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治好吗)
肥胖多毛不孕 当心多囊卵巢综合征
本报讯 (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锋)小玲(化名)体形偏胖,平时月经不准,婚后3年没有怀孕,到医院一查,医生说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过治疗,最近她终于如愿怀上了宝宝。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专家提醒,如果女性月经不规律、体毛多、容易长痘,要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生育,还与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关系密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里缺乏长大成熟的卵泡,没有正常排卵,影响女性激素分泌,从而出现内分泌失调,常见的症状主要有:月经异常、长痘、肥胖、体毛增加、皮肤黝黑粗糙以及因不排卵造成的怀孕困难。
需注意的是,月经异常往往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不一定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已经来过月经的女性,出现月经延迟或不规律出血,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性才比较大。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首先要存在月经异常,再考虑是否有面部痤疮、多毛、脱发等表现,另外还需检查激素六项、彩超等,才能综合诊断确定。
肥胖的女性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几率增大,容易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卵泡发育障碍,出现月经异常、高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肥胖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决定性因素,不过,临床研究发现,减脂对于女性恢复规律月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引起月经紊乱、不孕,还会带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激素治疗。对于非生育要求的患者,推荐短效避孕药,这是高雄激素和不规律月经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还需针对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血压偏高等情况,相应地采取降脂、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可以通过前期的激素调整后,配合促排卵药物,达到排卵和生育的目的。
医生提醒,药物治疗只是第一步,患者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科学运动、按时作息等,才能更好地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源: 厦门日报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揭秘肥胖者、糖尿病患者为何多发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新网上海1月5日电 (记者 陈静)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不孕的最大原因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多发PCOS,这意味着PCOS与代谢失调密切相关。那么其中具体关系是什么?
记者5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揭秘了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物失调病因。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赵世民教授、袁易远副研究员、徐丛剑教授合作研究的结果,卵泡液中谷氨酰胺水平失调导致卵泡破裂障碍,进而导致PCOS。氨酰胺参与卵泡发育与破裂调控。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期刊Protein&Cell杂志上。
据介绍,研究人员发现,PCOS病人卵泡液中谷氨酰胺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如果卵泡液的谷氨酰胺浓度过高,卵泡膜无法破裂,造成PCOS和排卵障碍。上海专家的这项研究揭示了谷氨酰胺在卵泡液中具有双重功能的精妙机制,这一发现为PCOS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策略。
据了解,该研究探明了PCOS的代谢失调病因:在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中,糖和脂肪的相关作用会导致高谷氨酰胺,因此,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PCOS高发。(完)
月经紊乱、肥胖、面部痤疮?警惕患多囊卵巢综合征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 (方正)地球有春夏秋冬的自然循环,人体也有周期循环,一旦循环被打破,可能是人体健康出现了问题。以女性的月经为例,一旦月经周期紊乱或闭经,则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预兆。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其是否有其他临床表现?人民网科普中国就此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首席科普传播专家王智彪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邹敏。
据邹敏介绍,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因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除月经周期紊乱、月经稀发和闭经外,其临床表现还包括睾酮增加、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怀孕困难、脸上有痤疮、肥胖等。“根据目前门诊的情况来看,学习、工作压力较大,自身生活方式不健康,及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邹敏说。
目前,临床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采用的是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就具体治疗手段而言,邹敏表示,通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都较为肥胖,因此在治疗时,医生首先会要求患者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患者把体重控制到正常的范围,对于一些具备轻度症状的患者,通过减肥可能就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减肥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医生会对患者用激素类药物,名为达英35,为短效避孕药,这类药物对面部痤疮的疗效佳,安全性高;如果个别患者对药物不敏感,疗效不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有受孕需求的患者,邹敏建议,可先控制症状,把睾酮等激素水平降到正常后,部分患者可正常排卵;如果依然不能正常排卵,可以用促排卵的药物帮助患者达到怀孕目的。
孕妇在练习空中瑜伽。(杨东/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周期较长,且多数患者受孕需求较为迫切,因此治疗时心理压力较大。对于这类现象,王智彪表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真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肯定与女性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压力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此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警惕这些诱因是否持续存在。“如果我们在用药时能进行自我排压,使心身状态保持在较佳的状态,药物的效果可能会增强,反之药物的效果也许会被抵消。建议患者不要光靠吃药,行动起来,加强锻炼,调整心态。”
受访专家: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首席科普传播专家王智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