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腿肿(肥胖导致腿肿)
肥胖害处多多!西安27岁小伙因“太胖”引发肾损伤
人们常说:“一白遮千丑,一胖毁所有”。近几年,我国肥胖的发生率更是逐年攀升,且肥胖年轻化趋势明显。近期,《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正成为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在西安,就有一位27岁小伙,因为肥胖引发了健康大问题。
1.77高体重260斤
日前,小李匆匆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一进诊室,他的特殊体型便立刻引起了科主任李露的警惕。身高177㎝的他,体重已经高达130Kg,BMI值更是高达43.1kg/m^2。根据我国BMI值测算,小李算得上是重度危险性肥胖。
小李自述,自己近两个月以来出现了双下肢水肿、走路无力并伴有腹胀、头痛头晕、胸闷气短、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最近这几天更是感觉明显,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为此,李露建议小李入院治疗。
入院后,经诊断,小李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腹腔积液、脂肪肝、高血压病2级(高危)、高尿酸血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双肺支气管炎等。鉴于情况比较复杂,病情比较危重,李露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经诊断,小李存在肥胖相关性肾病。
由于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肾功能不全,目前出现腹胀症状考虑为心肾功能不全、水钠负荷所致,肾内科团队第一时间给予保肝护肾、利尿扩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治疗。随后,请营养科专家会诊并调整饮食结构,制定个性化食谱;请普外科专家会诊,专家们建议择期行减重手术;最后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会诊后,鉴于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经与家属商定之后,立刻将患者转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继续深入治疗。
经过该院多个学科的共同救治,患者自觉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腹胀及双下肢肿胀的情况也明显缓解,复查各项指标较入院前明显好转。
“出院以后一定要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你看你还这么年轻,医生给你制定的食谱一定要好好执行,我们可是很期待看到瘦下来的你哦!”出院前,李露主任耐心叮嘱。
肥胖害处多多
据了解,肥胖相关性肾病是指肥胖引起机体一系列代谢紊乱,由此导致的肾脏病变。临床表现为肾脏肥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蛋白尿,肾活检病理学特征为肾小球体积普遍增大,常伴有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肥胖通常指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体征。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BMI)超过 30 kg/m2(亚洲人超过28)肥胖者的肾包膜下脂肪紧紧包裹,部分脂肪向肾实质内渗透,造成对肾组织的机械压力,导致肾组织局部缺氧性损伤。另一方面,肥胖者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胰岛素抵抗,这些变化会造成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肾脏的高滤过、高灌注性的损伤。肾脏疾病的发病比较隐匿,临床上往往早期会出现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持续蛋白尿,晚期才会出现肾功能的损伤,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尿毒症的发生,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治疗。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肥胖是减少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措施,而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肥胖相关肾脏病的病程进展。减少酒精的摄入、合理饮食、戒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加强运动都可以有效地改善包括肾脏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的预后。
华商报记者 李琳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宅家运动少 很多人腿肿了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彭钦平)近日,厦门前埔医院连续接诊了几例单侧腿肿的患者,有的肿胀明显已影响行走。医生提醒,宅家别忽视运动,谨防患下肢静脉血栓。
年过七旬的王老伯原本有着良好的运动习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安全起见,王老伯减少了外出活动频率,后来就干脆不出门了,大多时间在家里看看电视和报纸,很少运动。两个月下来,出现了左下肢酸痛肿胀的症状,一开始他没怎么在意,几天后走路都有点困难了,他急忙到前埔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
厦门前埔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黄炳峰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因下肢静脉血栓就诊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妊娠、手术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活动减少和受限。高龄老人、骨折卧床、身体肥胖、妊娠或产后女性、血管情况不好的人群(如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他提醒,静脉血栓防重于治,预防上首先要避免久坐,要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一般每隔半小时,就要起来活动。老年人可以在家中适当步行,坐下时可将两足垫高,减少小腿下垂时间。还要多饮水,不大吃大喝,避免血脂处于高凝状态。要注意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引起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发现下肢肿胀,要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
下肢水肿胀痛,一按一个坑!医生:腿肿可能“要命”,要警惕
下肢深静脉血栓
很多病人不认识这个疾病,脚肿一点觉得没什么大问题,自己热水敷一下、做个理疗甚至去按摩一下。一肿就按摩一下, 这个恰恰是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错误治疗。这些都容易引起血栓脱落。因为早期的血栓很新鲜,血栓容易脱落,脱落就会跑到肺动脉里去,导致肺栓塞,严重者可导致窒息死亡。
63岁的陈阿姨,患慢性肾炎病史已20多年,今年5月份在外院确诊肝细胞癌。近日,陈阿姨出现双下肢肿胀,疼痛难忍的症状:“肿的时候,用手一按,就凹下去一个印子,好几个小时都消不下去。除了水肿,偶尔还会下肢胀痛。”受不了病痛的折磨,陈阿姨便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我院治疗。
入院后,内一科邓鹤秋主任接诊,通过仔细检查患者情况后考虑肝癌引起下腔静脉狭窄所致,后经彩超检查示: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流较慢,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狭窄,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便治疗,又为该患者做了下腔静脉血管造影,结合患者病情,决定给该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来预防性拦截脱落的血栓,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通过上述治疗,有效控制了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栓很快消失,现患者下肢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邓主任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病情的继续扩展、扩散,血栓会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形成肺动脉栓塞。严重的深静脉血栓会造成下肢极度肿胀剧痛,压迫下肢的股动脉,造成下肢缺血,下肢肿胀更明显。如果治疗不当,会造成休克、静脉性坏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属于微创治疗,具有“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如颅脑损伤、骨折;慢性肺动脉高压伴高凝血状态的患者;肢体长期制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以及高龄、长期卧床的患者。
温馨提示:
预防静脉血栓发生,
要经常走动,不要坐太久;
经常坐长途飞机、汽车、火车的人,
要多伸展身体多走动;
不要长期抽烟、喝酒;
另外还要减少肥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