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中医诊断(肥胖中医辨证)

医邦网 0
文章目录:

诊断肥胖的3种方法,测测你是健康还是肥胖?医生教你正确轻断食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动的生活方式的普遍化,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周围人群中,肥胖的比率是越来越高了,据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的比例达到了30.1%,肥胖的比例达到了11.9%,在青少年和儿童中,这一比例也不容小视。

我们的体重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叫做肥胖呢?目前用于评价肥胖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我们最常用的体重指数,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指数基于24-28之间,称为超重,体重指数超过28以上,称为肥胖。

第二种是用腰围来评价中心性肥胖,男性的腰围大于90cm,女性的腰围大于85cm称之为中心型肥胖,对于中心性肥胖,我们还有一种比较精确的评估方法,就是用CT或者是磁共振的方法,来测量内脏脂肪的表面积。在中国人群中内脏脂肪表面积超过80平方厘米,称为中心性肥胖。

最后一种是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来测量人体的体脂率,正常男性的体脂率介于10%-20%之间,女性介于15%-25%之间,如果男性的体脂率超过25%,女性超过30%,称为肥胖。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用体重指数来评价一个人的体重是否超标,是不够全面的,如运动员,他的体重指数可能很高,但是他的体脂含量却是非常低的,相反有一些女性,她的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体脂率却已经超标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群来说,体重指数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我们与体重相关的健康风险。

肥胖的治疗

可能很多人觉得,肥胖太普遍了,如果觉得自己太胖减减肥不就好了,还要治疗吗?至于到治疗的地步吗?内分泌科医生提醒大家,如果长期受肥胖困扰,自己尝试了各种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就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肥胖是一种疾病,只不过大家把它都忽略了。

肥胖的治疗方法很多,中医的有针灸,埋线治疗,西医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不管我们采用哪种治疗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预都是第一位的,建议肥胖症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长期的平衡膳食,并辅以充足的体育锻炼,肥胖症患者的膳食的总原则是:低热量、低能量,适合的蛋白摄入,严格戒烟,限酒。

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种轻断食的膳食方法,它的具体做法是,在一周中5天正常的膳食,在其余非连续的两天中,只摄入正常膳食的1/4,女性的能量摄入约500千卡每天,男性约600千卡每天,通过这种轻断食的方法,可以使我们获得比较理想的体重,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等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得到良好的控制。

对于体重指数较高的患者,更建议他们可以使用药物的治疗方法,目前在我国存在通过药监局的批准并且有减肥适应症的药物,它是一种胃肠道的脂肪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胃肠道脂肪的水解和吸收来达到减重的作用,这种药物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2岁以下的青少年。

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排气过多,大便失禁,以及带便性胃肠排气等。这类药物也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以及β胡萝卜素的吸收,因此建议我们在服用这类药物的同时,应该补充包含脂溶性维生素在内的复合性维生素。此类药物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转氨酶的增高,重度脂肪肝以及过敏反应等,虽然这种药是非处方药,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之下购买使用。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了有关减肥的小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体魄,远离肥胖这个健康杀手。

本期医学内容合作者:李恒 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肥胖,中医怎么看?

申子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4级博士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黄帝内经灵枢》有“肉人”“脂人”“膏人”之分,分别就是指非脂肪性的体重增加,肌肉型人,全身性的均匀性肥胖和以腹型肥胖为特点的向心性肥胖。其中,向心性肥胖,又称为“苹果型”,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

对于肥胖发生的病因病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认识。古人不仅提出了“瘦人多火,肥人多痰”的观点,而且还指出肥胖的发生与体质因素、过嗜醇酒厚味、煎炸烧烤、情志抑郁、久卧少动等有关。

就体质而言,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发现:阳明胃热体质胃气盛的人,平素食欲好,进食量大,或喜欢进食煎炸、烧烤,或每日喝酒、吃肉,容易导致胃肠食积不化,或有湿热壅郁,可以发生肥胖。

少阳肝郁体质的人,平素易抑郁,活动量小,气机郁滞,“气不利,则生痰”,痰湿内阻,或痰湿再化火,痰火内阻,也易发生肥胖。

太阴脾虚体质的人,脾胃运化功能差,脾不能化湿,影视失节,或过嗜醇酒,痰湿内聚,或湿热内阻,也易发生肥胖。

少阴肾虚体质的人,肾气不足,或久卧少动,营养代谢慢,水湿不化,痰湿或水湿内停,也易发生肥胖。

体质是肥胖发生的基础,而饮食失节、情志抑郁,久卧少动等,常常是发病的条件。

来源:科学健康人,科学健康人专栏围绕百姓关注的各类健康问题,由医科社团组织专家提供专业的指导,并解答百姓的各类健康疑问,把权威科学的健康资讯信息及时传递到百姓手中。

蝌蚪五线谱 专注科学传播

权威 | 有趣 | 生活

微信号:kedo2011

中医如何区别肥胖,你属于哪种肥胖?

当提到肥胖问题时,我们通常都会想到体重问题。但在中医的观点中,肥胖其实是身体内部失调的表现。

中医将肥胖问题分为四种类型:湿热型、痰湿型、气滞型和血瘀型。

湿热型肥胖者常常出现口渴、口干、食欲亢进、大便黏滞等湿热症状。痰湿型肥胖者则经常出现胸闷、气促、咳嗽、痰多等症状。气滞型肥胖者则经常出现胸闷、脘腹胀满、便秘等症状。血瘀型肥胖者则经常出现乳房胀痛、经期不调等症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医提供了一些治疗方剂,针对不同类型的肥胖,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湿热型肥胖者,治疗方剂通常是清热利湿的中药,如茵陈蒿、石韦、黄芩等,可以通过利尿、消炎、降温等方式来排出湿热。

对于痰湿型肥胖者,治疗方剂通常是化痰祛湿的中药,如半夏、陈皮、茯苓等,可以通过疏通气道、化痰排湿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对于气滞型肥胖者,治疗方剂通常是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香附、枳实等,可以通过疏通肝气、调节肠胃功能等方式来缓解胀满等症状。

对于血瘀型肥胖者,治疗方剂通常是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红、当归等,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肥胖问题的方法是综合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在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只有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调节身体内部的平衡,解决肥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