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婴儿 肥胖(婴儿肥胖的标准)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宝宝胖嘟嘟就算养的好?婴儿肥胖的这些危害你都知道吗?

在这个普遍追求骨感的时代,却对一个群体格外宽容——宝宝!

奶奶们带宝宝遛弯,晒太阳一扎堆。先不说啥,就盯着你家宝宝一通夸:“看这小脸蛋,小手手,长得可壮实,你给你家孙子一天吃的啥呀?”

宝宝的体重也就成了长辈最为得意的谈资,宝宝肉肉越多,在长辈眼里就越健康。可是,长辈眼里的这个“健康”和真正意义上的宝宝“健康”,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肥胖,我们不做任何思考,就会给它贴上笨、懒惰、没有魅力等一系列负面标签。这种既定的偏见带给宝宝的,更戳心的是心理上的灰暗影响。宝宝的自我评价也会很消极,明显不合群,幸福感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验证,成年肥胖者无论是在工作上,寻求爱情上都会较平均水平低。

其次在健康层面,肥胖会造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骨关节炎等一系列疾病。无奈,这些目前还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疾病,我们都只是当做知识听一听。对宝宝来说,就更是远在天边了,不引起重视也是理所当然的。

小时候一直胖的人,成年后肥胖的几率也会很高,宝宝在6个月左右就有肥胖表现,成年后出现肥胖症的概率达14%;而在7岁出现肥胖的宝宝,成年后肥胖症的概率则会高达41%。

至于宝宝身体是否处于肥胖状态,就要根据这个表来衡量了。

超过2岁的宝宝,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BMI,来衡量宝宝的健康程度。

BMI(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例如,一个3岁的男宝宝,体重14kg,身高95cm,那么他的BMI=14÷(0.95)2=15.51。

具体的操作方式:1.横向对应年龄处,画垂直竖线;2.纵向找到算出的宝宝的BMI值,画线;3.检查二线相交的点,落在哪个区域。

横线代表年龄;竖线代表BMI

蓝色区域:体重过轻;

绿色区域:健康

黄色区域:即超过85%就属于超重

粉色区域:即超过95%就属于肥胖

宝妈根据以上方式,就可以判断出宝宝的健康程度。宝宝肥胖和家族遗传、内分泌疾病等也有关系,有这些原发病,我们要先积极治疗。排除了这些原发病,根本原因就是,宝宝“被吃的太多了”!

由于宝宝还不具备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自己的饮食摄入控制能力差,这个“被吃饭”就是导致宝宝肥胖直接的元凶。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塑造宝宝正确的饮食观,预防宝宝出现肥胖。

1.尽可能地母乳喂养

建议在6个月以内,给宝宝纯母乳喂养。到宝宝添加辅食时,辅食 母乳混合喂养,逐渐至2岁。这一点很好理解,宝宝吃母乳时,饱了会自己减慢速度,或者停下来。这可以很好的帮助宝宝识别自己的饥饿信号,调节自己每顿吃母乳的量。饿了吃,饱了停的这个好习惯会影响到他的整个童年时期。

2.给他提供优质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宝宝成长活动的能量必备来源。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时,含有丰富纤维的谷物,如小麦、大麦、全麦面包等;新鲜蔬菜,白菜、萝卜、芹菜等;水果苹果、梨、香蕉等都是优质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3.吃饭时,和电视绝缘

说实话,宝宝的坏习惯,源头在于家长。我说过数次的“吃饭不开电视”,仍然有宝妈为了“这次”哄宝宝吃饭,打开电视。好了,有一就有二!

4.和宝宝一起动起来

活动还得宝妈先来,带动宝宝。在宝宝还只会爬的阶段,宝妈可以躺下来,或者蹲着和宝宝的视线齐平,鼓励宝宝多爬,多动。特别是3-4月龄期间宝宝翻身,以及7-8月龄期间爬行训练。宝宝会走了,就可以带他户外散步,把花费在电子产品的时间用到运动上来,一举两得。

宝宝小时候胖嘟嘟的,我们看着是挺可爱的。可怕的是,我们把这种肉嘟嘟当做了“宝宝健康”的标准,而实则,我们早给宝宝成年后,阳光的社交、完美体型,健康生活习惯埋下了引爆线。趁着时间还来得及,从现在开始,给他养成受益终生的饮食习惯!

宝宝胖就是养得好?婴儿肥胖的这四大危害你都知道吗?

现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父母们也给孩子吃得好穿的好。平常带孩子出门,如果孩子比较瘦,碰到熟人还会被打趣道,是不是没给孩子好好吃啊,你看你吃的这么好,把孩子饿得。如果孩子吃的胖胖的还会被夸赞身体这么好,父母也会觉得很光荣。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小孩子白白胖胖就是养得好,营养好才会胖啊。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也认为小孩胖是有福气的体现。可是孩子胖也要有个度,可不能一直胖下去,不然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

2018年4月份,一则新闻“江西4岁孩子睡梦中去世,过度肥胖夺走了孩子性命”,看到这则新闻很多父母都觉得很震惊,竟会因为肥胖,导致孩子去世了。前段时间,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凯珍说了一组数据,在中国北方某些地区,3对到6岁的幼儿肥胖和超重率已经达到30%,而综合全国的情况看,我国3岁到6岁的幼儿肥胖率以及超重率,已经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肥胖已经成为中国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威胁之一。那么宝宝肥胖对身体而言会有哪些危害?

1.皮肤易发生感染

肥胖的孩子皮下脂肪过多,皮肤的褶皱变多,并且因为肥胖会容易出汗,平时护理上稍有不周,便可能会发生皮肤糜烂,甚至局部感染的情况。

2.抵抗力下降

肥胖使身体内脂肪过度堆积,加重孩子各脏器的负担,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会对孩子的肝肾造成负担。

3.心肺功能变得低下

肥胖的孩子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心跳加快,体质差,容易劳累。所以父母要注意控制孩子的体重。

4.引发身体多种疾病

肥胖使脂肪过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出现脂肪肝,严重的发展为肝硬化,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发育。大量研究表明,孩子肥胖会大幅增加成年后患上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风险。

除此之外,肥胖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肥胖的孩子因为行动相对笨拙,往往成为同伴取笑、捉弄的对象,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上的问题。他们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采取退缩或躲避的方式,使得其运动和行为锻炼的机会相对于体重正常的孩子要少得多。由此,既不利于体重的控制,还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孩子胖并不等于健康,父母的最大的责任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宝宝太胖,又怕控制饮食影响发育,究竟该如何科学减肥?

斌姐营养课堂

每期一个短视频

为大家提供科学轻松的喂养心得!

第111期 宝宝太胖了,该如何科学减肥?

要!但要科学地来“减肥”。

宝宝体重属于肥胖的范围就要合理、科学地来减肥,是不会影响生长发育的,但如果不控制体重反而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为:

1. 脂肪组织分泌雌激素,如果脂肪过多会影响宝宝第二性征发育。

2. 幼儿期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值时期,如果不控制,成人后肥胖发病风险增加。

3. 宝宝体重过重,身体比较笨重,活动不方便,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并且对骨骼、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 宝宝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5. 对宝宝心理造成影响,毕竟谁也不愿意被称为“小胖子”对吧?

不同年龄段的减肥方法

一、1岁以下婴儿,重点是控制体重不再快速增长

1、喂母乳的妈妈不要大补特补,避免过量摄入动物性食品,造成乳汁中营养过剩,尤其是脂肪含量增加,引起宝宝肥胖。

2、不要频繁大量喂奶把宝宝胃口撑大了,孩子哭闹是各种诉求的表达,而不仅仅代表饥饿,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吮吸是一种生理反射,就是说不管新生儿是否饥饿,喂食他/她就会吃,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过度喂养,所以新手爸妈们试着去了解你的宝宝,正确解读宝宝“哭闹”问题。

3、奶粉按说明合理冲调,避免冲得过浓。长期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发生。

4、辅食合理添加。不要因为孩子不爱吃辅食,就在辅食中添加很多的糖分或含糖量较高的辅食制品;或者孩子喜欢吃肉就毫不限制的添加肉类等高能量的食物;控制主食摄入量。

5、不要乱补营养品。过早服用成年人的滋补品,有可能引起儿童的肥胖、早熟等异常情况,一定要严格禁止。健康的宝宝是不需要服用任何营养品的,在特殊情况下,如贫血、食欲不振、吸收能力较差或出现明显营养素缺乏症状时,也必须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相应保健品。

二、1-3岁幼儿,重点是控制体重增长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问题,这个年龄段培养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包括规律进食;饭前一小时不吃零食;减少肉类、油炸食品、甜食、饮料的摄入量。做到以上三点,再加上适当的运动,对于这个年龄段孩子控制好体重是很有效果的。

三、3岁以上儿童,重点是控制体重增长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同样,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对于3岁以上孩子,肥胖的主要因素还是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并且要通过绘本等方式,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可家长采取的减肥措施,避免形成抵触情绪。

1、饮食上做到规律进餐;饭前一小时不吃零食;减少肉类、油炸食品、甜食、饮料的摄入量;减少主食摄入量;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吃得太晚;牛奶换为脱脂奶。

2、制定运动计划,包括跳绳、骑车、爬山、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等丰富的运动形式,保证宝宝每日2小时的运动量。

3、减少静坐时间,少看电视、玩ipad等电子设备,不管从保护视力还是增加运动兴趣的角度都是有必要的,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孩子特点制定规则。

4、心理疏导,避免宝宝因肥胖影响身心发育。

在我看来,宝宝不胖不瘦刚刚好

就是最好的状态。

如果身边有“热心”的大妈、大爷们

过度“关心”你家宝宝,

比如:

“你家宝宝太瘦了,要多肉啊!”

“你家宝宝太胖了,这样容易生病的!”

你就搬出以下内容来怼回去

宝宝胖瘦该如何自测?

爸妈们可以给宝宝绘制生长曲线图,就是把孩子各个年龄段的体格检查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包括身高、体重(2岁以内婴幼儿还有头围)。其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和健康状态,它比一般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更有价值。

现在很多育儿APP中都有生长发育工具,只要把孩子以上数据输入,就会自动生成一条曲线。一般情况下,自家孩子的生长曲线只要在标准曲线P3-P97之间,并且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就是正常的。

你家宝宝身高体重如何?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作者简介:儿童营养师王斌,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营养讲师。擅于将医学与现代营养知识相结合,专注于母婴营养健康领域,手把手教你科学喂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