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什么激素会导致肥胖(什么激素会导致焦虑)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激素为何会让人长胖

来源:人民健康网

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 石浩强

导致肥胖的原因很多,除了饮食,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也是原因之一。激素是由人体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液的化学信息物质,通过调节各组织的代谢来影响人体机能。人们看到“激素”二字往往较为反感,用药后引起身材走形是重要原因之一。

激素类药物有很多,其中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休克等作用,可用于过敏、严重感染、风湿性关节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虽然有效,但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会引起人体脂肪分布改变,使面部、腹部、颈后部的脂肪堆积,导致满月脸、水牛背及腹部型肥胖。

激素导致肥胖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一般认为,长期大量服用激素后,人体内的盐、水、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引起水钠潴留,进而引起浮肿,导致体重增加。一般而言,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肥胖并不是永久持续存在的,一般是可逆的。当逐渐减量、停药后,患者一般是可以瘦下来的。另外,服用激素后因疾病症状减轻,有些人的食欲会改善,因摄入热量增多而导致体重增加,这种情况就应当控制饮食并加强锻炼。

激素并非一用就胖,只要用药剂量没有超过生理需求量,一般是不会引起肥胖的。此外,一些外用的含激素类药膏、吸入用的激素药物,因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很低,一般也不会引起肥胖。

需要提醒的是,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时,如果是一天一次给药,一般应在早上服用。对于激素可能造成的骨质疏松,可以通过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进行预防。对于可能造成的消化道溃疡,可服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后应当漱口,以免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进而引发口腔溃疡。长期、大剂量用药产生治疗效果后,应当逐渐减量、缓慢停药,切不可骤停药物,以免病情“反跳”。糖皮质激素具备保钠排钾的作用,使用期间,应适当保持低钠、高钾饮食。

激素引发肥胖?!错怪它了

当医生告诉你需要服用某种激素才能治病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完了,吃了激素肯定会变胖”?

其实,这是很多人对激素认识的误区,谈激素色变,下意识地抵触所有激素类药物。但事实上,激素并没有那么可怕,它只是一种化学信息物质,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激素不等于“激肥素”

激素原本的意思是“奋起活动”,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它的职责类似于化学实验的催化剂,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让体内的各个器官可以正常工作。人体内有上百种激素,每种激素“各司其职”,调节人体的生长、代谢、发育和繁殖等生理活动,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它。激素是一个大家族,其中被人们熟知的有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

激素作为一种高效活性物质,对人体非常重要,在人体内要保持合适的含量,任何一种激素过多或过少都可能让人出现各种疾病。比如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和身体的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儿童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成年后分泌过多会引起肢端肥大症,但缺少了又会导致发育迟缓,严重时还会导致侏儒症。

如果某种激素分泌异常,就需要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促使它达到平衡。这种补充往往是按照生理剂量计算的,目的是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例如,发育迟缓应用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用甲状腺素,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更年期症状和高雄激素血症应用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并不会引起肥胖。

可以说,大多数激素都与胖瘦无关,不要再让它们背“锅”啦!

被冤屈的两个“激素小伙伴”

为什么会流传激素让人变胖的说法呢?这还得从糖皮质激素说起。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且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等多种作用,可以预防和阻止免疫性炎症反应和病理性免疫反应的发生,对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几乎都有效。

在紧急或危重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往往作为首选被应用于临床。2003 年 SARS 疫情期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确实产生了许多不良反应,发胖就是其中之一,且还会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多毛、痤疮、骨质疏松、感染和神经精神异常等。

患者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加剧四肢皮下脂肪的分解,但分解出的脂肪并不会马上消失,而是分布在面部、胸口、后背和臀部,导致患者常常看起来虎背熊腰,形成“满月脸”。不仅如此,糖皮质激素还会影响胃部的消化功能,从而使人吃得更多,进而导致发胖。

一般来说,短时间服用少量糖皮质激素并不会出现上述代谢异常。而且,就算出现肥胖,通常患者在停药后也可以慢慢恢复正常,不用过度担心。

避孕药

一直以来,很多女性担心口服避孕药内含的激素会引起发胖,事实果真如此吗?

女性常用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是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而成的,其避孕效果是所有避孕方法里最高的,只要严格用药,几乎有接近100%的避孕成功率。长期临床实践和观察研究发现,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在高效避孕的同时还有许多额外的健康获益,包括规律月经、缓解痛经、改善痤疮,改善经前综合征,改善皮肤,抗雄激素表现,减少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风险等。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避孕原理以抑制排卵为主,口服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使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使得血液中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量均减少,抑制卵泡生长,从而抑制卵巢排卵,使人体不能受孕。同时,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中的孕激素还会抑制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导致宫颈黏液增稠,子宫内膜变薄,使子宫内膜不易于受精卵着床。从原理上看,无论是雌激素还是孕激素,都不会让人发胖。

美国的科研人员也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把服用避孕药6个月的女性和不服用避孕药的女性进行比较,发现两组人群在体重增加和减少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在她们的身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都很稳定, 脂肪的分布部位也没有明显变化。这项研究的结论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会引起女性身体发胖和脂肪重新分配。

实际上,由于避孕药普遍具有抗雄激素作用,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水钠潴留的表现,但长期应用,由于雄激素受到抑制,大多都有一定减轻体重的作用。

激素中也有“肥胖抵抗者”

步入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衰竭,体内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会导致体内多个器官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脂质代谢也会随之发生异常。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相较于育龄期女性,更年期女性更容易发胖,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可见,绝经后女性发胖的根源是雌激素缺乏及其缺乏所致的肌少症和体脂的重新分布。

秉承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要想中老年不发胖,想要生活有品质,更年期女性可以及时进行绝经激素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控制住体重的增长。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做好综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绝经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综述

激素并不可怕!人体内有两百多种激素,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却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正是靠着它们既各自为战,又协同作战,人类才拥有了健康的身体。

资料:科普中国

编辑:翁羽

小心 这10类药正悄悄助你长胖

许多药物的说明书上都标明了一长串副作用,其中一些风险可能会让人完全放弃服药。这些说明书上标注的一个常见副作用就是体重增加。虽然这种影响本身并不危险,但多多少少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事实上,还有其他药物可供选择。

每当你开始服用一种新的药物时,请向医生或药剂师询问基本信息,比如药物的用途、剂量及其副作用。如果真的发生了体重增加的副作用,而且对此感到不舒服,就询问医生是否可以减少剂量,或者是否有其他替代的药物选择。当然,你仍然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勤锻炼的习惯。美国“每日健康网站”总结了十种常见药物对体重的影响。

三环类抗抑郁药

这类药物包括阿米替林、多虑平和去甲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会增加食欲以刺激体重上升。如果你正在服用这类抗抑郁药,不要突然停止服用;先与医生制订合理的方案,以避免严重的戒断反应。

如果体重增加使你想停止服用这类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服另一类抗抑郁药。安非拉酮和度洛西汀更多地与体重减轻有关,而氟西汀(百忧解)对体重的影响为中性。

皮质类固醇

口服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能治疗一系列疾病,从哮喘和关节炎到背痛和红斑狼疮。这种药物有很多副作用,其中之一是食欲增加、体液潴留和代谢功能改变。药剂师通常建议病人食物与皮质类固醇同时服用。

口服皮质类固醇的推荐用药时间短(如一周或两周的剂量),以限制其副作用。如果病人因病情需要必须长期服用,体重增加可能更难控制,不得不更加勤奋地锻炼和更节制饮食。

抗组胺药

如果你有过敏性疾病或发痒的皮疹,可能需要服用抗组胺药。研究表明,经常服用某些抗组胺药的人比不服用抗组胺药的人体重更沉、腰围更粗。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发表在《肥胖》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体重增加的副作用与服用H1受体抗组胺药西替利嗪、盐酸非索非那定和氯雷他定有关。这是因为体内的组胺会关闭饥饿信号。相反,抗组胺药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干扰饱腹感信号。

另一种选择是类固醇鼻喷剂,如丙酸氟替卡松。由于它的药理机制与口服类固醇不同,因此通常与体重增加无关。

治疗癫痫的药物

治疗癫痫的药物,包括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氨己烯酸(喜保宁)可能会增加患者的食欲,摄入过多的热量,最终导致体重增加。如果你是一名正在服用这类药物的病人,要意识到体重增加是其中的一个副作用。

如果你觉得这种药物不合适,要咨询医生,换服与体重增加无关的抗癫痫药,如非氨酯、托吡酯或拉莫三嗪。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其中一些更有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包括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虽然原因尚不清楚,但β受体阻滞剂会让服药者感到疲劳,特别是第一次服药的时候。它会减慢心率,降低运动的耐受性。活动期间的疲劳和不适可能会使服药者更有可能保持久坐,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内分泌学家发表在《胃肠病学》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这种药物也会降低代谢功能。出于这个原因,超重或肥胖的人不应该把这类处方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相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类抗抑郁药能增加大脑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水平,包括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和舍曲林。这类药物通过影响食欲而导致体重增加;而且,在减轻情绪障碍症状的同时,也可能影响饮食或运动习惯。

如果服药者出现了体重增加的现象,要及时告知医生。体重增加通常发生在服药早期,这意味着它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问题。

单氨氧化酶抑制剂

这类药通过阻断一种能分解情绪平衡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大脑中的酶来治疗抑郁症。它还可用于减轻偏头痛的症状,同时刺激食欲。

苯乙肼是这类药物中造成体重增加最多的一种药。如果患者担忧这个问题,要询问医生是否有其他选择。

胰岛素

如果你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就要知道它可能会造成体重增加。这种激素帮助身体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有用的营养物质,体内的细胞利用它有效地工作。即便如此,当糖从血液中吸收并被推入细胞后,如果它不被身体用于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如果你暴饮暴食,特别是高糖食物(糖果、甜点),就会发胖。

如果你患有1型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然而,如果你患有2型糖尿病,改变生活方式将有助于改善胰岛素功能,因而可以用饮食和运动来降低(或最终消除)对胰岛素的需要。

磺酰脲类药物

另一种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磺酰脲类药物)可以将血糖水平降低多达20%,但它也会导致平均体重增加4至5斤。这类药物包括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优降糖)。磺酰脲类药物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血液中有更多的胰岛素会推动糖进入细胞。最后,它们以类似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导致体重增加。

其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能促进体重减轻或对体重无影响。最适合病人的药物类型取决于病史、目前的健康状况和成本等因素。

抗精神病药物

这类药物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奥氮平增长体重的潜力最高。更重要的是,这类药物会影响葡萄糖功能,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使患者患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升高。鲁拉西酮和齐拉西酮是另外两种抗精神病药物,它们导致体重增加的可能性较低。

编译/李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