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肥胖的病因(继发性肥胖特点)
继发性超重或肥胖的原因
继发行超重及肥胖区别于常规的肥胖,危害较大,那主要引发原因有哪些呢?
一、可导致超重或肥胖的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生长激素缺乏、下丘脑疾病、性腺机能减退、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胰岛素瘤等疾病,这些疾病均可以导致继发行超重及肥胖。
二、可导致超重或肥胖的药物
抗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癫痫/痉挛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糖皮质激素)、抗组织胺类药物(抗过敏药物)、口服避孕药等。此外,治疗超重或肥胖相关伴发性疾病的部分降糖药、降压药也可能引发体重增加。
大多数肥胖由高热量饮食、静止的生活方式所致
据记者了解,肥胖分单纯性肥胖(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95%,主要由遗传因素或营养过剩引起)、继发性肥胖(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机能减退)、药物性肥胖(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而常见的单纯性肥胖的原因有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运动过少等,而其中的高热量饮食、静止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是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当我们的身体出现超重,或者腰围增加、体脂异常时,就应及时作出调整,通过运动锻炼、饮食调整等方式改善肥胖症状,如果肥胖症状已经较为严重,应前往医院,遵医嘱进行治疗。(张华整理)
来源: 羊城晚报
男子严格减肥反而胖了30斤!只因3年前一个错误举动...
来源:柳州晚报
有专家团队
针对减肥做过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
只要限制摄入的热量
无论是否“过午不食”
都有明显的减肥效果
而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不过
热衷于减肥的你
有没有碰到过这样一种情况:
无论怎么努力
身材却终究无法如愿
其实
减肥要讲究科学
盲目减肥只会陷入误区
甚至带来健康风险
39岁男子减肥多年
不仅没瘦反而胖了30斤
浙江建德的张先生(化名)今年39岁,这些年为了减重做了不少努力。尤其是最近三年,他不仅使用食物秤计算热卡认真控制饮食,还断了往日的饭局社交,每周5次有氧运动、3次抗阻训练,风雨无阻。
刚开始减重的前3个月,他的体重下降了5kg。然而这三年来,他的体重越减越重,从85kg一路飙升到了100kg。体检时,脂肪肝也从中度变成了重度,同时肝功能还出现了异常。
对此,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便到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医院脂肪肝肥胖门诊寻求帮助。
重重检查,层层探案
越减越肥的原因找到了
主任医师应慧敏安排张先生做了人体成分检测,发现张先生虽然体重100kg明显偏高,体质指数为33.7kg/m⊃2;达中度肥胖,但和其他胖友不同的是,他的体脂率不是特别高,肌肉和水分的含量相对较高。
于是,应主任立即安排张先生进行肥胖相关的合并症检查。结果发现张先生肝功能指标明显升高,结合肝脏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诊断为重度脂肪肝。再经葡萄糖耐量试验,张先生已经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尿酸血脂血压也均明显偏高。
肥胖常见的合并症张先生几乎一个没落下。然而在内分泌激素检测中,应主任又发现张先生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偏低,张先生越减越肥原因找到了!
应主任解释,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如果在婴幼儿和儿童阶段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不但个子长不高,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智力低下,俗称“呆小病”;如果成年人甲状腺激素缺乏,一般起病比较隐匿不容易察觉,主要表现怕冷、懒动、乏力、倦怠感明显、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水肿,严重的还会有胸腹水和心包积液。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继发性肥胖常见的原因,筛查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抽血化验甲状腺功能就可以排除。
张先生就是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机体的基础代谢明显下降,所以即便是同样热卡的食物摄入和运动消耗,因为基础代谢的下降体重反而越来越高。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还会引起人体水肿,导致总体重增加。
切忌盲目减肥
最好进行病因筛查和评估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张先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了解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后,张先生终于回忆起来。
原来8年前,他因为甲状腺肿瘤做了手术,切除了全部甲状腺组织,术后一直遵医嘱规律服用“优甲乐”补充甲状腺激素。
3年前,张先生因为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加上中度脂肪肝开始尝试自己减重。除了“管住嘴迈开腿”,还努力寻找肥胖的原因,看到一些消息说使用激素会导致肥胖,联想到自己长期服用的“优甲乐”是左甲状腺素片,好像也是一种激素,不由得恐慌起来。
于是,他自行调整用药,从原来的每天4片开始慢慢减少药量,3个月后自己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就把药给全停了。
应主任说,对于像张先生这样由于甲减引起的水肿和体重增加,只要补充生理需求的甲状腺激素就可以消除水肿,恢复正常的基础代谢率,体重至少可以减轻10%。其实,除了甲状腺功能减退之外,还有很多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肥胖,医学上称为继发性肥胖。
应主任建议,对于重度肥胖或者通过常规饮食控制不能减重的胖友,最好去内分泌专科或者是专业的减重门诊进行肥胖的病因筛查和评估,以免漏诊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盲目减肥不可取
还需专业诊断
来源/健康杭州、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