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人怎么跑步(胖的人怎样跑得快)

赖国彬家庭医生 0
文章目录:

超重肥胖不用愁,科学运动来帮手!

家庭医生告诉你:每周动一动,健康大不同!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美观,更与一系列慢性疾病如影随形。但别担心,近期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超重或肥胖的成人,只要每周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能看到体重、腰围及体脂等各项指标的积极变化!不过,要想达到临床显著意义的减重效果,还需要加大运动量哦。那么,作为家庭医生的签约居民,你该如何科学运动,让健康更上一层楼呢?快来听听家庭医生的专业建议吧!

一、科学运动,健康减重新发现

近期,JAMA Network Open的这项荟萃分析,汇聚了全球多项权威研究,为超重和肥胖人群带来了福音。研究指出,每周仅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能让身体各项指标有所改善。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但别急,更精彩的在后面!

要实现真正具有临床显著意义的减重效果,比如体重减轻4.5公斤、腰围缩小2厘米、体脂率降低2%等,每周的有氧运动时间需要超过150分钟,且强度要达到中等或高强度。这下,你是不是对“动起来”有了更具体的目标呢?

二、家庭医生:个性化管理,健康守护者

作为家庭医生的签约居民,你拥有了一位贴心的健康守护者。家庭医生不仅关注你的疾病治疗,更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识别。针对超重和肥胖问题,家庭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管理方案。

1. 早期识别,预防优先

家庭医生会定期为你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重、腰围、体脂率等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现超重或肥胖的迹象,就会立即采取行动,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量等方式进行干预。这种“预防优先”的理念,旨在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急危重症的发生。

2. 个性化管理,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家庭医生会根据你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个人喜好等因素,为你量身定制运动计划。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能更适合;而对于老年人或身体条件较差的人来说,则可以选择低强度、易坚持的运动方式。

3. 识别转诊时机,及时就诊

虽然运动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但并非所有情况都能通过运动来解决。当家庭医生发现你的身体状况需要更专业的治疗时,会及时为你转诊至上级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比如,如果你的体重已经严重超标,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时,就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三、科学运动,这些细节你不能不知

既然科学运动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改善有着如此显著的效果,那么作为家庭医生的签约居民,你该如何正确进行运动呢?以下这些细节你可不能不知!

1. 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减重的好帮手。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记住,最重要的是坚持下来,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为了达到临床显著意义的减重效果,每周的有氧运动时间需要超过150分钟,且强度要达到中等或高强度。但请注意,不要一开始就盲目追求高强度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你可以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结合饮食调整,效果更佳

运动虽好,但也不能忽视饮食的重要性。家庭医生会为你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帮助你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通过饮食和运动的双重努力,让你的减重之路更加顺畅。

4. 关注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计划

在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家庭医生的帮助。同时,也要根据身体的适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计划,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语:动起来,让生活更美好!

超重和肥胖不再是难以攻克的难题!只要跟着家庭医生的步伐,科学运动、合理饮食、关注身体反应并及时调整计划,你就能看到身体各项指标的积极变化!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让生活因为运动而变得更加美好!

作为家庭医生的签约居民,你拥有了一位贴心的健康守护者。在家庭医生的陪伴下,你将更加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让超重和肥胖等健康问题远离你的生活!同时,也要记得将这份健康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科学运动的行列中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我的宝藏兴趣##高速免费最后1分钟 司机狂按喇叭#

划重点 儿童肥胖这样运动

孩子体重超标参与体育锻炼时,一定要掌握“度”,赶快收下这份健康指南。

来源: 中国体育报

重度肥胖者如何安全减肥

体重312斤的网络博主“翠花要逆袭”去世的消息引发关注,她去世前一直在进行减肥训练。大体重人群如何安全减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蔡晶晶,她表示,大体重的人减肥要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其次才考虑有效性,他们减肥时应先进行体检,根据身体的健康状况制定减肥方案,不可盲目采取“运动 节食”的方式。

重度肥胖者需先到医院进行评估

体重312斤,如果按身高1.65米算的话,“翠花”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达57.3kg/m2。正常体重人群的BMI在18.5-23.9kg/m2之间,BMI24-27.9kg/m2之间属于超重,27.9-35kg/m2属于肥胖,超过35kg/m2属于重度肥胖。

蔡晶晶介绍,重度肥胖人群如果到医院减肥的话,医院会先对患者进行全方位体检。因为重度肥胖人群大概率会有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心脏病、关节损伤、月经不调等问题。所以,体检之后,常常会进行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个安全的减肥方案。

蔡晶晶在门诊中遇到的患者体重一般在90公斤-130公斤,对于这类患者,蔡晶晶不推荐激烈的运动项目。如果患者不愿意接受药物、手术等方式的治疗,也没有比较严重的代谢基础病,蔡晶晶会推荐患者做舒缓的运动,原则是在日常活动量基础上适当增加运动量。

遛弯就属于舒缓的运动,蔡晶晶举例说:“有的大体重患者一天连1000步都走不了,他们可以先从每天走两三千步开始,这对他们来说其实已经很多了。”此外,定制完运动方案后,通常医生还会要求患者每周或每两周复查,以确认运动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对于过胖者,蔡晶晶表示,临床中还可以采用手术、药物等方式,搭配饮食管理来减重,并不是只有“运动 节食”这一种方法。

减肥时如何判断运动是否过量

“初始体重312斤,目标减重200斤。”这是“翠花”视频号上的个人资料介绍。蔡晶晶表示,要减掉这么多体重,最起码需要1年以上,如果体重减得太快,身体的代谢压力会比较大。

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注意到,当下,确实有很多年轻人都在靠运动减肥,那如何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蔡晶晶表示,以下信号可以做参考:一、运动过程中可以勉强说话;二、如果心慌、心率很高,运动停止10秒后心率能适当地下降,大约半分钟后心慌等不适症状可以降到耐受的范围;三、运动过程中没有产生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蔡晶晶表示,重度肥胖者不适合跑步、跳绳等运动,容易损伤关节。他们更适合游泳、垫上运动、自重训练等。此外,蔡晶晶强调,大体重人群可能心脏本身就有问题,所以运动时需要特别注意监测心率。重度肥胖者需要先到医院检查,排除心脏问题后再开始运动。

大部分肥胖患者是“吃出来”的

蔡晶晶在临床中遇到的肥胖患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吃出来”的,这类肥胖患者占比较多。他们中有些人有情绪问题,会通过进食来缓解压力。蔡晶晶解释说,吃东西确实可以使人产生幸福感,特别是吃甜食,更容易刺激多巴胺、5-羟色胺等兴奋性物质的释放。因为吃的甜食多了,慢慢变胖。变胖之后,这些人会发现一些社会活动受到限制,包括遇到歧视等,他们又会通过吃东西缓解情绪,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吃出来”的肥胖患者中还有一部分从小就是“大胃王”。他们小时候就被喂养得很好,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胖是好事。孩子的胃被越撑越大,饭量也越变越大。变胖后,身体的内分泌功能会发生变化。蔡晶晶举例说,比如一个馒头,正常体重的人吃进去后,会变成葡萄糖,然后被代谢出去;肥胖人群因为有胰岛素问题,馒头吃进去后,可能就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了身体里。

另一类肥胖患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导致的,比如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正服用抗抑郁药物等。

想真正瘦下去最终还需要管住嘴

既然肥胖是一种病,那有药可治吗?蔡晶晶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国批准了脂肪酶抑制剂等几款减肥药,但是这些减肥药需谨慎使用,如果因为肥胖而出现了血糖问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减肥。如果是单纯地肥胖,身体没有其他问题,不建议使用这些减肥药。

如果是因为吃得多而胖起来的话,只靠药物是达不到减肥效果的。蔡晶晶进一步解释了其中的原理:在服药过程中,人体会产生适应性变化。刚开始服药时,人体可能“没反应过来”,于是大量消耗脂肪。但如果服药时间长达数月,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会慢慢降低代谢水平,“因为只有减少消耗,我才能活着。”特别是对于小体重还减肥的那些女性来说,人体还会关闭一些内分泌功能,她们的身体进而会出现更严重的代谢问题。

减肥药是一种外源性干预,要想真正瘦下去,还是得“主动出击”。蔡晶晶表示,对于因为吃得多而胖起来的人来说,要想瘦下去,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管住嘴来实现。她还强调,医学角度的健康不一定是大家所追求的瘦,大家所追求的瘦,也不一定是健康的。(记者刘昶荣)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