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身体肥胖怎么回事(如果身体肥胖怎么办)

Mr.刘医师 0
文章目录:

肥胖仅因为吃太多?除了饮食因素,这4个超重诱因同样不可忽视

文 | Mr.刘医师

编辑 | Mr.刘医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朋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明明自己吃得不算多,体重却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飙?反观某些朋友,天天奶茶炸鸡,身材却稳得像泰山,简直是人类代谢界的“天选之子”!

难道肥胖真的只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嘿嘿,事情可没这么简单。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让你胖得“猝不及防”的隐形杀手,看看你躺枪了没!

1. 熬夜,肥胖界的“幕后黑手”!

你以为熬夜只是让你黑眼圈加深?不!它还是你长胖的“幕后黑手”!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

  • 激素失衡:熬夜会让瘦素(负责抑制食欲的激素)下降,让你吃得更多。
  • 饥饿感飙升:睡眠不足会增加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俗称“饥饿激素”,让你对高热量食物毫无抵抗力!
  • 代谢变慢:晚上不睡觉,白天没精神,运动量直线下降,脂肪自然囤积。

所以,别再熬夜刷剧了!每晚至少保证 7 小时优质睡眠,否则你吃再少,体重依然稳步上升!

2. 压力大,脂肪就爱找上你!

“胖”字拆开来看,左边是“月”(身体),右边是“半”(压力一半)。压力大,真的会让你变胖!

当你压力爆棚时,身体会分泌大量皮质醇(Cortisol),这种激素不仅让你情绪低落,还会让你疯狂想吃甜食、油炸食品!

而且,皮质醇还会让脂肪优先囤积在腹部,让你的小肚腩越来越明显!

怎么办?学会释放压力!运动、冥想、听音乐、和朋友吐槽……总之,别让自己一直“憋着”!

3. 激素失调,脂肪偷偷“作妖”!

有些人吃得不多,但体重就是控制不住,可能是激素在搞鬼

  •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是掌管代谢的大佬,分泌不足时,人体代谢变慢,脂肪就容易囤积。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管家”,如果细胞对它“不感冒”,血糖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如果患有 PCOS,雄激素水平升高,容易导致腹部脂肪堆积,减肥变得特别困难。

如果你发现自己吃不多却持续发胖,或者总是疲惫、月经紊乱,赶紧去医院查查激素水平,别让肥胖问题“无解”!

4. 久坐不动,身体直接“开摆”!

你是不是每天坐着上班,坐着吃饭,坐着追剧,连等地铁都懒得站?久坐的危害,比你想象的严重!

长期久坐会导致

  • 基础代谢率降低,身体消耗能量变少,吃进去的热量更容易变成脂肪。
  •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容易囤积腹部脂肪,增加糖尿病风险。
  • 血液循环变差,屁股越来越大,腿越来越粗……

怎么办?动起来!每坐 1 小时,至少站起来活动 5 分钟,做点伸展、深蹲、快走……让身体“醒”过来!

总结:你胖,可能真不只是因为吃太多!

肥胖的成因复杂,不只是“嘴巴”惹的祸,熬夜、压力大、激素失衡、久坐不动……这些都是“隐形杀手”!

所以,想要健康减肥,别只盯着饮食!睡够觉、管理好情绪、关注激素水平、多动起来,这些才是关键!

最后,别再盲目自责“胖是因为自己太能吃”了!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赶紧转发给被肥胖困扰的朋友吧!健康的路上,咱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睡眠不足与肥胖的关系研究进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

压力与体重增加的关系及机制探讨.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20,

肥胖也是种病,怎样防治?专家来支招

2024年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月8日,株洲市中心医院举行多学科联合义诊,促进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中心、代谢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等科室有关专家现场坐诊,为市民提供营养指导和减重咨询;营养师、运动治疗师现场支招,教大家如何科学有效减重;现场还有免费测量身高、体重、血糖、血压,无创肝纤维化检测,人体成分分析等项目。

肥胖作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专家提醒,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还会造成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多囊卵巢不孕不育、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会引起猝死。此次义诊,旨在让大家了解什么是肥胖,如何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法正确进行治疗,让更多群众知晓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相关的健康宣教,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提前进行预防和治疗。”株洲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肝胆胰中心主任唐才喜介绍。

如何如何防治肥胖?专家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日常饮食、生活习惯规律

要知道,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消耗的热量。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控制热量的摄入。比如在保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限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养成食物的合理搭配以及科学饮食的习惯,包括进食时间、次数以及进食速度等科学性。

二、及时补充水分

及时补充水分,能够很好地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提高基础代谢。

不仅能提高脂肪的燃烧率,同时还可以让身体变得易瘦。每天喝温热的水在2升左右,既能够有饱腹感,还可以限制饮食和改善代谢。

无论是否在减肥瘦身期间,每天多喝温热的白开水,还能够起到美容护肤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一次性不能够喝得过多,饮水的时候可以分次慢饮。

三、定制一份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每天运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定制适合的运动方式。在刚开始的时候,运动量不要太大,可以慢慢地循序渐进提升训练强度,同时要做到每天坚持。

四、保持作息规律,以及睡眠时间充足

睡眠不够会导致皮质醇的增加,进而导致人体无法很好利用血液中的糖分,继而导致脂肪的储存以及肌肉的消耗。

保质保量的睡眠能促进肌肉高效生长。同时,人在熬夜后还会触及食欲相关激素,从而会偏向于渴望吃高热量的饮食,同时还会失去人体宝贵的肌肉,让人进入易胖体质。

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依然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法宝。只有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才能收获健康。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来源: 潇湘晨报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肥胖?明白了这点你才能更好地开始减肥

很多人在减肥前,只是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减肥了,但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身体里脂肪的增加。

陈伟医生在门诊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这位女性患者身高160厘米,之前体重是80公斤,就医时达到了110公斤,而这30公斤是在一个月时间里增加的。

通过问诊得知,这一个月时间里,这位患者因为工作繁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这顿吃得又都是火锅、烧烤等高热量食物,晚上还会补充很多饮料、薯片等零食,导致她体重快速增加,并出现了月经异常等症状。

这位患者就是典型的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肥胖,而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会导致肥胖的发生。在陈伟教授的新书《给国人的医学减重指南》中,就介绍了各种让人变胖的元素。

因素一|遗传

大部分原发性肥胖多为遗传因素导致的,是多种微效基因作用叠加的结果。当然,也有部分肥胖症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

不管是哪种原因,都会导致家族聚集倾向的发生,也就是大家通常会看到的,肥胖的人,其家人也会胖,并且遗传给后代的几率也很大。

因素二|压力

紧张,压力大会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这种状态长期持续时,人的饥饿感往往会增加,暴饮暴食,再加上运动量小,很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积。同时,持续的压力,还会造成焦虑情绪的放大,进而出现失眠,这也会造成肥胖。

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快速变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与工作压力有关。

因素三|代谢

现实中确实存在低代谢性肥胖,但基础代谢率低并不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超重肥胖者的脂肪量与基础代谢率呈负相关关系,脂肪量越多,基础代谢率越低。

有些病理性肥胖是由基础代谢率低导致的,但即便是生病导致基础代谢率低的人,也可以通过减少摄入来维持能量平衡,并不一定会出现肥胖。

因素四|疾病

疾病也会导致肥胖,这种由其他健康因素导致肥胖,也叫继发性肥胖。这类肥胖分别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的疾病所导致,属于病理性肥胖,是由于内分泌代谢异常引起的。在症状上,要比单纯性肥胖要更明显。

因素五|大脑

人们什么时候想吃东西取决于一个完整的中枢神经结构:摄食中枢,包括“饥饿中枢”和“饱中枢”。正常情况下,“饱中枢”对“饿中枢”有抑制作用。

一旦这种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增强,人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食欲增加,进食增多,从而导致肥胖。

因素六|肠道

你没看错,人体肠道菌群的状况也会影响人的体重。当身体处于长期的低度炎症状态下时,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让肠道通透性增强,体内游离脂肪酸增加,进一步加重炎症状态,从而影响身体对食物的摄取量和能量代谢。

因素七|药物

一些精神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治疗药物确实能增加肥胖风险。如一些三环类抗抑郁、类固醇激素、胰岛素,甚至是一些女性口服避孕药等都可能导致肥胖的发生。

除此之外,经济水平、收入等社会因素、气候差异等地理因素、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等文化因素,也和肥胖的发生相关。当然,永远不能忽略,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包括饮食和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因素,才是大多数发胖的最主要的风险。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