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黄芪(虚胖喝黄芪)
气虚肥胖,分享3个黄芪的搭配,帮助你减肥补气
在中医看来,身体脂肪的囤积,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身体脏腑损伤、气血阴阳不平衡,都会让身体更偏向于储存脂肪,以备不时之需。
其中,气虚是肥胖中很常见的一个诱因。气虚肥胖者往往表现出身体困倦乏力,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四肢松软,肌肉不实。
这是因为人体的正气不足,尤其是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常所致的虚胖。而且,很多气虚肥胖者还会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减肥比较困难,单纯控制饮食的作用不大。
减肥时往往还需要补气。
补气常常会用到的是“黄芪”,黄芪最大的功效就是补气升阳,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提升机体的功能活动。
它可以补肺气,使呼吸有力;补脾气,促进水谷的运化吸收。对于气虚者减肥有所帮助。
然而,黄芪性温,单独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上火,如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而且长期或不当使用也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负担。所以,巧妙地搭配其他药物尤为重要。
给大家分享黄芪的3个搭配:
1.黄芪 覆盆子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的作用。
对于气虚肥胖者,尤其是伴有肾气不足表现的,如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这个组合就十分适宜。
黄芪补气,覆盆子益肾固精,使肾气充足。肾主水,肾气足则水液代谢有序。这样既避免了黄芪单独使用可能带来的上火问题,又因覆盆子的收敛之性,防止黄芪补气太过而耗散肾气过多。
2.黄芪 肉桂肉桂性热,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
那些阳虚体质明显的气虚肥胖者,比如经常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腹部冷痛的人,黄芪与肉桂的组合堪称佳配。
肉桂能引火归元,把黄芪升发的阳气引导到该去的地方,这样一升一降,可增强温阳之力,调和全身气血,避免局部的气滞上火。
有一些女性因宫寒、阳虚导致的肥胖兼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采用黄芪加肉桂的方子进行调理,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不仅体重逐渐减轻,宫寒症状缓解,身体的整体状态也会得到改善。
3.黄芪 知母知母性寒,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在气虚肥胖人群中,有一部分人除了气虚外,还伴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如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等。这时,黄芪与知母的组合就恰到好处。
知母可清热滋阴,和黄芪一起用,一阴一阳,使得身体内在平衡,有助于代谢。
提醒:以上方子仅作为分享科普,如身体不适,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肥胖水肿,是身体太虚,一把黄芪,熬成“补气汤”,断了7年肥胖
倪海厦治疗肥胖症的方子中,有一个观点:十个肥胖九个虚,这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肥胖患者身体疲乏,虚弱无力,不想动哪怕就是走两步,也会气喘吁吁。这就是“虚”的表现,追溯到根本,是身体里的“气血”和“脾胃”出问题了。
中医看来,气血是人体必须的物质,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机能,气血不足,脏腑就没有足够的力量运作,不能及时将人体中的垃圾排出体外。这些垃圾在身体的内部组织出现堆积,有可能会引起人体经脉瘀阻,随着堆积垃圾的越来越多,就会出现肥胖。
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失调,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被人体吸收,越堆越多,就会形成脂肪,变得肥胖。
所以调理的思路很简单,健脾补气养血就可以了。
张仲景有一个——防己黄芪汤,是非常厉害的补气血汤,对于治疗脾虚气血虚引起的肥胖效果显著。
方中包括:防己、黄芪、炙甘草、白术、生姜片、大枣。临床遇到脾虚气血虚的肥胖患者,我常用它加减治疗。
分享一个门诊真实医案:
患者31岁,女性,已经肥胖7年了,双腿脚踝经常水肿发胀,两腿上楼无力,上眼皮经常肿,严重时脸部、双手都肿。每天口渴能喝水,汗多,后背头部居多。自觉身体沉,头不清醒。小便每晚上两次,大便正常,月经周期自长胖后就不规律,经常几个月不来,血量少。舌软苔白腻。
辨证:脾虚湿重,还有点气血不足。
拟方: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防己、白术、炙甘草、桂枝、茯苓、泽泻、猪苓、生姜、大枣等。
注意:中医讲一人一方,体质不同,用量不同,必须辨证用药!
结果如何呢?
一个月后,水肿消了大半,虽还有口渴但喝水量已减少,身体也觉轻快,头也清醒了很多,小便每晚一次了。调方续服三个月后,患者瘦了30多斤,身体轻快多了,水肿发胀都没了,月经周期规律了,每月都来,量也正常,患者现在面色红润有光泽,身材也匀称了。
方子这样用有何道理呢?
【白术】是脾胃病之要药。一边恢复脾胃功能,一边把脾胃讨厌的水湿气化掉。
【黄芪】可以补脾,主要是补脾胃之气,让脾胃恢复活力,水肿的肥胖患者一般要重用黄芪。
【防己】【茯苓】【泽泻】【猪苓】可以利水渗湿,湿气重的人用它们,喝完之后湿气就从小便一点点走掉了。
因为防己比较苦寒,所以加了【生姜】【大枣】,可以补脾胃,对苦寒的药物起到牵制作用。另外生姜 大枣的组合,还可以补血益气健脾,治疗水肿虚胖。
【桂枝】甘温,既温脾阳,又温肾阳,入膀胱经,可以消除水湿痰饮之邪,通月经,消水肿。
【炙甘草】用来调和诸药,增强全方补益之力。
重用黄芪,健脾益气,解决5年肥胖难题,挖掉“肥胖的根”!
5年肥胖患者对我说:“减肥的药吃了一箩筐,体重为什么纹丝不动?”看了她的情况后,我说:“不健脾益气,就算你把药店吃空,也是白费功夫。”
今年夏天,一位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的肥胖患者令我印象深刻。她很无奈地对我说“大夫,我真的快绝望了,这些年什么减肥方法都试过了,可体重不但没下去,反而越减越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颜女士,33岁,身高160,体重145斤,和肥胖已经“相伴”5年时间了。她告诉我,体重如同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还会感到乏力、腹胀、入睡难,睡不醒,大便不成形,月经不规律,情绪也比较低落,日常喜欢吃一点甜食与辛辣食物,什么清热去火、补气血的药统统吃了一遍,但症状却一点气色都没有。这次下了很大决心找到我,希望可以改善。
我仔细观察了她的舌象与脉象,发现她舌淡胖,边有齿痕,脉象细弱无力,这是典型的脾虚之象。我告诉她:“不治脾虚之本,只图减肥之标,无异于舍本逐末。”
根据她的情况,我开了一个针对性的方子:党参、白术、茯苓、泽泻、山楂、陈皮、黄芪、炙甘草等十余味中药(中医用药需辨证,一人一方,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同时告诉她减少甜食和油腻食物,同时坚持每天走走路,散散步。
两周后复诊,她兴奋地告诉我:“感觉身体轻盈了许多,腹胀和便溏也有所改善,晚上也睡得着了,体重略有下降”,这给了她很大信心。
我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嘱咐她继续巩固,连续坚持调理了3个月,体重从145斤降到了117斤,她非常开心,说自己肚子上的肉肉都少了很多,腰也细了,一日三餐正常吃,也能掉秤,感觉浑身都轻松、舒服了,睡眠好了,每天都很精神,月经也正常了,后续巩固了半个月,体重又降了两斤!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之前那么久都不见好,这次却能见效?
问题就在于此前她所尝试的方法大多侧重于节食与消耗,忽略了肥胖背后的脾虚本质。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脾气虚弱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形成痰湿,痰湿积聚于体内,加之脾不统血,气血生化无源,身体代谢减缓,自然导致肥胖。
治疗的关键在于健脾益气,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使水湿得以正常代谢,痰湿得以消除,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茯苓、泽泻、荷叶,利水渗湿,排除体内多余水分;陈皮,行气健脾,气行则湿化;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还有其它一些行气活血的药材,共同配伍,改善体质,和谐脏腑,自然体重就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