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解剖肥胖视频(【bbc】解剖肥胖 对肥胖者的解剖全程)

北青网 0
文章目录:

腹膜后巨大肿瘤!衡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精准剥离

原标题:腹膜后巨大肿瘤!衡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精准剥离

与患儿及家属合照。

近日,5岁女孩芸芸在当地医院体检行CT检查发现肝肾间有大小约112x72x142mm的占位病变。为寻求治疗机会,父母带着芸芸来到了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唐水平主任团队的悉心治疗下,芸芸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完整剥离,术中出血量少于100毫升,术后快速康复,顺利出院。

当日,儿科主任医师高晓萍接诊后,向主任张帮华汇报,请小儿外科唐水平主任会诊。会诊时,唐水平仔细查阅CT后发现,患者肿瘤位于腹膜后、体积巨大、压迫周围脏器、伴有腹痛症状,有手术指征,收住小儿外科治疗。

衡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湘南分中心组成科室,唐水平第一时间邀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主任医师陈杰全程会诊和指导手术,并邀请儿科、麻醉科、手术室、病理科、放射科、肿瘤内科等专科医生组成MDT多学科诊疗团队。分析指出,芸芸腹腔肿瘤占据整个右侧腹部并越过中线到左侧,推挤周围的右肾、肝脏、胆囊、胰腺、胃、小肠、结肠等器官,已失去正常解剖关系,右肾动脉、双侧肾静脉及下腔静脉被推压移位,下腔静脉严重移位变得迂曲、冗长,一方面要将肿瘤完整切除,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下腔静脉及肾血管的损伤,最大程度的保留脏器功能,手术难度很大。

在陈杰的指导下,唐水平团队和MDT团队经过反复权衡和确认之后,制定了详细、严谨的麻醉计划、手术计划及应急预案。术中,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联合血管外科团队协作的优势,在不损伤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的基础上将肿瘤完整剥离,术中出血量少于100毫升。术后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中,营养支持、美容缝合等治疗得当,患儿已康复出院。

专家提醒,若孩子的腹部发现不明原因的腹胀、腹部膨隆、贫血、体重不增等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腹膜后肿瘤发病隐匿,发病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患儿偶尔出现腹痛腹胀症状,易误以为是胃肠炎而忽视。等到症状明显,大概率肿瘤组织已发展较大、病情严重,在增加手术难度的同时更不利于患儿预后。(秦磊)

(红网)

凹造型、摆姿势,手术体位你了解多少

从未进入过手术室的患者手术前都会特别忐忑:这个手术怎么做?趴着?躺着?还是侧卧?做过手术的患者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凹造型”“摆姿势”?湖南省康复医院医生来解答。

什么是手术体位?

手术体位是为了在手术时能充分显露手术视野以便开展手术,同时确保患者安全与舒适,是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根据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共同确认和执行的一种体位。简单来说,就是手术时的睡觉“姿势”。

常见的手术体位有哪些?

1.最舒服的姿势——仰卧位(俗称平着睡)

一般仰卧位:适用于头颈部、面部、胸腹部(乳腺,开腹手术、剖宫产、阑尾等)、四肢等手术。

垂头仰卧位:适用于开颅、甲状腺、气管异物、食管异物等手术。它是在普通仰卧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重点是头颈后仰,充分暴露颈部。

2.最婀娜多姿的姿势——侧卧位(俗称侧着睡)

侧卧位适用于肺、食管、侧胸壁、侧腰部(肾及输尿管中、上段)、髋部手术等。

3.最难受的姿势——俯卧位(俗称趴着睡)

适用于后颅窝、颈椎后路、脊椎后路、腰、背部等手术。这种体位对病人来说相对难受,因为大部分病人不习惯这种睡觉姿势。对于医护人员来讲,这种体位的摆放也是难度系数5.0,堪称是最难凹的造型。

4.最尴尬的姿势——截石位(平卧,双腿分开)

适用于肛门、尿道、会阴部、阴道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直肠等手术。这种体位,大多数病人会感到羞涩。

体位摆放原则

在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保证患者的隐私;

注意生理弯曲、轴线和生理功能位,防止过度牵拉、扭曲以及血管神经损伤;

保持呼吸通畅,循环稳定;

分散压力,防止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平整、舒适;

正确约束,松紧适宜,防止移位,坠床。

给患者“凹造型”“摆姿势”,就是要把患者需要做手术的部位充分地暴露出来,方便手术医生操作。医护人员会严格遵守摆放手术体位的原则,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也会保护患者的隐私及做好保暖。(通讯员 宋兰茜)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功完成分期减重手术治疗超级肥胖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2日讯(通讯员 邹恒 陈楷)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胆胰代谢外科为一位“老病友”,来自湖南娄底的谢女士完成了二期减重手术。

谢女士2020年因为重度肥胖慕名来到湘雅二医院寻求刘威教授团队的帮助。当时经过检查后,谢女士体重达360斤,BMI高达67.7 Kg/m2,属于超级肥胖,并出现了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更加严重的是重度肥胖已经严重影响到谢女士的呼吸功能,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当时她被诊断为“2型呼吸衰竭”因而转入呼吸内科ICU抢救。

经过呼吸ICU的精心治疗,谢女士的身体状况得到缓解,刘威教授团队采用简单快速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为谢女士进行了减重手术,手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此后谢女士体重迅速下降,半年就瘦了90斤,1年后减轻了120斤,体重下降至240斤。通过复查,谢女士手术前的呼吸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症也随着体重下降完全消失,谢女士感慨道:“感谢刘威教授让我得到了重生,能瘦下来摆脱一身的病症是我做梦都想做到的事。”

此后谢女士无论增加运动量还是调整饮食,体重都未再继续下降,始终维持在240斤左右。谢女士考虑虽然第一次手术已经帮助自己减轻了120多斤体重,摆脱了呼吸机,治好了“三高”,但是目前的体重仍不能满足她重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要求,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无法有效的进一步减重,所以她再次来到刘威门诊寻求帮助。

刘威向谢女士介绍了减重修正手术的相关知识,其实减重手术最经典的术式就是上世纪60年代诞生的胃旁路手术,这个术式不仅缩小了胃,还旷置了一段小肠,减少了食物的吸收,也改变了胃肠道激素,其减重效果显著,但是该术式比较复杂,对于超级肥胖以及手术耐受力不佳的人群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21世纪初出现了袖状胃切除手术,超级肥胖合并各种疾病的患者通过这个简单和相对安全的手术先减去一部分体重,健康情况和手术耐受力改善后,如果体重整体下降不够满意,再行胃旁路手术进一步达到理想的减重和治疗疾病的效果,谢女士就属于这种情况。经过相关知识的介绍,谢女士说道,“刘威教授给我做的第一次手术那么成功,第二次修正手术肯定会帮我再次完成完美蜕变。”

近日,刘威教授团队又为谢女士进行了二期减重修正手术,即精准腹腔镜胃旁路手术(RYGB)(如下示意图)。术后谢女士第一天便少量饮水及下床活动,第三天顺利出院。此次手术后谢女士体重将会继续下降,有望降至标准体重左右,健康状况也将进一步改善。

据刘威介绍,减重修正手术是指初次手术后减重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再次行同种或其他代谢手术,以期达到治疗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的手术。肥胖症和代谢病外科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医生经验、术式选择、手术规范程度、病人术后接受饮食指导的依从性等,因且术后可出现手术效果不好的情况,如减重不足、代谢疾病不缓解甚至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等,由此产生了减重手术术后的修正手术,以弥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初次手术。减重修正手术的适应证包括,减肥效果不佳,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15%)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手术并发症,如严重的胃食管反流、低血糖、营养不良等患者;相关代谢疾病复发患者等。减重修正手术在各方面会较初次手术难度增大,如病人腹腔解剖结构变复杂、粘连,病人心理负担较重等因素均可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湘雅二医院胆胰和代谢外科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减重手术的团队之一,已开展减重手术超过2000台,除了娴熟的手术技术外,一直坚持多学科团队诊疗,注重医患沟通与人文关怀,遵从循证医学原则及实现个体化治疗,将精准减重理念贯穿于术前评估与指导、术式规划、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等外科治疗全过程。湘雅二医院作为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在单位,通过内分泌科、代谢外科、营养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和麻醉科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诊疗,为合并诸如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冠心病、重症胰腺炎、肝硬化、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肥胖患者制定最佳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管理方案,使众多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安全顺利的渡过手术,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