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测试在线工具(肥胖测试仪)
你真的胖吗?3分钟自测,看完惊出冷汗!
“一胖毁所有”,这不是一句夸张的戏言,而是许多人在体重增加后深刻体会到的现实。看着镜子中逐渐圆润的身形,很多人不禁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胖了。其实,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并非简单地看身材,这里面藏着不少科学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肥胖测试的神秘面纱,看看隐藏在你身体里的真相!
一、肥胖自测:3大神奇指标,像侦探一样探寻身体真相
1. BMI:胖瘦的精准导航仪
BMI(身体质量指数),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却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胖瘦判断标准。计算公式是:BMI = 体重(kg)/身高(m)^2。就像探险家依靠地图寻找方向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算出自己的数值,从而判断自己在体重地图上的位置。
举个例子哈:假如你身高1.7米,体重75kg,那么通过计算(75/(1.7×1.7))得出的BMI值大约是25.95。按照中国标准,这个数值就处于超重区间啦,是时候考虑一下“减肥大业”咯!
正常范围 超重范围 肥胖范围
18.5 - 23.9 24 -27.9 ≥28
2. 腰围:内脏脂肪的神秘警报器
腰围,这个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指标,其实隐藏着我们身体的重要健康信息。测量方法很简单,站直后,用手沿着肚脐上方2指的地方绕一圈。这个小小的动作,却能测出你内脏脂肪的“秘密”。
危险信号来啦:男性腰围≥90cm(约等于2尺7),女性腰围≥85cm(约等于2尺55),这时候你可能就陷入了“隐形肥胖”的陷阱!即使你的BMI在正常范围,腰围超标也意味着你体内可能隐藏着大量的内脏脂肪,心脏病风险可比正常人高出3倍呢!这就像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到你的健康。
3. 体脂率:脂肪含量的精准侦察兵
体脂率就像是身体的“脂肪探测器”,它能准确地告诉你身体里脂肪占比多少。这个指标虽然不像BMI那样广为人知,但它的重要性可不容小觑。
参考标准:男性体脂率正常范围在15% - 18%,女性在20% - 25%。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可得多上点心啦!男性体脂率>25%属于肥胖,女性体脂率>30%也可判定为肥胖。
测量妙招:想要知道自己准确的体脂率,有一些实用的小帮手哦!比如家里的体脂秤,方便又实用;如果想要更精准的数据,医院的双能X线检测就是最好的选择啦!
二、肥胖的“罪恶行径”:不把健康当回事
你可别以为肥胖只是身材上多了一些赘肉,它背后隐藏的危害可超乎你的想象!肥胖就像一个“健康杀手”,悄悄危害着我们的身体。
- 心血管系统:肥胖会让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飙升300%,仿佛给心血管系统按下了“加速老化键”。
- 代谢系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因此大幅上升,达到普通人的5倍,身体的代谢功能仿佛陷入了一场混乱的“风暴”。
- 癌症风险:乳腺癌、肠癌等癌症的发病概率也会翻倍增加,让生命健康的“防护墙”岌岌可危。
- 关节负担:肥胖者膝盖承受的压力是体重正常者的3倍,相当于在关节上放着重重的“包袱”,这会让关节疾病早早找上门来,可能让年轻人的膝盖也早早进入“老年状态”!
三、科学减重指南:避开雷区,走向健康之路
✅ 科学减重的黄金三原则
想要科学减重,可不是盲目节食或者疯狂运动就能行的。这里有科学的减重原则,就像指南针一样,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
1. 合理饮食:吃得对,才能瘦得美!每天主食尽量控制在250g以内,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鱼虾、鸡胸肉等,它们就像身体的“能量小卫士”,既能让你饱腹,又不会让脂肪堆积。
2. 坚持运动:运动是减重的最佳“盟友”!每周保持150分钟的快走或者游泳,相当于每天运动22分钟,让身体在运动中“燃烧”脂肪。
3. 循序渐进:减肥别急,欲速则不达!每个月减肥2 - 3kg是最健康、最可持续的节奏哦,避免快速掉秤导致反弹。
❌ 减重的那些雷区,你踩“雷”了吗?
很多人在减重的过程中,因为不了解科学方法,不小心踏入了雷区,不仅没减肥成功,还损害了身体健康。
- 盲目节食:很多人觉得少吃就能减肥,但这样会让身体代谢速度暴跌,就像给身体的“能量发动机”按下了“减速键”,反而让减肥变得更困难。
- 乱吃减肥药:一些不法商家宣传的减肥药,可能是“美丽”的陷阱。服用不当很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影响身体健康。
- 只练仰卧起坐:很多人认为练仰卧起坐就能瘦肚子,其实这只是个“伪科学”!减肥需要全身运动,局部锻炼并不能精准减掉腹部脂肪。
最后,不妨花点时间测测自己是否肥胖。测完后,你可能是那个让人羡慕的“隐形瘦子”,也可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真胖星人”。赶快把结果在评论区晒出来,还有机会免费领取定制减重方案哦!让我们一起甩掉赘肉,拥抱健康、美丽的未来!
一个小方法,就能测出你是不是“易瘦体质”?一起了解
很多人在瘦身的道路上都有过类似疑惑: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而我喝的一口凉水却都能转化成脂肪?难道世界上真的有“易胖体质”“易瘦体质”之说?
最近,各社交平台上大火的“吃苏打饼干判断易瘦体质”视频,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找一块无糖也没有甜味添加剂的苏打饼干,放进嘴里只嚼不咽,同时计时:如果能在15秒以内嚼出甜味,就是易瘦体质;30秒以上才嚼出甜味,就是妥妥的易胖体质。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一块饼干就能检测出易瘦还是易胖?
能嚼出甜味人可能真的更不容易胖
所谓“易胖/易瘦体质”,在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用苏打饼干检测易胖/易瘦体质的办法,最早来源于医学博士莎朗·穆阿莱姆在2016年推出的一本名为《基因重启》的书。关于它的准确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与衡量。
不过,从某些方面来看,有些人的确天生比其他人会多一些变胖的可能,而“嚼苏打饼干感受甜味”的判断方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苏打饼干的配料很简单,主要有小麦粉和玉米淀粉以及一些食品加工用酵母。其中,小麦粉的主要成分,则是淀粉。
虽然淀粉类食物本身没有甜味,但它,却是甜味的重要来源——在咀嚼时,人的唾液腺会分泌出一种名为“唾液淀粉酶”的物质,将淀粉分解成各种糖分子。
吃白面馒头等淀粉类食物时,有人觉得很甜,有人觉得没什么味,是因为每个人唾液淀粉酶的编码基因AMY1拷贝数不同。
简而言之,AMY1拷贝数越多,唾液淀粉酶分解能力就越厉害,吃淀粉类食物时就越会觉得甜。拷贝数少的,则很难嚼出甜味。
而AMY1拷贝数与肥胖风险,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2014年,三十多位学者合作推出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AMYI拷贝数越少,肥胖风险和体重指数就会越高。具体的数据则更加惊人:AMY1拷贝数大于9的人,和AMY1拷贝数小于4的人相比,肥胖风险相差八倍。
从这个角度看:越不容易嚼出甜味的人,变胖的可能性的确也更高一些。
隔年的一项研究,则进一步探索了AMY1拷贝数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学者在定期体检的人中找到了1257名年龄在20岁至65岁的男性,检测他们餐后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
得出结论:较高的AMY1拷贝数,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而反过来,AMY1拷贝数低的,胰岛素抵抗往往较高。而胰岛素抵抗,恰恰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问题的病理生理基础。
因此,用苏打饼干来判断易胖体瘦体质,在说法上虽然不太严谨,但的确有点道理。不过,决定你比其他人容易胖还是容易瘦的,远远不只是AMY1拷贝数这样简单。
真的有人天生就有“变胖的潜质”吗?
易胖体质与易瘦体质是并不严谨的说法。如果你觉得,自己天生就有变胖的“潜质”,可能和如下几个方面有关:
比如,有人天生爱碳水。
碳水让人快乐,但也让人发胖。进入体内后,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葡萄糖,一旦摄入过量,当它无法被人体消耗完,就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觉得自己容易变胖的人身边都会有一个不爱吃主食的人,对他们来说,吃菜和肉已经能吃饱,就算不吃米面也无所谓。
其实,这不单纯是心理上的馋与不馋,而是与体质有关。
有研究发现,载脂蛋白基因APOA2在不同人的体内有不同的表现,这决定了他们对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选择偏好。
除此之外,人体内的其他你根本叫不上名字的一系列基因还可能影响你的食欲、食量以及人体燃烧热量、控制脂肪的能力。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是抓狂瞬间:和朋友吃的东西一样,运动量也一样,但肥肉就是光长在你身上。其实,它很可能也是基因的问题:假如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不足,糖分就会更容易转化为脂肪。
当然,除了基因,肠道微生物种类也是决定胖瘦的重要因素。
英国一位教授曾在25年间持续追踪了一对双胞胎,发现,比较瘦的那一位,肠道微生物种类比较广泛,而体重较高的那位,肠胃微生物的种类则相对较少。这个规律在他后来研究的5000位受试者身上同样明显。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容易胖,那可能不是你不够有定力,而是这是“天注定”。
可以让自己没那么容易长胖吗?
有一个好消息:虽然每个人先天的体质不同,基因也并不容易改变,但通过后期的努力,依然可以让自己脱离“变胖”的命运。
除了少吃多动这样一个瘦身准则,在如何进食与运动上,也有许多注意事项。
- 尽可能摄取多种不同纤维,如莓果、浆果在内的水果,花椰菜、红萝卜等蔬菜,以及各种豆类、荚果、坚果,以维持肠道微生物多样化。
- 少吃精制主食(比如米饭、年糕、汤圆)和甜品,保证粗粮全谷物的摄入比例。
- 克服暴饮暴食,养成细嚼慢咽、吃七分饱的习惯。
- 不要为了减肥而刻意不吃早饭、午饭、晚饭中的某一餐,多项研究显示,少吃一餐会比正常吃三餐的人更容易变胖。
- 如果已经有了胰岛素抵抗的趋向,一定要记住,只要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它就可以逆转。
要明白的一点是,瘦身不仅是在和你的意志力抵抗,也可能是和难缠的基因做对抗,想达到目标,不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懂得遵循科学的进食与锻炼方法。
当然,看到这里,如果你想检测,自己的基因和其他人相比,会不会更容易让你变胖,以采取合适的进食与锻炼方法,的确可以用嚼苏打饼干这一极具性价比的方法来试试。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不要急着咽下去,至少要坚持15秒钟。不然,最先测出来的结果,只能是:你是大馋丫头/大馋小子体质。
(来源: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李冬鸣
一个小方法,就能测出你是不是“易瘦体质”?
很多人在瘦身的道路上都有过类似疑惑: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而我喝的一口凉水却都能转化成脂肪?难道世界上真的有“易胖体质”“易瘦体质”之说?
最近,各社交平台上大火的“吃苏打饼干判断易瘦体质”视频,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找一块无糖也没有甜味添加剂的苏打饼干,放进嘴里只嚼不咽,同时计时:如果能在 15 秒以内嚼出甜味,就是易瘦体质;30 秒以上才嚼出甜味,就是妥妥的易胖体质。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一块饼干就能检测出易瘦还是易胖?
能嚼出甜味人
可能真的更不容易胖
所谓“易胖/易瘦体质”,在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用苏打饼干检测易胖/易瘦体质的办法,最早来源于医学博士莎朗·穆阿莱姆在 2016 年推出的一本名为《基因重启》的书。关于它的准确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与衡量。
不过,从某些方面来看,有些人的确天生比其他人会多一些变胖的可能,而“嚼苏打饼干感受甜味”的判断方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苏打饼干的配料很简单,主要有小麦粉和玉米淀粉以及一些食品加工用酵母。其中,小麦粉的主要成分,则是淀粉。
虽然淀粉类食物本身没有甜味,但它,却是甜味的重要来源——在咀嚼时,人的唾液腺会分泌出一种名为“唾液淀粉酶”的物质,将淀粉分解成各种糖分子。
吃白面馒头等淀粉类食物时,有人觉得很甜,有人觉得没什么味,是因为每个人唾液淀粉酶的编码基因 AMY1 拷贝数不同。
简而言之,AMY1 拷贝数越多,唾液淀粉酶分解能力就越厉害,吃淀粉类食物时就越会觉得甜。拷贝数少的,则很难嚼出甜味。
而 AMY1 拷贝数与肥胖风险,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2014 年,三十多位学者合作推出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AMYI 拷贝数越少,肥胖风险和体重指数就会越高。具体的数据则更加惊人:AMY1 拷贝数大于 9 的人,和 AMY1 拷贝数小于 4 的人相比,肥胖风险相差八倍。
从这个角度看:越不容易嚼出甜味的人,变胖的可能性的确也更高一些。
隔年的一项研究,则进一步探索了 AMY1 拷贝数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学者在定期体检的人中找到了 1257 名年龄在 20 岁至 65 岁的男性,检测他们餐后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
得出结论:较高的 AMY1 拷贝数,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而反过来,AMY1 拷贝数低的,胰岛素抵抗往往较高。而胰岛素抵抗,恰恰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问题的病理生理基础。
因此,用苏打饼干来判断易胖体瘦体质,在说法上虽然不太严谨,但的确有点道理。不过,决定你比其他人容易胖还是容易瘦的,远远不只是 AMY1 拷贝数这样简单。
真的有人天生就有
“变胖的潜质”吗?
易胖体质与易瘦体质是并不严谨的说法。如果你觉得,自己天生就有变胖的“潜质”,可能和如下几个方面有关:
比如,有人天生爱碳水。
碳水让人快乐,但也让人发胖。进入体内后,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葡萄糖,一旦摄入过量,当它无法被人体消耗完,就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觉得自己容易变胖的人身边都会有一个不爱吃主食的人,对他们来说,吃菜和肉已经能吃饱,就算不吃米面也无所谓。
其实,这不单纯是心理上的馋与不馋,而是与体质有关。
有研究发现,载脂蛋白基因 APOA2 在不同人的体内有不同的表现,这决定了他们对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选择偏好。
除此之外,人体内的其他你根本叫不上名字的一系列基因还可能影响你的食欲、食量以及人体燃烧热量、控制脂肪的能力。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是抓狂瞬间:和朋友吃的东西一样,运动量也一样,但肥肉就是光长在你身上。其实,它很可能也是基因的问题:假如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不足,糖分就会更容易转化为脂肪。
当然,除了基因,肠道微生物种类也是决定胖瘦的重要因素。
英国一位教授曾在 25 年间持续追踪了一对双胞胎,发现,比较瘦的那一位,肠道微生物种类比较广泛,而体重较高的那位,肠胃微生物的种类则相对较少。这个规律在他后来研究的 5000 位受试者身上同样明显。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容易胖,那可能不是你不够有定力,而是这是“天注定”。
可以让自己没那么容易长胖吗?
有一个好消息:虽然每个人先天的体质不同,基因也并不容易改变,但通过后期的努力,依然可以让自己脱离“变胖”的命运。
除了少吃多动这样一个瘦身准则,在如何进食与运动上,也有许多注意事项。
1、尽可能摄取多种不同纤维,如莓果、浆果在内的水果,花椰菜、红萝卜等蔬菜,以及各种豆类、荚果、坚果,以维持肠道微生物多样化。
2、少吃精制主食(比如米饭、年糕、汤圆)和甜品,保证粗粮全谷物的摄入比例。
3、克服暴饮暴食,养成细嚼慢咽、吃七分饱的习惯。
4、不要为了减肥而刻意不吃早饭、午饭、晚饭中的某一餐,多项研究显示,少吃一餐会比正常吃三餐的人更容易变胖。
5、如果已经有了胰岛素抵抗的趋向,一定要记住,只要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它就可以逆转。
要明白的一点是,瘦身不仅是在和你的意志力抵抗,也可能是和难缠的基因做对抗,想达到目标,不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懂得遵循科学的进食与锻炼方法。
当然,看到这里,如果你想检测,自己的基因和其他人相比,会不会更容易让你变胖,以采取合适的进食与锻炼方法,的确可以用嚼苏打饼干这一极具性价比的方法来试试。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不要急着咽下去,至少要坚持 15 秒钟。不然,最先测出来的结果,只能是:你是大馋丫头/大馋小子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