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女人图片文字(肥胖女人的图片中国)
泰国胖公主迎38岁生日!王室发新照,200斤了还大胆穿紧身裙
如今的泰国王室真是有好几个单身大龄公主,泰王的两个女儿一个41岁,一个34岁,同样也是一直没有结婚。而更大龄的应该是诗琳通公主了,一辈子都未婚,在给花心无为的国王处理这王室的事情。体重200斤的泰国公主喜迎38岁生日!一直未嫁,肚腩鼓鼓都不减肥
泰王的两个公主还是非常爱美的,对于身材的管理也是很严格,所以在传统的泰国服饰的衬托下,就体现了曲线感了。
除了泰王的两个公主之外,老国王最小的女儿朱拉蓬公主,她这辈子就很悲惨,身患重病,现在几乎都是坐轮椅。朱拉蓬公主的两个女儿真是泰国王室最胖的公主了,太放飞自我了,身为公主就毫无压力了?
朱拉蓬公主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对于自己的外形一直都非常注重。而她的两个女儿,可就天差地别了。朱拉蓬公主的大女儿西里帕朱拉蓬在10月8日迎来了38岁生日,而泰国王室也是按照传统,发出公主的照片来庆祝。
公主平时忙于公务,但是这体重似乎一直减不下去,没有苏提达王后和诗妮娜贵妃的身材,但是也要穿传统的泰国服饰啊!
这身自带金光的裹身裙,公主愣是将自己塞进去了。可惜行跪拜礼的时候,这肚腩实在是让人有些尴尬。
公主其实如果减下肥,也确实是个美人,毕竟老国王的小女儿朱拉蓬公主年轻时也是大美人呢!虽然身材走形,但是公主自信的笑容还是挺迷人的。
这样看来,在泰国王室,有只有诗琳通公主总是不修边幅了。
泰国王室不仅发布了胖公主的单人照,还发布了当年老国王抱着公主的照片,公主小时候也是被宠上天的。可惜她的表哥,也就是如今的泰国国王,在德国都不知道回来!
迎来38岁生日的公主,也是有着一颗少女心,抱着狗狗和猫咪,尽管双下巴明显,也是要做精致的女人。
其实小时候的公主五官还是挺好看的,比泰王的孩子们都要好看。泰国王室的颜值真是参差不齐,好在泰王选女人的眼光还不错,所以泰国王室的后代,气质还算可以。
泰王哇集拉隆功的几个妻子,除去现在大家熟知的苏提达王后和诗妮娜贵妃,之前的几任都是大美人呢!
体重都不止200斤的公主还有个妹妹,阿提亚通吉迪坤公主和姐姐身材太像了,身材是母亲朱拉蓬公主的两倍了!
两个公主平时都比较低调,姐妹俩身材仿佛双胞胎,真是一胖毁所有啊!已经60多岁的朱拉蓬公主,穿一身粉色的裹身裙却更有少女感。而公主的蓝裙似乎都是兜着肚腩了,泰国王室的伙食真的这么好么?难怪泰王总是通过骑行锻炼身体了。不过今年在泰国王室看到泰王的机会太少了,泰王都把后宫团安在德国了,没辙!
泰国胖公主迎38岁生日!王室发新照,200斤了还大胆穿紧身裙
声明: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她53岁,出身贵族,肥胖邋遢、放飞自我,却活出了女人渴望的模样
别太在意外表,做女人用不着每天5:30起床打理自己的脸。
——遇·海伦娜
如果有人提起“英伦玫瑰”这四个字,你会想起什么?
你也许会想起凯拉·奈特莉那张棱角分明的漂亮脸蛋,或者会想起艾玛.沃特森饱含机灵劲儿的双眼,亦或者是在《权力的游戏》中大放异彩的瑟后琳娜·海蒂。
▲脸上就写着“古典”俩字的凯拉·奈特莉
▲赫敏长大了,艾玛·沃特森的脸上稚嫩不再,代之以青春艳丽
▲是的你没看错,我们的瑟曦皇后(各位“权游粉”都知道),是个英国人,而且美得不可方物
但是无论你想到谁,我打赌这个人都一定不会是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
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就是——
第一,她并不……那么符合“玫瑰”的定义;
第二,没有一朵“英伦玫瑰”会像她那样,放飞起自我来,毫不手软。
▲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海伦娜,红桃皇后陛下,而且,此时的她不是在拍戏,这是她的日常穿搭
11月10日,国外媒体曝光了一组“海姨”海伦娜·伯翰·卡特为纽约某时尚杂志拍摄的大片。
片中的“海姨”发型凌乱,眼神饱含莫名的张力,脸上的皱纹和毛孔清晰可见。
而她,竟然对此毫不在意,一双深邃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屏幕之外的某处。
▲哪怕隔着照片,你也能感受到她无处不在的生命力和肢体的张力
那一刻,你能感受到喜剧,感受到悲剧,感受到无奈。
唯一想不起来的,就是那个穿衣品味已经碎到地上的女人。
在所有演员都关注精修、百万修图师,好让自己看起来360度无死角、俨然冻龄美女的时候,海伦娜明显更在意一条来自英国王室已故玛格丽特公主的信息。
是的,最新消息显示,大热英剧《王冠》第三季将于11月17日回归Netflix,海伦娜将扮演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
该角色此前由凡妮莎·柯比扮演。
英版《法律与秩序》主演本·丹尼尔斯全新加盟,扮演玛格丽特公主曾经的老公、英国著名摄影师斯诺登伯爵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
在所有人都认为海姨一定会像之前塑造无数经典形象一样轻松拿下玛格丽特公主时,海姨却感受到了一种职业的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准确演绎对方,而她解决焦虑的方法也很直接——问本人。
▲被誉为乔治六世掌上明珠的玛格丽特公主,无上的美貌和气质成就了她,也毁灭了她
玛格丽特公主Margaret Rose是斯诺登伯爵的夫人,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鲍斯-莱昂的次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唯一的妹妹——
一个王室的叛逆者,一个美丽却任性的公主,20世纪英国王室第一位宣布分居的人,一个因为忘年恋而备受争议的女人(点击阅读旧文:《她是公主中的公主,乔治六世最疼爱的女儿,却被看做王室的“污点”和“负担”》)。
▲玛格丽特公主年轻时的风姿,曾经迷倒无数人
听起来是不是和海姨本人还挺像的?
遇言姐觉得,这两个女人见面,一定会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火花。
但是这里只有一个小问题需要解决:
早在2002年2月9日,玛格丽特公主就因中风引起的心脏病不幸逝世了。
▲右边的是玛格丽特公主,不得不说,即便年岁已长,玛格丽特公主看起来仍然很美
然而这也难不倒不按牌理出牌的海姨。
她兴奋地表示:
她找了灵媒去跟已故的玛格丽特公主通电话,称玛格丽特说很开心是她来演自己,并让她改进抽烟姿势,打扮也要更整洁些。
海伦娜说:
我对演真人最注意的是,会有一点希望能得到饰演的对象的祝福,因为我有责任在肩。
她称自己问玛格丽特公主:“我来演你,你OK吗?”
玛格丽特公主说:“你比另一个演员要好。”
正是“你比另一个演员要好”这句话,让她相信玛格丽特是真的还“在世”,“因为这是典型的玛格丽特会说的话,她很擅长在夸奖你的同时贬低你。”
▲嗯,只要她高兴就好,不是大众宽容,而是反正你也猜不出来她下一步要干嘛
言谈话语间,除了自信没有别的。
大众也见怪不怪,毕竟,这个今年已经53岁的英国女人,从来也不是吃素的。
这个特别喜欢不梳头不化妆就跑出门的女人,1966年5月2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祖上是真正的贵族,海伦娜的曾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牛津伯爵(晚年为勋爵)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上个世纪初他在唐宁街10号主政长达8年244天,要不是索姆河的炮火轰得过于惨烈,这份荣光估计能闪耀更久。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伯爵,英国政治家,曾任内政大臣及财政大臣,1908年至1916年出任英国首相
祖母维奥莱特·阿斯奎斯也是个奇女子,与丘吉尔保持了长达60年的友谊,同时她拥有终身男爵爵位。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勋爵和妻子维奥莱特·阿斯奎斯,遇言姐认为,海伦娜的不羁气质,很可能是随了曾祖母
海伦娜是家里的小女儿,从小到大一直接受封闭的贵族家庭教育,以至于她18岁的时候学识远超过同年龄学生3倍。
后来身为银行家的父亲不幸瘫痪,家境一落千丈。
海伦娜曾报考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却被学校拒绝,不是因为成绩没有达到要求,而是因为学校担心她会在上学期间外出拍戏。
而剑桥大学的拒绝也更加坚定了海伦娜的演艺之路。
▲少女时期的海伦娜,青涩的脸上已经出现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稳重
18岁的时候,便出演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后来又出演了《简公主》,饰演只当了9天女王的简·格雷悲惨的命运 。
▲出演《简公主》的海伦娜,简·格雷的悲剧命运,她用一双眼睛演绎得恰到好处
1992年,她出演了《霍华德庄园》中古怪而略带神经质的短发女子。
这是她与导演詹姆斯·伊沃里的最后一次合作。
2年后,海伦娜出演了《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这部充斥着黑色、惊悚与诡异的科幻电影将海伦娜送进了好莱坞 。
▲看着当时清纯可爱的海伦娜,遇言姐真的没办法把她和那个“不修边幅”的中年妇女联系起来
1999年,她出演了《搏击俱乐部》,2007年,她出演《理发师陶德》。
▲很多影评人都认为,正是这部《搏击俱乐部》,让他们的“公主”走上了“非正常人”的演绎之路
▲她和老搭档约翰尼·德普共同出演蒂姆·波顿的《理发师陶德》,为此她还特意跑去练唱歌
2009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里,她饰演了食死徒贝拉特里克斯;
2010年,她出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上映。
▲食死徒贝拉特里克斯是所有孩子的童年噩梦,她疯狂、偏执、残忍,海伦娜充分地挖掘了这一点
▲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提一下,海伦娜和斯内普教授的扮演者艾伦·里克曼是很好的朋友,当年里克曼去世的时候
▲不得不承认,红桃皇后是一个你讨厌不起来的反派,她大嗓门,不停地喊着“砍掉她的头”
出道将近40年,每一部作品出来都是“稳准狠”,不炒绯闻、不蹭热点,扎扎实实地用演技吊打苛刻的影评人,就算外表被人怼上天,作品拿出来确是一水儿零差评。
▲海伦娜是一个戏痴,哪怕只是儿童电影中的邪恶配角,她依然会用心演绎,演绎到极致
2011年,因为出演《国王的演讲》中温柔贤惠的伊丽莎白皇太后,即当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母亲,使得英国评论界含泪相告:
我们的古典戏剧公主终于回来了!
言辞之中,对于她之前的放飞自我颇多责怪。
▲《国王的演讲》中,海伦娜演绎伊丽莎白太后面对丈夫结巴、焦虑、暴躁、易怒时的大度和耐心
这么说吧,电影和古典戏剧之间的差距在英国人看来,可能就跟儿童木偶剧和《哈姆雷特》之间的差距差不多。
▲而海伦娜明明有演绎莎士比亚的功力,却偏偏要去演神经质、哥特,这让很多英国人无法接受。这不是自降身段
她活得就像她亲身演绎的角色——
粗糙,恣意,生机勃勃。
在最凶恶的角色身上,你依然能找到一丝温情的影子,在最温柔的角色身上,也潜伏着最深的杀机。
▲你真的很难“定义”海伦娜,就像你很难定义她的外貌,明明是天人之姿,就是不好好收拾
你无法用“好”或者“坏”这种“一元论”去评价海伦娜,她就是那样的矛盾而迷人,混乱而精致,她的美,带着很多女演员都欠缺的生气。
▲吹蒲公英的时候,眼里看的,心里想的,就是蒲公英,不能更不会想“我这个角度好看么”
这种生气,对于才子,拥有致命的吸引力。
1994年至1999年,海伦娜与英国演技派演员肯尼思·布拉纳同居5年。
你不知道肯尼思·布拉纳?
不要紧,只要你知道这位帅哥曾自导自演传记电影《亨利五世》,并凭借该片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双项提名;
编导并主演了剧情片《哈姆雷特》,凭借该片获得了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执导了科幻动作片《雷神》和最新真人版《灰姑娘》……
两人的才情不相上下,最终却因为彼此过于坚持自我而分手。
▲这真的是个才子,莎翁戏剧演员,导演、演员、歌手,他还是《哈利波特》第一部里面超级自恋的老师
2001年10月,她与导演蒂姆·波顿订婚,2003年二人生有一子。
至今为止,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她成就了蒂姆·波顿,还是蒂姆·波顿成就了她。
我们只知道,这对“好莱坞最怪异的情侣”曾经是乏味好莱坞最后的亮点。
▲也就只有他俩敢这么拍杂志了…...
一个是满脑子哥特阴郁的鬼才,一个是自带哥特背景音乐的女演员,两个人都看不起世俗的种种。
他们手挽手,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理发师陶德》、《大鱼》、《僵尸新娘》中献上了一场又一场堪称经典的表演。
那些角色就像是为海伦娜量身定制的,而海伦的表演,也为这些角色赋予了更真实的情感。
▲《大鱼》中的女巫,好多人第一眼没看出来这是海伦娜
▲虽然只是配音,但是木偶身上还是能看出海伦娜的影子很重
这可能就是天才的宿命吧,天作之合的两个人,也没能走到最后。
好在海伦娜一直都是那个海伦娜,即便已经53岁,对自己的活法,依然看得开,并且打心眼里不在意。
▲嗯,这是又一组街拍,她很好,她只是一个时尚洼地
2018年,海伦娜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认识了比自己小21岁的挪威作家莱伊·达格·霍尔姆博(Rye Dag Holmboe),两人恨不得是一见钟情,时不时挽手出来撒狗粮。
然后和所有恋爱中的少女一样,海伦娜各种撒娇、抱抱,满脸春色。
不过她没瘦。
穿衣服也依然抓马。
大花被面,堆到头上乱七八糟的不明物体——
▲这是跟男朋友出街,明显还打扮了一下
依然会被时尚评论员抓出来当做反面典型。
但她很快乐。
她的快乐自信,让人心生嫉妒。
▲说得好像姐在乎别人眼光似的,喏,包上的文字就是自我定位
如果上天已经给了她足够的自信和实力,那么她必定也再没有理由像其他演员一样去贪恋世人迷信的“美丽”和“精致”。
有一年,海伦娜被邀请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穿什么成了令她头痛的大问题。
最后,海伦娜任意地拿出一件薄纱往身上一套,她说:
别太在意外表,做女人用不着每天5:30起床打理自己的脸。
我有时对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感到挺不自在的,我干嘛非得优雅另类呢?
就不能看起来像个敏感而脆弱的洋娃娃吗?
这样的她,如果不是一朵最特殊带刺的英伦玫瑰,还能是什么呢?
真正的玫瑰,要经得起雨打风吹。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她用肥胖身躯打破常规,改写世界对美的定义
舞台中央的身影与台下无数目光交汇,空气中浮动着未说出口的评判。肥胖——这个被商业利益与道德偏见层层包裹的词语,此刻正化作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整个空间。六岁那年芭蕾舞裙的拉链卡在腰际时,或许谁都不曾想到,这个被4号舞裙包裹的倔强孩童,将在二十年后成为对抗系统性偏见的旗帜。
社会规训如同精密编织的网,将身体形态与道德评价永久缝合。医疗机构的数据板上跳动着BMI数值,时尚杂志的页面翻飞着XS码的幻影,健身房玻璃幕墙折射出焦虑的面孔——所有这些都在无声重复着同一句话:脂肪即原罪。在这套价值体系里,肥胖被异化为懒惰与失控的具象,而瘦削身体则成为美德与成功的图腾。
艺术工作室的镜面映照出颠覆性的画面。十二位不同肤色的舞者在木地板上翻滚腾跃,汗水在灯光下折射出彩虹。他们中有前职业摔跤手转型的编舞家,有三百磅的现代舞首席,有戴着胰岛素泵的踢踏舞者。当这些曾被判定"不适合舞蹈"的身体在《Nothing to Lose》的配乐中划出完美弧线时,观众席爆发的不仅是掌声,更是认知体系碎裂的脆响。
悉尼港的碧波见证过最诗意的抗争。"Aquaporko"花样游泳队的成员们戴着缀满水钻的泳帽跃入池中,水花飞溅间模糊了体型边界。这些曾被泳装店拒之门外的女性,此刻正用标准的同步动作演绎《天鹅湖》选段。围观人群从窃笑到沉默,最终化为持久欢呼的过程,恰是偏见消融的具象呈现。
医疗档案室里堆积着被忽视的数据:超过60%的"肥胖相关疾病"患者从未接受过除减重建议外的诊疗方案。而社区中心的最新研究显示,当医生停止聚焦体重秤数字,转而对患者进行全人评估时,慢性病管理有效率提升37%。这些数字无声控诉着医疗体系中的认知暴力,也指引着变革的方向。
时装周的镁光灯曾是最顽固的堡垒,直到某季开场模特裹着4XL高定礼服踏上T台。当设计师谢幕时特意指出裙装的弹性束腰设计,整个行业开始重新思考"包容性"的真实含义。三个月后,主流商场的人体模特出现14-28码的全尺寸阵列,这场静默革命终于从秀场蔓延至街头。
死亡威胁信与赞美卡片在工作室角落堆叠出荒诞的等高线。某封匿名信中诅咒"肥胖宣传者该下地狱",却在结尾潦草补充"其实我穿22码牛仔裤"。这种撕裂恰是整个时代的隐喻——人们既恐惧被偏见吞噬,又恐惧失去偏见的保护壳。而艺术创作的价值,或许正在于提供直面这种撕裂的勇气。
公共泳池的更衣室里,初次穿着比基尼的少女对着全身镜落泪。这不是自我厌弃的泪水,而是发现身体线条原来可以如此流畅的震撼。远处《Nothing to Lose》的海报正在电子屏轮播,画面上飞跃的舞者身后,万千观众的瞳孔里正生长出新的审美维度。当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在艺术共振中崩塌时,某种比减重更彻底的蜕变正在发生。
【文本来源@TED中文站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