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 肥胖(生酮就会瘦吗)
人为什么会发胖?生酮饮食为何能减肥?新研究颠覆传统观点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赵竹青)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讲席教授约翰·斯彼克曼(John Speakman)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凯文·霍尔(Kevin Hall)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观点文章,提出一种解释生酮饮食机制的新观点。
生酮饮食是指高脂肪高蛋白,但极低碳水化合物水平的膳食模式,其脂肪含量很高,但减重效果十分惊人。尽管低碳饮食整体上效果良好,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模型称为“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简称CIM模型)。该模型认为,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引起餐后胰岛素水平激增,而胰岛素促进机体摄入的能量储存到脂肪组织中,产生饥饿信号,而该信号会抑制代谢率并进一步刺激进食。但低碳水的生酮饮食则会打破这一循环,降低机体对食物的渴望并提高代谢率,因此减肥效果显著。但该理论模型是否正确尚未被证实。
围绕这一问题,约翰·斯彼克曼与凯文·霍尔分别在实验动物和人类模型的能量平衡和摄食调控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在总结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后,他们发现,大多数CIM模型的预测结果被推翻,证明该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生酮饮食的作用。根据CIM模型预测,摄入高碳水饮食后引起的餐后血糖水平,较低碳水饮食更高,因此会导致较高的体重和体脂水平,但是长期动物实验和短期人类实验均显示了相反的结果;反之,根据CIM模型预测,低碳水饮食会导致食欲降低和体重降低,但目前对肥胖和超重患者采用低碳水饮食的研究结果各异。
科研人员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替代模型,即能量平衡模型,保留了CIM模型中的一些方面,例如胰岛素在脂肪沉积中的作用。该模型认为,肥胖的发生是胰岛素和其他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CIM模型认为的简单的碳水化合物-餐后胰岛素水平调控通路。此外,相较于摄入碳水化合物导致升高的餐后胰岛素水平,科研人员倾向于认为基础胰岛素水平更重要。约翰·斯彼克曼表示,对于理解人类为什么会发胖以及为什么生酮饮食有助于减肥,CIM模型只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但是动物和人类研究的结果都证明该模型是错误的。
作者:赵竹青
来源: 人民网
“生酮饮食法”会导致中毒?这些人千万别这样减肥
“生酮饮食法”颇受减肥人士的欢迎,不少人声称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网上有传言称,某小伙在使用这种减肥方法的时候,出现了 头晕、恶心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自己中毒了。那么,生酮饮食法到底是什么?这种方法 真的有利于减肥吗?它又为什么会导致中毒呢?
2017年7月12日,在河南省体育中心,一个“小胖墩”在进行训练。(张涛/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生酮饮食法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低碳水饮食,即摄入很少的碳水化合物、大量脂肪和适量蛋白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师李颖颖介绍,“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迫使人体由一台以碳水化合物为燃料的机器转变为以脂肪为燃料的机器。由于脂肪在人体内经肝脏代谢后会产生酮体,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生酮饮食法。”
这种方法真的能够帮助减肥吗?成都军区总医院营养科医生林宁指出,极端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逐渐消除机体的糖原储存,造成结合水的排泄; 高脂肪摄入和适量蛋白质摄入会引起很强的饱腹感,从而抑制食欲。同时,当少吃或不吃淀粉类食物时,大脑会因为缺乏葡萄糖来源而发出“指令”,分解体内的脂肪生成酮体,以满足人体所需。 因此,这种方法在短期内的确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不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蔡红琳表示,长期保持生酮饮食,可能会出现钠、钾、镁、钙、维生素和纤维摄入不足,引发骨科病、心血管病和肾脏疾病。同时,大脑会因为缺乏葡萄糖来源而出现不可逆的伤害,比如记忆力下降等。 此外, 长期的高脂饮食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分解代谢不完全,使大量酮体类物质蓄积在体内无法被利用,因为酮体为酸性物质,所以体内酮体长期过多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林宁提醒,并不是每一位需要减重的人都适合使用生酮饮食法,严重肝脏疾病、脂肪代谢障碍、胆囊疾病、胰腺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期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都不适宜接受这种方法。一般来说,生酮饮食法适合单纯性肥胖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高、目前体重、理想体重等为患者量身定制一个循序渐进的减重方案,而患者应在相关医生的监测、照料下使用这种方法。(齐春香)
本文由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沈迎建进行科学性把关。
生酮饮食,天生是为了“治病”而来!普通人不敢轻易尝试
宋先生今年45岁,查出前列腺癌一年多了,虽然做了手术,但是恢复得并不算特别好,病症偶有发作,让宋先生苦不堪言。前段时间,宋先生从朋友那儿听说了一种生酮饮食法,说是可以有效抗肿瘤,但是看试过的病人反馈,有说好也有说不好的,实在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宋医生很迷茫,目前没有更好的治疗方式,自己应不应该尝试下这种“生酮饮食法”呢?
“生酮饮食法”是什么?
所谓的生酮饮食疗法,是一种脂肪含量较高,但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含量较少,且富含机体必须营养元素的饮食方案。近年来,在许多博主的推荐下,迅速受到大众的关注,生酮饮食也成了一种兴起的减肥方式,但其实,生酮饮食一开始并不是用来减肥的。
生酮饮食起初用于癫痫治疗
生酮饮食本不是用来减肥的,在1921年,生酮饮食首次被用于治疗癫痫。这种特殊饮食,目的在于促使机体将脂肪作为基础能量来源,将脂肪转化为酮体而被大脑利用,减少机体对糖、蛋白质的利用。
首次使用这个方法的医生是来自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Russel Wilder,他在发表的论文中提出:采用生酮饮食可以模仿饥饿时的代谢效果,从而达到抑制癫痫的发生。因为饮食结构的彻底改变,导致脑部供能系统发生变化,刺激到神经系统,使得癫痫发作减少。
生酮饮食在临床上,有较为广泛的尝试跟应用,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六大洲均有国家(地区)开展,累计超过40多个国家(地区)。
除了应用于癫痫病外,生酮饮食疗法在恶性肿瘤、孤独症、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领域都有相关的研究报道,而且大部分都显示出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只不过临床上应用生酮饮食有严格的限制,需要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生酮饮食能抗癌吗?
在研究中,生酮饮食之所以具有抗癌的作用,是因为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仍然是以糖酵解作为主要的代谢方式,由于肿瘤细胞线粒体的缺陷,导致其不能利用酮体供能,这就使得肿瘤细胞更加依赖葡萄糖供能。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给予肿瘤患者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蛋白质的饮食的确可以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这种饮食也就是生酮饮食。
它的理论依据是:癌细胞的代谢特点是靠葡萄糖滋养生长,而葡萄糖需要碳水化合物来转化,只要少吃碳水化合物,那么转化的葡萄糖也就少。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酮体供能,但是癌细胞无法利用酮体功能,正常细胞就可以,这样就可以达到癌细胞“饿死”,正常细胞存活的目的。
只不过理论依据与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生酮疗法目前多集中在动物实验中跟极端个案,而动物实验的成功,大概率是无法套用在人体上的。
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仍需要进行放化疗。在已完成的临床试验表明,限制热量的生酮饮食可能是一个有潜力的抗癌方法,且可以与目前的放化疗有协同作用,可能成为癌症患者标准治疗的辅助手段,但是具体实施方法还需专业医师和营养师进行规范。
需要明确表示的是,癌症患者不要私自使用或篡改自己的治疗方案。
如果盲目尝试生酮饮食,仅仅在日常中减少主食的摄入,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不足往往导致营养素严重不达标,甚至导致体重持续降低、抵抗力下降、生活质量差、不能耐受抗肿瘤治疗等风险增加。对于初衷想要饿死肿瘤细胞的患者,可能会先饿死患者本人。有数据显示,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20%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
癌症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吃?
1、保证充足饮食和营养吸收:有些患者本身体质较弱,在术后身体机能较差,无法正常地吸收普通食物营养,可以询问医生进行营养素的补充。
2、多样性、合理的搭配食材:每天最好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其中三分之二为植物性食物,三分之一为动物性食物。这样更有利于患者机体组织重建,不过饮食量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增减。
3、合理忌口:像很多人传的癌症患者不能食用“发物会导致癌细胞复发”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患者忌口应该科学合理,根据季节、地域、体质而异。像夏季不要吃太多温燥的食物,冬季不吃冷食,肺癌患者不宜吃燥热伤阴之品等。
有研究发现,50%的癌症患者,在确诊患癌时都已经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在治疗时给予适当饮食搭配及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而采取某些疗法的变动时,则需要经过专业医师或营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根据建议再做选择。#清风计划##中秋话团圆##真相来了#
参考资料:
[1]患肿瘤定期复查很重要.健康时报.2018.6.30.
[2]刘月梅.李敏.李晓辉.梅道启.多原发癌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0(3):282-286.
[3]张凡.高淑清.生酮饮食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C].中国营养学会会议论文集.
[4]方科伟.廖建湘.生酮饮食疗法在世界各地的开展情况[C].中国营养学会会议论文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