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大学生 肥胖(大学生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南方都市报 0
文章目录:

营养专科支持下减重105天,肥胖大学生甩掉重度脂肪肝

身高“172”、体重“180”,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小张被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折腾得身材暴涨。运动量几乎为零的他,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宿舍,熬夜至深夜一两点更成为常态。仅仅半年时间,BMI值高达30.42kg/m²(正常范围为18.5-23.9),超出健康标准。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的种种不适,痛风的突然发作更是让他措手不及。身体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脂肪肝、高尿酸、高血压等本不应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疾病,却真实地出现在了他的健康报告上。

节食与高强度运动减肥,都失败了

小张尝试在网络上寻求健康解决方案,但海量信息纷繁复杂,令他难以分辨真假,愈发迷茫。焦虑的情绪逐渐加剧,夜晚常被噩梦侵扰。为了迅速摆脱现状,他贸然采取了极端手段:严格节食与超高强度锻炼。每日,他的早餐与晚餐仅靠一片全麦面包度日,午餐也换成了低脂轻食。在健身房里,椭圆机成了他的亲密伴侣,汗水与泪水交织,见证了他的顽强与挣扎。

然而,一个月的极端努力后,虽然体重减轻了20斤,小张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免疫力大幅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心悸心慌等症状接踵而来。更令他心灰意冷的是,脂肪肝逐渐发展至重度。他陷入了焦虑之中,感觉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

为了获得更专业的健康治疗,小张前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寻求专业诊疗。叶艳彬主任医师全面评估了他的身体状况,还细致了解了他的家族病史,特别是高血压方面。基于小张的具体情况,叶主任为他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该方案着重于限能量、高蛋白的饮食原则,旨在科学调整他的饮食结构。

叶艳彬还悉心指导小张如何正确监测和管理自己的体重、体脂以及血压,确保他能够实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此外,特别强调了适量运动的重要性:“适量的运动能帮助你消耗多余热量,提升新陈代谢率。但切记要适度,过度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科学营养支持下的减重,小伙看到了效果

在减重管理的过程中,小张遇到了不少困难。起初,他会怀疑自己能否坚持健康饮食,由于之前依赖食物来应付压力和情绪问题,在情绪波动时会渴望不健康食物,所以他对新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不适应,经常在进食了不健康食物时不上报饮食和测体重体脂,减重效果不佳。

但叶主任和营养师团队始终耐心沟通、悉心指导,让他逐渐认识到了饮食及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按照医生及营养师的要求进行饮食及运动作息。

在饮食上,小张学会了如何搭配营养均衡的餐食,避免了高热量食物的诱惑。他每天都会按照建议,摄入足够的蔬菜、粗杂粮和优质蛋白低脂质食物,确保身体获得必要的营养素。在运动上,小张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他不再盲目追求高强度运动,而是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操等。

此外,临床营养科医生非常关注小张的心理健康,让小张学会了转移注意力、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通过外出旅游、写作、摄影等方式,让他逐渐调整了自己的情绪,重拾了生活的乐趣。

经过105天的不懈努力,小张实现了惊人的变化。他成功减重19.8斤,内脏脂肪等级降低了3级,BMI指数下降了3.3个点,腰围更是缩减了11.7厘米,更令人振奋的是,他的脂肪肝从重度恢复到了完全健康的状态。

除了身体上的显著变化,小张的心态也经历了极大转变。他从一个焦虑、悲观、精神不振的人,变成了阳光、自信、充满活力的大男孩。他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叶艳彬介绍,肥胖不仅破坏了身体的代谢平衡,还会为脂肪肝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同时,肥胖常伴随着胰岛素抵抗、高血脂等代谢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脂肪肝的风险。此外,肥胖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肥胖人群中尤为常见。面对肥胖和健康问题,不能盲目追求快速减重的方法,而应该选择科学、细致的体重管理方式。“在专业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及积极的心态调整,完全可以重塑身心健康。”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灿城 陈珊珊

大学生宅家体重调查:超四成假期变胖,超六成返校后会减肥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李华锡)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高校延期返校。那么,仍在家里的大学生有没有变胖?变胖的原因是什么?返校后会不会减肥呢?

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围绕大学生假期体重变化话题,对全国1631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大学生假期变胖,近四成胖了4-6斤;缺乏运动、美食诱惑、作息不规律成变胖主因,近六成大学生假期偶尔进行过体育锻炼,近九成担心变胖影响形象,近九成认为适当运动和合理饮食有利于保持健康体重,超六成开学后会减肥。

大学生假期体重变化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四成大学生假期变胖,近四成胖了4-6斤

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631名大学生中,43.1%表示自己假期变胖了,34.7%体重没变化,还有22.19%表示自己变瘦了。在假期变胖的703名大学生中,有257人胖了1-3斤,占36.56%,有254人胖了4-6斤,占36.13%。

自从变胖以后,华中师范大学学生林穆伟就经常被爸妈“嫌弃”。整个假期,由于在家多吃少动,导致他胖了10斤。“在学校还会经常运动,但在家不太喜欢跑步等单调运动。”看着身上的赘肉,他心情比较郁闷。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学生许建兴寒假前体重是127斤,经过四个多月的宅家生活,他体重增到了140斤。之前在学校时,他每天通过跑步进行减肥,受疫情影响就很少运动。眼看着体重增加,他表示很难过,“十多斤肉长在我身上太累了,都拖不动了”。

大学生假期体重增长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缺乏运动、美食诱惑、作息不规律成变胖主因

变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中国青年网调查显示,46.11%受访者认为是缺乏运动导致的,其次是美食诱惑和作息不规律,分别占比22.5%和18.88%。

“每天除了吃,就是坐着,想不胖都难。”今年寒假,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胖了20斤。实习期间,他选择骑车或步行上下班,但还是没能阻挡赘肉的产生。“假期变胖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较少和吃得多,如果再不管住嘴和迈开腿,我就超重了。”

与张满意情况相反,辽宁科技大学学生于莎莎不仅没有胖,反而瘦了6斤。问及原因,她说,由于怕胖,自己每天减少食物摄取,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她认为,假期大学生容易变胖,主要原因是不运动,其次是作息不规律、熬夜等造成的。“只要改掉这些坏习惯,加上运动和合理饮食,就可以有一个良好的身材。”

大学生假期体重增加主要原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近九成担心变胖影响形象,超六成开学后会减肥

“在家里,天天鸡汤、骨头汤、猪蹄汤,伙食太好了,吃了就躺在沙发上,也不运动,最终导致胖了6斤。”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孙晓倩表示,自己的脸部和腿部有明显变胖。“天气越来越热了,太影响形象了。”为此,她决定,开学后进行适当减肥,“根据以往经验,只要坚持适当运动,回到学校就会瘦回去”。

和孙晓倩一样担心变胖后影响形象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调查数据显示,86.3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变胖后会影响形象,其次为影响心情、引发疾病和生活不便,分别占比75.9%、63.7%、46.41%。同时,在调查中,有62.17%的大学生表示,开学后会通过减肥恢复身材。

“实习期间有工资,我就放飞自我了。”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石伟强假期里曾经实习,经常点外卖,返校前体重从120斤到了130斤。目前他已经返校,希望通过这段时间抓紧锻炼,尽快恢复到之前的体重。

大学生身体变胖带来的影响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高校教师支招:保持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及良好生活方式

华北理工大学教师李旺泽认为,超四成大学生假期变胖,这个调查结果太真实了,不仅学生有这种现象,包括老师也这样。他表示,受疫情影响,大家宅在家中,很多同学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运动量在下降,美食和零食成为无聊时的“伴侣”,有些同学还熬夜,作息不规律,体重很容易超标。

随着疫情的好转,部分高校发布返校通知,一些公园也开放了。李旺泽表示,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做好规划,养成好习惯,管住嘴,勤锻炼,合理作息。同时,他还建议要树立正确的减肥观念,科学减肥,保证健康。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天一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大学生控制体重,要从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方面着手。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膳食平衡和健康,尽量不吃或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减少过度能量的摄入。在运动方面,由于家中场地的限制,瑜伽和简单拉伸可以重点考虑。“拉伸运动有助于肌肉活动,促进肌肉代谢、增强力量。俯卧撑一类的力量型运动和舞蹈等有氧运动,也比较适合疫情期间在家锻炼。”在生活作息方面,同学们可以尝试找回学校的生活节奏,制定保持原先生活节奏的计划,并去执行,以获得稳定感和掌控感,同时要保持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穆伟、孙晓倩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网

教育部答澎湃:低龄段学生肥胖问题放缓,大学生体质仍在下降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9月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介绍,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和以前的7次体质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形态发育指标等方面持续向好,特别是身高。但也有一些问题又有新体现,比如因受疫情影响,近视检出率有所反弹;中小学生速度、柔韧性、耐力方面都有所改善,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仍然存在。

会上,针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出的如何解决学生体质与健康方面存在的近视、肥胖等现象的问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进行了回应。

刘培俊指出,调查大数据显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方面存在三个趋势:青少年近视基数和比例较大,但是近视防控的效果初显,基本实现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防控目标;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但是总体增长趋势放缓,以低龄段学生肥胖问题放缓最为明显;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加强,但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仍然存在,学生健康干预亟待加强。

他表示,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政策体系,基于上述三个趋势,下一步将围绕政策落实,以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和需求驱动来解决问题、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

刘培俊具体介绍道,到目前,我国已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希望通过落实这一个《意见》、两个《纲要》、三个专项行动,把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突出的视力、肥胖、耐力、速度等基本健康指标下降的问题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刘培俊说。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