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种子(肥胖中文)
逐年高发!别在胎儿期埋下肥胖的“种子”,专家提醒→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2日讯 近年来,儿童肥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且呈逐年高发和低龄化趋势。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
根据2018到2023年青岛市中小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显示,岛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高位流行并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仅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而且很可能发展为成人肥胖,同时增加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
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中心副主任、产科六区主任吕红娟提醒,“不良妊娠环境”是导致部分儿童肥胖的高危因素之一,预防儿童肥胖的关键节点应追溯至胎-婴儿时期。
“胎儿期肥胖”可能导致终生肥胖
作为岛城分娩量最大、自然分娩率最高的专业孕产期保健团队,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中心多年来长期关注儿童肥胖与孕期宫内状况的相关性。吕红娟介绍,以往很多人认为儿童肥胖是从四五岁的幼儿期开始的,但有研究发现,孩子从胎儿第30周开始到出生后1年,是脂肪组织最为活跃的增殖期,这个阶段营养过剩会导致孩子脂肪细胞数目增多,而且终生不会减少,也就是说从胎儿期开始的肥胖可能导致终生肥胖。因此,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妈妈的孕期开始。
吕红娟为孕妇检查胎儿的大小。黄飞摄
“胎儿的发育与母亲的营养状况直接相关,而且胎儿的代谢调节机制是在母体的代谢机制下发展形成的。孕妇无论营养过剩还是营养不良,或者罹患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糖代谢、脂肪代谢的改变,增加孩子未来肥胖的风险。”吕红娟说。
很多孕妇唯恐自身营养欠佳而累及胎儿,仿佛只有大补特补,腹中宝宝才能健康强壮。但在吕红娟看来,这种孕期进补行为只会导致孕妇体重过高,不仅增加分娩时的风险,还会“制造”出越来越多的“巨大儿”。一般来说,宝宝出生的正常体重(40周)是2.5到4千克,但近年来,新生儿体重都趋于上限,3千克以下的宝宝已经很少见了,还有7%到10%的宝宝出生体重超过4千克,被称为“巨大儿”。 “巨大儿”不仅在出生后要面临潜在的健康风险,日后肥胖的几率也很高。吕红娟曾接诊过一名体重超标的孕妇,宝宝出生体重高达6千克,这名“超巨大儿”不仅给分娩带来了高风险,而且因为糖代谢异常,出生后一度出现低血糖。“孕妇在孕前超重肥胖、妊娠期体重过度增长、妊娠期血糖血脂异常等都是‘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吕红娟说。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因孕妇营养不良,宫内生长受限出现的早产儿或足月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千克),同样有儿童期肥胖的风险。“这些胎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可能存在糖和脂肪代谢异常或其他病理因素,而且家长很可能过度喂养,这些都会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吕红娟说。
过度喂养种下肥胖的“种子”
“宝宝出生后1年内仍然处于脂肪组织的活跃增殖期,此时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度均会给脂肪组织留下‘不良记忆’,一旦再度受到刺激,就可能过度增生堆积,进而导致肥胖。”吕红娟说,因此该时期不合理的喂养方式不仅会导致婴儿体重增长过快,还会为孩子今后的肥胖埋下隐患。”吕红娟说。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口粮,4个月纯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均衡婴儿各方面所需营养、提高免疫状态该,还可自动平衡婴儿的食欲、吸乳量和吸吮频率,从而显著降低婴儿期的能量摄入过高的风险。但坚持母乳喂养不代表宝宝不会超重,部分新手爸妈因为担心孩子饿着,喂奶过多过频,也会导致宝宝胃口逐渐变大。而相较于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更易导致宝宝肥胖。
“此外,婴幼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过早过多添加辅食,可能导致婴儿脂肪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增加,而固体食物添加的时间越早,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性越大。”吕红娟说,过去,婴儿期的肥胖很难持续到5岁以后,老一辈人常有“婴儿肥不等于今后肥”的观念。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孩子们生活在“易肥胖”的大环境中,高热量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都会使婴幼儿时期的过度喂养成为儿童肥胖的持续影响因素。
预防儿童肥胖从孕早期做起
“预防儿童肥胖应抓住关键窗口期,从孕妇的健康管理着手,将全生命周期的肥胖防控落到实处。”吕红娟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孕妇合理膳食、科学营养的健康意识,鼓励孕妇在孕早期就到医院建册,及时接受健康管理,将糖耐量的检查与监控纳入孕早期健康管理日程。同时,孕妇应加强孕期体重控制,尤其在孕晚期,在保证自身与胎儿营养供应的前提下,应注意控制饮食,少吃糖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尽量让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青岛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中心承担着全市妊娠妇女孕期建卡、定期产前检查的重任,医院设有专门的营养门诊,为孕妇提供孕期体重管理的专业指导意见。
吕红娟还建议,孩子的父母要掌握科学的喂养方法,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重视预防婴儿期肥胖,辅食的添加最好等到4月龄以后,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给予果汁、米糊等辅食,但不易过早添加固体辅食,以免加重婴儿消化系统负担,为孩子未来肥胖埋下“危险的种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实习生 赵一婧)
(作者:黄飞)
这类让很多人难以抗拒的食物,“比喝油还胖人”
外酥里嫩、色泽金黄的油条在油锅里滋滋作响,配上豆浆是很多人的早餐首选;
年轻人爱吃的薯片,闲暇之余吃上一片,咔嚓一声,酥脆可口;
小朋友爱吃的甜甜圈、蛋糕,咬上一口满口留香,谁能拒绝?
碳水和油脂
这两种撬动味蕾的美食密码
是几乎人人都无法抗拒的诱惑
可是,有些美食
其实隐藏着对健康的危害
什么是"糖油混合物"
哪些常见食物是"糖油混合物"?
糖油混合物,是指高糖(包括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可在体内转化成糖)、高脂肪的深度加工食品。
常见的糖油混合物
包括但不限于
↓↓↓
●主食类:油条、炒面、手抓饼、烤冷面、肉粽、汤圆等;
●菜肴类:锅包肉、红烧肉、红烧/可乐鸡翅、拔丝红薯等;
●糕点类:蛋糕、曲奇饼干、肉松面包、甜甜圈、广式月饼等;
●零食类:薯片、牛奶巧克力、薯条、奶盖奶茶、辣条、非冻干水果脆等;
●快餐类:炸鸡、薯条、方便面等。
为什么吃"糖油混合物"会上瘾?
坊友们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一周喝了几天奶茶
就对奶茶的念想越来越深
从几天一杯到每天一杯
一到那个点就想喝
研究表明,糖油混合物被摄入后,大脑的奖励中心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形成对糖油混合物的依赖性。
因此,当我们一旦开始频繁食用这些食物,很容易陷入一种“吃了停不下来”的循环,甚至成为一种不可自拔的习惯。身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倾向于食用高热量的糖油混合物,种下“肥胖”的种子。
为什么不建议你多吃"糖油混合物"?
糖油混合物美味
其实却是"比喝油还胖人"的代表
长期摄入过量的糖油混合物
会给身体带来
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
01高热量和成瘾性→肥胖
糖油混合物都属于高热量食物
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剩
进而导致体重增加
甚至引发肥胖
02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心血管疾病
糖油混合物中的“油”
大多需要高温加热
所以在烹调或制作时
要么用饱和度高的油脂
(如黄油、猪油、棕榈油)
这种油稳定性高
要么用不饱和度高的植物油
但加热过程中
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一些油炸的食物饱和脂肪酸高,比如中式糕点里可能会用到猪油,饼干里会加入黄油,蛋糕里会加入奶油,一些商品还会用棕榈油来进行油炸。
太多饱和脂肪酸会提高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水平。血液中“坏胆固醇”含量高,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的影响,比饱和脂肪酸更严重。
反式脂肪酸不仅会增加“坏胆固醇”(可能会在动脉壁上堆积,使动脉变得又硬又窄),同时减少“好胆固醇”(会收集多余的胆固醇并将其带回肝脏),并因此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的风险。
03高GI和高脂肪→代谢紊乱
血糖指数大于75的食物被认为是高GI食物,长期摄入大量的糖和油脂会扰乱人体的代谢平衡,影响能量、脂肪和血糖的代谢,增加患上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比如,糖油混合物大多数是用精制谷物或糖类制作,升血糖速度快。
04高糖→龋齿等口腔健康问题
糖分是口腔细菌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当食用了糖油混合物后,这些细菌会利用糖分进行代谢,并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代谢物降低口腔的pH值,使口腔环境酸性增高。在酸性环境中,牙釉质的矿物质会被腐蚀,从而导致蛀牙和其他牙齿疾病的发生。
此外,高糖食物也会促进口腔内细菌的繁殖,增加牙齿疾病的风险。因此,控制糖分摄入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牙齿疾病非常重要。
实在馋嘴,怎么吃健康些?
尽管糖油混合物
可能不利于健康
但并不意味着
我们要彻底抵制它们
合理享用也是可以的
下面是一些健康的吃法建议
↓↓↓
① 控制量和频率:适量食用,不要过量摄入,也不要经常吃。比如蛋糕,可以在自己和亲友过生日时吃一角即可,不要当成零食经常食用。
②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烤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减少油脂的摄入量。比如红烧鸡翅可以做成卤鸡翅;煮方便面时可以用开水将面泡一遍把水倒掉再煮。
③ 选择替代品:选择低糖、低脂的替代品,如全麦面包替代肉松面包,水果替代甜点等。
④ 合理搭配:搭配富含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水煮蛋、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可以平衡营养,降低食物的血糖反应,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小坊掐指一算
上面这些糖油混合物
是不少坊友们爱吃的吧
小坊提醒
糖油混合物虽然诱人
但我们要有意识地
控制摄入量
并配合适当的运动
才能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
(新闻坊)
肥胖是因为种子化肥农药吗?
教授帮
三农智库
主持人帮帮:郑教授您好。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你好。
主持人帮帮:在您之前发布的一个关于肥胖的视频中,有一位网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觉得关于这个肥胖的现象呢,是不是跟种子化肥和农药有关系,不知道您能不能给解释一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肥胖跟这个种子化肥农药,目前的科学研究还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可以有间接的关系。为啥?因为种子化肥农药让农业产量高啦,大家生活好了,吃的多了,就出问题了。你不能说因为用了化肥了,我就有问题了,不过确实化肥和农药的副作用很大,这个副作用呢,它可能会对人类健康有损害,但是对肥胖的影响,我想应该是一个间接的作用吧。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挺有意思的。
主持人帮帮:好的,感谢您的解答。
★
主持人帮帮:教授帮是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全国“三农”领域的专家制作的。我们每期视频都会解答一个三农问题,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如果您也有问题的话,可以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请尽量详细阐述您的问题,我会帮您找到教授,为您解答。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