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胆囊息肉 肥胖(胆囊息肉 肥胖怎么减肥)

肿瘤科王芳医生 0
文章目录:

胆囊长了息肉?这6大原因导致出现,有些可以避免发生

我们知道胆囊作为人体中重要的免疫和消化器官,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主要的作用就是收缩和储存胆汁,它不仅能调节肝内外胆管的压力,还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但是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胆囊的作用,因此时常忽略了它的存在,不少人体检时才发现自己长了胆囊息肉,又因此提心吊胆。

导致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胆囊息肉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生存环境或者遗传疾病缺陷息息相关,同时随着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养成,人体中的胆囊本身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当胆囊中的胆汁酸浓度出现不良变化时,也会导致胆囊受到伤害,进而诱发胆囊息肉。比如,女性在妊娠期时雌激素会大量减少,会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舒张排空不完全,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增加,就会诱发息肉和结石出现。

另外,肥胖也会导致胆囊息肉,这是因为肥胖的人群一般很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从而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

除此之外,如果有高脂血症、糖尿病或者胃切除手术也会诱发胆囊息肉。

正常情况下,胆囊息肉通过B超检查或者影像学检查查看胆囊是否有了息肉,而分辨胆囊息肉是否发生了癌变,就需要通过腹腔镜技术了。通过运用腹腔镜技术可以更加直接地、完整地取出息肉组织,同时可以通过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来明确息肉的性质。如果发生了癌变,利用腹腔镜就可以切除。

为了胆囊健康着想,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热量、油腻、生冷的食物,也不要摄入太多胆固醇,以免给胆囊造成太多压力,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胆囊息肉有什么危险?这样饮食或可缩小胆囊息肉消除胆囊息肉

很多人就是常规查体的时候,发现了胆囊息肉,于是很是担心,不知如何是好?

整天嘀咕,是因为吃的太油腻导致的?以后还能不能吃肉?用不用手术治疗?会不会癌变?等等问题会困扰着自己。

其实大部分胆囊息肉并没有任何不舒服,就是体检发现而已,是不是需要进一步治疗,因人而已。

一、胆囊息肉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胆囊息肉是起始于胆囊壁后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因为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是没有症状,只是通过B超发现的,很难初步定性其恶性或良性,只要B超发现就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大概有0.3-10%的人有胆囊息肉,男性对于女性,在胆囊息肉中约有5%可能癌变。

至于什么原因导致了胆囊息肉,目前并不是很明确,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尤其是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也就是高脂血症,胆固醇代谢异常是胆囊息肉形成的一个因素。

二、饮食与胆囊息肉

既然高血脂或者高胆固醇是胆囊息肉的的一个原因,而血脂代谢和饮食相对来说关系密切,所以会导致血脂升高的饮食就会增加胆囊息肉风险,降低胆固醇的饮食就可能会缩小胆囊息肉。

1、会升高血脂的食物:

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动物食物,比如肥肉、动物油、奶油糕点、棕榈油等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脑子及内脏、鱼子、鱿鱼、蟹黄等;

反式脂肪酸,油炸过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常见的食物还包括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西式糕点、薯片、炸薯条、珍珠奶茶等。配料表中有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的食品不宜过多食用。都含有过多的反式脂肪酸。

2、利于控制血脂,利于血脂代谢,控制胆固醇的食物

膳食纤维、植物固醇、不饱和脂肪酸等等这些食物利于血脂代谢,不会导致血脂升高,甚至利于血脂控制。

最常见的就是粗粮杂粮,如各种豆类、燕麦、玉米,甚至土豆、红薯、山药、芋头也可以当成主食,这些杂粮吃多一点,把精细粮减量。

油类以植物油为主,橄榄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等等都是相对健康的油。

肉类,鱼肉为主,尤其深海鱼对于血脂代谢有一定帮助,所以才有深海鱼油降血脂一说。鱼油利于血脂控制,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新鲜蔬菜水果,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蔬菜,品种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

适当的坚果,比如核桃、杏仁、开心果、花生等等,但也不宜过量,每天20g左右;适当的奶制品或酸奶。

这样胆固醇就能得到一定的控制,部分人通过这样的饮食加之配合运动锻炼,对于小的胆囊息肉可能会缩小。

但是胆固醇只是胆囊息肉的一个因素,如果是慢性炎症引起,要靠饮食减轻炎症实属不易。必要时除了正规治疗,饮食上不能吃过饱、不能吃刺激性食物、不能吃油腻食物、不喝酒等,让胆囊得到休息和恢复。

三、胆囊息肉的表现?

大部分胆囊息肉没有表现,只是体检发现,但是胆囊息肉容易合并胆囊相关疾病,就会有表现:

胆绞痛: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疼痛,或向右肩、以及背部放散疼痛,进食油腻食物有加重;

慢性胆囊炎: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

急性胆囊炎:发热、乏力、全身皮肤黄疸、尿黄、恶心、呕吐、厌油腻、右上腹疼痛、或向右肩、以及背部放散疼痛。

四、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如果出现并发症,比如各种炎症,那就需要按照别的疾病来治疗。

对于单纯的胆囊息肉,并没有出现合并症,一般需要根据息肉大小决定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控制饮食,也就是少吃油腻,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监测血脂,如果血脂异常不能通过健康生活控制,需要降脂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以下6种情况建议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

息肉直径>1cm;

息肉基底宽广;

单发息肉;

>50岁患者;

息肉合并结石;

患者担心癌变,强烈要求。

一般来说,多发息肉,年龄<30岁,直径<5mm,恶性概率<5%;

但如果基底宽广、单发、合并结石、年龄>50岁,恶性概率>15%。

<7mm,单发或多发;建议:3-6个月复查B超,如果没有进展,继续健康生活观察;

如果突然增大,或合并相关性腹痛;建议手术;

怀疑恶性或直径>1cm;建议微创先做病理,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怀疑恶性,即使<1cm;建议手术。

一般手术后,息肉切除后,胆囊息肉可以治愈;切除后病理后如果是恶性,需要按照癌症继续正规治疗。

总之,饮食和高血脂及胆固醇升高有密切关系,而高血脂又是胆囊息肉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对于胆囊息肉患者需要从健康饮做起,坚持运动,并且需要B超监测胆囊息肉的变化。

50年中医揭秘:胆囊息肉患者必知的两大饮食禁忌!

最近,很多患者在体检时查出了胆囊息肉,有的才3-4mm,有的已经接近1cm,担心会不会越长越大,甚至恶变?
我想告诉大家,饮食在胆囊息肉的变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患者吃错了东西,不知不觉中让息肉增长。今天,我就来讲讲两种最容易让胆囊息肉变大的食物,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尽量少吃!

这2种食物,会让胆囊息肉“越吃越大”!

❌ 1. 高胆固醇食物(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
中医讲“脾主运化,湿热生痰”,胆囊息肉多与痰湿、湿热内生有关。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食物会导致胆汁分泌异常,胆固醇在胆汁中沉积,进而加速息肉的生长,甚至诱发胆结石。

哪些食物胆固醇高?

· 动物内脏(如猪肝、鸡肝、猪脑等)

· 肥肉、五花肉

· 蛋黄(一天最多一个,尤其是有胆囊息肉的朋友更要克制)

· 海鲜类(蟹黄、鱼子、鱿鱼等)

✅ 替代选择:
可选择富含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肉、豆制品、坚果,但也要适量,不宜过量摄入油脂。

❌ 2. 刺激性食物(辛辣、油炸、酒精等)
很多人喜欢吃辣,但过度刺激容易损伤肝胆功能,导致胆汁分泌异常,胆汁黏稠,进一步促进息肉增大。此外,酒精会加重肝胆负担,影响脂肪代谢,长期饮酒的人胆囊息肉增大或胆结石的概率更高。

容易刺激胆囊的食物包括:

· 火锅、烧烤、炸鸡等油炸食物(油脂含量高,易生湿生热)

· 辣椒、花椒、生姜、蒜头等刺激性食物

· 酒精(尤其是白酒、烈酒)

✅ 替代选择:
可以适量选择温和清淡的食物,比如蒸煮的蔬菜、瘦肉、鱼类,尽量避免过油、过辣、过咸。

胆囊息肉患者,日常还需注意这3点!

1. 控制体重,避免脂肪肝
胆囊息肉和脂肪肝有很大关系,肥胖者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淤积,容易加速息肉生长。建议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

2.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经常熬夜、情绪焦虑,会影响肝胆代谢功能,导致胆汁分泌异常,促进息肉生长。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保持规律作息,调整情绪,这对控制息肉很重要!

3. 适量吃一些“护胆”食物
日常可以适量吃一些有助于胆汁排泄、减少胆固醇沉积的食物,比如:

· 山楂、决明子、蒲公英茶(帮助清理胆道,减少胆固醇堆积)

· 玉米、燕麦、红薯(富含膳食纤维,促进胆汁代谢)

· 新鲜蔬果,如苹果、胡萝卜、菠菜(富含抗氧化物,减少胆囊炎症)

胆囊息肉并不可怕,关键是控制饮食 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让息肉不断变大,降低胆囊疾病的发生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
如果胆囊息肉小于1cm,可以通过饮食调理 定期复查;但如果息肉大于1cm,或短时间内快速增大,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