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性早熟 肥胖(性早熟肥胖症女孩早晨吃什么好)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青春期提早,怎么办 肥胖儿减重,很必要

经过长达四个多月的宅家生活,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始返校复学。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再次发生改变,孩子们做好准备重返校园了吗?中学生、高年级小学生是否已经适应学校快节奏的教学生活呢?从儿科门诊来看,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问题在这段时间里依然很突出,其中,青春期提早等问题直接干扰学生回归课堂,回归集体生活。

肥胖升高性早熟风险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是防范传染病进一步传播最为重要的措施。但是,家庭室内空间毕竟有限,加之久坐少动,少年儿童的体重明显增长,网友还改编了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调侃孩童超重肥胖。有些肥胖儿回到校园里遭受同学的嘲笑,超重肥胖又令孩子精神不振,上课容易走神,孩子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肥胖对儿童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罗飞宏教授指出,肥胖会导致人体内分泌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儿童也不例外,肥胖会升高儿童性早熟的风险,导致性发育提前。肥胖对女童的影响较男童更大,肥胖女童性发育早,初潮早,性激素分泌失调,大多伴有月经紊乱,也容易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青春期提早会缩短长高空间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女童8岁以后、男童9岁以后即启动性发育属于青春期提早。罗飞宏教授指出,青春期提早,与肥胖和环境的关系密切。

肥胖儿发育早,长高空间相对减少,原因在于,肥胖引起胰岛素与糖代谢紊乱,血浆胰岛素水平上升,多种与发育有关的激素如瘦素等水平上升,发育提前启动;多种激素作用信号通路出现紊乱,如女孩雄激素上升,容易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严重者成年后出现生育问题;骨龄生长加速,提前老化、闭合,导致生长提前终止。

生活在现代大都市,人们接触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机会大增,使得青春期提早的孩童人数增速明显。儿童青春期发育提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临床研究显示,生长曲线呈平稳态势不再显著上升的年龄大幅下降,女童在12岁左右,男童在15岁上下,也就是说传统认为“十七八岁蹿个儿”可能不复存在,青春期提早“到访”促使孩子“蹿个儿”也提前,还会让孩子的生长周期缩短,促使骨骺闭合,并停止发育。结果是,个头长得比同龄人早,但最终身高不高。

家长一旦观察到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比如11岁女孩乳房发育,12岁男孩胡须早长或变声,对孩子的最终身高要有合理的预期,不能企望“晚长”,不要盲目“静待花开”。

家长如何帮助肥胖儿减重

儿童性早熟应及时治疗。和性早熟不同,青春期提早的孩童并非都需要治疗。罗飞宏教授建议家长陪同孩子到儿童内分泌科或儿科内分泌专病门诊咨询,评估个体整体状况后综合考量。常规情况下,医生会给孩子做体格检查、测骨龄、查B超等,再根据检查结果安排进一步的专科诊治和用药。

罗教授提醒,肥胖儿的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应尽早采取综合措施,必要时积极治疗肥胖症。适当运动是最好的减重方式之一。从现在开始增加跑步、打球等户外运动,学习任务重但运动耐力好的孩子可以采用变速跑,每天坚持半小时较剧烈的运动;中重度肥胖或运动耐力低的孩子,运动需要循序渐进,每天坚持轻中度运动1小时,如慢跑等。运动前要热身,做好准备活动,慢慢进入状态。同时多晒太阳,吸收能促进生长的维生素D,而宅家隔着玻璃窗晒太阳是无法吸收维生素D的。

饮食上保证必需营养素的充分摄入,不建议给孩子吃人参、燕窝等补品。可以多吃鱼、虾、蛋、瘦肉等优质蛋白,注意一次摄入量不能太大。

需强调的是,肥胖儿一定要先把体重降下来、控制好,再结合长高的相关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据《新民晚报》)

肥胖导致儿童性早熟!家长对孩子身高普遍焦虑

“孩子9岁乳房就发育了,医生能不能用药抑制,避免她过早发育?”“我家孩子计算出来的遗传身高是172厘米,但我们期望他能长到180厘米,能不能提前打一下生长激素?”在珠江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出现了不少对孩子身高普遍焦虑的家长,他们提出的要求却是一个比一个离谱。

图/视觉中国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长过于迷信生长激素,甚至把生长激素当作一种增高药,而目前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医疗资源匮乏,儿童生长发育从业人员多数缺乏系统专科培训,生长激素也有被滥用的趋势。

家长:对孩子身高不满意,把生长激素当作增高药

在2021年4月份,广州医科大学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上发表的《广州市海珠区3-12岁儿童身高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显示,随机在广州海珠区抽取904名3-12岁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结果发现5岁组男、女童,6岁组男童,7-8岁组男、女童,9岁组男童的身高与2005年全国9省市儿童身高水平相比较,均值低于全国水平。

本次调查的广州市海珠区904名3-12岁儿童中, 当前身高低于遗传身高的共有195人(21.6%),其中男童121人(13.4%),女童74人(8.2%)。

“希望孩子长高一些,女孩子超过160厘米,男孩子超过175厘米,这是很多家长的普遍愿望。”珠江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副主任医师谢海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自己对身高不在意,倒是家长十分焦虑。”

近日还有媒体报道,一位妈妈因担心儿子身高偏矮,“病急乱投医”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正是这种焦虑也使得一些家长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会要求医生,“能不能打一点生长激素,让孩子长高一点。”

谢海瑞表示,临床上使用的合成生长激素(HGH),主要是用于垂体分泌不足所致的矮小症、生长障碍等。这种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自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可引起甲状腺激素的抵抗、胰岛素的抵抗,还有可能激发儿童潜在的肿瘤。所以在临床上,如果发现矮小症的孩子有家族性的肿瘤,医生会谨慎地根据其病情的控制情况以及肿瘤的性质来决定孩子是否可以用生长激素。

谢海瑞强调:“不建议家长主动要求打生长激素,它不是一个用来进行整形和增高的药物。”

谢海瑞主任给儿童测量身高

医生:矮不矮要看生长速度,大多数孩子并不需要药物治疗

对孩子身高产生焦虑的家长,大多是因为孩子提前发育了,也就是他们认为孩子“性早熟”,家长认为这不仅仅影响身高,更担心孩子的心理负担会因此而变大。

性早熟近些年受到家长广泛关注,因为性早熟最终可能会影响成年身高。谢海瑞表示,这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宅在家里的时间长,户外运动活动少,不少儿童青少年体重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高达19%和10.4%,而肥胖是导致性早熟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性早熟的诊断,目前我们沿用一个标准,就是男孩子9岁以前、女孩子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就表明出现了性早熟。即便诊断是矮小症或者诊断性早熟,也并不一定需要药物干预 ,对于生长发育来说,监测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谢海瑞表示,对于家长来说,要理性看待性早熟和矮小症,比如肥胖孩子的性早熟就是因为脂肪分泌激素导致孩子性早熟,控制体重比用药物更管用。

“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医生更多的是要抽丝剥茧,查出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只有极少一部分因为疾病或者内分泌的因素可以用生长激素去治疗,绝大部分身材矮小的孩子不用药物治疗,更不需要打生长激素。只需要做到均衡营养、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和良好的生长环境即可。”谢海瑞如此强调。

专家:亟待规范儿童生长发育评估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5亿14岁以下儿童中有760万人身材矮小。身材矮小的儿童需要定期监测和针对性干预指导,及早明确生长落后的原因。然而,国内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副会长周增桓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副会长周增桓向记者介绍,儿童生长发育从业人员多数缺乏系统专科培训。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傅君芬教授曾牵头开展过一项涉及2871位生长发育领域从业人员的调研,数据显示,其中既有儿童内分泌医生,也有综合儿科医生、儿保科医生,但仅有19.34%的从业人员参加过专科培训。

谢海瑞也表示:“不少科室的医生均可涉及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和治疗,大家缺乏相应的培训以及统一的标准,因而在临床上,我也遇到过一些不应该使用生长激素的案例,目前也发现存在生长激素滥用的隐患,因此亟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评估进行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据悉,8月22日,广东省首个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技术培训基地在珠江医院揭牌,谢海瑞表示,该基地将致力于开发一整套完整、系统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涵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临床进展等,培养一批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多学科、跨专业的导师团队,负责教授有关儿童生长发育各系统的知识和评估技能。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韩羽柔

题图/视觉中国

了解更多

孩子宅家期间吃胖了?当心引起性早熟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10岁的林立(化名)胖了30斤。5月27日下午,当他再次走进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的诊室时,董关萍几乎没有认出他。

林立是一位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症患儿,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一直定期找董关萍就诊。董关萍上一次见到林立是今年1月,当时林立身高1.4米,体重35公斤。时隔4个月,当董关萍再次见到他时,林立除了身高长了3厘米以外,体重已经飙升到了50公斤。林立的妈妈诉苦说:“我们已经把零食都藏起来了,但是没有用,晚上睡觉后,他还是会偷偷找出来,甚至自己煮东西吃。”看到曾经挺瘦的林立已经胖得变了个人,董关萍问他:“你不怕同学们说你吗?”林立似乎觉得没什么:“没有人说我,因为其他同学也都胖了。”

疫情让门诊中的胖孩子多了起来

因为缺乏生长激素,林立需要每天注射生长激素才可以勉强维持与正常孩子相当的生长速度。注射量是按体重来算的,没胖起来之前,林立每天只需注射4个单位,现在的注射量需要增加2个单位,这意味着,一个月下来需要多花约2000元药费。

更为严重的是,林立的胰岛素指标已经变高,董关萍表示,由此可能诱发糖尿病,此外,由于注射生长激素可能不利于糖代谢,如果胰岛素长期高下去,林立矮小症的治疗也会受影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学校停课,孩子们宅在家里吃的多、动的少,不知不觉就长胖了。董关萍说,4月以来,门诊中肥胖的小孩明显增多。2019年,浙大儿院内分泌科门诊量约为7.3万人次,其中因超重肥胖就诊的患儿约占20%。董关萍表示,每年暑假结束后,都是胖孩子就诊的高峰期,这可能和暑假时间长,夏天天气热,孩子活动量少有关系。

近些年,儿童肥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2017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2030年,我国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

胖男孩的性早熟更具有隐匿性

董关萍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家长们一般不会单纯因为孩子胖来就诊,而是发现了因肥胖导致的病症才来,性早熟便是其中一种。有时候,董关萍一天看的90多位患儿有一半是性早熟。

如果女孩8周岁之前乳房发育,男孩9周岁之前睾丸增大,就可考虑是性早熟。董关萍表示,因为乳房发育比较直观,所以女孩的性早熟一般会被及时发现,“而男孩子的性早熟会先长睾丸,身体没有其他反应,一年之后才会长胡须、变声,往往到这时家长们才发现,再带孩子来就诊就有些晚了。”因此,董关萍建议,孩子如果体重增加明显,家长应该注意孩子是否性早熟,特别是男孩子,这一点爸爸们要格外留意。

肥胖为什么会导致性早熟?董关萍解释说,肥胖会让人体内的脂肪细胞增多,脂肪细胞中含有激素,孩子在大量的激素暴露中容易性早熟。性早熟带来的危害很多,其中家长最关心的是可能耽误孩子长个儿。董关萍曾在门诊中遇到一位11岁的男孩,疫情期间胖了20多斤,睾丸开始增大,骨龄已经提前进入13岁,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这个男孩可能“丢失”10厘米左右的身高,变成终生不可逆的损失。

除了影响身高,性早熟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由此而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董关萍指出,如果性激素暴露太早、太多,女孩子今后乳腺和子宫发生问题的概率会高一些,男孩子性腺方面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儿童青少年每天应保持1小时中高强度锻炼

让董关萍担忧的是,家长们似乎只关注到了肥胖会耽误孩子长个儿,而忽视了肥胖会增加孩子们患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疾病的风险,“因为他们不觉得小孩子会得这些病,这些都是成人病”。然而,当不少家长因为性早熟带孩子来找董关萍就诊时,往往会查出孩子还伴随有血脂异常、血糖代谢异常等。

流行病学调查也许会让家长更信服小孩也会得这些“成人病”的事实。以糖尿病为例,《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援引了一项2013年在北京市3个区、县17所中小学1896名6-18岁肥胖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肥胖学生高血糖的检出率为66.6%——这意味着每10位肥胖学生中,就有6-7位血糖高。

哪些方法可以预防孩子变胖?浙大儿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邵洁表示,孩子应避免过度摄入蛋白质食物,如鱼、肉类,避免以水果替代蔬菜。学龄期(6-12岁)儿童,每天蔬菜的摄入量要达300-500克,水果300克(约一个苹果);学龄前幼儿蔬菜摄入量约200-300克;鲜牛奶摄入量保持在300-500毫升。

邵洁建议,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一天应该保持3个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其中1个小时以上为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或体格锻炼,例如跳绳、打球、扔沙包等,能使身体微微出汗,心律达到每分钟120次以上的,就可以称之为中高强度的锻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