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性肥胖的特点是什么(向心性肥胖的特点是什么腰围是多少)
- 1、湖南省脑科医院:精准诊断,揪出罕见的“库欣综合征”
- 2、被你嫌弃的“梨型身材”,反而是科学家眼里的好身材!那些与蔬菜水果相似体形的奥秘
- 3、小心“一高”控不好,“三高”都来找!肥胖人群要注意这几点→
湖南省脑科医院:精准诊断,揪出罕见的“库欣综合征”
多学科会诊。
红网时刻12月21日讯(通讯员 张钰 石荣)日前,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联合神经外科等科室成功开展了医院首例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技术(BIPSS),帮助一名库欣综合征患者精准辨别病灶位置,赢得治疗时机。这也标志着湖南省脑科医院成为国内少数能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在库欣综合征的诊疗方面向国内领先水平迈进。
家住湖南长沙的刘女士(化名),今年60岁,因血糖升高3年,乏力、体重下降4月,加重一周,近日于湖南省脑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夏萃发现该患者面容饱满,四肢纤细,腹部肥胖明显,遂行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不仅血糖高,还出现了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如高血压、低血钾、骨质疏松、ACTH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肺部CT提示结节样病变,右肾CT提示:右肾异常强化灶不排除肿瘤样病变,垂体MRI提示垂体腺瘤可能。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夏萃考虑患者的这些症状是库欣综合征引起的,但患者体内大量的ACTH分泌的来源及病灶部位仍不能明确。
库欣综合征,在临床上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外貌,以及在查体中可以看到紫纹,向心性肥胖等临床特点。
库欣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库欣病,它是由垂体分泌过多的激素(ACTH)导致的皮质醇增多;但也有少数患者ACTH来自非垂体病变,如支气管类癌、小细胞肺癌等。故明确这位患者ACTH来源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
为明确诊断,内分泌科主任张海涛多次邀请院内神经外科一病区、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放射科、肿瘤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进行疑难病历讨论。最终,各学科专家一致认为,根据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在库欣病或异位ACTH综合征难以鉴别时,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是确诊库欣病的金标准。该患者病情符合行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指征。
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刘坤介绍:岩下窦是位于颞骨岩部锥体后面下缘的岩枕裂内的硬脑膜窦。前通海绵窦,在颈静脉孔处注入颈静脉上球或乙状窦。岩下窦内血液主要由脑垂体回流,在该处采集血样标本,可直接反映出垂体激素的输出情况,通过比较岩下窦与外周静脉血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可以为库欣综合征做出精准的病因和定位诊断。
为了做出明确的诊断,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岩下窦采血势在必行。2021年12月17日,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内分泌科、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检验科等多科室联合,成功为患者进行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及去氨加压素(DDAVP)刺激试验,严格做到左右岩下窦与外周同步采血,标本规范保存与快速送检,最终证实ACTH来源于垂体占位。
目前,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将转至神经外科进行精准的微创手术切除病灶,达到治愈目的。
张海涛表示,双侧岩下窦采血(BIPSS)是一项微创介入操作技术,创伤小,副作用少,恢复快,同时联合去氨加压素(DDAVP)刺激试验,检查结果的特异性高,敏感性高,为库欣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医学证据。但该技术较为复杂,目前国内仅少数综合医院有实力开展该项技术。此次,湖南省脑科医院内分泌科联合神经外科等科室顺利开展该技术,标志着医院继发性高血压、库欣综合征及垂体疾病的诊疗能力进一步提高,也展现了医院多学科联合提供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向精准医疗的进一步迈进。
被你嫌弃的“梨型身材”,反而是科学家眼里的好身材!那些与蔬菜水果相似体形的奥秘
身材不仅影响美观,还关乎一个人的体能、代谢、疾病几率等多种健康问题。什么样的身材才是好身材?在科学家看来,“细腰肥臀”的梨型身材,患代谢相关慢性病的风险较低,寿命更长。
四种蔬菜水果身形
01
梨形身材
梨形身材多见于女性,特点是脂肪多堆积在臀部及大腿部位,形成上小下大状。粗大腿是梨形身材的重要特征。
02
苹果形身材
苹果形身材腰腹部过胖,状似苹果,细胳膊细腿大肚子,又称腹部型肥胖、向心型肥胖、内脏型肥胖,这种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上身胖,下身瘦是苹果形身材的特点。
03
西瓜形身材
西瓜形身材可以说是“大苹果身材”,是非常严重的腹型肥胖、向心性肥胖,特点是脂肪大幅堆积在腰腹部。西瓜形身材的重要标志是腰围大于臀围。
04
冬瓜形身材
冬瓜形身材的特点是身高较矮,全身肥胖粗壮。四肢、腰腹、肩部、脖子、都有较为“壮观”。
以此三种体型,健康程度依次下降、疾病风险依次上升!
梨形身材
细腰合并粗腿的梨形身材的人群患高血压风险最低。超重和肥胖人群中,粗壮的大腿比纤纤细腿更易于血压和心血管健康。
苹果形身材
粗腰合并细腿的苹果形身材的人群患高血压风险较高。苹果形身材更应重视血压状态,并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和心血管疾病筛查。
西瓜形身材
作为苹果身材的升级版,西瓜身材的患高血压风险最高,且越胖风险越大。中心性肥胖是代谢综合症的指征之一,易导致一些系列代谢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对于30岁左右的女性而言,拥有“梨形身材”要比“大苹果身材”有望多活9.5年。
而冬瓜身材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分而言:如果是皮下脂肪多,那么还是存在健康隐患的,需要提高警惕的;而如果是肌肉多,则较为健康,那就不叫“胖”,那叫“壮”!
梨型身材是“基因彩票”
近日,“梨形身材才是基因彩票”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研究发现,大腿粗、臀部大的“梨形身材”,可能比肚子大的人长寿。
一项研究称,最健康的身材是“标准梨子”,即上半身脂肪最少,腿部脂肪最多;与之相对,最不健康的是“标准苹果”,上半身肉多得很,腿上却没多少脂肪。
研究人员发现,在体重指数(BMI)、脂肪质量指数(FMI)、腰臀比(WHR)三个肥胖评估指标中,腰臀比与全因死亡和疾病特异性死亡之间的关联最强,且不受体重指数影响。腰臀比越大的人,死亡风险越高。
腰臀比(WHR)=腰围 / 臀围
腰围指标反映的是腹部内脏脂肪组织的情况。臀围除了能测量臀部脂肪情况,还能反映出下肢肌肉质量。
腰臀比(腰围/臀围)则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心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臀比超过0.9,女性超过0.85。若腰臀比大于1,则意味着健康风险较大。
大腿粗,心脏好?
丹麦一项为期12年、涉及3000名男子的研究显示,大腿周长60厘米以上、腿部肌肉强壮者,早亡和患心脏病风险大大降低。大腿围的长度可能和心肌的重量成正比,大腿越细,心肌重量也较轻。
很多女性嫌自己的腿不够细,其实女性的脂肪大部分是储存在臀部和大腿上,腿粗一点其实是正常的。
就像上一条所说的,腰部较细、臀部和腿围较粗的“梨形身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小于大腹便便却腿细细的“将军肚”。
5个方法练出“长寿身材”
健康的身材是长寿的要素之一,任何年龄段都应该注重身材管理。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重和合理的比例,才是“好身材”。
1
给臀腿“囤”点肌肉
腿部肌群是身体最大的肌群,占全身肌群的60%。适当进行深蹲练习,不仅可以激活臀腿肌肉,增加下肢活力,还可以保护关节稳定性,增强基础代谢水平。
2
控制腰臀比
有研究表明,腰围大的正常体重者比肥胖者患心脏病的风险更大。那些体重稍微增长几斤,肚子就明显发胖的人,一定要保持警觉。
另外,一些久坐者臀部很胖,这是因为长期不活动导致的脂肪堆积,并不是下肢肌肉增加。这种情况看似腰臀比合理,却依然存在皮下脂肪过多、发病率升高的风险。
3
30岁后管好腰围
随着年龄增加,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脂肪堆积慢慢显现,因此30岁后要严格管理腰围。
可以多做有氧运动,有助提升代谢、全身减脂,让各项身体指标达到健康标准。
4
老人、孩子体重要求不同
研究发现,青少年时肥胖会明显增加全因死亡风险。防止肥胖要从小做起,不能因为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就放松体重管理。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不用特别苛求体重“达标”,尤其是年纪偏大的老人,如果只是轻度肥胖,且没有明显心血管疾病,不一定要减肥,微胖的老人遭遇疾病或意外时机体抗打击能力更强。
5
吃和动都要“适可而止”
长寿身材是良好生活习惯的积累,坚持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很重要。
要把“适可而止”当成生活的一项准则:吃饭的量和速度要适可而止,七分饱即可,细嚼慢咽控制食量;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要适可而止;剧烈运动要适可而止,适量运动才有利身心健康。(约见名医)
小心“一高”控不好,“三高”都来找!肥胖人群要注意这几点→
初秋时节,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三高”患者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和血脂升高的情况。另外,天气转凉后,人们胃口变好,进食较多肥甘厚味,也会加剧血压、血糖、血脂异常。
“三高”的危害不能忽视
在我国,“三高”有高患病率、高危险性的特点,许多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所以放任不管,其实没有症状不代表对身体没有危害,长期“三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长期高血压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脑、肾三大器官和全身血管,导致动脉硬化,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可能引发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长期高血糖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长期血糖过高,会使得全身血管发生病变,可能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异常,引发肾功能不全、失明、糖尿病足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长期高血脂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血液里的类脂质物质增加,堆积在血管内壁,久而久之会形成血管斑块,引起血管狭窄,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后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长期高血脂可能导致缺血性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肾动脉狭窄、脂肪肝、脉管炎等并发症。
“三高”互相影响,害处叠加
“三高”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比如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可能同时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三高”之间还可能互相加重。比如糖尿病如果影响到肾脏,可能加重高血压。如果血脂增高,可能加重高血糖的病情。因此,发现患有“三高”,要针对病因进行及时控制。
减肥能逆转“三高”吗?
不一定。对于因肥胖问题引起的“三高”,可以用减肥的方法,并且减重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可能逆转“三高”。
- 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的“三高”人群,减重10%~15%可以明显降低甚至逆转“三高”。
- 超重和肥胖的“三高”人群,即便是少量减重,也会对缓解“三高”有积极作用。
- 减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坚持,结合合理的饮食和体育锻炼。
- 如果在减肥之后体重反弹,“三高”也往往会随之反弹。减肥后要注意体重的维持,避免反弹。
由于其他原因,比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三高”,减肥没有明显效果,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空腹运动,真的比饭后运动更燃脂吗?
一些研究发现,与进食后相比,空腹运动燃烧掉的脂肪更多一些,但这种方法不是人人都适合。比如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运动,糖尿病患者空腹运动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
对于“三高”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重运动的安全性,选择适合的项目和强度。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 体重指数(BMI)是常用的判断肥胖的方法。我国健康成年人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为18.5~23.9kg/m²。体重指数在24~27.9kg/m²区间为超重,体重指数≥28kg/m²为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 测腰围:腰围是衡量腹部脂肪蓄积程度(即向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一般来说按照亚洲人的标准,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为肥胖。
责任编辑:艾玖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