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儿童肥胖问题调查(调查一下儿童肥胖的原因和危害)

澎湃新闻 0
文章目录:

最新《中国儿童发展报告》:超重肥胖率还在涨,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发布会现场,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介绍报告内容。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12月8日,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澎湃新闻注意到,报告的分报告《2020年中国儿童健康状况分析报告》中实际分析了2010-2019年这十年间的中国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变化情况。

报告显示,2010-2019年,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问题持续改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开始好转。2010-2019年中国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下降了4.2个百分点、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上升了0.9个百分点,分别实现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儿纲”)中“控制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率”的目标和“提高中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的目标。

但同时,2010-2019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了8.7个百分点,未实现“儿纲”中“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的目标。男生超重肥胖率始终高于女生,并且在2010-2019年超重肥胖率上升幅度高于女生。

同期,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了10.5个百分点、恒龋患率上升了6.4个百分点,分别未实现“儿纲”中“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的目标和“控制中小学生龋齿发生率”的目标。

《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封面。中国儿童中心 供图

乡村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幅度、贫血率均高于城市学生

报告指出,2010-2019这十年间,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问题持续改善,但超重肥胖问题越发严重,此前持续向好的贫血问题也出现反弹。

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中学生营养不良率(指生长迟缓检出率 消瘦检出率)为12.7%,2014年下降到10.1%,2019年下降至8.5%,2010-2019年中国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下降了4.2个百分点,实现了“儿纲”中“控制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率”的目标。

然而,2010年中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5%,2014年上升到20.4%,2019年又继续上升至24.2%,2010-2019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了8.7个百分点,未实现“儿纲”中“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的目标。2010-2019年各年龄组学生、男女生及城乡学生超重肥胖率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十年间学生超重肥胖率始终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高中生(16-18岁)超重肥胖率上升幅度高于初中生(13-15岁)及小学生(7-12岁)。2019年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6.2%、23.1%和21.0%。男生超重肥胖率始终高于女生,并且在2010-2019年超重肥胖率上升幅度高于女生,2019年男生超重肥胖率比女生高9.7 个百分点。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始终高于乡村学生,但2010-2019年乡村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幅度高于城市学生,2019年城乡学生超重肥胖率差距缩小到3.7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中学生贫血率为11.3%,2014年下降到9.3%,但2019 年又反弹至11.1%,未实现“儿纲”中“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的目标。女生贫血率始终高于男生,2019 年女生贫血率比男生高4.3个百分点。乡村学生贫血率始终高于城市学生,但乡村学生2010-2019年贫血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而城市学生无显著变化。

女生视力不良率、恒龋患率均高于男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报告指出,儿童慢性病在这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视力不良、龋齿问题更加普遍,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7.4%,2014年上升至62.2%,2019 年又继续上升至67.9%,2010-2019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了10.5个百分点,未实现“儿纲”中“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的目标。这十年,女生视力不良率始终高于男生,男女生视力不良率上升幅度相当。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始终高于乡村学生,但2010- 2019年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幅度远高于城市,2019年城乡学生视力不良率差距已缩小至 5.4个百分点。

报告还显示,2010 年中国中小学生恒龋患率为15.7%,2014年上升至17.3%,2019年则上升至22.1%,2010-2019年中国中小学生恒龋患率上升了6.4个百分点,未实现“儿纲”中“控制中小学生龋齿发生率”的目标。学生恒龋患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2019年7岁、9岁、12岁、14岁学生恒龋患率分别为6.9%、17.2%、29.9%、34.4%。2010-2019年调查的四个年龄中12岁学生恒龋患率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了9.8个百分点。女生恒龋患率始终高于男生,且2010-2019年女生恒龋患率上升幅度高于男生,2019年女生恒龋患率比男生高6.8个百分点。城乡学生恒龋患率无显著差异,且2010-2019 年城乡学生恒龋患率上升幅度相当。

心理健康方面,报告称,2018年《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有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在对中国15个城市73992名6-16岁的儿童青少年所做的调查表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7.6%,其中12-16岁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达19.0%,男孩发生率高于女孩,且发生率近年来一直在升高。201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针对青年进行的心理健康专题调查显示,14-18岁青少年有7.7%存在抑郁高风险,5.1%存在重度焦虑情况。

同时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还处于逐渐上升的态势,有研究指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2000年之前发生率的估计值为18.4%,到2016年后,发生率已经上升到26.3%。不可否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青少年吸烟、饮酒等问题十分严峻

报告还指出,儿童青少年吸烟、饮酒等健康危险行为问题也十分严峻。

报告认为,导致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危险行为主要是在青春期开始的吸烟和饮酒。

报告称,一项基于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2014年中国初中生吸烟率为6.9%,其中男生吸烟率为10.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尝试吸卷烟的初中学生中,10岁以前尝试吸第一支烟的学生比例超过35%。2018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及其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10.3%的大中小学生曾尝试过吸烟,男生高于女生,分别为15.5%和5.0%;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上升,小学4-6年级学生2.9%、初中学生8.9%、普通高中学生13.1%,职高学生达到26.8%。3.8%的大中学生报告在过去30天里吸过烟(现在吸烟),男生6.5%、女生1.0%,初中学生2.5%、职高学生15.5%、普通高中4.3%。

报告还称,儿童青少年饮酒问题也十分严重。2014年一项对北京市高中生的调查显示,高中生现在饮酒率为41.0%,过量饮酒率为16.6%。2015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成都和哈尔滨六城市的调查显示,中学生初次饮酒年龄≤7岁的占18.1%,初次饮酒年龄在12-13岁的占22.9%。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介绍,《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是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第四本儿童蓝皮书。

该儿童蓝皮书分为四个部分,从儿童的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等方面反映2020-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的状况,汇集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蓝皮书中有多个分报告,既有呈现儿童健康、基础教育、福利和法律保护等领域发展状况的,也有关于儿童发展具体方面的调查报告,如中国儿童体质发展报告、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状况分析报告、中国儿童监护状况分析报告等。这些报告以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和相关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为基础。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丁晓

我国近三成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小胖墩”该如何科学减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放暑假了,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平时读书辛苦,就想趁假期好好补一补。资料表明,两个月的暑假,有孩子竟然能长胖七八公斤。《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在我国,6到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达19%,而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则为10.4%。最近一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发现,我国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人数已经达到了3400万。

孩子多胖算超重,甚至必须去看病?哪些原因最易导致孩子肥胖?Ⅱ型糖尿病这种成人病甚至是老年病怎么会找上了孩子?这个假期,孩子们如何减肥呢?我们一起看看专家的介绍。

哪些原因最易导致孩子发胖?

数据显示,我国6到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十年时间增长了两倍,人数超过5000万。哪些原因最易导致孩子发胖呢?

专家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初步认定与不吃早饭、经常吃零食、偏食、营养过剩、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研究显示,肥胖具有遗传和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出现肥胖症状的概率高达七到八成。如果父母中一方肥胖,那么孩子有四到五成的概率会长成胖子。

如果母亲在怀孕时吃得过多,导致胎儿过大,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脂肪细胞增殖过度,这就意味着孩子出生后很有可能肥胖。事实证明,母乳喂养不太容易使孩子长胖,而吃奶粉的孩子出现肥胖的概率相对更高。

专家特别提醒,有些孩子习惯长时间玩电脑、看电视、打游戏,以至于缺少运动量,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小糖人”增多 老年病怎么找上了孩子?

调查显示,过去十年,我国儿童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增长,糖尿病这种公认的成人病甚至是老年病怎么会找上了孩子?专家表示,肥胖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建议所有超重以及家族中有糖尿病人,或自身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症状的儿童青少年,从青春期开始要注意进行Ⅱ型糖尿病检查,最好每两年进行一次。

除此之外,肥胖还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戳视频↓

“管住嘴、迈开腿” 孩子如何科学减肥?

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那么如何吃才能帮孩子瘦下来呢?专家表示,有相当多的儿童肥胖是由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突出表现为:喜食甜食、油腻食物;喜喝稀汤、饮料;暴饮暴食,常吃零食;饭后静卧,缺乏运动;夜间进食,或食夜餐,以及过早饮酒。要想减肥,以上这些不良饮食习惯需要戒除,多给孩子吃少油少糖、纤维含量丰富的食品。再说“迈开腿”,孩子越胖越不爱动,让“小胖墩”动起来,有什么好办法吗?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洁为大家支招↓

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失败,未成年人是否也能通过药物来减肥呢?这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评估,且对孩子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家长切莫擅自给孩子用药减肥。

(总台央视记者 张萍 曹宇 孔冰冰)

儿童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2016年4月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收集了从1975年到2014年的数据,研究显示,全球肥胖人数从1975年的1.05亿上升至2014年的6.41亿,中国的肥胖人数居全球首位,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在这个不断增长的群体中,儿童肥胖群体也在持续增加,肥胖日趋低龄化。徐倩回忆,在自己的童年时代,物质相对不是那么丰富,身边肥胖的人并不太常见,等自己有了孩子后,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孩都超重了。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曾发布数据,目前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中国已经出现肥胖日趋低龄化、青少年肥胖率持续增长等特征。 《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也曾发表一项对山东省为期29年的肥胖跟踪调查,研究对象是1985-2014年间山东省一地的在校生。报告显示,29年间,超重的男孩比例从0.7%增加到了16.4%,女孩的超重比例则从1.5%增长到了将近14%。在进入治疗环节的肥胖症患者中,80%以上的群体需要生活干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等形式治疗,体重可以下降20—60斤。仅2018年,全国范围内的三甲医院就有多家开设了肥胖门诊,这背后是肥胖症患者的不断增加。

来源: 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