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气短(肥胖气短总感觉喘不过气是怎么回事)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这几天总是感觉胸闷、气短,但是不咳嗽,这是怎么回事?

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人们总会想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但是要问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感觉胸闷、气短。其实这种症状是非常普遍的,可能出现在很多疾病中,有的不是疾病,而是心理问题,那么,当我们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排查,不能忽视它。

总是感觉胸闷、气短,但是不咳嗽、不发烧,可能和5种情况有关

第一种:心理因素——焦虑

平时看到女生和男生吵架,总是会说一句“气死我了”,然后捂着胸口坐在那里不说话,感觉胸口闷闷的,其实就是心情不畅导致的胸闷气短。当内心的情绪无法排解,就会身体上感觉不适,等到情绪舒缓了,肢体放松了,胸闷、气短就会减轻,这种情况在焦虑症患者身上非常常见,因此,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吃点东西,看看电影院,做呼吸训练,有助于缓解焦虑。

第二种:身材肥胖

这类人群身材臃肿又笨重,体内脂肪多,心脏负担重,说一段话都要歇一歇,曾经有一位肥胖患者胸闷气短20年,就诊后被判定为心力衰竭,吃药后症状有所好转,医生提醒她减肥控制体重,她没有停,五年后再次入院,并且小便、大便、睡眠、精神都不太好。

第三种:缺少运动

从中医来讲,就是气虚了,从西医来讲就是心肌无力,这类人平时不爱动弹,还经常坐着工作,再加上睡眠和饮食习惯不太好,身体就比较虚,时常感觉气喘不上来,这种情况就要好好补一补,多吃些牛肉、鸡肉、粳米,少吃辣的、咸的、苦的,天气好的时候到户外晒一晒补充阳气。

第四种:空气不流通

当我们处于空间小、人口多的环境中时,也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比如说节假日时的旅游景点、逢年过节中的车站、坐满人的电影院、电梯等等,空气流动慢,二氧化碳多,人就会感觉憋闷。

第五种:病理性因素

多半是内部器官出了问题,比如心脏、肺部、支气管、甲状腺等等,要及时排查原因,比较严重,年轻人不应该因为自己年龄小就不放在心上,老年人那就更应该重视了,很有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如果症状比较轻,自己心里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以暂时先缓缓,在家休息两天,比如开窗透气、晚上早点睡觉、看个喜剧片,调节一下,若是在胸闷气短的同时,还有其他难受症状,或者是突发性的,最好挂号检查一下。

在检查前,你应该对以下五件事了然于胸,医生可能会问你

什么情况下会胸闷气短?每个人肯定不一样,那你得仔细想想,是运动后发作,还是睡觉时?是排便的时候,还是突然闻到某种味道的时候?

是哪个部位不舒服?范围有多大?你可能无法判断具体位置,但是若能明确指出,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比如说胸部中央,大约巴掌那么大的范围,用银币、拳头、巴掌等物体形象比喻,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是什么时间段发作?持续多长时间?白天还是晚上?睡觉前还是睡觉后?持续不到一分钟还是持续很久,是否不久后又再一次发作?

除了胸闷气短,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小便和大便正常吗?痰多不多?心慌吗?手脚有没有力气?大脑是否有闷堵感?患者要把自己觉得不舒服、疑惑的地方都说出来,医生才能综合判断。

之前有没有吃过药?有没有做过检查?大家在做检查的时候最好把以前的化验单、B超单、病历都带着,当你描述不清楚的时候,医生可以从你的病史中得到提示,以免有误诊或漏诊。

身体内部的原因,通过吃药、手术等治疗后能很快就能缓解,如果是其他方面导致的,需要做的事情就多了,例如增加体育锻炼,预防感冒,通过运动提高大脑和心肺功能,改善不良情绪,发泄不愉快。少去人少、嘈杂的地方,在家里静养一段时间,远离烟雾、油烟、粉尘环境,到森林氧吧走一走。

虚胖、寒湿、肾虚都可能阻碍降压,常喝4杯养生茶,对症调节、控压更简单

高血压是大家都熟知的疾病,血压平稳时我们可能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可一旦掉以轻心,它随时可能发作,引起严重的后果。

除了用药物控制血压以外,生活中还有很多调节血压,保护健康的好方法。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四杯养生茶,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

1

水多型高血压

这种高血压脉压差相对偏小,患者可能属于肥胖、虚胖或腹型肥胖人群,有舌苔白、气短乏力、懒动少言、四肢困倦、大便糖稀等症状。

这类患者可以考虑用茯苓30克、泽泻10克、茺蔚子5克一起冲泡饮用,有活血利水的效果。

2

火盛型高血压

这种高血压脉压差不明显,体型也以实胖为主,不容易减重。患者可能有唇红、舌红、脸红或手红等表现,还常常脾气急躁。

因此可以选择夏枯草15克、黄岑5~10克来作为代茶饮,有清肝火、平燥气的作用。

3

寒凝型高血压

主要见于寒凝经脉,脑后部、肩背发紧,还畏寒怕风、腰膝酸冷、颈项疼痛。针对这种高血压,我们应以温通经脉、驱散寒湿、清神明目为主来调节血压,可以用葛根15克、天麻5克来冲泡饮用。

这类高血压和受凉有关系,北方寒冷的地方常见这类高血压,寒凝型高血压有季节性和地域特征,还和空调有关,吹冷气也有可能出现寒凝型高血压。

4

肾虚型高血压

这种高血压脉压差较大,体型上可能没有明显异常,然而病程长,对身体损伤大。对此我们应该先补肾调血,再控制血压,否则难有成效。怀牛膝、杜仲就有一定补肾益气的作用,每次取10克冲服即可。

不过要注意的是,代茶饮适合血压不高或者使用药物后血压已经相对稳定的患者。而且这些药物的用法用量,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重要的是分清病症才能对症调理。

来源:我是大医生官微

“气短”是短在哪里?医生推荐两个动作练肺功能

气短,

即呼吸急促、困难,

是临床最常见的呼吸症状之一。

有报道称,

65岁以上老人中,

17%~25%都存在呼吸困难现象,

其原因千差万别……

那么,气短,

到底是“短”在了哪里?

气短与5种情况有关

气短属于一种主观感受,是否可以称之为疾病症状,还要分情况判断。

比如,做运动时觉得气喘吁吁,很可能是正常现象;如果过去爬三层楼不觉得气喘,现在爬一楼却感觉呼吸困难,就要引起重视;若静坐不活动时也会气喘,就一定有问题了。

美国的医学期刊上曾有一篇论文,针对心脏功能受损与呼吸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导致老年人气短、憋气的原因,不一定是心衰这样的心功能受损,或者严重的肺功能障碍,还有可能与贫血、肥胖、抑郁等有关。

有专家表示,气短可能与多种脏器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供氧出现了问题。

01

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比如,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呼吸功能障碍,多见于老年人的慢阻肺,哮喘、肺炎以及气胸等。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大气道堵塞,也可能使患者感觉呼吸不畅,出现气短。

02

心衰

心脏疾病中导致气短的主要是心衰,由于心功能受损,心脏回血出现障碍,血液反向渗进肺组织,阻碍了肺内的气体交换,于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03

贫血

贫血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因此组织无法获得充足氧气,也会造成气短。尿毒症患者经常感到气短,是因为尿毒症会引起贫血。

04

肥胖

除供氧不足外,如耗氧量过多,也可能让人气喘,其中比较典型的病因之一就是肥胖。体重严重超标者在活动时要消耗更多氧气,活动耐力下降,就会觉得气短。

05

抑郁症

气短属于一种主观症状,会受到个人感受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抑郁患者经常有睡不好、早醒、全身无力等表现,如相关症状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使心肺疾病风险增加。

两个动作锻炼肺功能

缓解气短的核心是辨明病因,对病治疗。

建议在发觉自己出现明显气短时,首选呼吸科或心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如是否患有心脏或肺部基础疾病等,鉴别诊断病因。

不同病因的气短,用药和治疗方式也不相同:

肥胖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减重;

肺炎患者需要消炎;

哮喘患者需要缓解支气管痉挛,同时可服药缓解严重气喘症状;

心衰患者要尽可能消除心衰诱因,改善生活方式等;

抑郁患者则应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除适当锻炼外,还有一些简单的锻炼方式,可以增强肺功能,这里推荐两种方法:

缩唇呼吸

用类似于吹口哨的嘴型,在嘴唇半闭时进行呼气。

腹式呼吸

吸气时最大限度地鼓肚子,呼气时最大限度地收缩腹部。

经常练习以上呼吸方式,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慢阻肺患者更应加强练习。

更多精彩内容

1、喝天然果汁就健康了?大错特错!!!

2、白开水里加5种“料”,结果让你意想不到!

3、晒伤了?别怕,8小时内赶紧做这件事

【本文编辑:刘诗元】

来源:生命时报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觉得不错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