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属于什么科(女性肥胖挂什么科)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是一种病,8种因素导致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1”代表苗条,通俗讲就是“我要瘦”。本期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讲述科学减肥,健康享“瘦”。

肥胖是一种病

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向全世界发出忠告: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

肥胖症是指身体中含有过多的脂肪组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023年3月,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3《世界肥胖地图》,预测到2035年,全球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预计达到18%。

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其中7%的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专家指出,超重与肥胖人数庞大,与饮食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缺乏有关。

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1、高脂血症:由于肥胖会导致人体的代谢障碍,所以会出现代谢综合征,造成高脂血症;

2、糖尿病和高血压:肥胖会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且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及危险因素;

3、血管疾病:肥胖也是冠心病、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骨关节异常:肥胖会对膝关节、踝关节、腰椎关节造成压迫,导致负重的关节过早退化;

5、激素分泌异常:肥胖还会导致激素的分泌异常,导致有些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不孕,某些男性出现不育等;

6、胆囊炎、胆石症及脂肪肝。

肥胖症的判定标准

BMI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体质指数 BMI =体重(kg)/身高(m)× 身高(m)

BMI :24-27.9超重

BMI :≥28 肥胖

WC 腰围 ( Waist Circuit)

亚洲标准:男性 WC >85cm

女性 WC >80cm

WHR 腰臀比( Waist to Hip Ratio )

中心性肥胖:男 WHR>0.9

女 WHR>0.85

脂肪含量

体内脂肪占体重的%:

男 > 25%

女 > 30%

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肥胖率70~80%

单亲(特别是母亲)肥胖者,子女肥胖率40%

2、饮食因素

脂肪和糖是导致肥胖的两个危险因素。

3、进食过量

4、进餐速度过快

5、丰盛的晚餐

晚餐吃得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在临睡前加一顿夜宵,这种吃法是肥胖的祸根。另外,晚上8点以后吃饭,容易导致内脏脂肪肥胖。

6、静坐生活方式,缺乏运动

体力活动减少可导致能量消耗少,多余的能量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体内,从而导致肥胖。

7、精神情志与肥胖病

人有一种“情感饥饿”的心理状态,由于情感需要未获满足,而以食物来补偿,结果过食,导致发胖

8、饮酒与肥胖病

酒精是一种产热很高的物质,仅次于脂肪。另外,酒精还影响酶类的活性,间接引起甘油三酯增多。

肥胖的治疗

1、外科治疗:空肠回肠旁路手术;脂肪切除术;局部注射溶脂药物;胃部切除术。

2、药物治疗:食欲抑制剂;口服降糖药;脂肪酶抑制剂;肉碱制剂;脂解素;中药。

3、饮食控制与运动:适合大多数人,安全、有效。

如何控制饮食与运动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合理低能量

男性:1400-1600Kcal/d,女性1200-1400Kcal/d

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Kcal/d

进食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

随着运动量的加大,能量摄入可相应增加。

应保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生理需要。

2、控制脂肪的摄入

每天烹饪用油大约25克,不宜选择肥肉、动物内脏。

3、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每天主食200~300g,保证一半粗粮、全谷物。

4、增加优质蛋白质的供给

鱼虾类40g-75g;畜禽肉类40g-75g;蛋类40g-50g;豆腐每天50-100克。

5、确保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不偏食、不挑食,饮食均衡,食物多样化;每天吃蔬菜300~500g,深色蔬菜至少应占一半;每日吃水果200g-350g。

6、确保膳食纤维的供给

蔬菜、水果、粗粮、薯类、杂豆、菌藻类是获得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另外,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豆类及坚果25g-35g。

7、注意三餐的分配与烹调

早中晚餐的热量比例可以按照30%、40%、30%的比例分配。

宜采用蒸、煮、烧、汆、炖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煎、炸的方法。

8、适当运动

运动强度可达最大吸氧量 60~70%,心率 年龄=170。

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时间在晚饭前两小时最佳。每周4~5次。

一般首先可考虑慢跑、快走、跑走结合、体操、打太极拳等;体质较好者,可选择游泳、爬坡、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47期

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

世界肥胖日:肥胖这种病,牵动了医院近20个科室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5月11日是世界肥胖日。《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指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

5月9日,身高1米66的李亮(化名)来到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中日医院”)的减重联盟大型义诊现场。李亮通过一年体重减了60斤,在谈起减肥带来的改变时,他觉得感受最明显的是:“精气神比以前好多了。”

在没有减肥之前,李亮的体重曾一度高达230斤。他曾经也尝试过运动减肥,还没有跑步,只是在小区快走,走15分钟,膝盖就开始疼了。除了影响生活之外,李亮当时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他当时只有38岁,但餐后血糖已经达到了20多毫摩尔/升。也正是因为血糖的关系,李亮找到了中日医院的内分泌科,确诊为因肥胖并发了严重的高血糖、高血压等症状,医生建议李亮进行手术治疗。他的两个姨都是医务人员,知道情况后也劝他接受手术治疗。

当时李亮还对手术有保留态度,希望进一步观察。2018年的春节假期,李亮连续参加了两个朋友的葬礼,都是和他同龄就发生猝死。这给了李亮很大的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经过深入了解手术的细节,节后他急迫地找到了减重医师孟凡强大夫进行手术治疗。

做了袖状胃切除手术之后,李亮的体重很快就降到200斤以下,现在他按照营养科大夫给他的食谱进行规律饮食,以控制好体重。除了体重减轻以外,更让李亮欣慰的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吃药不打针就能治病,这让人喜出望外。

李亮所参加的大型义诊由中日医院多学科减重联盟举办。参加的专业有内分泌科、普外科、营养科、康复医学科、呼吸科、消化科、肾内科、心理科、重症医学科、外科护理专业等多个科室多个专业。此次义诊由中日医院内分泌科党支部、中日医院多学科减重联盟联合主办,中日医院内分泌科党支部、普外一党支部、营养党支部、康复医学党支部协办。

义诊现场 刘昶荣摄

减肥不应该只关注体重

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是目前评价肥胖程度、进行肥胖程度分类最常用的方法,反应了某人体重和身高平方的比率。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根据2016年美国AACE/ACE《肥胖患者综合管理临床实践指南》,BMI在25.0~29.9之间是超重,BMI超过30则是肥胖。因为人种的差异,我国的标准是BMI超过24就是超重,BMI超过28为肥胖。

中日医院减重多学科联盟召集人、内分泌科副主任陈晓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并不是所有的肥胖患者都要进行手术治疗,李亮的情况属于肥胖比较严重的患者了。临床上对肥胖严重程度的判断不完全依据体重,而是要看肥胖引起的并发症是否严重,如果一位患者很胖,BMI可能34、35了,但他没有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表现,其面对的健康危险等级不高,“所以我们要看肥胖带来的代谢异常对全身的影响等因素。”陈晓平说。

陈晓平推荐想要减肥的患者,可以先尝试半年减掉体重的5%~10%,这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个临床研究结果。减肥要循序渐进的来,如果快速减重的话,很容易反弹也不容易坚持。

肥胖会导致多种疾病并发

当天参与义诊的肾内科副主任卓莉医生告诉记者,肥胖除了外表看到的以外,也会加重内脏的负担,肾是水盐代谢、调节血压的器官,如果体重大了以后,肾脏也会出现问题,比如血尿、蛋白尿,甚至肾功能异常等问题。近些年,因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和肥胖相关的肾脏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卓莉说:“从临床随访效果看,如果可以控制体重,将体重减下来,相对其他需要激素和免疫制剂去治疗的慢性肾病而言,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愈后效果相对而言好一些。”

中日医院减重多学科联盟召集人、普外科医生孟凡强补充说,肥胖导致的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是肥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呼吸科对睡眠呼吸暂停、肥胖所致哮喘进行评估及诊治;肥胖导致的各种代谢异常可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心内科对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治;肥胖亦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脂肪肝、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科可对其进行针对性诊治;眼科对于肥胖及其代谢异常所致的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动脉硬化、晶体疾病等)进行诊治;妇产科对于女性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月经紊乱的病因、卵巢功能等进行评估和相关治疗;此外,还有营养科、康复科、脊柱外科等等也会有所涉及。

陈晓平医生建议首诊的肥胖患者,可以先去内分泌科就诊,让医生诊断一下是单纯性肥胖还是内分泌疾病引起的,90%的肥胖是单纯性肥胖,10%的肥胖是甲状腺疾病、下丘脑病垂体疾病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然后再确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健康中国)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30岁产后妈妈体重飙至390斤,每口呼吸都困难,上海六院完成“最重”减重缩胃手术

30岁的姑娘,讲不上三句话就会心慌,平地步行不到10米就会气喘——这不是在高原。对她而言,别说每走一步,由于严重的心肺功能受累,每一口呼吸都很珍贵,而造成这一系列症状的原因就是——肥胖。

面对眼前这位从天津赶来,体重接近400斤,体重指数(BMI)高达78(通常成年人的正常值为18.5-23.9,超过28即为肥胖)的年轻母亲,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减重代谢科主任张频着实一惊。对患者来说,减重手术无疑是最佳治疗方案,但是术中麻醉显然是一大挑战。

六院麻醉科主任江伟教授介绍,对这类重度肥胖患者实施全麻手术的难度比较大。就如同术前检查评估的结果那样,重度肥胖气道条件比较差,存在颈短、后仰困难、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问题,在术中极易出现面罩通气困难、插管失败等状况并导致缺氧、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另外,该患者肺功能极差,属于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减退,术前伴有显著的II型呼吸功能衰竭。对于该类患者,上腹部腹腔镜手术风险极高,在气腹和机械通气状态下,极有可能因肺不张、血流通气比例失调等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循环不稳等并发症。

面对如此局面,如何制定手术方案、如何制定重度肥胖症患者的麻醉方案,张频主任与麻醉科赵霖霖副主任医师领衔的气道专业组团队反复沟通、酝酿再三。最终,专家们为其制定了清醒气管插管麻醉方案,借助可视化技术,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喉上神经内侧支阻滞及环甲膜穿刺技术,使得清醒气管插管能精准、快速、安全地应用于肥胖患者。

10月30日,张频主任的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辅助袖状胃切除术,这是六院迄今完成的体重指数(BMI)最高的一例患者手术。在持续2小时35分钟的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郑舒元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并结合过往对肥胖患者麻醉管理经验,采用了个体化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即使用低潮气量通气-最佳呼气末正压-手法肺复张的模式,使患者非常平稳地度过了手术阶段。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于术后次日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为何这姑娘会这么胖?医生们了解后获悉,姑娘27岁怀孕分娩,怀孕期间食量增大本属正常,但这位新妈妈产后的食量并未下降,甚至有些暴饮暴食,结果产后一年暴涨了100多斤。慢慢地,随着体型“扩张”,身体各器官功能都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了寸步难行,呼吸都很困难……

记者了解到,通过这次手术,姑娘有望减重100斤以上,不过医生坦言,并不追求她的体重“骤然”下降,而是希望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姑娘回归正常的体态,在此期间,最重要的是让她的心肺等功能重新适应、回归到新状态,以支撑机体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