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儿矫治措施(肥胖儿的治疗与管理措施)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四部门发布最新政策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孙竞) 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从公共卫生维度出发,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则》指出,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落实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是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导则》构建了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一级预防干预技术即在超重肥胖发生前,通过超重肥胖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和营造支持环境等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二级预防干预技术即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通过筛查建档、评估预警和个体干预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预防相关疾病;三级预防干预技术即对严重肥胖及肥胖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防止肥胖及相关疾病发展,保障学生健康。

记者注意到,《导则》中提到,引导家庭和学校提供种类多样、搭配合理的食物,烹饪逐步做到少盐、少油、少添加糖。学生要坚持身体活动,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引导学校科学管理自动售卖机、小卖部,避免提供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导则》强调,专业机构、家庭、学校、社区应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同时,提升防控技术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预警和干预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导则》还附带《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帮助家长和学生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超重肥胖风险,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来源: 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 怎么防怎么控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如何科学、系统采取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在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近日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中,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强调技术支撑提出三级预防

提及此次印发的《技术导则》的特点,参与起草的专家之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张倩表示,一是强调技术支撑,提出三级预防策略;二是提出了更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措施。

《技术导则》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专家介绍,肥胖的发生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共同影响,不同成长阶段、不同情况的中小学生防控重点各有不同。

“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张倩表示,《技术导则》从评估筛查、生活干预和控制、及时诊断治疗等方面入手,强调分级实施预防策略,构建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其中,一级预防干预技术强调在超重肥胖发生前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其中包括进行超重肥胖风险评估,鼓励学校和家长运用和《技术导则》同时印发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评估个体和群体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通过早期识别超重肥胖高危个体,为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身体活动干预提供依据。一级预防干预技术中包括的生活方式管理、营造支持环境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级预防干预技术侧重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包括进行筛查建档、评估预警、个体干预。“专业机构指导学校结合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等工作,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监测。同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指导家长关注并定期监测学生体重变化。”张倩介绍,对已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学生,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予以预警,并及时告知学校和家长。

此外,二级预防干预技术还包括个体化干预,即专业机构要指导学校、家庭和超重肥胖学生,通过优化饮食结构、加强身体活动、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等措施,实施个体化干预,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程度。

三级预防干预技术则侧重对严重肥胖及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根据相关指南规范,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和干预,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及时控制肥胖及相关疾病,必要时采取临床治疗。”张倩解释,三级预防策略为构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搭建了框架,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具体实施措施也在《技术导则》中进一步细化。

实现多病共防凝聚社会合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张倩强调,诸多现状急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一系列保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一些政策文件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提出了更多综合干预的技术和措施。比如,国家疾控局2023年8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从公共卫生维度科学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和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水平。今年4月,国家疾控局印发的《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指出,学生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普遍的公共卫生影响因素,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可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

“多病的病因相同或具有共同的风险因素时,可采取多病共防策略。”张倩介绍,此次印发的《技术导则》也提出了控制危险因素、实现多病共防的具体实施措施。

据介绍,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缺乏、睡眠不规律、营养失衡等因素往往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因。《技术导则》指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存在共同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如膳食结构不合理、户外活动不足、健康素养不高等。

“为此,可通过促进合理膳食、促进身体活动、提高防控知识知晓度、保持充足睡眠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亲子交流等综合手段,同时预防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张倩说。

此外,《技术导则》还提出加强监测干预、推动关口前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支持环境等具体实施措施。

“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需要将防控技术落到实处,构建立体防护网络。”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刘爱东说。

专家表示,推动《技术导则》进一步落地落实,一是要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和各专业机构用好《技术导则》,加强监测干预,纵向发挥实效;二是要发挥横向联动作用,卫生健康与教育、体育等多部门共同推动政策落地,营造支持环境。

依据三级预防策略的思路,目前已有一些试点工作正在开展。“中小学生肥胖防控行动试点工作覆盖北京市房山区及顺义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山东省青岛市、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地的部分中小学校。试点通过开展创建健康环境、提升学校供餐质量、促进学生身体活动、加强营养监测、普及营养健康知识等工作,预防与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张倩表示,希望能通过试点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模板,进一步建立多部门合作的预防控制机制。

专家介绍,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围绕三级预防策略,持续探索更多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有益经验和有效路径。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1R0IU7J】获取授权

儿科医生:孩子患有肥胖症怎么办?正确的减肥方法有这些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肥胖也是一种病——肥胖症,这一错误观念会直接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任由其发展,从而加重病症或引起并发症;二是不用医学方法解决,因而耽误治疗,甚至损害健康。

正确的减肥方法能哪些?

如果孩子患有肥胖症,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矫正其贪吃、爱吃零食的习惯,并适当地让孩子多做一些运动,以此来消耗能量、实现减肥。

1、合理饮食和运动相结合:运动是增加消耗、防止热量在体内积累的有效途径。盲目地控制饮食和过量体育运动,不但达不到预防肥胖的目的,反而会对生长发育造成损害。简单的饮食控制不仅减少脂肪组织,而且会导致骨骼、肌肉、内脏等重量的减少,而体重反弹后将引起身体脂肪百分比的增加,并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性。

2、 饮食行为矫正:主要是纠正贪吃、吃零食、夜食及狼吞虎咽、暴饮暴食,爱吃含脂肪多、高热量食品等不良习惯。建立饮食日记,进步自信心,充分延长咀嚼次数,延上进食时间等。

医学干预减肥方法是什么?

普通的肥胖可以通过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来进行,即节省和运动为主。而对于重度肥胖症者必须行微创减重术才能恢复正常体态。

内科治疗主要是对肥胖患儿实行营养控制和增加体力活动,此方法只对轻度肥胖症有短期效果。中医中药治疗主要是运用针灸、中医药等方式,对轻中度肥胖且无肥胖症发症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外科手术,这是一种适应重度肥胖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缩胃术、胃旁路术等微创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症的主流方式,特别是重度肥胖症患者。

对于肥胖患者来说,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减肥方式,谨遵医嘱切忌盲目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