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性肥胖中医辨证(向心性肥胖中医治疗方案)
肥胖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五
肥胖,又称为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是一种疾病。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国,肥胖人数仅次于美国。第二届中国肥胖指数公布,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
广医科普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五——肥胖的中医辨证论治
壹
古人的肥胖分型
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黄帝内经》将肥胖分为“膏人” “脂人” “肉人”3种类型,很好的体现了肥胖者体脂分布的差异。
“膏人”即“腹型肥胖”,脂膏集中于腹部,向心型肥胖,腰臀比大,心脑血管病高发体型;
“脂人”即“均一性肥胖”全身均肥胖,没有某一部位比例过大;
“肉人”指的是肌肉丰满,体格状实,肌肉发达,尽管体重超标,但属于健康体型。
贰
肥胖的病因病机
我院内分泌科专家仝小林院士指出,肥胖作为 “脾瘅”的早期阶段,此时以“郁”态为主,机体尚处于代偿期,其他症状可不明显。肥胖可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增强胰岛素抵抗,因此其不仅是脾瘅的前期病理状态,同时也是脾瘅的中心环节,肥胖的病位在脾胃,主要由于过食和少动两种原因导致,中满是其核心病机。
叁
中医中药治疗肥胖的方法
基于脾瘅理论治疗肥胖,应着眼于中焦,治疗中满,同时行气开郁,防止郁而化热。而肥胖又分两类,即实胖和虚胖。
- 实胖 多由于脾胃功能亢进,食欲旺盛,饮食不节而致中焦气机壅滞,痰湿堆积脏腑,故发为肥胖。
临床上,实胖者以青壮年为主,肥胖程度较轻,形体较匀称,腹部比较坚实,精力充沛,苔腻脉滑,各种不适的症状均不突出,各种合并症较少。
- 虚胖 则是由于后天之本不足,虽少食而脾胃虚弱无力运化,饮食聚于中焦,酿湿生痰进一步阻滞气机,经络不通,久则化热、生瘀。
临床常以腹型肥胖为主,肥胖程度较重,且年龄多偏大,以中老年居多。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肥胖的治疗多从阳明、太阴入手,而肥胖中满当治中焦脾胃。因此,调理脾胃,调畅气机,补虚泻实,以补气开郁消膏为大法,临床常用山楂、红曲、荷叶、五谷虫、佩兰等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补虚常予健脾补气,脾病及肾,结合益气补肾。针对虚胖,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生薏苡仁、茯苓、山药为基础方。该小方既能补气健脾利水,又能调节糖脂代谢,为虚胖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的态靶同调小方。
针对实胖,则常用祛湿化痰、结合行气、利水、消导、通腑、化瘀等法,以祛除体内多余的痰浊、水湿等。对于痰湿郁热型肥胖症可用小陷胸汤开郁清热,决明子消脂,车前子与葶苈子利水,莱菔子消痰导滞,茺蔚子通络降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红曲 食疗两用的传统中药,《本草纲目》载其“消食活血,健脾养胃”,现代药理学明确证明红曲具有降血脂的活性成分;
山楂 消食积而能入血分化瘀滞,其消膏降脂作用强,并可消除及转化血中的浊邪,试验证明了其具有明确的降血脂作用;
荷叶 味苦涩而性平,能清热利湿,行清气而散瘀血,是消膏降浊之常用药物;
佩兰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
薏苡仁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生薏苡仁具有健脾、益气、渗湿的功效;
茯苓 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等功效,对于水肿型虚胖效果尤佳;
山药 能平补脾胃之气,上三味药均性味甘平,安全性较高,亦可每日煮粥服用。
临床中,中医药治疗肥胖病的效果有目共睹,而对于运用中医药治疗肥胖症,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我院内分泌科采用内外兼治,药、食、动联合,多学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希望患者早日远离肥胖!
本文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 良、内分泌科 陈盈雪
内分泌科“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出诊表
注:
1.“专题门诊”需挂“专题号”就诊;
2. “专题门诊”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轮流出诊。
小肚腩大问题(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加强版假期”后,除了年龄,增长最快的就数腰围了。更有甚者,四肢一点肉都没增,但唯独小肚子像“吹了气”似地长。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现象。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给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导致疾病。比起在腹部、大腿、臀部及小腿的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过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更高。迄今为止,向心性肥胖是医疗人员用来衡量慢性疾病发病率的重要指标。各个年龄段的男性和更年期之后的女性更容易形成向心性肥胖,体型会变得像一个苹果。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患病的风险也开始增加。这意味着,小肚腩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健康问题。只要腰围粗上一点点,就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兼杂的病证,其“实”以水湿内停、痰瘀互结为主;其“虚”以气虚阳亏为主。无论是水湿还是痰瘀,都为阴寒之性,需要阳的温化、气的推动,才能清除出体外。气虚则推动乏力,阳亏则温化无权,致使水湿痰瘀堆积体内,形成肥胖。
从中医理论来说,腹部肥胖还与脾虚有关。《黄帝内经》把这类肥胖人群叫膏人,有“纵腹垂腴,皮缓,肉不坚”的特点,意思是说弛纵的腹部,下垂的肉,肚皮很松弛,肚皮里的肉不坚硬。在脏腑之中,脾主要负责运化水湿,当脾气虚弱,水湿不能被及时运化而出现内停。而停滞的湿是一种弥散状态的邪气,瘀积久了就会凝聚形成相对粘稠的病理的邪气,中医上叫做痰,痰和湿聚在体内之后会形成痰湿蕴结的肚腩。肥人多痰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说文解字》上说:“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脾主信”是说脾发挥功能是有节律的。规律的运动和饮食是健脾利湿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有效减肚腩的运动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饮食有节。一日三餐时间规律,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用坚果和种子类食物代替猪油、牛油等动物性食材,是减少腹部肥肉的明智选择。常喝减腹茶饮方:生白术5克、陈皮5克、茯苓5克、泽泻5克、大腹皮5克,水煮15—20分钟代茶饮即可。
其次是“动则生阳”。肌肉运动中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可以温煦脾阳,所以脾阳虚的人,可以适当锻炼。每天快步走:快步走或快慢交替走,每天45—60分钟,一方面可以减掉腹部脂肪,另一方面不至于让人运动过度。中强度有氧运动:虽然不建议运动过度,但是运动还是需要一定强度。比如说,多做跑步、单车、游泳等运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敲打带脉。肚子所在的位置为带脉与足六经的交汇处,就如同大街上的十字路口。如果路口经络不通,局部形成积水点、垃圾排不出去就会形成肥胖。通过敲打可以把积水点打通,排走垃圾。其方法是从肚脐前面横腰一周,一直到腰椎中间,敲打一周,力道要大一点,有微微的疼或者胀的感觉是最好的,每次敲打30分钟左右。对于没达到胖的程度,但是吃完饭容易胃胀、肚子胀的人,吃完饭半小时敲打带脉能消食健胃。
(作者系北京朝阳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远离万病之源——向心性肥胖,中医教您一招儿鲜!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发现一位平时嗜肉如命的朋友专拣蒜泥菠菜、蓝莓山药这一类他平时很看不上眼的菜吃,我的这位朋友身高将近1.7米,体重90多公斤。我平时就经常劝他注意减肥,节制食欲,不然在这样下去对血管、血糖、血压都不好。
我还给他推荐过不少减肥的方法,不过他从来都过耳不过心,还说人生苦短,就指着美食过了。每次聚餐,吃的最多肯定是他。但是他今天却如此反常,我心中纳闷,预示就问他原因。
朋友告诉我,他去体检,发现他不仅血脂高,血管硬化、堵塞程度非常严重。医生告诉他,他再不注意就有心梗和中风的可能,他吓得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吃了,还让我把以前告诉他减肥的方法再给他说一边,他郑重其事地拿手机录了音,承诺说以后一定认真照着做。
一次体检能让他认识到肥胖的危险性,并且积极改善,我很欣慰。只要他想改善,有决心,有我在,肯定没问题。但是还有很多肥胖的人忽视自己的健康,以至于后来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都已过晚,实在是让人感觉非常遗憾。
在中医里,体内不正常的堆积物都可以用痰来表示,也就是说痰不仅仅指气管中咯出来的痰,人体百脉之中,不正常的津液、血液、身体组织留滞都叫做痰,腰上、臀部、臂部等堆积过多的肥肉也叫痰。肥胖的人自然痰瘀严重,而痰瘀乃败坏正气之物,痰瘀互结致百病。
究其原因主要是痰瘀的人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失职,肝疏泄调达的职能失调,肾温煦、滋养血脉的功能失常。正常人身体本来可以正常代谢,分清泌浊,但是痰瘀严重的话这个功能就被影响了,本来用于生命代谢的能量不能正常搬运,异常堆积形成痰瘀,痰瘀又堵塞了血脉,就形成一个循环的死扣,又妨碍肝脾肾的气机,使经脉滞涩不畅,气血津液气化、输布、转运及利用失常,痰浊堆积在血脉里,血脉不通了,心血管疾病自然就找上了门。
如果上面这段话不好理解的话,大家可以这样想。我们刚出生时的血管内皮是光滑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正常。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如脂肪和胆固醇会慢慢沉积,血管内皮慢慢变厚,血管腔慢慢变窄,当血管堵塞程度严重时,血液通不过去,血流量少了,人就会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适的感觉,严重的甚至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
现实生活中,肥胖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在肥胖人群中,肥胖的部位不一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一样。有的人是全身都胖,有的人则是某一部位发胖。
有人认为,有个大肚子总比全身都胖的人好,至少体重比他们轻,其实不然。我在临床中发现,肥胖的人中以腹部赘肉大量堆积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多。这类人也就是所谓的“向心性肥胖”,说的是体内脂肪沉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而开始发展的一类人。
有学者做过人群统计学发现,仅腰围特别肥胖的人得动脉硬化、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是全身匀称性肥胖者人的2-3倍,而且腰围越粗,危险性越高。所以腹部特别肥胖的人,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及时减肥,避免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其实“向心性肥胖”的人,生活中非常多见,尤其是一些中年人,身体其他部位还算正常,就肚子特别大。一位女患者曾向我诉苦说,她血脂非常高,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而且她今年刚40岁,到了地铁不管多挤都有人给她让座,因为她的肚子一年四季都像怀了6-7个月的样子,弄得她非常尴尬。这位女士就是向心性肥胖并有血管问题的。
也许这个时候不少人会说,谁也不想有一个大肚子,但是腰部的赘肉就是特别难减,怎么也减不下去。其实用对了方法,腰部的赘肉并不难减,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又好用的方法,叫做捏带脉。
带脉,顾名思义,就是像腰带一样的脉,它环绕肚子一周,一般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且基本上都是单向的,只有带脉横向环绕肚子一圈,如果把带脉打通了,就可以打通腰腹部的经脉,把腰部堆积的痰-赘肉搬运走。
捏的时候从肚脐开始,双手反向向腰后捏提,捏一下,提三提,带脉上这一圈都要捏提到,每天捏10遍就行。刚开始身体气血不通的时候会稍微有点疼,不过没有关系,坚持下去,越捏提带脉会越通畅,气血通畅了,自然能够把堆积在腰腹间的赘肉拌搬运走,长期坚持这个动作,除了减肚子外,还有预防便秘,治疗消化不良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成效。
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女患者,用这个方法,3个月就瘦了7公斤,而且主要瘦在肚子上,肚子瘦子瘦下来以后,她的血脂也降下来了。后来她再来找我的时候就一边抱怨一边炫耀说,现在在地铁上再也没人给她让座了,每天只能站着上下班了。
阅读BTV《养生堂》专家内部文章,请微信关注yihaojiankang
本文作者:CCTV特邀养生嘉宾董峰医师
向您推荐他的新书《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一本书说透健康与长寿的秘诀!