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运动处方 肥胖的概念(运动处方 肥胖的原因)

医邦网 0
文章目录:

诊断肥胖的3种方法,测测你是健康还是肥胖?医生教你正确轻断食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动的生活方式的普遍化,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周围人群中,肥胖的比率是越来越高了,据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的比例达到了30.1%,肥胖的比例达到了11.9%,在青少年和儿童中,这一比例也不容小视。

我们的体重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叫做肥胖呢?目前用于评价肥胖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我们最常用的体重指数,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指数基于24-28之间,称为超重,体重指数超过28以上,称为肥胖。

第二种是用腰围来评价中心性肥胖,男性的腰围大于90cm,女性的腰围大于85cm称之为中心型肥胖,对于中心性肥胖,我们还有一种比较精确的评估方法,就是用CT或者是磁共振的方法,来测量内脏脂肪的表面积。在中国人群中内脏脂肪表面积超过80平方厘米,称为中心性肥胖。

最后一种是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来测量人体的体脂率,正常男性的体脂率介于10%-20%之间,女性介于15%-25%之间,如果男性的体脂率超过25%,女性超过30%,称为肥胖。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用体重指数来评价一个人的体重是否超标,是不够全面的,如运动员,他的体重指数可能很高,但是他的体脂含量却是非常低的,相反有一些女性,她的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体脂率却已经超标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群来说,体重指数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我们与体重相关的健康风险。

肥胖的治疗

可能很多人觉得,肥胖太普遍了,如果觉得自己太胖减减肥不就好了,还要治疗吗?至于到治疗的地步吗?内分泌科医生提醒大家,如果长期受肥胖困扰,自己尝试了各种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就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肥胖是一种疾病,只不过大家把它都忽略了。

肥胖的治疗方法很多,中医的有针灸,埋线治疗,西医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不管我们采用哪种治疗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预都是第一位的,建议肥胖症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长期的平衡膳食,并辅以充足的体育锻炼,肥胖症患者的膳食的总原则是:低热量、低能量,适合的蛋白摄入,严格戒烟,限酒。

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种轻断食的膳食方法,它的具体做法是,在一周中5天正常的膳食,在其余非连续的两天中,只摄入正常膳食的1/4,女性的能量摄入约500千卡每天,男性约600千卡每天,通过这种轻断食的方法,可以使我们获得比较理想的体重,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等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得到良好的控制。

对于体重指数较高的患者,更建议他们可以使用药物的治疗方法,目前在我国存在通过药监局的批准并且有减肥适应症的药物,它是一种胃肠道的脂肪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胃肠道脂肪的水解和吸收来达到减重的作用,这种药物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2岁以下的青少年。

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排气过多,大便失禁,以及带便性胃肠排气等。这类药物也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以及β胡萝卜素的吸收,因此建议我们在服用这类药物的同时,应该补充包含脂溶性维生素在内的复合性维生素。此类药物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转氨酶的增高,重度脂肪肝以及过敏反应等,虽然这种药是非处方药,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之下购买使用。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了有关减肥的小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体魄,远离肥胖这个健康杀手。

本期医学内容合作者:李恒 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预防孩子肥胖,先从妈妈做起

“应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奠定基础。”这是10月23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全国妇联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的目标。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9.6%、6.4%,并呈迅速上升趋势。《方案》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针对不同流行水平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降低目标进行了明确。我国现有高流行省份包括陕西、北京、吉林、天津、山西、上海、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北12个省市区,《方案》提出其防控目标为:2020~2030年,高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

肥胖影响孩子一生健康,家长要做孩子健康榜样

儿童青少年期肥胖会影响一生健康,因为其会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风险,不仅威胁健康,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方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方案》提出了强化家庭责任,包括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加强社区支持等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也指出,预防儿童期肥胖,要从妈妈做起。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的体重监测,更要做好孩子的健康榜样。因为肥胖不是传染病,但家庭特别是父母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

赵文华说,首先要重视妈妈孕期营养和保持适当身体活动,以保证婴儿出生时体重正常。婴儿正常出生体重为2.5千克到4千克。其次,孩子出生后,要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仅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也是预防宝宝肥胖的关键措施。

吃动平衡,可帮助儿童青少年保持正常体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胡小琪认为,规律营养的饮食和科学足量的运动,是儿童青少年保持正常体重的法宝,关键要把握好二者平衡。

1.三餐能量比例适宜,规律进餐。要保证学龄儿童一日三餐,食物种类多样,进餐细嚼慢咽。两餐间隔适宜,约4~6小时,保证三餐定时定量。其中早餐占全天总能量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早餐很重要,每天都必须吃,要保证早餐营养充足,食物种类包括谷薯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同时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午餐;晚餐适量以脂肪少、易消化食物为宜。

2.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三餐。食物要清淡,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的快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学龄儿童应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比如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或坚果。油炸、高盐或高糖食物不要作为零食。

3.少量多次饮水,每天800~1400毫升。学龄儿童首选白开水,一个小时左右喝一次,每次200毫升左右,千万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学龄儿童应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保证适宜体重增长。营养不良儿童要增加鱼禽蛋肉或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超重肥胖儿童要在保证控制总能量、合理膳食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身体活动。

5.保证每天适宜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儿童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如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型运动(打球、跳绳等)。要学会或擅长至少一项运动项目。

6.减少静态生活时间。可随时随地活动,如上下学步行、做家务劳动等。要减少久坐不动和长时间视屏时间,提醒孩子们每坐一小时要起身活动十分钟。最好不在卧室摆放电视、电脑,减少使用手机、电脑和看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视屏时间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

7.保证足够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为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

父母要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健康饮食和长期运动习惯

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强化父母及看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高父母及看护人营养健康素养,对于减少儿童青少年肥胖至关重要。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更是孩子保持正常体重的重要环节。父母和看护人要充分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根据相关标准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肥胖虽然危害健康,但是错误的减重对健康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减重方法中流行不吃主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生酮饮食及素食等,这些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减肥都是不科学的。专家指出,减肥不能操之过急,一要靠循序渐进,二要靠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吃动平衡,这才是控制超重肥胖的长久之计。

防控孩子超重肥胖,还需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全社会共同努力

有效遏制孩子超重肥胖流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是每个家庭和父母的责任,也是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乃至全社会的责任。《方案》还提出:

1.强化学校责任。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包括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改善学校食物供给、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等措施。如要求制(修)订幼儿园和中小学供餐指南,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食物等。要求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等。

2.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优化体重管理服务,包括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加强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加强肥胖儿童干预等措施。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求为超重肥胖儿童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肥胖合并疾病儿童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3.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包括加强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强化食物营销管理、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等措施。如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等,鼓励运动场所为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等。应针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等。(记者王凯)

来源: 中国妇女报

预防孩子肥胖,先从妈妈做起

来源:中国妇女报

图集

“应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奠定基础。”这是10月23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全国妇联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的目标。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9.6%、6.4%,并呈迅速上升趋势。《方案》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针对不同流行水平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降低目标进行了明确。我国现有高流行省份包括陕西、北京、吉林、天津、山西、上海、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北12个省市区,《方案》提出其防控目标为:2020~2030年,高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

肥胖影响孩子一生健康,家长要做孩子健康榜样

儿童青少年期肥胖会影响一生健康,因为其会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风险,不仅威胁健康,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方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方案》提出了强化家庭责任,包括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加强社区支持等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也指出,预防儿童期肥胖,要从妈妈做起。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的体重监测,更要做好孩子的健康榜样。因为肥胖不是传染病,但家庭特别是父母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

赵文华说,首先要重视妈妈孕期营养和保持适当身体活动,以保证婴儿出生时体重正常。婴儿正常出生体重为2.5千克到4千克。其次,孩子出生后,要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仅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也是预防宝宝肥胖的关键措施。

吃动平衡,可帮助儿童青少年保持正常体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胡小琪认为,规律营养的饮食和科学足量的运动,是儿童青少年保持正常体重的法宝,关键要把握好二者平衡。

1.三餐能量比例适宜,规律进餐。要保证学龄儿童一日三餐,食物种类多样,进餐细嚼慢咽。两餐间隔适宜,约4~6小时,保证三餐定时定量。其中早餐占全天总能量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早餐很重要,每天都必须吃,要保证早餐营养充足,食物种类包括谷薯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同时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午餐;晚餐适量以脂肪少、易消化食物为宜。

2.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三餐。食物要清淡,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的快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学龄儿童应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比如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或坚果。油炸、高盐或高糖食物不要作为零食。

3.少量多次饮水,每天800~1400毫升。学龄儿童首选白开水,一个小时左右喝一次,每次200毫升左右,千万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学龄儿童应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保证适宜体重增长。营养不良儿童要增加鱼禽蛋肉或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超重肥胖儿童要在保证控制总能量、合理膳食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身体活动。

5.保证每天适宜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儿童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如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型运动(打球、跳绳等)。要学会或擅长至少一项运动项目。

6.减少静态生活时间。可随时随地活动,如上下学步行、做家务劳动等。要减少久坐不动和长时间视屏时间,提醒孩子们每坐一小时要起身活动十分钟。最好不在卧室摆放电视、电脑,减少使用手机、电脑和看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视屏时间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

7.保证足够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为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

父母要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健康饮食和长期运动习惯

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强化父母及看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高父母及看护人营养健康素养,对于减少儿童青少年肥胖至关重要。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更是孩子保持正常体重的重要环节。父母和看护人要充分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根据相关标准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肥胖虽然危害健康,但是错误的减重对健康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减重方法中流行不吃主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生酮饮食及素食等,这些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减肥都是不科学的。专家指出,减肥不能操之过急,一要靠循序渐进,二要靠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吃动平衡,这才是控制超重肥胖的长久之计。

防控孩子超重肥胖,还需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全社会共同努力

有效遏制孩子超重肥胖流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是每个家庭和父母的责任,也是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乃至全社会的责任。《方案》还提出:

1.强化学校责任。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包括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改善学校食物供给、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等措施。如要求制(修)订幼儿园和中小学供餐指南,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食物等。要求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等。

2.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优化体重管理服务,包括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加强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加强肥胖儿童干预等措施。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求为超重肥胖儿童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肥胖合并疾病儿童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3.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包括加强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强化食物营销管理、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等措施。如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等,鼓励运动场所为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等。应针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等。(记者 王凯)

责任编辑: 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