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者的苦恼(肥胖者的悲哀)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熬夜久坐的你!“甜蜜的烦恼”已悄悄盯上你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提起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有数据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糖尿病患者近1.3亿,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究竟有没有办法“逆转”这一疾病?

资料图:民众在某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 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儿童也会患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的危害,大家可能早有耳闻。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庞大,大多患者往往饱受并发症之苦,不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还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表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有近1.3亿,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版)》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老龄化的发展,糖尿病还有非常庞大的后备军人群。

专家表示,一般来讲,老年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但近些年,随着饮食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糖尿病逐步年轻化,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属名词。

当代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的生活,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的成因。

除此之外,现在儿童营养丰富,但户外活动量较少,加上学习压力很大,“小胖墩”越来越多,导致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而相比之下,比糖尿病更可怕的是各种并发症。

肖新华介绍,糖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能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需要汽油一样。但如果有过多的糖,且长期存在,身体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称为糖毒性。

根据今年发布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介绍,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

资料图。记者 杨可佳 摄

“甜蜜的烦恼”从何而来?是因为糖和主食吃太多?

糖尿病是一个和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的疾病,患病原因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专家表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很复杂,但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因素相对清楚。

除了年龄、遗传等不可控的因素,日常生活中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缺乏运动;肥胖;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肖新华提醒,对糖尿病的病因,很多人误以为是糖或主食吃太多,其实更应注意的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这类食物吃太多会导致总热卡摄入过多。

如果盲目减少或不吃主食,会使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进而造成营养不均衡。

此外,肖新华表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一样,需要各种营养成分,食物要多样化,日常许多食物都可以吃,但总量一定要控制。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市面上的“无糖”“低糖”的食物都可以吃。需要注意的是,“无糖”的食物并不代表不会增加血糖,更不能够降糖。

资料图:自动发药机 余丹菲 摄

除了 “三多一少”,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专家表示,现在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非常少,大部分患者早期没有症状。

那么,还有什么线索能够提示我们可能患有糖尿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呢?

据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的介绍,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具备任一因素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都应注意预防管理。

而6.1 mmol/L≤空腹血糖(FBG)

资料图: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市民正在跳广场舞健身。 记者 张畅 摄

“逆转”糖尿病,需要“管住嘴、放开腿”

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所以,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理论上讲,是不可能逆转的。

肖新华表示,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也可以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延迟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甚至终身远离并发症。

目前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预防糖尿病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其简单来讲就是“管住嘴、放开腿”。

专家提醒,应适度减少高热卡、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规律的锻炼和减重。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及时干预。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综合管理,包括饮食治疗,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坚持综合管理,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可以实现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张依琳)

来源: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肥胖悄悄来袭的烦恼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步入高中阶段,超重和肥胖的女生突然增多了,原因是小姑娘们在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喜欢运动,时间久了,肥胖便悄悄来袭。殊不知,由此带来的烦恼还真是多。

首先是一些小姑娘发现原来准时报到的“大姨妈”不来了,这时候还会出现脸上长痘痘,脸上长胡子,身上、手上的体毛都会比较多。颈后、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等处皮肤皱褶部位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这在医学上称为“黑棘皮症”,是代谢紊乱的表现。

如何解决肥胖带来的“大姨妈”问题、顽固性痘痘和去掉黑棘皮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体重,减重是所有治疗中最基础的,“管住嘴,迈开腿”,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进行调节,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 (王金平)

编辑:孔鼎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一夜断气417次,杭州266斤胖大姐睡觉时忍不住……差点“送命”

记者:王欣/ 通讯员:王蕊 江晨

呼~呼~呼~

266斤的霞姐是家中“女雷神”

无论黑夜还是白天

躺着还是坐着

任何时间、不分场合

她都无法抵挡困意

打呼噜就像“打电钻”

吵得枕边人痛不欲生

但无论睡多久,霞姐醒来总是头昏脑胀

8月的一天

她突然呼吸困难、口唇绀紫

被紧急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你和家人打呼噜吗?

打鼾是病!打鼾是病!打鼾是病!

重要的事情先吼三遍

呼吸内科专家强调——

睡觉打鼾万万不能忽视,可能非常危险!

一夜断气417次,胖大姐突然呼吸衰竭了

48岁的霞姐,身高1.52米,体重266斤的她育有一子一女,与老公感情和睦。让老公偶尔不满意的,就是霞姐“惊天动地”的呼噜声了。

“有时我工作了一整天,累得半死,很困却没办法进入梦乡!”霞姐老公嗔怪,往往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比较崩溃。据他回忆,老婆年轻时是个微胖的“肉感”美人,但自从怀孕生了小儿子之后,在变胖的路上就一路狂奔,她爱打呼噜的毛病也是从二胎之后逐渐明晰,有着十多年的历史。这些年,他忍着、忍着也就成了习惯,还特意买了耳机、耳塞,睡不着时,听歌或者塞上耳塞助眠。但最近两年,霞姐的鼾声似乎更大了,她自己却浑然不觉。

最近这一年,霞姐的症状愈发严重,她胸闷气促、喉咙有痰却咳不出来。晚上睡觉时,她常常会被憋醒,醒来后会感觉到口干舌燥、头昏脑胀,如是往复。白天,霞姐更像是前一晚睡了个“假”觉,人没精神,甚至开着车也会犯困。因为总是睡不醒,她异常苦恼,“医生,请您帮帮我!”睡不好的霞姐,来到浙大一院“睡眠呼吸障碍专科”门诊。

呼吸内科副主任潘志杰主任医师面前的霞姐,皮肤松弛粗糙、面色萎黄、黑眼圈、大眼袋、鱼尾纹、口臭口苦,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除此之外,霞姐还告诉医生,她月经非常不规律,怀疑自己已“提前进入更年期”。

在了解到霞姐体重达266斤,平时睡觉打呼噜的声音特别大,并且还患有多年的高血压时,潘志杰主任医师便利用多导睡眠仪(PSG)对霞姐进行整夜的睡眠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霞姐一晚(约6.5个小时)呼吸暂停的次数达到417次,其中最长的一次达到70.5秒,她患有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过进一步检查,霞姐被诊断为“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需要佩戴呼吸机入睡。

浙大一院呼吸内科潘志杰主任医师联合口腔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的专家对霞姐展开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开出个性化诊疗方案——原来,霞姐的呼吸睡眠暂停与高血压息息相关,通过调整用药、侧卧睡眠、控制体重、持续佩戴呼吸机,住院8天后,症状缓解的霞姐出院,并被要求定期随访、复查,以便调整呼吸机参数。

此外,潘志杰主任医师强烈要求霞姐日常增强体育锻炼、戒烟戒酒,建立侧卧位睡眠习惯。“烟酒可导致呼吸道症状加重,睡觉时侧卧位睡眠姿势,可以有效避免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

睡眠呼吸暂停,比想象中还要可怕

“像霞姐这样患者,往往是拖到非常严重才来就医,非常危险!” 潘志杰主任医师介绍,正常人在睡眠中咽腔比清醒时狭窄,呼噜声就是气体经过狭窄咽腔时的湍流声。

“打呼噜”在医学上又叫“鼾症”,有良性(80%)和恶性(20%)之分,男女老少皆可发生。

“良性鼾症”呼噜声均匀,且随睡眠体位改变而改变。

“恶性鼾症”不仅呼噜声大,而且总是打着、打着就不喘气了,过上十几秒甚至几十秒才又发出一声很大的呼噜声重新打起来。一般男性>女性,脖子粗>脖子细,胖子>瘦子,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当睡眠时上气道不通畅,会出现呼吸短时间内停止(≥10秒)的现象,称为呼吸暂停。

266斤重的霞姐,因咽部脂肪增多、咽腔狭窄,就发生了“恶性打鼾”——频繁窒息,应立刻到医院就诊。

“有些患者本身并不肥胖,但因为鼻炎、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舌体肥大或自身的颌面结构不佳等其他原因,造成上气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也会发生呼吸暂停。”潘志杰介绍,如果呼吸暂停频繁发生,每小时出现5次以上或7小时的睡眠过程中超过30次,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

它可以分为阻塞型、中枢型、混合型,其中以阻塞型(OSAHS)最为多见。数据显示,每100个人中,就有3~5个人打呼噜,而每5个打呼噜的人中,就有1个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对个人而言,当呼吸暂停发生后,睡眠结构紊乱,呼吸气流中断,随之患者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造成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内脏疾患等。长此以往,睡眠中的低氧分压也会导致脑损害,比如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精神;参与体内循环的血氧少了,还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肾病、脑卒中、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等多种慢性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夜间的猝死。

简言之,就是——

睡眠呼吸暂停的男性,那方面可能“不太行”

睡眠呼吸暂停的女性,老得快、更易“更年期”

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妇,易得妊娠高血压或先兆子痫

睡眠呼吸暂停的儿童,易发育延迟或智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

而对社会而言,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司机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造成交通事故率很高,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7倍。航空航天及高空作业的人员,如果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工作事故几率也很高。另外,由于疾病造成性格改变,社交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容易造成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甚至婚姻关系破裂。

罹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怎么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