,胰岛素抵抗明显的人较胖,而胰岛功能较差的人多数较瘦。
这是因为胰岛素是一种促进能量储存、机体生长的物质,胰岛素缺乏越明显,越不容易储存能量,于是人就会消瘦。反之,胰岛素抵抗明显,血中胰岛素水平较高,就容易发胖。瘦人更该用胰岛素
另外,糖尿病人不管胖瘦都应该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但医生会制订不完全相同的方案。胖的人饮食控制应该更加严格。在用药上,胖的人多首选口服药特别是二甲双胍治疗或与其他药物合用;而瘦的人一般首选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
当然,医生还会根据安全性、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方案。一些化验检查对于制订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方案也是必要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希望此文章能对糖尿病患者有帮助!
#了不起的医生##真相来了##养生#@头条健康@头条养生@头条健康联盟@湖南医聊 @药师方健@护脾养胃林教授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爱吃不爱动胖小伙血糖飙升诊断为糖尿病
多学科团队为胖小伙制定诊疗方案。
吴萍 摄
“所有指标都正常!”日前,在东湖医院内分泌科,两位家长紧紧握着管雅文医生的手表达感激之情。一张包括运动、药物、饮食、心理调理的处方伴随儿子小王4个月,多学科协作诊疗让这个Ⅱ型糖尿病患者恢复了活力。
■ 不动又爱吃的小伙子血糖飙升
小王身高不到1.7米,体重却有80公斤,而且不爱运动,一年前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当时餐后血糖最高达20mmol/L,开始注射胰岛素。听说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能够减重及逆转Ⅱ型糖尿病,家长决定带他前去试一试。
经初步专科评估,小王可以进行减重及糖尿病逆转治疗。入院后,管雅文医生组建了营养师、心肺功能康复科医生、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心理咨询师的多学科团队,对小王进行全面评估,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营养、运动及心理支持方案。
营养科医师为他制定低热量高蛋白饮食方案及补充微量营养素、纤维素和Ω3鱼油计划;每天有氧运动训练,立式功率车训练和坐式蹬腿训练、坐式躯干稳定训练;出院后坚持游泳和打球及抗阻训练……心肺功能康复师为其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减脂减重处方;糖尿病专科医护在为其进行血糖波动特点、胰岛分泌曲线及并发症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治疗并发症处方及健教方案;心理咨询师在评估其焦虑及抑郁后,定期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曾经动一动便喘气的小伙子逐步变得积极配合,一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开始下降,管雅文医生停用了小王的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三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进一步下降,管医生试着停用口服降糖药,小王的血糖依然平稳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小王再也不用打胰岛素和吃降糖药了! 如今半年过去了,小王的血糖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已经达到了糖尿病临床缓解。
■ 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
管雅文医生介绍,一些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脏和胰腺的脂肪沉积,从而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在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及糖尿病专科医护的精准指导下,通过低热量饮食联合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治疗,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糖尿病缓解或逆转,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疗效更好。目前,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已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因此医疗费用高昂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以往这类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先后请各个科室医师会诊,分别开具临床处方,可能导致多重用药、过度医疗且治疗不连续,住院日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管雅文说,现在这类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马上召集多学科医师团队,一起进行综合病情评估,经讨论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就医体验、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且单次住院日及就医费用较以前下降。
■ 独创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糖友们治疗需求的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糖尿病成为临床诊疗趋势。同时,对于糖尿病门诊患者,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还开创性地开展了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多学科医师参与的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内分泌科医师收集糖友们在该科糖友群里经常问到的各种问题,定期召集6至10名糖友到门诊参加糖尿病共享门诊。在90分钟内,多学科医师团队会对糖友们的共性问题统一答疑,也会对某一位糖友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解惑,患者从团队就诊中能学到更多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知识。
另一方面,患者之间通过“坦诚布公”分享自己治疗疾病的经验,互相学习促进,也互相监督改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糖尿病管理。“这样的共享门诊,还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树立起抗病的信心”,一位年轻糖友在诊断后,整天谨小慎微、怨天尤人,在一次共享门诊见到了10年甚至30年的老糖友可以把疾病控制得很好,他向老糖友取经,对治疗糖尿病也慢慢树立了信心。
文/毛茵 吴萍
来源: 长江日报
小胖儿变黑 当心被糖尿病盯上
小明从小就是个胖孩子,长得壮实,很讨人喜欢。家里人认为他虽然胖点,但营养好,而那些瘦孩子,不用别人说,自己看着都心塞,感觉像家长没带好。但最近小明的父母发现,小明的脖子、腋窝黑黑的,总是洗不干净。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仅仅在脖子、腋窝、腹股沟等个别部位出现皮肤发黑的情况,那么需要考虑“黑棘皮病”,如果是肥胖的青少年发生这种情况,大多属于假性黑棘皮病,但往往提示有胰岛素抵抗及较高的糖尿病风险,需及时就诊检查血糖等。
假性黑棘皮病是体内胰岛素过多、胰岛素抵抗的一种表现,而胰岛素与血糖关系密切。
孩子这么小就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过多的胰岛素会导致体重进一步增加,心、脑、肾的负荷增加,血压升高,并且会极大地加重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担。长此以往,胰岛的功能就会不断地受到损害。终有一天,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量不足以代偿胰岛素抵抗的时候,就会形成糖尿病。从这个意义上讲,“黑脖子”可能就是最早期的糖尿病表现。因此,如果孩子本来就比较胖,一旦出现类似黑棘皮病样的改变,需要警惕糖尿病。
首先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尤其别忽视空腹血糖、餐后两个小时血糖等糖尿病相关检测。如果检查结果表明已经患有糖尿病,那么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专门的治疗方案,坚持规范治疗;如果相关检查指标在正常与糖尿病之间,就已“拉响”糖尿病的警报,这部分人需要接受专业的糖尿病教育,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要多吃蔬菜、水果、牛奶和豆制品,少吃甜食、咸菜,尤其不要让孩子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洋快餐”,还要减少含糖软饮料的摄入。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另外,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锻炼来预防糖尿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运动种类。管好了孩子的生活方式,控制好孩子的体重,黑棘皮病自然会得到缓解。
文/北京天坛医院
内分泌科 方红娟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