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打呼噜(肥胖人打呼噜怎么治疗)
睡觉时不停打呼噜?有可能是肥胖导致的
王绍绍
很多人在睡觉的时候都喜欢打呼噜,不仅仅是男性,现在女性也有不少打呼噜,而且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那么,人睡觉时为什么会打呼噜呢?
人们在呼吸时,气体进入人的身体后,通过鼻腔、鼻咽部、口咽部和喉部,一直到气管和肺部。打呼噜的响声是气体经过一个比较狭窄的通道,从而产生强烈气流变化,振动所导致的声音。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晓云表示。
其实,这条通道任何一个地方狭窄,就会有打呼噜的情况,王晓云补充,打呼噜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打几下之后突然不响了,没有呼吸最可怕。如果空气进不到肺里面,就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在医学上叫做睡眠呼吸综合征。如果气体停留在口腔或鼻子里超过10秒钟不走,基本上就属于患有睡眠呼吸综合征,但是,也不必过度担心,在打呼噜的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比较可怕,大部分人只是睡觉时影响到了别人。
那么,该如何预防打呼噜呢?市面上流传着很多治疗打呼噜的偏方,比如说喝花椒水,睡前使用漱口水,但是这些方法收效甚微,王晓云说,大量案例说明,造成打呼噜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肥胖,体重的增加是造成打呼噜甚至憋气的重要原因。很多年轻人不胖的时候不打呼噜,体重增加之后就开始有这个现象,肥胖容易使咽腔道的脂肪增加,其面积就会变小,在气流经过窄的地方以后就会出现打呼噜的情况。所以大家平时应该多锻炼身体,控制体重。
还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放弃不良嗜好,比如,酗酒也容易加重打呼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鼻腔的清洗,很多案例表明,患者们冲洗鼻腔以后的确有很多好处,很多患有轻微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的病人通过冲洗鼻腔的方式,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王晓云表示。
责编:张阳
睡觉时不停打呼噜?有可能是肥胖导致的
很多人在睡觉的时候都喜欢打呼噜,不仅仅是男性,现在女性也有不少打呼噜,而且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那么,人睡觉时为什么会打呼噜呢?
人们在呼吸时,气体进入人的身体后,通过鼻腔、鼻咽部、口咽部和喉部,一直到气管和肺部。打呼噜的响声是气体经过一个比较狭窄的通道,从而产生强烈气流变化,振动所导致的声音。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晓云表示。
其实,这条通道任何一个地方狭窄,就会有打呼噜的情况,王晓云补充,打呼噜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打几下之后突然不响了,没有呼吸最可怕。如果空气进不到肺里面,就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在医学上叫做睡眠呼吸综合征。如果气体停留在口腔或鼻子里超过10秒钟不走,基本上就属于患有睡眠呼吸综合征,但是,也不必过度担心,在打呼噜的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比较可怕,大部分人只是睡觉时影响到了别人。
那么,该如何预防打呼噜呢?市面上流传着很多治疗打呼噜的偏方,比如说喝花椒水,睡前使用漱口水,但是这些方法收效甚微,王晓云说,大量案例说明,造成打呼噜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肥胖,体重的增加是造成打呼噜甚至憋气的重要原因。很多年轻人不胖的时候不打呼噜,体重增加之后就开始有这个现象,肥胖容易使咽腔道的脂肪增加,其面积就会变小,在气流经过窄的地方以后就会出现打呼噜的情况。所以大家平时应该多锻炼身体,控制体重。
还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放弃不良嗜好,比如,酗酒也容易加重打呼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鼻腔的清洗,很多案例表明,患者们冲洗鼻腔以后的确有很多好处,很多患有轻微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的病人通过冲洗鼻腔的方式,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王晓云表示。
受访专家: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晓云
打鼾、肥胖且白天嗜睡?高度警惕这种“睡眠杀手”!
我国约有6000万人有呼吸睡眠暂停,由于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关系密切,甚至可引起猝死,又被称为“睡眠杀手”。
由于我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设备多局限于大型医院,公众对打鼾盲目轻视,使得大量的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近日,《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发布。
识别可能的呼吸睡眠暂停
对常规体检的患者应该注意以下情况:
①是否打鼾?
②是否肥胖?
③是否有下颌后缩?
④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⑤是否抱怨白天嗜睡?
⑥是否有夜尿增多?
如果有上述情况,应该进行更详细的睡眠病史评估和体格检查。
高危人群
共识指出,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是呼吸睡眠暂停高危人群:
肥胖,难治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脑卒中,肺动脉高压,职业司机,减重人群。
打鼾同时白天嗜睡者要小心
患者存在呼吸睡眠暂停的相关临床特点为:白天嗜睡、醒后精力未恢复、疲劳或失眠;夜间因憋气、喘息或窒息而醒;习惯性打鼾、可观察到的呼吸中断等症状。
当怀疑呼吸睡眠暂停时或已经诊断明确呼吸睡眠暂停时,应该详细地询问睡眠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以帮助评估呼吸睡眠暂停对患者的影响及严重程度。
白天嗜睡可根据嗜睡量表评估
睡眠病史的内容包括打鼾的情况、可观察到的呼吸暂停、夜间窒息或憋气发作、不能解释的白天嗜睡(可应用Epworth嗜睡量表进行评估)、睡眠时间、夜尿情况、白天头痛、易醒/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和白天警觉性下降、性功能障碍等。
同时需要评估呼吸睡眠暂停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和交通意外风险等。
体格检查包括可以导致上述危险因素的心、肺和神经系统的异常,需要特别注意BMI、上气道狭窄的程度以及可能导致上气道解剖异常的体征。
危险分层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按照呼吸睡眠暂停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对于高危患者应该尽快做出诊断和评估严重程度。
对于非高危患者,进一步检查的时机取决于呼吸睡眠暂停的风险、白天症状或者相关的合并症。
基层医院可应用STOP-Bang问卷对可疑呼吸睡眠暂停患者进行筛查和分度。
STOP-Bang问卷评分≥3分为OSA(AHI≥5次/h)高危患者,敏感度84.7%,特异度52.6%。
治疗:改变睡姿和减肥是基础
1.改变睡姿
侧卧位睡眠可以改善舌后坠,从而降低咽部塌陷的可能性。
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通过侧卧位睡眠缓解症状,尤其是对于体位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
2.减轻体重
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病因之一。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一种辅助治疗,节食减重可以改善呼吸暂停频率,减轻上气道塌陷,从而有效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
3.“呼吸机”
改善呼吸暂停频率首选的治疗方法为使用“呼吸机”,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其原理是人为施加一定程度的气道内正压,从而维持气道通畅。这种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夜间缺氧、鼾声等问题。
河北省人民医院高洁等进行的研究曾表明,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但佩戴呼吸机时可能出现一些相应的副作用,口干、鼻出血、影响睡眠、机器噪声、鼻干及皮肤刺激等。当然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患者感觉是比较舒适的。
4.手术不作为初始治疗手段
通常手术不宜作为本病的初始治疗手段。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以使用。
资料:
[1]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1) : 30-35.
[2] 高洁,王荣国,王立立,等.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脏亚临床功能障碍的探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72-76.
(文韬)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