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奥氮平导致肥胖(奥氮平肥胖停药后能瘦吗)

心理治疗专家刘华伟 0
文章目录:

精神科药是怎么引起肥胖的?

精神科药物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的途径,主要是以下几种:

抗组胺受体(主要是H1受体) 这是精神科药物导致体重增加最强的一个因素,它主要通过“三多一少”来让人长胖,“三多”是多吃、多饮、多睡。“一少”是耗能少。 抗H1受体作用强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和抗抑郁药的米氮平、多虑平。

抗多巴胺受体(D2受体) 大量抗精神病药物都是通过阻断D2受体来很好的改善阳性症状,例如幻觉、妄想等,例如奥氮平、利培酮等,但同时,这些药物正因为阻断D2受体而容易促发患者摄食行为增加、贪食,导致体重增加。

抗五羟色胺受体(5-HT2c受体)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不再以阻断多巴胺D2受体为主,还同时阻断了5-HT受体,从而减少了以前的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很多副反应,尤其是EPS和高PRL。 EPS叫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面具脸(老百姓称之为吃药变傻了)、肢体发僵、姿势少变、震颤、流口水、坐立不安、烦躁、眼球上翻、脖子歪了等。高PRL叫高催乳素血症,影响女性月经。
可是阻断5-HT2c受体却又导致了患者饱腹感减退,也就是吃了感觉不到饱,会引起贪食、体重增加。例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米氮平等。
而激动5-HT2c受体,则引起厌食、短期内在没有耐受之前可以减肥。SSRI(5-HT再摄取抑制剂)类的抗抑郁药会激动5-HT受体,例如氟西汀等,从而会引起厌食、食欲减退,体重可能减轻。

抗a1受体 引起思睡、减少能量消耗,即使不增加进食,体重也会增加。例如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等,以及多虑平、舍曲林、米氮平、帕罗西汀等。

抗胆碱能受体 引起口干、增加饮水、增加了含糖的饮料、含糖水果或果汁的摄入,从而增加体重。例如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等。

抑制脂肪分解和葡萄糖代谢,增加体重 丙戊酸钠(缓释片)

能量支出减少(运动减少、耗能减少) 有的药物通过镇静、困乏、思睡、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让患者运动减少、动不起来,例如奥氮平、氯氮平等,从而促发体重增加。 有的药物通过降低静息能量支出来促发体重增加,例如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也就是所谓的可能喝凉水都长肉。

减肥的药物 除了上述的很多抗抑郁药物,也有的药物例如,安非他酮通过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加脂肪分解和增强多巴胺能而促发降低体重。

从上面可以看出,精神科药物导致体重增加的机制,也就是促进能量的摄入、降低能量的支出来实现,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入量大于出量,就会产生肥胖,这和我们一般人出现肥胖的最终路径是一样的。精神科药物本身并不是什么激素或高能量的东西。

花样年华的她,因为服用奥氮平3个月,增重40斤,我该如何帮助她

小美今年18岁,刚刚参加完高考不久,就住进了精神专科医院。原来小美的精神病史已经有2年,之前发病的时候休学了1年到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后来病情完全缓解后复读了一年参加了高考,不过备考期间妈妈就发现她又出现了幻觉,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看到天上飞着大章鱼,说有时候能听到耳朵里有人在说话。原来因为临近高考怕耽误学习,小美自己把之前吃的富马酸喹硫平偷偷停掉了。

小美的幻觉和妄想非常严重,家属为了更好的治疗小美,还给小美做了当下最时髦的基因检测,得出的结论是小美对包括喹硫平在内的多种抗精神病药物都存在药物抵抗或药物不良反应过重的可能,检测结果推荐的药物是奥氮平。因为目前的治疗药物效果确实不理想,家属也要求换用奥氮平治疗。在告知了服用奥氮平可能出现的糖脂代谢异常,体重增加等等表现后,帮她更换了治疗药物。

可能是基因检测确实有指导意义,小美的精神病性症状在换用奥氮平后确实逐渐平稳了下来。大章鱼不见了,耳朵里的声音也出现的少多了。但小美在院的这一个多月里,体重也在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即使每天有我的督促,让她减少进食,增加运动量,1个多月时间也增长了有近20斤的分量,用小美妈妈的话讲,好像被吹起来的气球一样。

后来小美出院了,在家继续服药休养,9月份开学后去了一所高校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3个多月的时候来医院复诊,我对吹气球的小美已经有所准备,但看到她还是吓了一跳,如果说之前是个小气球,那么现在可能是个大气球,3个多月,整整胖了40斤。小美说一直增加的体重让自己很苦恼,以前的衣服都不能穿了,整个人也变得不自信起来。


对于女性患者如噩梦一般的体重增加

我们知道,大部分精神障碍都需要长期服药,而很多精神科药物确实很容易出现体重增加问题。体重增加的原因主要与精神障碍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食增加,运动减少),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导致的。

在一项英格兰的大型随即对照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共病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非常高,其中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BMI指数≥30kg/m2[1],57%的患者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体重增加对于男性来说影响还不算大,但对于女性,尤其是小美这样的花季少女来说,影响往往是无法接受的。她们的主观意识里坚持以瘦为美,根本无法接受自己任何形式的体重增加,甚至小红对我说,越来越胖之后,总觉得周围人在嘲笑自己,渐渐的还出现了对同学的敌视心理。所以,18-45岁的女性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是很差的,最常见的不当行为就是因以体重增加为代表的药物依从性而自行停药。

如何减少服药患者的体重增加

当然,如果能换药,最好的办法是更换一种对代谢影响比较小的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这也是包括美国糖尿病学会、美国精神病学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北美肥胖研究学会在内的四家权威机构的联合声明[2]。

不过像小红一样,很多患者由于药物疗效差异的问题,是没办法轻易更换治疗药物的。所以我们还要想一些其它的办法。我给小红减少了奥氮平的药物剂量,同时联合了一种对体重影响更小的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因为齐拉西酮不但对体重的影响最小,甚至可以在联合奥氮平的时候减少体重的增加。

当然,调整药物治疗计划的同时,还是需要增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锻炼为重点的积极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普通人群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主要疗法[3]。

建议的运动方式包括:

  • 避免使用酒精和含糖饮料。
  • 避免外出就餐,或外出就餐时做好计划。选择菜单更健康的餐厅,并尽可能尝试做出明智的食物选择。
  • 避免全天吃零食。计划每天吃三餐和一到两个小点心。
  • 每天进行30分钟的某种运动,例如慢跑。
  • 将锻炼纳入日常活动中(走楼梯,离入口更远的停车场,提早下车一站)。
  • 寻找运动伙伴。
小结

以瘦为美的年轻女性面对急剧发胖的自己,是完全无法接受的。所以以体重增加为代表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青年女性精神障碍患者自行停药的主要原因。如何帮助女性患者减轻体重增加对于增加患者药物依从性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Gardner-Sood P,et al. Psychol Med 45: 2619–2629, 2015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596–601

[3]Bassi N, Karagodin I, Wang S, et al. Lifestyle modification for metabolic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Med 2014; 127:1242.e1.

#齐精医生说##健康科普排位赛#@健康中国@头条健康@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头条心理@健康真相官

这种药,每年导致过百万人的肥胖和代谢紊乱

责编 | 兮

抗精神疾病类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APDs)的大量使用(与滥用)与全球肥胖症的流行高度相关。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精神疾病患者依赖此类类药物来维持日常的生活,大部分的APD(包括一代和二代)普遍会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副作用,具体的临床表现为体重快速增加,高血脂以及胰岛素抵抗。比如,利培酮(risperidone)是临床上最为广泛使用的APD之一。除了治疗一系列的成人精神疾病以外,近年来利培酮越来越多的被用于针对儿童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和自闭症的辅助治疗。和其他APD一样,利培酮会造成儿童和成人的肥胖症和代谢紊乱。但令人担忧的是常规药物对于APD引起的肥胖和糖代谢紊乱疗效十分有限。

尽管近年来对于遗传和环境所导致的肥胖症已经有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APD所造成的代谢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却不十分清楚。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动物模型来重塑APD引起的临床表征。与病人不同,实验小鼠无论是在接受皮下、腹腔、灌胃、或缓释泵等给药方式后都只能微弱提高体重,其他症状如体脂增高和血糖紊乱等都无法有效重复。可能的原因包括1)APD在小鼠体内更短的半衰期;2)APD在水中极易降解,从而无法通过注射等方式长期给药;3)此类药物有很强的镇静作用,常规的给药方式即使很低的剂量也会造成小鼠长时间的静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后续的代谢研究。

2021年5月12日,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刘晨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题为“The atypical antipsychotic risperidone targets hypothalamic melanocortin 4 receptors to cause weight gain”的文章,首次报道了利培酮引起体重增加的致病机理,该团队发现利培酮能直接下调下丘脑中黑皮质素4受体(melanocortin 4 receptors,Mc4r)的基因表达和MC4R神经元的电生理活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Sim1神经元中敲除Mc4r后,小鼠的体重和摄食可以不受利培酮和奥氮平(另一种常用的APD【1】)的影响,这表明Mc4r可能是不同APD引起肥胖症的共同靶点。研究同时发现新一代的MC4R药物(塞美拉肽,setmelanotide)在小鼠中对利培酮和奥氮平引起的代谢紊乱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显著的改善体重、摄食和血糖。

首先针对利培酮相关的代谢综合征极难建模的问题,作者开创性的合成了一种含有利培酮的饲料。相比于对照饲料,含药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热量完全相同,并且实验表明小鼠对于两种饲料没有偏好。但是,使用包含利培酮饲料喂食的小鼠,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体重快速增加、高血脂和高血糖等表征,完美重塑了利培酮在病人中的代谢症状。作者通过代谢笼(Metablic chamber)实验发现,利培酮可以快速的影响能量摄入和支出。有意思的是它能同时可以提高摄食和能量消耗。然而,增加的代谢消耗(上升14%)并不能有效抵消过量的能量摄入(上升55%)。这说明利培酮造成的过度饮食是引起肥胖的关键因素。这一假想进而在对利培酮喂养的小鼠进行的匹配限食(pair-feeding)实验中得到了确认。基于这一发现,作者专注于大脑中的摄食中心——下丘脑的研究。通过对转录组的分析(RNA-seq),他们发现了一组与利培酮直接相关的基因表达图谱。这其中包含了与人类肥胖直接相关的基因Mc4r。尽管此前的研究阐述了MC4R在普通肥胖中的作用,它在APD引起的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是第一次被发现。作者发现,利培酮喂食能在肥胖发生前快速下调Mc4r在下丘脑中的表达,他们进而怀疑这一变化是造成代谢紊乱的原因之一。于是作者在下丘脑SIM1神经元中选择性敲除了Mc4r基因。他们发现利培酮的代谢副作用在敲除鼠中得到了明显的弱化。除此之外,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奥氮平喂食的敲除鼠中。

最近的研究表明,下丘脑MC4R神经元兴奋性的减弱能直接造成过度饮食和肥胖【2】。令人惊奇的是作者通过电生理实验发现利培酮能直接作用于这些神经元并下调它们的兴奋性。他们进一步阐述这一变化是通过开放这些神经元上的钾离子通道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发现MC4R激活剂能有效逆转利培酮对MC4R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MC4R激动剂塞美拉肽setmelanotide最近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罕见基因突变引起的肥胖症,这类特殊患者在美国大约有数几千人。与此相比,由于使用APD所造成代谢紊乱的患者即使保守估计也要超过百万人,当确定塞美拉肽可以改善利培酮和奥氮平在小鼠中引起的代谢综合症后,作者最后用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小鼠模型来阐述塞美拉肽并不会干扰利培酮本身的抗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这篇论文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利培酮的代谢副作用,并且确定了Mc4r是潜在的重要靶点,此发现为临床治疗利培酮以及其他APD的副作用提供了新思路,并且对下一代APD药物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李立博士和李秀娟博士(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访问学者),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院的Eun-Seon Yoo为文章的共同一作。刘晨教授和Jong-Woo Sohn教授为通讯作者,为本文做出重要贡献的还有Steven Wyler博士、陈夏梦博士、万荣Amanda G. ArnoldShari Birnbaum教授和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的贾琳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rupress.org/jem/article-abstract/218/7/e20202484/212095/The-atypical-antipsychotic-risperidone-targets?redirectedFrom=fulltext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制版人:琪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