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教练说我肌肉性肥胖(肌肉教练文章)

肌肉长了吗 0
文章目录:

健身教练告诉你这些,真的是为了你好

什么是肌肉性肥胖?

有一类人,天生身材魁梧,肌肉含量高,有点像欧美人,这种叫“肌肉性肥胖”。大多是遗传因素,父母至少有一方体型魁梧。这种人减肥比较难,需要极强的毅力,且不容易看到效果。她们的一大特点是手腕比同身高的人更粗。如果你不幸是这种类型,就只能默默加油了。记住,这种人手腕是特点。

锻炼会让你变成“肌肉女”吗?(这是很多女生担心的问题)

很多女生担心,万一我把肌肉练大,那多恐怖!去过健身房没?无数男人拼命锻炼,然而只有少数几个能够把肌肉练发达,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肌肉要是随随便便能练大,岂不满大街都是肌肉型男了?

想练出发达的肌肉,需要满足4个条件:足量的雄性激素、极高强度的锻炼、正确的训练方法(大重量、每组6-12次)和每天吃6-8顿的营养补充,有的甚至还要使用许多激素。

女性因为生理原因,雄性激素低,再从运动量、营养量和训练方法(小重量、每组15-25次)结合来看,根本不可能把肌肉练大。只会让肌肉密度适当增强一点而已,即重量增加,体积围度不增加,所以妹子请绝对放心吧。

长时间不锻炼,肌肉会变成肥肉吗?(这个问题同样有很多女生担心)

前面说过,肌肉是人体一个重要组织,每个正常人都有639块肌肉。而脂肪是过剩营养的堆积,主要是皮肤与肌肉之间。这个可以参看猪肉,瘦肉是肌肉,肥肉是脂肪。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就像鸡蛋的蛋黄和蛋白,你觉得蛋黄会变成蛋白吗?

当然不可能,所以请放120个心。长时间不锻炼,肌肉可能会松弛,但绝对不会变成肥肉。若想肌肉恢复弹性,只需继续锻炼就OK了!

健身成功身体就会特别的健康不用体检了么?(当然不是啊!)

健身并不完全等于健康,虽然他们有很大的关联性但是很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作息时间不正常所以有大大小小的身体的问题。健身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在健身保健的同时应该同样重视对身体疾病的筛查,定期进行体检。

很多健身的朋友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所以存在很多的肠胃问题,但是常规体检却遗漏了全消化道检查这一项。

你知道自己的基础代谢率是多少吗?

人吸收的热量主要用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代谢,一个是行为代谢。也就是:消耗的热量=基础代谢 行为代谢。

行为代谢就是一切你身体活动所需要的热量,如走路、跑步、工作等。而基础代谢则包括呼吸、体温、心跳、大脑思考、头发和指甲生长、肌肉、血液和内脏运作、食物的消耗和吸收(也叫食物热效应)等,这些都要消耗热量。

只要你活着,哪怕一天睡24小时,行为代谢为0,但基础代谢是一刻也不停的。一般女性每天的代谢量约为1200卡路里,男性约为1600卡路里。有的健美先生甚至能达到3000卡路里。

基础代谢率一般占总代谢的50%以上,对已一个不爱运动的女生来说,可能会占到80%。

你的肌肉真的很宝贵。(这话教练们说的太多了!)

行驶100公里,大客车肯定比小轿车耗油。同理,跑步1000米,肌肉强的人肯定比肌肉弱的人消耗的热量多。不仅如此,肌肉强的人随便做什么,逛街、上班、娱乐,都比肌肉弱的人消耗热量多,睡觉也不例外。

因为肌肉长在身上,身体必须一刻不停地用热量去供养它,一旦遇到跑步、爬楼梯这些高难度运动,需要消耗的热量更大,甚至是静止的几十倍。在静止状态下,1000克肌肉每天大约消耗70-100卡路里热量,是1000克脂肪的5-9倍。

有些人不爱运动,但怎么吃都不发胖,很可能因为他们的基础代谢率高,吸收的营养能够被及时代谢掉。当然,也可能因为肠胃功能不好,吸收率低。

肌肉强的人,就算睡觉也能减肥。(我们不是跟你吹牛,地球上确实有这么神奇的事)

大家一定还记得《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让杨过睡寒冰床,这样即便在睡梦中也能增加内功。那么人在睡觉时能否大量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以及躺着把肥减吗?

答案是肯定的,你再揉揉眼睛,你没有看错,这不是武侠小说,也不是神话故事。

前面说过,肌肉相对脂肪来说,不占体积,女生多长几斤肌肉,非但不影响体型,还能使手臂、大腿和腿部更加有线条和弹性。肌肉多了,能够大大提高基础代谢,过剩的营养会被肌肉消耗,不易堆积脂肪,因此增加肌肉来提高基础代谢的量是最常见、最有效的办法。

若你能把肌肉减去3000克、肌肉增加3000克,总体体重不变,不但体型改善很大,且每天日常活动还能多消耗300卡路里热量(1碗米饭)。

即便一整天睡觉,也比以前多消耗几十卡路里。每天跟别人吃同样的事物,做同样的事,却能很快将热量代谢掉,犹如24小时不间断减肥,是否梦寐以求呢?

中医减肥的原理也是通过针灸、按摩或药物来提高人的基础代谢率,但这种提高基础代谢毕竟效果有限,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若想根本瘦下来,最好还是多做运动,且提高肌肉含量。不幸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基础代谢会慢慢降低,因此也就容易发福,这时更要增加人体肌肉的含量来提高基础代谢。

背后的辛酸汗水只有努力过的人才会明白,花时间去解释,不如花时间去证明。

------------------------------------------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定当积极处理!由amuscle整理编辑

微信公众号:amuscle,小编微信:allmaxxx,听说最懂健身的小伙伴都关注我们了,你呢?我们不假装高深,不玩霸道洗脑,只做最懂你的健身小伙伴!

来看看传说中的肌肉型肥胖?

当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肌肉型肥胖的时候,我心里一惊。我顿时觉得自己很“low”,竟然对这种身材一点概念都没有,我无法想象出那是一种什么样子。难道是这样?

我请教了一些广场上健身的老大爷,终于弄明白了传说中“肌肉型肥胖”,就是看着身材胖胖哒,但是肌肉含量又很高。老大爷们能够信手解释这样的名词,想象力确实丰富!

这样的身材有没有问题?

不一定,关键还是看比例!

确实存在身体肌肉发达,但是脂肪含量仍然很高的身材,比如力量举运动员、部分大级别拳击手、铁饼运动员等等。

储备必要的脂肪对于人体是一种保护,也是增加体重和力量,提高成绩的重要手段。

过分身体追求低脂肪比例,除了好看以外并没有什么鬼用,虽然我知道好看很有用。(这个脸我自己来打)

脂肪是参与到身体众多的功能的物质,提供必要能量、帮助很多营养素的吸收,长期缺乏脂肪会造成发育不良、皮肤变差、肝功能衰退,甚至脾气爆炸、忧郁指数超过像梁朝伟!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胖子一定很不健康,也许他们的肌肉、脂肪比率要比那些看上去身材匀称的“瘦胖子”要更合理。(“瘦胖子”虽然肉不多,但基本上是肥肉。)

我以后要是知道谁再一杆子打死“肌肉型胖子”,我就叫“胖子们”把你逼到墙角,然后嘿嘿嘿。

你会属于这种肥胖吗?

我见过很多萌妹子,可惜不是脸萌,而是脑袋萌。她们很遗憾地和我说“你造吗?我是肌肉型肥胖,很难减下来的。”肥肉我确实是发现了,但是肌肉貌似并没有,估计是我小视频看多了,年纪轻轻就眼睛不好使。

如果没有专门进行过肌力训练或者压根就不运动的人群,是不可能出现所谓的“肌肉型肥胖”的,因为根本没有肌肉。

“肉紧”、“压称”、“身体粗壮”等情况都不是肌肉发达的证据。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肌肉型肥胖”这个词的出现和流行,基本是源于肥胖者减不下肥的借口和销售型教练卖课的需要。没有认真练过几年人,打死你我也不会承认有肌肉的。

肌肉多更难减吗?

如果你真的是所谓的“肌肉型肥胖”,那么你应该喝一点红酒再吃一包辣条来庆祝一下。在肌肉含量高的情况下,减肥的效率非常高。

肌肉量大基础代谢水平高

这一点我们在以前文章当中有专门讲过,肌肉量更大的身体消耗的基础能量要多一些。身体基础的消耗量变大了,减肥自然更快。许多健身达人其实每天的进食量比普通人大很多,但是由于基础代谢高、勤于锻炼,依然可以保持身材。

肌肉含量高,力量和体能更加充沛

坚持训练永远是减肥的最强奥义,但如果身上肌肉量很少、肌肉耐力差,练不到五分钟就“醉了”,那还怎么减肥?减肥的训练需要基础力量作为支撑,而力量的来源就是肌肉。

如果有得选,在瘦子和“肌肉型肥胖”中我会选择后者。我知道只要不偷懒,“肌肉型胖子”减下来就是型男!而瘦子练成肌肉男,真的很难。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想减肥的人,你是不是被这句话忽悠过?

很多肥胖者在健身房第一次健身前,会进行体测,之后教练可能会说:“你属于肌肉型肥胖,身体有不错的肌肉,但脂肪也多,且容易反弹。所以,这种肥胖减下来得花更多的时间进行高强度训练。”

首先要明确的是,学术领域上并没有“肌肉型肥胖”一说。国际上通常采用体质指数(BMI)来评价成人的营养状况,<18.5为营养不良,18.5~25为正常,>25为超重或肥胖。

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各种体力与脑力活动,主要依赖于三大能源物质,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与减肥有关的两大因素是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而运动减肥的原理是通过运动使脂肪组织内的脂肪分解加速,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通过血液运输到肌肉内氧化,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

要实现运动减肥,需满足两个条件,中低运动强度和长时间运动。其中,在低强度运动中,肌肉中脂肪分解很少,机体主要依赖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供能;在中等运动强度中,脂肪在脂肪组织和肌肉内分解最多,氧化率最高。因此,运动减肥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脂肪的供能比例和运动时间,与所谓的“肌肉型肥胖”无关。若要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则应保持中低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以及一周3~5次的运动频率。同时,控制饮食,维持能量负平衡,以低热量的膳食纤维来增加饱腹感。

千万不要节食减肥,因为机体在饥饿状态下,其余能源物质会转化为脂肪来维持生命。此外,节食还会引起代谢降低,使得一旦能量摄入稍多(哪怕吃得比节食前还少)也会发胖,这就是为什么节食减肥的人更易反弹。因此,反弹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代谢水平与能量的平衡状态,也与所谓的 “肌肉型肥胖”无关。

作者:上海体育学院 副教授 史仍飞 硕士研究生 程泽鹏

编辑:熊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