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引起肥胖(消化不良 发胖)
央广营养课|这十种“催肥”的饮食习惯,你中了几条?
央广网北京6月12日消息(记者 智陈阳 实习记者 郑洁怡)你是否总是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这些“催肥”习惯,它们悄无声息让你的体重一点点上升!那么,究竟是哪些不良饮食习惯在“作祟”?6月11日晚,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做客《央广营养课》直播间,帮助大家改正这十种可能会让你变胖的饮食习惯。
“催肥”习惯1:吃饭非常快
很多朋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进食,这种进食方式通常会造成热量超标,导致肥胖。
“催肥”习惯2:吃太多主食
有的人不吃菜或只吃两口菜,却能吃下一大盆饭或若干个大馒头,这么吃不仅营养不均衡,还会造成单一营养严重超标,同样也会造成脂肪合成过多。
“催肥”习惯3:晚餐太过丰盛
不少人无论是应酬还是回家,晚餐的丰富度都远远超过早餐和午餐,结果晚餐摄入太多的热量,加之晚饭后缺少运动,从而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导致肥胖。
“催肥”习惯4:每一餐都吃得过饱
如果在“七八分饱”时就停止进食,那么在下一餐到来之前既不会感到太饿,又不容易发胖,有益脾胃健康。如果总是吃撑才放下筷子,餐后会因为血液都集中到胃,导致大脑相对处于缺氧状态,则容易犯困,再加上饭后运动量低,必然会导致发胖。
“催肥”习惯5:吃饭不专心
吃东西时,胃部为了消化会聚集更多血液参与消化运动。而在看电视或玩手机时,大脑也需要更多的血液提供信息的收集。两者同时进行,更多的注意力在大脑,胃部的血液就会减少,会影响消化功能,时间久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及肥胖。
“催肥”习惯6:常吃热量高的甜食、油炸食品
常吃高油、高糖的食物很容易让摄入的热量超标,体内脂肪增多。其中带有“酥”字的食品就是高热量的典型,这些“酥”食之所以能“酥”,一定有油炸、烤的过程,才能有脆的口感。所以,这些食物的热量通常都比较高。
除了带有“酥”字的食物,还有一些食物需要“裹”一层面包屑,再经过油炸,并蘸上各种酱料。它们虽然香喷喷,但是却容易发胖。
“催肥”习惯7:大量饮酒或经常喝含糖饮料
很多人不喜欢喝白开水,偏爱喝甜果汁或碳酸饮料,甚至有人把饮料当水喝,忽略了高热量,再加之不爱运动,自然就容易发胖。
“催肥”习惯8:用吃作为精神奖赏
“心情好,吃点好的”“心情不好,吃点好的”“日子太平淡,吃点好的”……总有人喜欢把“吃”作为心理的安慰。
因喜欢吃而胖,一方面是吃多了,另一方面是吃“错”了。无论是纯天然还是深加工食物,只要是吃多了就会容易肥胖。对于吃“错”食物这个问题,是很多人不注意的,大家都知道喝碳酸饮料不健康,但碳酸饮料的呛劲儿、爽劲儿对于一些人是一种诱惑,难以戒掉。
“催肥”习惯9:怕浪费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人对浪费食物的行为深恶痛绝。有人每餐吃饱后,看到盘子里还剩几口菜、几口饭,倒掉觉得可惜,便又坐回餐桌前将剩菜吃光。
然而,经常“多吃一点”对于身体健康来说肯定是不好的,总是吃饱了还继续吃,一不小心就会摄入过多。如果真的想节约粮食,做饭的时候应该要适量。
“催肥”习惯10:光吃不动
光吃不动,必然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而且越胖会让你越不爱运动,越不爱运动反而会越喜欢吃东西,体重也会越来越重,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这十种“催肥”的饮食习惯,你中了几条?快快避雷!
直播预告: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迹象有哪些?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是什么?6月12日19:30,《央广营养课》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曾艳芳做客直播间,在线答疑解惑,守护您的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脂肪吃得越少越好吗?
如今,大家普遍认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健康问题与体内脂肪相关,认为脂肪摄入越少越好,其实不然。
脂肪是能量的重要来源,脂肪还参与构成细胞膜,维护神经系统正常运作。例如,大脑中有60%是脂肪,其中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如果长期缺乏脂肪,不仅会影响脑功能,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脂肪摄入并不是越少越好!
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动物性来源(动物体内贮存的脂肪,如猪油、牛油、羊油、鱼肝油、骨髓、鸡蛋黄等)、植物性来源(植物中的果实内提取,如芝麻、花生、大豆等)。
哪些是高脂肪含量食物?
坚果类:花生、芝麻、开心果、核桃等。坚果类多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心衰风险、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等作用,但摄入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及肥胖。
油炸食品:烤肉、烧烤等油炸食品都含有大量高脂肪食物,这虽然可以增加食欲,给身体提供热量、抵御寒冷,但不能多吃,摄入过多可能引发不消化、便秘等情况。
油类:花生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和动物油都含有高脂肪。这些油类能提供大量能量,有促进消化、润滑等作用。炒菜要控好油量,别过量。
点心类:蛋糕、面包等制作过程会添加大量油脂和糖分,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的风险。
在日常饮食中,肉类制品已经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通常能满足人体对饱和脂肪酸的需求,因此食用油的选择多以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但大多数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不均衡,建议选择食用油时要轮换着吃,别只盯着一种油。
文:蔡敏慧 闵丹 许佳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医生)
图:本报资料图
过年建议别给孩子吃多了,或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氛围中,过年总是伴随着丰盛的美食与无尽的喜悦。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从传统的饺子、年糕,到现代的各式甜品、零食,无一不令人垂涎欲滴。然而,在这美食的海洋中,家长们却需要格外注意宝宝的饮食。宝宝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过年期间,如果宝宝摄入了过量的食物,特别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不仅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肥胖等问题,还可能严重阻碍宝宝的生长发育。
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宝宝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美食的诱惑,不自觉地摄入过多的食物。然而,宝宝的肠胃系统相对娇嫩,过量的食物摄入会给肠胃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问题。长期以往,还可能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家长在过年期间要特别注意宝宝的饮食量,避免其过量进食。
二、高热量食物:肥胖与代谢问题的温床
春节期间,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占据了餐桌的主导地位。这些食物虽然美味,但长期大量摄入却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高热量食物容易导致宝宝体重超标,增加肥胖的风险。而肥胖不仅影响宝宝的外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代谢问题,如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等,这些都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家长在为宝宝准备食物时,应尽量选择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避免其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品。
三、糖分超标:龋齿与营养失衡的双重威胁过年期间,各种糖果、甜点、饮料等含糖食品琳琅满目,宝宝们往往难以抗拒这些美食的诱惑。然而,过量的糖分摄入不仅会导致宝宝蛀牙的风险增加,还可能引发营养失衡。糖分摄入过多会抑制宝宝的食欲,导致其对其他营养食物的摄入量减少,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的摄入。此外,长期大量摄入糖分还可能影响宝宝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家长应严格控制宝宝过年期间的糖分摄入量,避免其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
四、饮食不均衡:影响生长发育的隐形杀手
过年期间,由于食物种类繁多,家长们往往容易忽视宝宝的饮食均衡问题。一些家长可能会让宝宝过多地摄入肉类、海鲜等高蛋白食物,而忽略了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的摄入。这种不均衡的饮食结构不仅会导致宝宝营养过剩,还可能引发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缺乏,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家长在为宝宝准备过年食物时,应注重饮食的均衡性,确保宝宝能够摄入足够的各类营养素。
五、作息不规律:间接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除了饮食之外,过年期间的作息不规律也可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的聚会增多,宝宝的作息时间往往会被打乱。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会影响宝宝的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此外,作息不规律还可能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因此,家长在过年期间应尽量保持宝宝的作息规律,确保其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结语:过年虽欢乐,宝宝饮食需谨慎
过年期间,美食的诱惑无处不在,但家长们在享受节日的欢乐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宝宝的饮食健康。过量的食物摄入、高热量食物的摄入、糖分超标、饮食不均衡以及作息不规律都可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家长们在为宝宝准备过年食物时,应注重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营养素的均衡性,避免宝宝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同时,还应保持宝宝的作息规律,确保其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在欢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