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肥胖小儿歌(预防肥胖歌谣)
专家支招: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居家运动怎么做?
延期开学期间,孩子们除了参与线上教学,居家生活也离不开体育锻炼,尤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而言,积极主动的身体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其骨骼肌生理功能,促进血管健康,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预防肥胖,促进高水平的心理、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杜青将为广大网友带来先心病儿童家庭身体活动建议,帮助小患者们开展家庭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身体活动可以作为不同年龄人群(从儿童至老年人)维持健康的重要方式,积极的身体活动还可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风险。目前许多国家已为先心病儿童身体活动给予了明确的推荐,并强调,已成功手术修补或无需治疗的先心病儿童应像健康儿童一样参与规律的身体活动,即每天至少要进行60分钟低、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不同年龄先心病儿童的身体活动类型有所不同,鼓励:
1.小年龄儿童积极参与以促进生长发育、游戏形式为主的身体活动:0至2岁婴幼儿应积极参加与年龄相符、促进生长发育、愉快且安全的身体活动,不限制身体活动时间。
2.学龄前儿童参与以培养运动技能的身体活动:3至5岁儿童参与符合其身心发育的身体活动,全天身体活动时间建议累计180分钟以上,其中不少于6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3.儿童青少年参与以运动训练为主的身体活动:6至18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包括肌肉力量训练、抗阻运动等。
那么,不同年龄层先心病儿童具体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呢?
1.小年龄先心病儿童家庭身体活动推荐:
尚无自主移动能力的先心病婴儿应在每天清醒时,间断性进行至少30分钟俯卧姿势活动,如抬头、转头、翻身、上肢和下肢的伸展运动等,以家长与婴儿进行互动游戏为主,如讲故事、手指游戏、婴儿被动操、抚触、家中浴缸温水游泳等。
游戏举例:
(1)宝宝踢踢腿,身体更强壮
宝宝舒适地躺在床上,家长双手轻轻握住宝宝膝关节,带动宝宝做双腿交替屈伸运动,先缓慢屈曲左腿至90°,然后伸直,再将右腿屈曲,交替重复动作。该游戏可以训练宝宝双腿的运动,累积运动经验,促进主动活动,提高下肢肌肉力量。
(2)鱼儿水中游
家长引导套着游泳圈的宝宝在浴缸或者小泳池游泳,鼓励宝宝运用双手和双脚进行划水动作。如果宝宝出现自主划水的动作,家长可以引导宝宝通过手臂和腿的控制向不同的方向游泳。家长还可以轻轻拍打水面,引起宝宝的关注。游泳结束后,家长可为宝宝进行抚触。该游戏可以增强宝宝的心肺耐力、免疫力和四肢肌肉力量,促进宝宝感知觉发育。
具有自主移动能力的先心病幼儿应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爬行、跪走、单脚站、侧向走、向前行走、倒退走、蹦跳走、跑跳游戏、地上抛接投球、玩拖拉车等。
游戏举例:
(1)铃儿在哪里响
家长在宝宝身后摇铃棒,引导宝宝寻找摇铃,鼓励宝宝跟着摇铃声往前爬,铃声由近至远,观察宝宝是否能听到铃声、看到摇铃并爬行寻找。该游戏可训练宝宝的爬行能力、平衡感、空间感与手眼协调能力。
(2)推小车,向前进
家长在地上贴出一个运动轨迹,给宝宝一个小推车,引导宝宝向前推小车,家长在宝宝的后方保护。家长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宝宝看前面地面上的运动轨迹。宝宝熟悉游戏后,鼓励宝宝自己推着小车向前进,逐渐减少帮助。该游戏可增强宝宝下肢肌肉力量,激发宝宝好奇心及探索新鲜事物的欲望。
2.学龄前先心病儿童家庭身体活动推荐:
学龄前先心病儿童应积极参与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天至少180分钟,如穿衣、做家务、厨房游戏、跳绳、造房子、音乐律动、跑跳活动、协调运动、双脚走单线、移动运动、二人三脚走、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游戏举例:
(1)跳动的小青蛙
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手工纸制作荷叶,待完成6片荷叶后和小朋友一起将荷叶在地面上贴成一排。家长和小朋友一同扮演小青蛙,唱小青蛙相关儿歌,然后家长和小朋友一起跳到前面的荷叶上。该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蹲起、跳跃的运动技能,提高核心肌群、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感。
(2)欢乐小推车
家长画两条相距10米的起止线,并准备好不同的卡片放在终点处。家长握住小朋友的双踝关节处,使小朋友双手支撑,双脚离地,引导孩子向前爬行移动,到达终点后,小朋友要选择不同物品的卡片,选对后再返回。该游戏可训练孩子上肢肌肉力量、快速反应能力与观察能力。
3.学龄先心病儿童青少年家庭身体活动推荐:
6至18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高强度身体活动和肌肉力量训练、抗阻运动,身体活动越多越健康,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绳、舞蹈、各种球类运动等。
(1)跳绳
根据自身能力,循序渐进,一开始坚持每天跳绳5至10分钟,适应强度后可逐渐增加至30分钟。该活动可促进孩子心肺耐力,锻炼身体跳跃能力、协调性。
(2)平板支撑
俯卧于瑜伽垫,肘关节与肩呈90°,两肘关节距离与肩同宽,双下肢伸直,脚尖蹬地,身体绷直,腰腹部用力,身体离地,头、颈、背部与下肢呈一条斜线,维持15秒,每天10组。适应后可逐渐延长时间,该活动可以锻炼孩子核心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4.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复杂先心病的儿童如何进行家庭身体活动?
这类先心病儿童应在小儿心血管内科医师推荐下进行特殊身体活动,如特殊的精神运动训练、监督下的身体活动、家中步行、踏步等。在居家情况下,可在儿童耐受的情况下,进行一些柔韧性运动,在没有痛感的基础上轻微牵拉肌肉,每个部位每次拉伸时间控制在6至15秒,重复10组,各部位循环进行。
儿童是一般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先心病儿童较正常同龄儿的患病风险更高。先心病儿童家长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科学合理安排患儿的复诊计划,保证患儿营养摄入,积极做好患儿的居家防护工作,带领患儿进行适当的居家身体活动,从而保证先心病儿童的健康。
本文专家:孙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
杜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育儿实用小知识你知道吗?
以下是全面且分阶段的育儿知识指南,涵盖从新生儿到学龄期的关键要点,帮助家长科学育儿:
---
一、分阶段育儿要点
1. 新生儿期(0-1个月)
- 喂养:按需哺乳,每日8-12次;母乳不足可补充配方奶。
- 护理:脐带保持干燥,5-7天自然脱落;每日睡眠16-20小时,仰睡防窒息。
- 健康:观察黄疸(多晒太阳,严重时就医),体温维持在36-37℃。
2. 婴儿期(1个月-1岁)
- 喂养:4-6个月添加辅食(米粉→菜泥→果泥→肉泥),每次引入单一食物防过敏。
- 发育:练习抬头(3个月)、翻身(4-6个月)、坐立(8个月)、爬行(10个月)。
- 疫苗:按计划接种乙肝、百白破、脊灰等疫苗,观察接种后发热反应。
3. 幼儿期(1-3岁)
- 语言:多对话、读绘本,避免使用“宝宝语”;2岁后鼓励简单句子表达。
- 如厕训练:18-24个月开始,观察孩子准备信号(如模仿大人上厕所)。
- 饮食:三餐两点制,避免零食替代正餐;提供手指食物锻炼自主进食。
4. 学龄前期(3-6岁)
- 行为习惯:固定作息时间,鼓励自己穿衣、整理玩具。
- 社交: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习分享与规则;处理冲突时引导表达感受。
- 护眼:每日屏幕时间<1小时,保持阅读距离30cm以上。
5. 学龄期(6-12岁)
- 学习习惯:制定作业计划表,使用番茄钟法(25分钟学习 5分钟休息)。
- 心理:关注校园社交压力,青春期前期进行性教育(身体界限、尊重他人)。
- 运动:每日户外活动1小时,预防近视及肥胖。
---
二、喂养与营养核心建议
- 母乳喂养:至少坚持6个月,哺乳期妈妈每日增加500kcal营养摄入。
- 挑食对策:将蔬菜切碎混入主食,用卡通餐具增加趣味性;避免强迫进食。
- 营养补充:出生15天后补充维生素D(400IU/日),6个月后关注铁、锌摄入。
---
三、健康护理要点
-发烧处理:<38.5℃物理降温(温水擦浴),>38.5℃按体重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
- 腹泻护理: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高糖饮食;持续3天未好转需就医。
- 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6月龄以上可接种;手足口疫苗建议在1岁前完成。
---
四、早期教育与情商培养
- 0-3岁:多感官刺激(触摸不同材质、听音乐),回应式互动(模仿宝宝发音)。
- 3-6岁:通过情绪绘本教孩子识别“开心/生气/害怕”,引导说出感受。
- 6岁以上:鼓励参与家庭决策(如周末活动安排),培养责任感。
---
五、安全防护与急救
- 防窒息:婴儿床不放毛绒玩具,4岁前避免喂食坚果、果冻。
- 急救技能:
- 海姆立克法:站于孩子背后,双手握拳顶住上腹部快速向上挤压。
- 烫伤处理:流动冷水冲15分钟,勿涂抹酱油/牙膏。
- 交通安全:使用安全座椅至12岁,教孩子“红灯停,绿灯行”儿歌。
---
六、常见误区纠正
- 误区1:过度消毒 → 适当接触环境微生物增强免疫力。
- 误区2:过早学写字 → 6岁前以握笔涂鸦、搭积木锻炼手部肌肉。
- 误区3:溺爱妥协 → 用“有限选择”代替命令(如“先洗澡还是先刷牙?”)。
---
七、特别提醒
- 定期体检:1岁内每3个月一次,1-3岁每半年一次,监测生长发育曲线。
- 家长心态:允许自己犯错,加入父母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必要时寻求儿科医生或育儿顾问帮助。
---
以上内容综合WHO、AAP等权威指南,建议根据孩子个体差异灵活调整。遇到紧急情况(如高热惊厥、严重过敏)需立即就医。
专家支招: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居家运动怎么做?
延期开学期间,孩子们除了参与线上教学,居家生活也离不开体育锻炼,尤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而言,积极主动的身体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其骨骼肌生理功能,促进血管健康,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预防肥胖,促进高水平的心理、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杜青将为广大网友带来先心病儿童家庭身体活动建议,帮助小患者们开展家庭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身体活动可以作为不同年龄人群(从儿童至老年人)维持健康的重要方式,积极的身体活动还可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风险。目前许多国家已为先心病儿童身体活动给予了明确的推荐,并强调,已成功手术修补或无需治疗的先心病儿童应像健康儿童一样参与规律的身体活动,即每天至少要进行60分钟低、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不同年龄先心病儿童的身体活动类型有所不同,鼓励:
1.小年龄儿童积极参与以促进生长发育、游戏形式为主的身体活动:0至2岁婴幼儿应积极参加与年龄相符、促进生长发育、愉快且安全的身体活动,不限制身体活动时间。
2.学龄前儿童参与以培养运动技能的身体活动:3至5岁儿童参与符合其身心发育的身体活动,全天身体活动时间建议累计180分钟以上,其中不少于6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3.儿童青少年参与以运动训练为主的身体活动:6至18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包括肌肉力量训练、抗阻运动等。
那么,不同年龄层先心病儿童具体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呢?
1.小年龄先心病儿童家庭身体活动推荐:
尚无自主移动能力的先心病婴儿应在每天清醒时,间断性进行至少30分钟俯卧姿势活动,如抬头、转头、翻身、上肢和下肢的伸展运动等,以家长与婴儿进行互动游戏为主,如讲故事、手指游戏、婴儿被动操、抚触、家中浴缸温水游泳等。
游戏举例:
(1)宝宝踢踢腿,身体更强壮
宝宝舒适地躺在床上,家长双手轻轻握住宝宝膝关节,带动宝宝做双腿交替屈伸运动,先缓慢屈曲左腿至90°,然后伸直,再将右腿屈曲,交替重复动作。该游戏可以训练宝宝双腿的运动,累积运动经验,促进主动活动,提高下肢肌肉力量。
(2)鱼儿水中游
家长引导套着游泳圈的宝宝在浴缸或者小泳池游泳,鼓励宝宝运用双手和双脚进行划水动作。如果宝宝出现自主划水的动作,家长可以引导宝宝通过手臂和腿的控制向不同的方向游泳。家长还可以轻轻拍打水面,引起宝宝的关注。游泳结束后,家长可为宝宝进行抚触。该游戏可以增强宝宝的心肺耐力、免疫力和四肢肌肉力量,促进宝宝感知觉发育。
具有自主移动能力的先心病幼儿应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爬行、跪走、单脚站、侧向走、向前行走、倒退走、蹦跳走、跑跳游戏、地上抛接投球、玩拖拉车等。
游戏举例:
(1)铃儿在哪里响
家长在宝宝身后摇铃棒,引导宝宝寻找摇铃,鼓励宝宝跟着摇铃声往前爬,铃声由近至远,观察宝宝是否能听到铃声、看到摇铃并爬行寻找。该游戏可训练宝宝的爬行能力、平衡感、空间感与手眼协调能力。
(2)推小车,向前进
家长在地上贴出一个运动轨迹,给宝宝一个小推车,引导宝宝向前推小车,家长在宝宝的后方保护。家长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宝宝看前面地面上的运动轨迹。宝宝熟悉游戏后,鼓励宝宝自己推着小车向前进,逐渐减少帮助。该游戏可增强宝宝下肢肌肉力量,激发宝宝好奇心及探索新鲜事物的欲望。
2.学龄前先心病儿童家庭身体活动推荐:
学龄前先心病儿童应积极参与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天至少180分钟,如穿衣、做家务、厨房游戏、跳绳、造房子、音乐律动、跑跳活动、协调运动、双脚走单线、移动运动、二人三脚走、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游戏举例:
(1)跳动的小青蛙
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手工纸制作荷叶,待完成6片荷叶后和小朋友一起将荷叶在地面上贴成一排。家长和小朋友一同扮演小青蛙,唱小青蛙相关儿歌,然后家长和小朋友一起跳到前面的荷叶上。该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蹲起、跳跃的运动技能,提高核心肌群、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感。
(2)欢乐小推车
家长画两条相距10米的起止线,并准备好不同的卡片放在终点处。家长握住小朋友的双踝关节处,使小朋友双手支撑,双脚离地,引导孩子向前爬行移动,到达终点后,小朋友要选择不同物品的卡片,选对后再返回。该游戏可训练孩子上肢肌肉力量、快速反应能力与观察能力。
3.学龄先心病儿童青少年家庭身体活动推荐:
6至18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高强度身体活动和肌肉力量训练、抗阻运动,身体活动越多越健康,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绳、舞蹈、各种球类运动等。
(1)跳绳
根据自身能力,循序渐进,一开始坚持每天跳绳5至10分钟,适应强度后可逐渐增加至30分钟。该活动可促进孩子心肺耐力,锻炼身体跳跃能力、协调性。
(2)平板支撑
俯卧于瑜伽垫,肘关节与肩呈90°,两肘关节距离与肩同宽,双下肢伸直,脚尖蹬地,身体绷直,腰腹部用力,身体离地,头、颈、背部与下肢呈一条斜线,维持15秒,每天10组。适应后可逐渐延长时间,该活动可以锻炼孩子核心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4.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复杂先心病的儿童如何进行家庭身体活动?
这类先心病儿童应在小儿心血管内科医师推荐下进行特殊身体活动,如特殊的精神运动训练、监督下的身体活动、家中步行、踏步等。在居家情况下,可在儿童耐受的情况下,进行一些柔韧性运动,在没有痛感的基础上轻微牵拉肌肉,每个部位每次拉伸时间控制在6至15秒,重复10组,各部位循环进行。
儿童是一般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先心病儿童较正常同龄儿的患病风险更高。先心病儿童家长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科学合理安排患儿的复诊计划,保证患儿营养摄入,积极做好患儿的居家防护工作,带领患儿进行适当的居家身体活动,从而保证先心病儿童的健康。
本文专家:孙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
杜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本文绘图:嵇丽娟 李川
特别鸣谢:中国康复学会推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