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病的中医治疗(肥胖病中医辨证治疗)
单纯性肥胖症与中成药治疗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声明:介绍现代疾病与中成药治疗,只是为了介绍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相关知识,不涉及第三方利益。使用中成药,需要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主要参考文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
1. 单纯性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单纯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概念摘自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 化浊轻身颗粒
在2005年《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中,明言可以治疗“营养性疾病之肥胖症”的中成药 是化浊轻身颗粒(治疗单纯性肥胖)。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 何首乌、龙胆草、夏枯草、玄参、陈皮、益母草、黄芪、冬瓜皮、夏枯草。
[功能与主治] 滋补肝肾、清热降浊。用于肝肾阴虚、痰湿郁结而致的单纯性肥胖症,以及肥胖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闭经、月经不调。
[方解]方中何首乌味苦、甘、涩、微温,功擅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化浊降脂,为君药。龙胆草清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夏枯草清肝火,散瘀结: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三药合用,助君药清热降浊,以为臣药。陈皮理气除湿;益母草活血化瘀;黄芪健脾升阳,利水消肿;冬瓜皮淡渗利湿,利水消肿;合用佐助君药活血化痰,除湿降浊,以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清热降浊之功。
[临床应用] 肥胖此因肝肾阴虚,痰湿郁结所致,症见头晕月眩,耳鸣耳聋,腰膝瘦软,胸中烦闷,痰多,肢体麻木,口苦咽干,二便不畅,闭经或月经不调,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或弦滑。
[注意事项]1.脾胃虚寒者不宜用。2.饮食宜清淡、低糖、低盐、低食勿过饱。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用法与用量]用开水冲服。一次2.5~5g,一日2次。饭前服.
肥胖的真凶找到了!中医:8个常见“减肥穴”,多按或有奇效
小腹的成因有很多,除了均衡饮食和保持运动,也有可能是代谢不好或是体质关系形成的,现在就要教大家一个辅助的小诀窍,透过分辨小腹类型,再针对穴位按压,摆脱小肚腩就能事半功倍!
要轻松找到穴道,首先要教大家1寸怎么算。
中医里提到人体的1寸,大约是大拇指的宽度。知道1寸的测量基准后,就可以自己找穴位了。
一、便秘型
有便秘问题的人,按压肚子会似乎有硬块在腹中;如果便秘很严重,按压时甚至会有刺痛感。可以推揉以下穴位来帮助肠道蠕动,以达到排便的功效。
- 气海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处。
- 大巨穴:位于肚脐正下方2寸然后再往左右两旁测量2寸处。
二、水肿型
和胀气型一样会胀胀的,但拍打时有实心感,就像水球一样。按压肚皮时,皮肤颜色会呈现淡黄色,需较久时间才能恢复皮肤色,可以推揉以下穴位来加强代谢,去除多余的水分。
- 水分穴:位于肚脐正上方1寸。
- 天枢穴:位于在肚脐两旁2寸处。
三、胀气型
容易胀气的人肚皮会摸起来鼓鼓的、拍打时有空心感,像气球般有弹性,特别容易打嗝或排气。胀气主要是因为循环较慢造成,可以推揉以下穴位加速循环,解决胀气问题。
- 中脘穴:位于肚脐正上方4寸。
- 外陵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寸再往左右两旁测量2寸处。
四、松垮型
肚肚摸起来较松软、缺乏弹性、且容易有肥胖纹。中医理论提到,肌肉松垮主要是因身体能量不足,我们可以推揉以下穴位以达到提升能量、紧实肌肤的作用。
- 带脉穴:位于侧腹部,在十一肋骨尾端(位于腋窝往下画一直线处)与肚脐水平线交点处。
- 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
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属于哪一型,也可以顺时针推揉肚子,力道不用太强,有微微酸胀感即可,这样就可以刺激到所有的穴道。
最后,还是要提醒想瘦身的各位,想保持好身材,穴位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从均衡饮食及运动习惯做起才是最重要的!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清风计划# #南方健康超能团#
一个方子,祛寒湿,温脾胃,治虚胖
大家好 我是沈医生,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中医有句话叫做“脾胃亏虚,百病由生”。可能人听到“百病”二字,觉得这也太夸张了,根本不可信。
其实,我们平时常见的脾虚有痰,脾有湿气,眼袋大,还有就是肥胖,贫血等等等等,这些都和脾胃虚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能有人会问了脾胃不好,不是吃不下饭吗?眼袋大、湿气重,痰多怎么和脾胃有关系呢?下面沈医生就把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症状,以及怎么调理给大家详细讲一下,脾虚一旦虚弱就会出现以下四大类症状
第一个,脾胃虚弱导致脾阳虚,运化不及,水液就会变成痰饮蓄积在体内,所以脾阳虚弱的人往往伴有虚胖、湿气重、眼袋大、痰多、水肿,大便不成形 怕冷等症状。第二个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为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基础材料。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就会气血不足,脾胃弱的人大多数都面黄肌瘦、贫血、头晕无力,失眠多梦。
第三个 脾主升浊,胃主降浊,脾把有用的清气上升至头面,胃把浊气垃圾下送至大小肠排出,脾胃虚弱,中焦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就会出现脘腹胀满,烧心,恶心呕吐,没胃口,喜暖困倦,头身沉重。脾气不升就会导致中气下陷,中气下陷的人会有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的症状
第四个 脾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的作用,就是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动,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脾胃虚弱的人脾气肯定也虚,脾气一虚,身体各处就容易出血,常见的有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皮肤上有出血点、尿血、便血、月经量大等问题
所以,脾胃虚弱就会产生多种疾病,如果有以上症状怎么办?不用担心,今天沈医生介绍给大家一个古方,专门健脾护胃,久服能延年益寿。 这个方子来源于编写的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个方子名为“仙术汤”,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此方“,除寒湿,温脾胃。方子 组成有:苍术、大枣、干姜、炒杏仁、炙甘草,此方为什么能除寒湿、温脾胃呢?我们来看具体的药物组成。
苍术,不仅气味雄厚,香味儿强烈,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是有名的运脾及燥湿药。入里能燥脾湿,统治上中下三焦湿邪。走外可除留滞经络肢体之风湿。
大枣补脾和胃,养血安神,同时还润心肺,益气生津止咳嗽,是既补脾胃又养肺的一味佳药。干姜辛热,脾胃肾心肺经任它行。温中散寒,燥湿消痰。
大枣与姜配,大枣补血补脾又益胃,姜暖胃驱寒又温肺,是许多名方的青睐之搭配,比如著名的小柴胡汤、小建中汤里,就有它俩的身影。
杏仁属祛痰止咳平喘药。辛能散邪,苦能下气,润能通秘,温能宣滞行痰。具有发散风寒,下气除喘之力。可清肺润肺。炙甘草有健脾益气和中,润肺止咳平喘之效。全方起到祛寒湿,温脾胃,增强食欲,健脾和胃的功效。大家学会了吗,最后告诉大家,药物虽好,但是还要医生辨证后指导使用。不建议盲目用药。我是沈医生,感谢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