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由什么引起的吗(肥胖形成的四大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肥胖?明白了这点你才能更好地开始减肥
很多人在减肥前,只是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减肥了,但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身体里脂肪的增加。
陈伟医生在门诊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这位女性患者身高160厘米,之前体重是80公斤,就医时达到了110公斤,而这30公斤是在一个月时间里增加的。
通过问诊得知,这一个月时间里,这位患者因为工作繁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这顿吃得又都是火锅、烧烤等高热量食物,晚上还会补充很多饮料、薯片等零食,导致她体重快速增加,并出现了月经异常等症状。
这位患者就是典型的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肥胖,而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会导致肥胖的发生。在陈伟教授的新书《给国人的医学减重指南》中,就介绍了各种让人变胖的元素。
因素一|遗传
大部分原发性肥胖多为遗传因素导致的,是多种微效基因作用叠加的结果。当然,也有部分肥胖症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
不管是哪种原因,都会导致家族聚集倾向的发生,也就是大家通常会看到的,肥胖的人,其家人也会胖,并且遗传给后代的几率也很大。
因素二|压力
紧张,压力大会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这种状态长期持续时,人的饥饿感往往会增加,暴饮暴食,再加上运动量小,很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积。同时,持续的压力,还会造成焦虑情绪的放大,进而出现失眠,这也会造成肥胖。
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快速变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与工作压力有关。
因素三|代谢
现实中确实存在低代谢性肥胖,但基础代谢率低并不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超重肥胖者的脂肪量与基础代谢率呈负相关关系,脂肪量越多,基础代谢率越低。
有些病理性肥胖是由基础代谢率低导致的,但即便是生病导致基础代谢率低的人,也可以通过减少摄入来维持能量平衡,并不一定会出现肥胖。
因素四|疾病
疾病也会导致肥胖,这种由其他健康因素导致肥胖,也叫继发性肥胖。这类肥胖分别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的疾病所导致,属于病理性肥胖,是由于内分泌代谢异常引起的。在症状上,要比单纯性肥胖要更明显。
因素五|大脑
人们什么时候想吃东西取决于一个完整的中枢神经结构:摄食中枢,包括“饥饿中枢”和“饱中枢”。正常情况下,“饱中枢”对“饿中枢”有抑制作用。
一旦这种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增强,人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食欲增加,进食增多,从而导致肥胖。
因素六|肠道
你没看错,人体肠道菌群的状况也会影响人的体重。当身体处于长期的低度炎症状态下时,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让肠道通透性增强,体内游离脂肪酸增加,进一步加重炎症状态,从而影响身体对食物的摄取量和能量代谢。
因素七|药物
一些精神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治疗药物确实能增加肥胖风险。如一些三环类抗抑郁、类固醇激素、胰岛素,甚至是一些女性口服避孕药等都可能导致肥胖的发生。
除此之外,经济水平、收入等社会因素、气候差异等地理因素、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等文化因素,也和肥胖的发生相关。当然,永远不能忽略,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包括饮食和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因素,才是大多数发胖的最主要的风险。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揭秘肥胖根源!
我们都知道,摄入过多的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但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能量的摄入大于能量的消耗!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比我们每天活动和代谢所消耗的能量要多,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储存起来,让我们的体重逐渐增加。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三种主要的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每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身体里会产生大约4千卡的能量,然而,每1克脂肪产生的能量竟然高达9千卡!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惊人?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摄入了相同重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脂肪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2倍,所以脂肪更容易导致我们摄入过多的能量。
另外,富含脂肪的食物通常更美味,更能吸引我们的味蕾。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吃得更多,摄入更多的能量。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哦!
但是,仅仅通过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来控制能量摄入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虽然这样可以减少能量的摄入,但是也可能会让我们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这对我们的健康和长期的体重控制都不利。
所以,控制体重的关键是让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哦!我们可以选择以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这样既能保证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素,也有助于维持我们的体重。因此,大家要聪明地选择食物哦!
健康谷物
在我国,居民们的主食大多以谷类食物为主。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占比高达40%~70%,它们不仅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而且价格合理,非常适合日常饮食。
除了提供能量,谷类食物还含有其他重要的营养元素。蛋白质含量约为8%~10%,脂肪含量约为2%左右,同时富含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谷类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保障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量供给。其次,这种膳食模式还可以避免过多摄入动物性食物和脂肪,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会引起肥胖,不吃主食就会减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一日三餐都应摄入充足的谷类食物。这样既能满足我们的饮食需求,又能保证身体健康。
来源: 宣武普外
肥胖可能是营养不良
近日,经媒体报道,杭州有女子172cm100斤确诊营养不良型肥胖。 在大家的印象中肥胖就是“大腹便便”、营养过剩所导致,实际上肥胖是因为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导致体内营养不平衡产生的。 营养不良是指身体摄入的营养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任何人没有摄取足够营养就是营养不良,包括食量和体型较大的肥胖和超重人群。大家对热量和营养的概念有所混淆,认为吃得多、吃的zhan胖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一个误区。胃里觉得吃的很饱了,但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满足了身体的需求,甚至过剩,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的摄入量还远远不够,体内是一种缺乏状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也显示我国民众膳食结构不合理,钙、铁、硒、维生素A、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仅2016年国内营养不良人口数量就高达3亿。
1.肥胖人员过于喜好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高油高脂食物,深加工的大米、白面和冰激凌蛋糕等食物,再加上煎、烤、炸、炒等油腻菜品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但是此类食物远不如全谷物粮食、薯类和优质蛋白质富含丰富的营养,同时缺乏蔬菜、水果和优质肉类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长期的高油高脂饮食是造成营养不良性肥胖的重要原因。
2.不良生活习惯:例如三餐不定时,晚睡晚起,不吃早餐,晚上暴饮暴食、抽烟喝酒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会消耗肥胖人士体内本来就不多的营养素,缺乏营养素,影响人体正常的基础代谢,也是造成肥胖的因素。
3.缺乏体育锻炼,现在很多人生活工作中长期久坐久站,缺乏锻炼,热量消耗少导致肥胖。
4.肥胖人士相对“体积”较大,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较正常人多,但很多研究发现,在肥胖人群中普遍存在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的情况。有研究表明,低钙与肥胖有关,低钙会减少脂肪分解,使更多的脂肪储存;有大量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D可以抑制前脂肪分化过程,影响脂肪形成,可以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
(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